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可以在太空中生存很長時間,所以生命是移民到地球上的嗎?

2020-09-03 拾起雜言

細菌可以在太空中生存足夠長的時間到達火星。

地球上的生命出現於大約40億年前,科學家們對此非常肯定。然而,他們還沒有弄明白的是,這究竟是如何發生的。

深海火山噴出的是最初生命形式的基石嗎?是閃電把它們轟出來的嗎?他們是從別處搭便車到地球的嗎?

有生源說的假設

最後一個理論是更廣泛(有爭議)的「生源說」的一部分。它表明生命存在於整個宇宙中,並且可以通過小行星、彗星甚至太空飛行器在天體間穿梭。

如果這是真的,生源說將回答關於我們過去的一個最大的問題(同時排除了生命最終在哪裡起源的問題),它也將為我們未來對恆星的探索提供信息。

畢竟,如果微生物能夠在嚴酷的太空環境中生存下來,到達地球,那麼它們也有可能在從地球到其他行星的旅行中生存下來,這意味著我們需要格外小心,在發射前清除飛船上任何微小的搭車者。

儘管如此,太空仍然是一個難以置信的極端環境,有劇烈的溫度波動和劇烈的輻射,任何在兩個相對近的行星之間的旅行都要花費數月甚至數年的時間。

但現在,一項新的研究表明,至少有一種耐寒細菌能夠在火星和地球之間的旅途中生存下來。

Tanpopo任務

2015年,日本科學家啟動了「坦波波」(Tanpopo)任務,該實驗旨在驗證生源說假說的一個方面。

一開始,科學家們製造了乾燥的團塊,這些團塊是一種特殊的抗輻射細菌,叫做Deinococcus。

在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的幫助下,他們將各種大小的細菌團塊放置在國際空間站外部的面板上,讓細菌暴露在太空的惡劣條件下。

科學家們報告說,在0.5毫米或更大的細菌團塊中,至少有一些細菌在太空中存活了三年——雖然外部的細菌死亡,但團塊內部的細菌存活了下來。

基於他們的發現,研究人員得出結論,在相同的條件下,厚度為1毫米的團塊可能能夠存活8年。

火星生命……在地球上嗎?

現在,美國宇航局的探測器(當然是經過消毒的)正在前往火星的路上,目的是收集樣本,以便科學家分析過去生命的跡象。

根據Tanpopo任務的首席研究員Akihiko Yamagishi的說法,這一發現可能不僅能讓我們了解這顆紅色星球上的生命歷史,可能也能讓我們了解我們自己的星球。

他在一次新聞發布會上說:研究結果表明耐輻射球菌可以在從地球到火星的旅途中存活下來,反之亦然。

然而,日本的這項研究只是表明,鏈球菌很可能在從火星到地球的旅程中存活下來。

它並不能告訴我們細菌是否能在將其發射到太空的最初可能發生的情況下存活——比如小行星或彗星撞擊——或者進入地球大氣層並撞擊地球表面時的灼熱。

而且我們還沒有真正發現生源說假說的關鍵:任何地外生命的跡象。但我們確實知道地球上有生命,而對它起源的最有可能的解釋是,在地球上發生了什麼刺激了它的存在。

然而,我們還沒有解釋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根據Tanpopo任務的結果,我們至少知道了生源說——儘管不太可能——仍然是一個可能的答案。

相關焦點

  • 地球細菌可以「飄」到火星?細菌可能在太空傳播生命
    數十年來,很多天文學家認為微生物也可以像花粉或者孢子一樣,在天空中飄蕩,從而在整個宇宙中傳播生命,這是一個非常「瘋狂」的理論,這意味著地球生命可能是其他星球飄過來的「花粉」。雖然宇宙空間基本真空,並且受到太陽的直接「滅菌」,但是科學家依舊發現太空確實存在微生物,並且比想像中普遍的多。
  • 細菌可以在外太空生存嗎?
    因此,科學家證明了這種細菌將在太空中生存,並使用SpaceX火箭於2015年4月進行了發射。三組細菌與SpaceX火箭一起進入了太空:一組持續一年,另一組持續兩年,另一組持續3年。太空人準備好面板後,專門為該實驗設計並由地球控制的機械臂在國際空間站上安裝了專用面板。每個面板包含兩個小鋁板,上面點綴著20個淺孔,用於盛放各種大小的細菌。
  • 研究發現有地球細菌可以在太空存活多年時間
    據外媒報導,雖然人類此刻有生活在太空中,但那也只是因為科技的進步才使得這樣的壯舉成為可能。經過幾十年的技術進步,有人可能會認為人類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中最適合在太空中生存的。然而事實可能並非如此。最新發表在《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上的一項新研究指出,一種非常特殊、適應性很強的細菌可以獨自在太空中生存很長一段時間。
  • 在太空中頑強生存3年的「超級細菌」
    只要團結一致「抱成團」,某些頑強的細菌在外太空待上3年也能存活下來。這一結論來自一項在國際空間站進行的實驗。科學家們把抗輻射奇異球菌送上太空,在空間站外部進行相關研究以檢驗其生存能力。我們大膽猜想,抗輻射奇異球菌甚至可以在從地球到火星的幾個月或幾年的時間的旅行過程中存活下來。
  • 地球生命很可能來自外星?科學家發現:一種原始生命可在太空生存
    最大的原因就是,我們一直認為生命無法在外太空生存,就算一些生命力頑強的生物也很難在外太空低溫、乾燥、低壓、高輻射的環境下長時間的漂流來到地球。所以生源說就顯得有點不可能了。但是結果都不盡人意,細菌雖然不宏觀意義上的大型生命堅強,但是時間長了它們也架不住外太空的乾燥,然後脫水,最主要的是它們的DNA就被輻射破壞。
  • 人類是否可以移民火星?首先,我們要在火星上找到生命
    中,曾提到地球生命可能是乘著「火星開往地球的隕石列車」來到地球的,這意味著我們人類可能是「火星人」。而當下人類文明發展快速,認知度已遠超地球範圍。那麼,就生存角度而言,人類可能脫離地球,跑到火星上居住嗎?即便是地球上最惡劣部分的環境,也比火星好一萬倍。
  • 細菌在濃度鹽水中也能生存 所以火星存在生命有望?
    系內遠離太陽的星球的液態海洋冰點非常低,因為化學物質和鹽可以起到冷凍劑的作用,所以微生物應當生活在溫度適宜、生命元素充足的環境中。為了研究微生物生存能力參數,來自柏林工業大學、塔夫斯大學、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和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人員使用Planococcus halocryophilus細菌進行了測試實驗,這種細菌生活在北極永久凍土帶。
  • 細菌能在太空中存活3年的意味:莫非地球生命真的可能來自外星?
    日本進行的一項太空實驗顯示,某些類型的細菌可以在太空存活 3 年。這挑戰了人們對生命的存在需要嚴苛條件的假設,並且支持了「泛種論」假說——該假說認為,地球的生命可能起源於隕石攜帶的微生物。研究成果發布在了《微生物學前沿》上(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
  • 國際空間站外部的實驗發現地球微生物可以在太空中生存數年甚至數十年
    經過幾十年的技術進步,有人可能會認為人類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中最適合在太空中生存的。然而事實可能並非如此。最新發表在《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上的一項新研究指出,一種非常特殊、適應性很強的細菌可以獨自在太空中生存很長一段時間。
  • 細菌在太空能活3年!還能自我修復DNA,人類正在地球上釋放它?
    因為《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雜誌發布了一項新研究,發現我們地球細菌在太空能夠存活很長的時間,如果人類不做好防禦,進入太空沒有清理乾淨,很容易將它們帶上太空,大規模的發展出來。其實這裡也再次證明了地球細菌或者病毒的生存能力之前。地球細菌在太空能活多久?會不會變成超級細菌?
  • 地球生命來自太空?科學家發現僅薄薄一層細菌就能在太空中存活三年
    霍金曾說:「生命可以通過流星從一顆行星傳播到另一顆行星,或者從一個恆星系統傳播到另一個恆星系統。」甚至有人認為這就是地球上的生命的起源,儘管這種說法受到了廣泛的批評。Tanpopo在日語中是蒲公英的意思,它的目的是研究微生物在行星間的自然運輸的可能性。
  • 火星上真的存在生命嗎?移民到火星是否靠譜?
    太陽系中的類地行星  高爽提到,在太陽系中,類地行星按照與太陽從近到遠的距離排列,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高爽說,而且金星上的氣壓極大,到處都是火山爆發的景象,環境十分惡劣。  火星因何成為太空探索關注焦點?  雖然都是類地行星,但在太空探索中,火星總是能吸引人們更多關注。
  • 假如地球「毀滅」以後,人類進行星際移民,可以移民到哪裡?
    地球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也是太陽系唯一存在生命的天體。因為地球處於太陽系的「宜居帶」,所以地球數億年前就出現了生命,並且繁衍至今。地球是一顆近乎完美的天體,如果在太空上看地球的話,就會發現地球其實是一顆藍色星球。
  • 地球生命來自於外星?細菌在太空環境的存活實驗也許能證明
    這一最新發現可能會支持「宇宙生命論(或有生源說)」:即小行星為地球上的生命播種的觀點。耐輻射球菌是一種極端微生物,能夠在冰凍的低溫、電離輻射、紫外線和脫水中存活。正如發表在《微生物學前沿》上的這項新研究表明,這種細菌也能在惡劣的外層空間條件下生存下來。在國際空間站外的一個面板上呆了三年之後,乾燥的異常球菌(又稱耐輻射球菌)樣本居然又復活了。
  • 日本研究:細菌能在太空中存活3年,有助解答生命起源
    據《每日郵報》8月26日報導稱,日本研究團隊將一種特殊細菌放置在國際太空站外的太空中長達3年,結果發現這種細菌還能存活,顯示部分生物暗藏能在太空生存並移動的可能性,提供生命起源更多研究空間。,將其放置在太空中3年後,再帶回地球進行培養,結果這種細菌又開始增生,可以確認一直存活著。
  • 微生物在太空中能生存3年!科學家稱,地球生命起源或來自外太空
    科學家在國際空間站外研究細菌菌落時發現,微生物至少可以在寒冷黑暗的太空中生存3年。由此,日本專家的這一發現表明,外星微生物可能藉助小行星或太空碎片在行星之間跳躍。該項目將成群的微深物暴露在嚴酷的太空環境中,以測試它們是否能夠存活。科學家們的目標是測試一個有爭議的觀點,即生物會在行星、衛星和恆星系統之間遷移,這個理論被稱為「生源說」。研究人員此前表示,生命在數十億年前從太空墜落到地球後就來到了地球。人們認為,通過類似的過程,宇宙中至少有幾個未被發現的世界成為了外星人的家園。
  • 地球上的生命起源於小行星嗎?空間站上的細菌實驗加強了這一假說
    這種早期生命理論是霍金敦促進行更多太空探索的原因之一。對於許多試圖聯繫其他星球上智慧生命的組織來說,這也是一個興趣點。但是,該理論有個很嚴重的缺陷,外層空間對生命特別不友好。極端的溫度、低壓和輻射會迅速降解細胞膜、破壞DNA並殺死任何可能存在的生命形式。不過,8月26日發表在《微生物學前沿》上的新研究表明,某些細菌聚集在一起,可以在外層空間中生存,這強烈地彌補了泛精理論的缺陷。
  • 超強細菌被發現,能在太空中存活3年,或能佐證外星生命遍布宇宙
    根據外媒報導,近期《微生物學前沿》期刊上發表了一篇關於耐輻射細菌的研究論文。該論文指出,來自日本東京藥科大學的研究團隊發現有一種細菌能夠在太空環境中生存長達3年的時間。 耐輻射球菌是一種什麼樣的細菌?據了解,日本東京藥科大學的研究團隊發現的這種微生物名為「耐輻射球菌」,它們通過太空實驗發現這種細菌可以在國際空間站外面生存長達3年的時間,那麼它有何特殊能力來應對宇宙中極為嚴苛的環境呢?
  • 當人類移民到一顆生命星球上時,會消滅原有生物嗎?有更好的辦法
    所以,尋找到有低級生物存在的,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是人類探索太空、開拓新的生存空間的上上之選。那麼到了這樣的星球上,人類和這個星球上原有的生物應該怎麼相處呢?是要去消滅他們嗎?未必!那該怎麼做呢?其實也簡單,我們參照一下目前人類和野生動物的相處方式就明白了。
  • 地球生物也能在太空中生活:細菌在國際空間站外成功生存3年
    雖然人們一直嚮往著太空生活,但目前也只能依託國際空間站長久駐留在太空中。但是一些來自地球的微生物卻能夠在毫無保護的情況下在太空中生存數年。日本東京大學的科學家發表在《微生物前沿》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來自地球的一些細菌能夠在太空中生存數年,說明一些星際旅行可能會將生活帶到其他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