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陌陌是2017年發現的第一個穿越太陽系的星際物體(ISO),但它的起源仍然很神秘。至今仍無法解釋的是它的幾個不同尋常的特徵,包括它奇怪的雪茄狀形狀。一項新的研究提出了一種理論,可以用一個簡單的解釋來解決所有這些未知的問題:奧陌陌是一顆被恆星撕裂的行星碎片。
儘管研究人員指出,確切地說,它不一定是一顆行星。「奧陌陌」的母體可能是一顆大的長周期彗星,也可能是一顆在成為成熟行星之前就已經分裂的小行星,不管那是什麼天體,它離它的主星太近了,很可能被它的潮汐力撕裂了,這些巖石碎片隨後被拋入星際空間,最終穿過其他恆星系統。
來自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的首席作者張雲博士表示,奧陌陌絕對不同於我們太陽系的其他任何東西。它確實是一個神秘的物體,但一些跡象,比如它的顏色和沒有無線電輻射,表明奧陌陌是一個自然物體。
ISO的兩個主要的不尋常的特性是它的形狀和它缺乏模糊的彗差,研究小組認為他們可以用複雜的模型來解釋這些現象。我們首次提出了一個全面的模型,以解決與第一個星際物體「奧陌陌」相關的所有謎題,該模型基於眾所周知的物理原理。
研究人員利用計算機模擬演示了一個碎片是如何在離恆星幾十萬公裡的範圍內穿過,並迅速轉變成我們在發現該物體時觀察到的那種奇怪的細長雪茄形狀的。它在太空中翻滾的方式也很奇特,當它經過太陽時,探測到了非重力加速度,這種現象在彗星上很常見,因為太陽的熱量會釋放出大量的冰或巖石物質,但天文學家們無法分辨出任何的蒸發現象,奧陌陌並沒有形成彗星核周圍的冰和塵埃的模糊外殼。
根據研究人員的模型,碎片體表面可能變得足夠熱,使其揮發性成分蒸發,使其不太可能產生彗差。但在ISO的深處,水仍然存在,一旦靠近太陽,它就會升溫蒸發,產生我們觀察到的那種意想不到的加速。
該模型不僅解釋了奧陌陌本身,而且為星際小行星提供了一個類的框架。彗星,比如2I/Borisov,被認為是更常見的可能成為星際訪客的天體,因為它們形成的距離離它們的恆星更遠,但是這個模型並不認為會是這樣。行星碎片比從形成它的恆星周圍逃逸的彗星要少得多,但是彗星一次丟失一個,而行星碎片一次發射超過1000個iso。
我們預計小行星ISOs的總數將大於彗星ISOs,但是由於我們預測的星狀ISOs通常比彗星狀的ISOs要小,而且它們沒有彗發,所以當它們造訪我們的太陽系時,更難探測到星狀的ISOs。儘管如此,我們預計未來還會有更多與「奧陌陌」特徵相似的星際遊客被發現。
人們正在尋找更多的類地天體,無論是小行星還是彗星,他們的發現可能會證實「奧陌陌」這個可能的起源是否確實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