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際彗星波裡索夫的奇怪成分為其起源提供了線索

2020-04-21 超弦

「這顆彗星一定是由富含CO冰的物質形成的。」

這是科學家對星際彗星波裡索夫成分以及來源的初步肯定!

近日,天文學家揭示了去年造訪我們太陽系的星際彗星2I/Borisov內部不同尋常的化學成分,這種奇怪的成分為這種太空旅行巖石的起源提供了新的線索。

星際彗星波裡索夫的奇怪成分為其起源提供了線索

波裡索夫是在2019年8月30日被業餘天文學家根納季·波裡索夫發現的。繼2017年「Oumuamua」出現後,這是在我們的宇宙鄰居中發現的第二個來自另一個太陽系的天體。2019年12月15日和16日,天文學家使用位於智利阿塔卡馬沙漠的巨型射電望遠鏡——阿塔卡馬大型毫米/亞毫米陣列(ALMA)對2I/波裡索夫進行了更近距離的觀測。

在這項新的研究中,一個由來自NASA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的行星科學家Martin Cordiner和Stefanie Milam領導的國際研究小組分析了2I/Borisov的化學組成。

研究人員發現,來自彗星的氣體中所含的一氧化碳(CO)比其他任何如此接近太陽的彗星(不到1.86億英裡,即3億公裡)所含的一氧化碳都要多。事實上,根據ALMA的監管機構——國家射電天文臺(NRAO)的一份聲明,來自這顆彗星的氣體中CO的濃度是我們太陽系中普通彗星的9到26倍。

星際彗星波裡索夫的奇怪成分為其起源提供了線索

利用ALMA,研究小組同時檢測了一氧化碳和氰化氫(HCN)。然而,他們在2I/Borisov中發現了與我們太陽系中其他彗星相似數量的HCN,所以這一發現並不令人驚訝。但是,CO的含量出乎意料的高,為這顆彗星的來源提供了一條重要的線索。「這顆彗星一定是由富含CO冰的物質形成的,CO冰只存在於宇宙中最低的溫度,即零下420華氏度(零下250攝氏度)以下,」Milam在同一聲明中說。

「如果我們觀察到的氣體反映了波裡索夫出生地的成分,那麼這表明它可能是在一個遙遠的行星系統的一個極其寒冷的外部區域,以一種不同於我們太陽系彗星的方式形成的,」

不過目前天文學家還不知道2I/Borisov是在什麼恆星周圍形成的,但是這些研究人員懷疑2I/Borisov來自一個更大的原行星盤的寒冷地區,或者是一個年輕恆星周圍的塵埃和氣體的旋轉盤,行星和行星物體就是從那裡形成的。「許多這樣的圓盤遠遠超出了我們自己的彗星被認為形成的區域,並包含大量的極冷氣體和塵埃。有可能2I/Borisov來自這些更大的磁碟之一,」Cordiner說。

星際彗星波裡索夫的奇怪成分為其起源提供了線索

這些星際彗星2I/Borisov的圖像顯示了異常大量的一氧化碳氣體(右)和氰化氫氣體(左)。這些圖像是由智利的阿爾瑪射電望遠鏡拍攝的。

當2I/Borisov以極快的速度(大約每秒21英裡(33公裡/秒))掠過我們的太陽系時。根據聲明,研究人員認為,無論它來自哪個太陽系,它都可能是被路過的恆星或大型行星的引力從該系統中撕裂出來的。經過長時間的太空旅行,它成為太陽系僅有的兩個星際訪客之一,創造了歷史。Milam說:「只有當我們能夠將這個天體與其他星際彗星進行比較時,我們才能知道2I/Borisov是一個特例,還是每個星際天體都有異常高的CO含量。」

星際彗星波裡索夫的奇怪成分為其起源提供了線索

通過這項新的研究,研究人員不僅發現了更多關於2I/Borisov可能的起源,他們也對星際物體和其他行星系統有了更多的了解。「2I/Borisov讓我們第一次看到了形成另一個行星系統的化學過程,」Milam說。對其他星際彗星的進一步研究和未來可能的觀測將有助於加深這一認識,並表明2I/博裡索夫彗星及其不尋常的構成是否是此類天體的典型特徵。

相關焦點

  • 恆星際的21/鮑裡索夫彗星從何處而來?
    我們的太陽系目前正在被一個真正存在外星人的星星所恩典:2I/鮑裡索夫,一顆來自另一顆恆星的彗星。它的星際起源沒有任何真正的疑問;它從深空傳來尖叫聲的速度如此之快,它不可能從這裡開始,並以某種方式從一顆行星上獲得彈弓引力的提升。可以確定的事,不管它從哪裡來,都不是本地的。那麼它具體在哪裡呢?
  • 關於奧陌陌的新的暴力起源故事解釋了星際物體的古怪形狀
    另一個'奧陌陌奇怪的特點是它在太陽系中穿越得有多快。它以每小時19萬6千英裡的速度從太陽身邊呼嘯而過,其速度之快無法僅僅用重力來解釋。在發現「奧陌陌」兩年之後,一位業餘天文學家發現了第二個星際天體。在它的觀測者根納季·鮑裡索夫命名它為2I/鮑裡索夫之後,它更類似於在太陽系內形成的彗星。 「我們有兩個星際訪客並且他們每個都完全不同,」馬克爾杜拉賀斯,一位波蘭的亞吉隆大學博的士後學者在2019年寫了2I/鮑裡索夫的一篇研究的第一作者在當時告訴了我們。
  • 關於奧陌陌的新的暴力起源故事解釋了星際物體的古怪形狀
    它是一顆畸形的彗星嗎?是從遙遠世界而來的外星人調查?事實證明,「奧陌陌」的起源比我們能夠想像到的還要不尋常。發表在《自然天文學》雜誌上的一個新研究首次提出了這一神秘星際物體的完整起源故事。調查表明,奧陌陌曾經是一顆行星的一部分,離它的主恆星太近了。
  • 長得像「雪茄」的神奇星際天體——星際來客「奧陌陌」的起源
    2017年10月19日,泛星巡天望遠鏡發現了這一個太空中的「不速之客」,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將其命名為「奧陌陌」(1I/『Oumuamua)。ʻOumuamua在夏威夷語中意為「偵查兵」或「信使」。這個外形酷似「雪茄」的怪狀星體,其長度只有約100米,科學家一開始認為這只是一個來自外星系的彗星而已。但是,通過科學家長時間的觀察與研究,科學家們始終無法發現它有向外噴射氣體和塵埃的跡象,這一反常現象說明了「奧陌陌」並不是一顆彗星。2017年10月25日,位於智利的甚大望遠鏡(VLT)拍攝照片顯示,奧陌陌並不具備「彗發」。最終,科學家們認定,這是一顆小行星而並非彗星。
  • 首個星際天體「奧陌陌」起源被揭曉 激發人類探索生命起源
    「奧陌陌」被發現據報導,2017年10月,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顆闖入太陽系的系外小天體,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將其命名為「奧陌陌」(1I/『Oumuamua),奧陌陌長約為100米,長短軸的比例為6:1–10:1,遠遠大於已知太陽系內小天體的長短軸比例,具有極其特殊的狹長外形。
  • 天文學家揭示太陽系首個到訪星際天體「奧陌陌」起源
    國家天文臺 供圖  2017年10月,天文學家發現一顆闖入太陽系的系外小天體,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將其命名為「奧陌陌」。作為人類觀測到的首個星際天體,奧陌陌的到來引起全球廣泛關注,其獨特的性質也引發學術界對原有星際天體形成和演化機制的重新討論。
  • 新消息,奧陌陌是星際「塵埃團」
    它不是由皮屑和蜘蛛網組成,而是由彗星塵埃顆粒組成。這就是為什麼科學家們會覺得我們首次探測到的來自太陽系外的訪客像是一個星際中的塵埃兔子。關於奧陌陌這個第一個被發現並且被證實來自太陽系外的天體,最奇怪的事情之一,就是它的形狀。一個常見的藝術概念是將其身形描繪成雪茄的形狀。
  • 那顆星際彗星一路向太陽系奔來便是奔向滅亡
    圖源:美國宇航局/加州理工學院噴氣推進實驗室2I/Borisov在去年8月底首次引起了全世界的注意,當時它被正式發現以星際起源的軌跡呼嘯著穿過太陽系。這些額外的數據支持了關於彗星星際起源的結論,並允許對其未來軌道進行更精確的預測。天文學家特別希望看到彗星在2019年12月8日到達近日點(離太陽最近的地方)後發生了什麼。
  • 「星際訪客」奧陌陌可能是一顆被撕碎的行星碎片
    奧陌陌是2017年發現的第一個穿越太陽系的星際物體(ISO),但它的起源仍然很神秘。至今仍無法解釋的是它的幾個不同尋常的特徵,包括它奇怪的雪茄狀形狀。一項新的研究提出了一種理論,可以用一個簡單的解釋來解決所有這些未知的問題:奧陌陌是一顆被恆星撕裂的行星碎片。
  • 新的研究試圖追蹤其起源
    天文學家最終將其命名為「奧陌陌」,這是一個夏威夷語單詞,大致翻譯為「偵察兵」。到我們發現外國人的時候,它已經開始回到它所來自的星際深度。顯然,一些不幸的事件導致奧陌陌從其本地系統中退出。但是,什麼可能導致這種災難呢?
  • 科學家在隕石上發現有機物 為生命起源提供新線索
    據美國媒體9月8日報導,科學家在隕石中發現了從未見過的有機分子,可能為地球生命起源研究提供新的線索。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生物化學家桑德拉 皮扎雷洛說,生命的起源問題尚無確切答案,認為有機物通過隕石來到地球,經過進化,衍生出生命的想法也有其價值。2012年4月22日,薩氏米爾(Sutter’s Mill)隕石劃破天空,落在加利福尼亞州。科研人員分析其中的2塊隕石碎片,發現了新的生命物質。
  • 甘氨酸可早於天體形成 為地球上胺基酸的宇宙起源提供有力證據...
  • 闖入太陽系的星際訪客 揭秘天體與生命起源?
    他們的研究認為,奧陌陌這類星際天體可能是被原行星系統中恆星的潮汐作用撕碎並甩出的碎片,因為太靠近恆星而被撕裂甩出,其中一塊恰好路過了太陽系。在多孔的表面下,它可能深藏著水。這項研究以數值模擬結果首次全面系統地復現了奧陌陌的所有特徵。這也是奧陌陌在2017年首次被發現後,第一次有科學家明確提出其起源。
  • 放心啦,這顆以16萬千米的速度,衝向太陽系的星際彗星,離開了!
    星際彗星2i/Borisov,這位來自太空深處的神秘訪客,是第一顆從另一顆恆星到達我們太陽系被確認的彗星。不知道彗星何時何地開始朝向我們的太陽飛來,但它不會停留很長時間。因為太陽的引力稍微偏離了它的軌道,但由於其軌道形狀和大約每小時10萬英裡(約16萬千米)的高速,根本無法捕捉到它,世界各地的望遠鏡一直在觀察這位稍縱即逝的訪客。
  • 它與其他彗星有何不同?
    2017年10月19日,夏威夷大學的Pan-STARRS1望遠鏡觀測到了第一個已知的穿越太陽系的星際物體。它被命名為奧陌陌(Oumuamua),意思是「來自遙遠過去的偵察兵」。它在銀河系中遊蕩了數百萬年。
  • 科學家們製造了一顆「人造彗星」,並從中獲取了DNA的成分
    新的發現進一步支持生命以冰和球的團狀物闖入地球的原理關於生命起源的爭論一直存在,這種爭論將會伴隨著理論上或者最起碼精神上的組成。但是物理起源的爭論更多是因為有大量的證據,而且似乎越來越多證據表明,我們並非來自地球。難道生命或者說生命的組成部分是搭乘彗星或其他小行星的便車來到這個星球的嗎?新的研究表明它是貌似十分合理的。
  • 小行星Phaethon違反了所有規則,它像彗星一樣,為流星雨提供顆粒
    它是指以培根倡導的實證主義,伽利略為實踐先驅的實驗方法為基礎,以獲取關於世界的系統知識的研究。分為以自然現象為對象的自然科學和以社會現象為對象的社會科學。與藝術,哲學,宗教,文學等相區別。現代科學,還包括以人類思維存在為對象的思維科學。
  • 科學家似乎有了線索!
    磷,一種存在於我們的DNA、RNA和細胞膜中的元素,存在於人體所有細胞中,是地球上生命的關鍵成分,我們身上的諸如骨骼和牙齒等,都必須要有磷的參與,可以說它幾乎參與所有生理上的化學反應。但科學家們對這種元素到底是如何進入地球,以及生命是如何開始的,並沒有一個清晰的答案。
  • 神秘的星際訪客Oumuamua,可能由地球科學界聞所未聞的材料製成的
    1、有關神秘的星際訪客Oumuamua的新起源故事雪茄形神秘的星際訪客Oumuamua,在2017年10月首次被科學家發現,由於其特別的形狀以及乾燥的表面,導致其與地球科學家見過的任何東西都不一樣。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達裡爾·塞利格曼解釋稱:「隨著Oumuamua靠近太陽並受到陽光照射,融化的氫冰會迅速從冰冷的表面沸騰,從而提供了我們可以觀測到的加速度,同時也導致Oumuamua變成了奇怪的、細長的形狀,就像一塊肥皂在多次淋浴中使用後變成薄薄的細條一樣。」
  • 甘氨酸可早於天體形成,為地球上胺基酸的宇宙起源提供有力證據
    研究發現,本次產生的甘氨酸在實驗室模擬太空化學的惡劣條件下形成,這意味著其很可能在密集的星際雲中形成,然後星際雲才轉化為新的恆星和行星。在沒有能量的情況下,甘氨酸可能通過「暗化學」在結冰的塵埃顆粒表面形成。新的發現為地球上胺基酸的宇宙起源提供了有力的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