參考消息網9月30日報導據日本《產經新聞》9月29日報導,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計劃於本世紀30年代中期在月球表面建設燃料工廠,以力爭實現大範圍月球探測的目標。
日本希望通過利用存在於月面的水來製造氫燃料,以獲得往返於空間基地和在月球表面移動所必需的動力。這項計劃的目的是,減少從地球運輸燃料的時間和費用。
報導稱,日本將與美國合作,於本世紀20年代建設繞月空間站「Gateway」。之後,在據悉有冰存在的月球南極地帶於2035年前後建成工廠,利用太陽能電池把獲得的水分解成氫和氧,以作為燃料。包括日本人在內的太空人們或將在月球表面進行長達1000公裡的移動。燃料工廠裡生產出來的氫和氧,在發生反應重新液化之際,就會釋放出能量。
月球表面起降設備和月面載人行動裝置已被列入「國際太空探測路線圖」,各國太空機構和組織都參與其中。
報導稱,起降設備是重複使用型,可載4人。著陸時,它將一面進行逆向噴射一面慢慢降落;返回基地時,則會像火箭那樣一邊強力噴射一邊上升。
載人行動裝置設定為搭載2至4人。在重力較小的月球表面,會藉助噴射力向斜上方浮起,呈跳躍狀移動,而不是採取車輪在月面上滾動的方式移動。
根據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的測算,在月面起降一次需要用到37噸水,在月面移動一次需要用21噸水。如果利用在月球獲取的水來進行5至7次月面探測,會比從地球運水成本更低。
此前在月球上空進行的探測顯示,月球南極附近的凹陷處,有些區域因得不到太陽照射而存在著水冰。如果能將它用作飲用水和燃料,有望加快太空開發速度。各國因此對此非常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