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向月球》:到月球背面去!開創人類的第一次

2021-01-07 央視網

宋代大文學家蘇軾曾經感嘆「月有陰晴圓缺」,如果你經常「舉頭望明月」就會發現,無論月亮圓缺如何變化,月面上明暗區域的相對位置卻幾乎是不變的。月亮凝望地球的臉,從來不曾有過改變。

從古至今,地球上的人類就一直不曾看到過它的背面。

「嫦娥四號」為何要去月球背面進行探索?

2018年12月8日凌晨,執行嫦娥四號發射任務的長徵3號乙火箭已經矗立在2號發射塔架上,嫦娥四號即將出發踏上探月徵程。這一次,嫦娥四號的目標是月球的背面。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介紹說,「對未知的世界保持探索的欲望,這是我們人類的天性。在確定嫦娥四號何去何從的時候,我們覺得到月球背面去,開創一下人類的第一次。」

為何人類在地球上,無法看到月球的背面?

宇宙空間中所有天體都會遵循萬有引力的規律,地球與月球也不例外。由於它們之間巨大引力的方向與它們各自繞軸線自轉的方向不一致,於是便產生了互相拉拽的效果,減慢了它們各自的自轉速度。直到月球自轉一圈的時間和它繞地球公轉一圈的時間相同了,都是大約28天,月球終於被地球鎖定,成了一個「雙面人」。

月球背面與正面大不相同

雖然月球始終只有一面朝向著地球,但這並不意味著它的背面是一個永遠黑暗的世界。在農曆每月的月初、月末,它的背面恰恰是被太陽直射,一片光明。

與月球正面不同,月球背面主要是高地和山脈,密布著隕石坑,環形山比正面多了很多。

有科學家認為,因為沒有大氣層的保護,小天體會毫無阻力地直接撞向月球,帶來猛烈的撞擊甚至大爆炸。

超過100千米的隕石坑

由於月面上沒有風雨的洗刷與猛烈的地質構造活動,所以撞擊形成的環形坑就一直保留下來。在月面上,小的月坑直徑只有幾米甚至更小,大的直徑超過100千米,直徑大於1千米的環形坑總數達33000多個,佔月球表面積的7%-10%。

為「嫦娥」搭建「鵲橋」,建立與地球的通信聯絡

在月球正面,我們可以直接和地球進行通信聯絡。但嫦娥四號登陸的是月球背面。它發出的無線電波無法繞過月球,與地球直接聯繫,所以嫦娥四號抵達月球後首先面對的難題就是通信關。

科學家們在月球的上空安裝一面「反射鏡」,將無線電波通過反射的方式到達地球,保持聯絡。

2018年5月21日,長徵4號丙火箭一飛沖天。嫦娥四號的「先鋒官」中繼星「鵲橋」首先踏上了旅程。

「鵲橋」承擔著陸器、巡視器與地面間的雙向三方通話,不僅要轉達地面指令給月球背面上的「嫦娥四號」和「玉兔二號」,也要把它們的探測成果傳回地面。

「鵲橋」體現了中國智慧,它實現了長久以來人類在月球背面建立中繼通信的夢想。

「嫦娥四號」的著陸點是如何確定的?

利用嫦娥一號拍攝的三維全月圖,調製出來的月球彩色地形圖,在月球背面接近南極的地方,有一大片幽藍色的區域,這是一個盆地,它的名字叫做南極-艾特肯盆地。

它的直徑大約2500千米,深約13千米,面積約490萬平方千米,相當於半個中國陸地的面積,從盆地邊緣的最高峰,到盆地底部的最深處,垂直落差有1.5個珠穆朗瑪峰的高度。它是月球上最大,最深的撞擊坑,也是太陽系內已知的最大的盆地。

最終,「嫦娥四號」首選著陸地點就在古老而充滿月球奧秘的南極-艾特肯盆地中的馮·卡門撞擊坑。

這一次,人類將通過「嫦娥四號」和「玉兔二號」零距離觀察月球背面!

(作者:胡悅)

大型科學紀錄片《飛向月球》

播出時間:

綜合頻道:4月22日22:30播出1-2集、24日播出3-4集、25日播出第5集

科教頻道:4月24日至28日21:30播出

4K頻道:4月23日至27日21:30播出

相關焦點

  • 人類登月簡史 | 帶你去看月球背面
    ● 1959年至1976年,在蘇聯(U.S.S.R.)17次機器人探測月球計劃中,實現了多項第一,包括第一次拍攝到了月球背面(1959年),以及三次採樣返回。● 1961年至1968年,美國的徘徊者號(Ranger)月球軌道飛行器,以及勘測者號(Surveyor)任務,為阿波羅計劃中的人類登月鋪平了道路。
  • 人類第一次成功軟著陸於月球背面 你的樣子很美
    你的樣子  月球暗面沐浴在陽光之中,如一片灰亮大海。新年第二天,「嫦娥四號」落在月球南極艾特肯盆地的鬆軟土壤中,幾乎沒有一點揚塵。這是人類第一次成功軟著陸於月球背面,並傳回對這片區域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照片。一天後,「玉兔二號」月球車緩緩滑下斜坡,張著雙翼似的太陽能板,留下兩條清晰的「足印」。
  • 人類第一張月球背面照片,中國製造!
    中國成功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經過幾十年的人類探月曆程,嫦娥四號成為首個登陸月球背面的探測器了!以後它面對的,會是無限的星空了!    地月轉移軌道,是指從它不斷加速、脫離地球引力、飛向月球開始,到被月球引力捕獲、近月制動為止的軌道段。地月轉移軌道經過軌道設計專家精心計算,能讓嫦娥四號從地球到月球消耗的能量最小,從而延長工作壽命。    長徵火箭的入軌精度較高,實際上為嫦娥四號節省了用來修正軌道的燃料,間接提高了嫦娥四號的壽命以及應對其他可能意外時的燃料冗餘。
  • 月球背面到底有什麼,月球背面為什麼去不了?
    月球背面為什麼去不了,月球背面到底有什麼?作為太陽系中最為特殊的天體,月亮總是以一面面向地球,從來沒見過它的背面長什麼樣,這主要是由於月球的自轉和公轉周期相同。然而自人類登月成功以來,如今已經成功發射探測器到火星了,但卻根本沒有月球背面的消息,這是為什麼?
  • 人類歷史的第一次!嫦娥四號在月球背面成功軟著陸
    人類歷史的第一次!,成功在月球背面軟著陸,具體位置是月背的南極-艾特肯盆地內的馮·卡門撞擊坑內,東經177.6度、南緯45.5度。 據介紹,此次嫦娥四號月背著陸的難度極大。
  • 月球背面隱藏著什麼秘密?為什麼人類對月球背面這麼執著?
    來源: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大約60年前,在太空競賽的早期,蘇聯的「月球3號」宇宙飛船使我們第一次得以看到神秘的月球背面。1959年,在將Sputnik 1送入軌道僅僅兩年之後,俄羅斯工程師成功地將這艘以今天的標準看來很粗糙的「月球3號」太空飛行器送入繞月軌道,我們才第一次看到了神秘的月球背面。
  • 月球背面為什麼去不了
    月球背面為什麼去不了,月球背面到底有什麼? 月球背面為什麼去不了?其實,月球背面並不是去不了,是因為目前人類所有的月球探測器都沒有在月球背面著陸,而且由於月球永遠只板著一張臉面對著地球,如果在月球背面將探測器放置在那的話,電磁波無法穿透直徑3400多公裡的月球,我們就得不到任何關於太空人的消息,探測器也會完全與地球失去聯繫,探測器的所有工作狀態都無法掌控
  • 中國人登上月球背面的心結終於解了
    從「嫦娥」「玉兔」「廣寒宮」的民間傳說,到「床前明月光,低頭思故鄉」   的千古佳句,是什麼讓中國人的月亮情結,延續了5000多年?   也許是神秘感   作為地球最近的鄰居,月球是人類探索外太空最近的目的地。隨著1969年人類首次登月的實現,月球的正面已被世人所見。
  • 月球背面是什麼樣的?
    嫦娥五號是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期任務的收官之戰,將實現我國首次月球無人採樣返回。宇宙到底有多大?這是人類秉承探索發現的天性不斷追尋的問題。作為當今世界最具挑戰性和廣泛帶動性的高科技領域之一,航天深刻改變著人類對宇宙的認知。「到月球背面去」——在不少科學家眼中曾經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 外星人就在月球背面 月球背面為什麼去不了之謎終揭開(圖文)
    目前人類有諸多證據表明,月球背面其實並不像是大家想像的那麼簡單,有消息稱,外星人就在月球背面,並且已經掌握了關鍵證據,這也就解釋了月球背面人類為什麼去不了之謎!美國官方無意間公布的新聞簡報和無數衛星照片都顯示,月球上的確存在著一個不明的外星文明。太空人用雙筒望遠鏡看,那個物體呈L狀。阿姆斯壯說:"像個打開的手提箱。"再用六分儀去看,像個圓筒狀。另一位太空人艾德林說:"我們也看到數個小物體掠過,當時有點振動,然後,又看到這較亮的物體掠過"。不僅如此,近期公布的絕密資料顯示,美國自第一次登月後,就受到了某些不同文明的「警告」,讓人毛骨悚然。
  • 嫦娥四號,為何要去月球背面(深閱讀)
    12月8日2時23分,嫦娥四號探測器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它的目標是月球背面。後續經歷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之後,嫦娥四號探測器將實現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開展月球背面就位探測及巡視探測。  探索月球背面有何意義?嫦娥四號將開展哪些科學研究?
  • 嫦娥4號成功登陸月球背面,人類第一次的旅程!
    月球是距離地球最近的一個天體,它也是地球唯一的衛星,在宇宙的世界中給地球抵禦了很多的撞擊,所以我們今天看到的月球表面都是坑坑窪窪的,月球本身就是一個難以解釋的存在,比如他究竟是怎麼誕生的,難道真的是在碰撞中產生的嗎?這些還需要人來進行研究探索。
  • 月球背面為什麼去不了?
    人類如果站在地球上,是絕對無法觀察到月球背面的,因為月球永遠是以正面面對著我們的 其實月球的背面與正面從性質上幾乎沒有什麼兩樣,唯一不同的就是背面的地形沒有正面平坦,布滿了巨大的隕石坑
  • 中國人讓月球背面第一次有信號了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陪伴地球已經超過45億年。它對地球地軸指向、自轉穩定、周期潮汐、夜晚照明等有著巨大意義。可以說,離開了月球,地球根本不會是今天這種光景。人類永遠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由於地球強大引力的影響,月球也付出了很大代價:地球將月球的自轉周期減慢(與圍繞地球公轉周期完全一樣),也就是潮汐鎖定。
  • 隨著嫦娥四號升空,中國人登上月球背面的心結終於解了
    也許是神秘感作為地球最近的鄰居,月球是人類探索外太空最近的目的地。隨著1969年人類首次登月的實現,月球的正面已被世人所見。但半個多世紀過去了,神秘的月球背面卻始終不為人知。然而就在此刻,這層面紗正被慢慢揭開…3、2、1,發射!嫦娥四號正在飛向月球背面!
  • 人類看不到月球背面,探測器在背面失靈,月球上真有外星人基地?
    據科學家推算月球已圍繞地球轉了45億年了,但詭異的是它永遠只展示出它的正面,背後從來都不讓人看到,這不禁引起科學家的思索:月球的背面到底隱藏著怎樣的秘密?人類對月球的探索很早之前就已經開始了,1969年美國的阿波羅號就已經實現了人類首次載人登月,並從月球上帶回了月球樣品,從此人類對月球的探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 人類飛行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軟著陸!為什麼是中國?
    飛行器將攜帶著陸器和月球車一同進入月球軌道,如果一切順利,嫦娥4號將在明年年初降落在月球背面,這將是人類飛行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軟著陸。除了直接考察月球背面的地質信息,嫦娥4號還將幫助人類探索早期宇宙的演化,並首次測試植物在月球環境中的生長情況。
  • 全球第一次!中國人在月球上種的棉花發芽了
    此前,「嫦娥三號」「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都成功完成了探月任務。請聽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研究員、「玉兔二號」移動分系統主任設計師劉殿富在「造就Talk」講述「嫦娥四號」在月球背面著陸的故事。『為什麼要去月球的背面』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成功在月球背面著陸,實現了人類首次月球背面的軟著陸和巡視探測。我們為什麼要去月球背面呢?
  • 人類首次!首張月球背面圖片來啦!(附視頻和圖片)
    中國成功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    地月轉移軌道,是指從它不斷加速、脫離地球引力、飛向月球開始,到被月球引力捕獲、近月制動為止的軌道段。地月轉移軌道經過軌道設計專家精心計算,能讓嫦娥四號從地球到月球消耗的能量最小,從而延長工作壽命。    長徵火箭的入軌精度較高,實際上為嫦娥四號節省了用來修正軌道的燃料,間接提高了嫦娥四號的壽命以及應對其他可能意外時的燃料冗餘。
  • 這才是月球背面真實的樣子!中國嫦娥四號拍攝的月球背面照片
    ,從1961年開始到1972年11年間,美國把12名太空人送上了月球,創造了人類在地球以外星球登陸的紀錄。阿波羅登月工程從50年代到21世紀前10年,人類向月球發射數以百計的探測器,但是這些探測器幾乎都是在月球正面探測或者在月球正面登陸,就連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阿波羅工程登陸的地點依然是月球正面,而關於月球背面的探測少之又少,在幾十年的月球探測中,唯一的收穫是1959年前蘇聯發射的月球3號探測器拍攝的一張月球背面照片,除此之前人類關於月球背面的信息知之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