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中國為何偏要去月球背面?

2020-12-04 北晚新視覺網

《日本經濟新聞》1月18日文章,原題:中國為何偏要去月背?中國的無人探測器「嫦娥4號」實現了世界首次的月球背面著陸。

玉兔二號巡視器全景相機對嫦娥四號著陸器成像 資料圖,新華社供圖

以美國的「阿波羅」號為代表,此前人類太空飛行器的著陸的地點均為月球正面。背面從地球無法看到,同時難以實現直接通信,因此著陸難度更大。月球的正面和背面在地形和結構等方面存在明顯差異,在月球和地球的歷史研究和資源探測等方面被期待取得成果。

1月3日,嫦娥4號在靠近月球南極的「馮·卡門隕石坑(Von Kármán crater)」的內側著陸。當其拍攝的月球背面的影像被傳回時,北京的控制中心一片歡聲。

人類從地球看不到月球的背面。這是因為月球在繞地球公轉一周的時間裡也剛好完成1周的自轉,因此,朝著地球的總是月球正面。如果太空飛行器要在月球的背面著陸,月球本身將成為障礙,也無法與地球直接通信。此前,如何將來自地球的指令電波發送至探測器、並將探測器的數據傳回地球成為主要難題。

此次,中國預先向月球的背面發射了傳送電波的通信衛星,通過衛星來中繼電波,從而解決了問題。2018年5月發射的中繼衛星「鵲橋」從地球看恰好在月球的後方,並處於既能看到月球背面,又能看到地球的軌道上。位於月球背面的嫦娥4號通過這一「鵲橋」實現了與地球的通信。

一方面,月球不像地球和火星那樣擁有大氣,這也使得著陸變得困難。因為無法通過降落傘減速,因此必須通過引擎噴射來實現減速,並在保持姿態的前提下著陸。著陸需要精準的控制,對技術水平要求很高。據廣泛流傳的說法,阿波羅11號在月球正面著陸之際,攜帶的計算機因超負荷而無法工作,太空人只能通過手動著陸。

既然如此困難,為何還要在月球背面著陸呢?這是因為通過從月球上空的探測發現,正面和背面存在明顯差異。

在月球正面,遍布著從地球看起來猶如兔子形狀的被稱為「月海」的部分,但背面幾乎沒有。正面被稱為月海的部分由玄武巖構成,而背面則主要由被稱為斜長石的巖石構成。從目前掌握的知識,月球地殼的厚度也是背面厚於正面。

按主流理論,月球和地球是在大約46億年前、由原始地球和火星大小的巨大行星相撞而形成的。一般認為相撞之後的月球覆蓋著粘稠的熔化的巖漿,隨後不斷凝固。不過,據稱凝固的方式並不一致,背面較厚的地殼形成於比正面更加古老的時代。如果調查背面的情況,或許能弄清更遙遠時代的月球和地球。「月球與地球不同,約40億年前的狀況仍大量被保留著」,日本國立天文臺助教荒木博志表示。

另外,嫦娥4號著陸的馮·卡門隕石坑是更為巨大的窪地——南極-艾肯盆地(簡稱SPA)中的一部分。一般認為,這個盆地是因39億年前巨大隕石撞擊而留下的痕跡,由於隕石的撞擊,表面被掀開,內部的巖石熔化後覆蓋了表面。荒木期待的表示「如果弄清在盆地形成之後發生過什麼樣的火山活動才形成現在的面貌,將得知月球是如何演化的」。

不僅是科學探測,以水為代表的資源調查也被寄予期待。這是因為在月球的南極和北極附近,存在處於山的影子中、太陽光永遠無法照射到的地方,這些地方被期待存在大量的水。

水在人類從月球邁向火星、推進太空開發方面被視為重要資源。因為其不僅能在未來建設月球基地等時候成為人類的飲用水,還能分解為氧氣和氫氣,從而獲得製造火箭燃料的原料。

據稱,嫦娥4號還將與中繼星配合,從月球通過電波對宇宙進行觀測。頻率低的電波由於覆蓋地球的電離層等影響,從地面進行觀測時難以使用。但如果是月球的背面,則不會受到電離層和人工電波的影響。這或將成為未來利用建在月球的射電望遠鏡來觀測宇宙誕生之初奧秘的第一步。

來源:環球網

流程編輯:洪園園

相關焦點

  • 嫦娥四號,為何要去月球背面(深閱讀)
    12月8日2時23分,嫦娥四號探測器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它的目標是月球背面。後續經歷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之後,嫦娥四號探測器將實現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開展月球背面就位探測及巡視探測。  探索月球背面有何意義?嫦娥四號將開展哪些科學研究?
  • 為什麼美國、蘇聯都「不屑」去,中國偏要成為登陸月球背面第一國?
    文章來源:瞭望智庫2018年12月8日2時23分,中國嫦娥四號探測器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起飛,開始踏上奔向月球的旅程!   根據新華社消息,2019年1月3日10時26分,嫦娥四號探測器自主著陸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內的馮•卡門撞擊坑內,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軟著陸。 庫叔看到有網友提出質疑: 真的是這樣嗎?
  • 為什麼美國、蘇聯都「不屑」去月球背面,中國偏要成為登陸第一國?
    後來經過很多探測,月球的正面和背面,我們都拍了很精細的圖像。這就是月球背面,據說月球背面有外星人,他們正在設計如何建設好月球的背面。還有很多人給我寫信,說咱們中國人別惹這個麻煩了,你們幹嘛要到月球背面去惹禍呢?別人都不敢去。還說月球是外星人造的,裡面是空心的,外星人都待在月球的裡邊等等很多謠傳。
  • 《飛向月球》:到月球背面去!開創人類的第一次
    從古至今,地球上的人類就一直不曾看到過它的背面。「嫦娥四號」為何要去月球背面進行探索?2018年12月8日凌晨,執行嫦娥四號發射任務的長徵3號乙火箭已經矗立在2號發射塔架上,嫦娥四號即將出發踏上探月徵程。這一次,嫦娥四號的目標是月球的背面。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介紹說,「對未知的世界保持探索的欲望,這是我們人類的天性。
  • 嫦娥4號著陸月球背面後,美國人告訴你:中國在月球背面做了啥?
    繼嫦娥四號月球背面探測器從西昌基地飛天,2018年12月12日,嫦娥四號已經在離月球100公裡處首次完成剎車,中國瞬間成為全世界第一個成功登臨月球背面的國家。之後,收到了鋪天蓋地來自許多國家和眾多國外網友敬佩的聲音,近日,就連老對手--美國媒體2月4日也發文,感嘆一番:中國到底在月球背面做了什麼?
  • 月球背面存在外星人?中國嫦娥四號月球背面軟著陸,揭開謎底!
    2018年12月8日2點23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改二型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嫦娥四號探測器,隨後它在近地點約200公裡、遠地點約42萬公裡的地月轉移軌道上,為人類開啟了首次「月背之旅」,此次發射任務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第294次發射,次年,1月3日上午,北京時間10點26
  • 嫦娥四號為什麼要去月球背面?
    自去年12月8日從地球出發後,嫦娥四號探測器經過26天約38萬公裡的「長途跋涉」,1月3日10時26分成功軟著陸在月球背面的南極-艾特肯盆地馮·卡門撞擊坑,這是人類探測器首次在月球背面實現軟著陸。  當年,馮·卡門及其愛徒錢學森共同工作過的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實驗室已經成為赫赫有名的美國宇航局(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JPL);如今,以馮·卡門命名的月球撞擊坑也迎來了第一位訪客——來自中國的嫦娥四號。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嫦娥四號探測器總設計師孫澤洲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此前,人類的航天探索從未抵達過月球背面。
  • 嫦娥四號為何要去月球背面?那裡有沒外星人?答案都在這了
    12月9日,在嫦娥四號成功發射後。  「嫦娥之父」、中國探月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院士來到西昌,在由中國光華科技基金會與嫦娥奔月航天科技(北京)有限責任公司聯合舉辦的首屆光華探月營啟動儀式上,進行了主題為「迎接第一個100年,中國的月球和火星探索」的演講。
  • 「嫦娥之父」歐陽自遠:為何嫦娥四號要去月球背面?那裡有沒有外星人?
    年,中國的月球和火星探索」的演講。歐陽院士做主題演講演講中,歐陽自遠細緻、通俗地講解了中國探月工程,說了未來的火星探索,以及我們為什麼要探索月球背面,月球背面的神秘傳說,到底有沒有外星人等問題。嫦娥四號登月後將幹啥?
  • 嫦娥四號為什麼要著陸月球背面?月球背面為何如此神秘?
    為什麼嫦娥四號要登陸月球背面?在月球背面,有什麼奧秘?嫦娥四號是中國研發的登月太空飛行器,而它最終也在萬眾期待下登陸了月球。而它登月的位置是在月球的背面,這個位置有什麼特殊的嗎?為什麼在眾多地點偏偏選擇了這一處呢?這要從地理和傳說多方面說起。
  • 美媒:中國不僅在月球背面挖土,還在地球最深處挖土,簡直太瘋狂
    美媒:中國不僅在月球背面挖土,還在地球最深處挖土,簡直太瘋狂。這個美國媒體所說的,其實是兩件事,第一個就是嫦娥號登陸月球背面,並且在月球背面挖土,這個是人類第一次在月球的背面挖土。    很顯然對於人類而言,這次帶回來的土壤研究價值是非常高的,因為對月球的大部分研究其實都是來自於月球的土壤,根據土壤可以推測月球曾經發生過什麼,而第二個其實就是件的是我國「奮鬥者」號進行了13次下潛活動。
  • 嫦娥四號登陸月球背面,美國為何如此緊張?
    2019年1月3日,經過26天的飛行,嫦娥4號月球探測器在月球背面的預定著陸區中順利著陸,成為人類首顆成功軟著陸月球背面的探測器,並通過鵲橋中繼星傳回了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也許有人問為啥要登陸月球背面,其實這裡面學問很大。相比較月球正面而言,月球背面對於人類是一塊「處女地」。
  • 「嫦娥四號」為何要落月球背面
    新聞背景 經過20多天的太空飛行,「嫦娥四號」很快將著陸於月球背面預選著陸區——月球南極-艾肯盆地內的馮·卡門撞擊坑,成為世界第一個在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探測的太空飛行器。「嫦娥四號」落月探測器是2018年12月8日升空的,2018年12月12日進入月球軌道。那麼,「嫦娥四號」為什麼要落到月球背面?落到月球背面有哪些困難?
  • 嫦娥四號為何著陸月球背面?五大原因詳解
    來源:中國科學報微信公眾號12月8日,嫦娥四號向月球背面奔去。作為嫦娥三號的備份,原本不在探月工程「繞落回」三部曲計劃內的嫦娥四號被科學家「安排」去了月球背面。月球由於自轉與公轉周期相同,始終只有一面對著地球。
  • 美媒:美科學家解密月球背面為何沒有月海
    由美國航天局「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拍攝的上萬張照片合成的月球背面圖(美國每日科學網站)參考消息網6月11日報導 美國每日科學網站6月9日發表題為《月球的暗面:揭開55年之謎》的文章稱,流星體撞擊月球面向地球的一面,形成大片平坦的玄武巖巖海,即我們肉眼看到的發暗區域
  • 美國50年前就能登月,為何從來不去月球背面?其實轟炸過月背?
    然而,1961年4月12日,前蘇聯太空人加加林實現了太空飛行。消息傳來,美國不得不加快步伐。同年5月5日,首位進入太空的美國太空人阿蘭·斯洛普乘坐"自由7號"飛船,在亞軌道飛行了15分22秒。美國在1962年緊隨其後,太空人進行了四次軌道飛行。55分23秒,水星計劃圓滿結束。
  • 月球背面到底有什麼,月球背面為什麼去不了?
    月球背面為什麼去不了,月球背面到底有什麼?作為太陽系中最為特殊的天體,月亮總是以一面面向地球,從來沒見過它的背面長什麼樣,這主要是由於月球的自轉和公轉周期相同。然而自人類登月成功以來,如今已經成功發射探測器到火星了,但卻根本沒有月球背面的消息,這是為什麼?
  • 月球為何始終面朝地球?月球背面究竟藏著啥?人類為何停止登月?
    可是大家有沒有想過,月球明明是距離地球最近的天體,為什麼科學家不主要研究月球,反而要捨本逐末去研究火星和金星?不僅如此,還有很多關於月球的謎題還未揭開:月球為何始終面朝地球?月球背面究竟藏著啥?人類為何停止登月?
  • 月球背面是什麼樣的?
    「到月球背面去」——在不少科學家眼中曾經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著陸月球背面,月球背面真正意義上第一次成功留下了人類探測器的身影。讓我們來重溫「嫦娥四號」的故事吧!經歷了約38萬公裡、26天的漫長飛行之後,「嫦娥四號」準備著陸月球了。這一次,是月球背面。
  • 外媒:為何全世界如此關注中國登陸月球背面?
    參考消息網1月3日報導外媒稱,中國的嫦娥四號在月球背面著陸,此前從沒有太空飛行器曾在此著陸過。據《紐約時報》1月2日報導,布朗大學的行星科學家詹姆斯·黑德說:「這是國際上對月球進行科學探索的歷史性一步,首次對月球背面的『未知區』進行地表探測。」報導稱,如果任務成功,就可以回答有關地球唯一一顆天然衛星的基本問題。例如,關於月球的形成和早期演化目前仍然存在一些謎團,而這些謎團反過來又為整個太陽系的歷史提供了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