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在太空能活3年!還能自我修復DNA,人類正在地球上釋放它?

2020-12-05 環球科學貓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

作者:文/虞子期

2020年以來,關於氣候變化的影響我們一直在討論,而在氣候變化之下,高溫,乾旱,南北極地區的冰川融化加速等等,都是它導致的連鎖效應問題,還有就是海平面上升,生物滅絕等等。

而在這些都說明了如今的氣候可能已經是不太正常了,而在這些自然災難之中,還有一些方面是引發大家的擔心,那就是生活在永久凍土或者冰川之中的超級細菌與病毒,一旦它們出現,對地球的影響可能非常巨大,因為在這些裡面有很多人類未知的。

說嚴重點就是對地球其他生命的影響可能也是無法估量,所以科學家們一再警告,人類應該保護地球,不能讓地球的溫度持續惡化下去,不然最終可能讓人類走向不歸路。而這裡我們說的是地球冰川和永久凍土存在的一些超級病毒和細菌,而在我們太空之中可能也同樣存在有。

因為《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雜誌發布了一項新研究,發現我們地球細菌在太空能夠存活很長的時間,如果人類不做好防禦,進入太空沒有清理乾淨,很容易將它們帶上太空,大規模的發展出來。其實這裡也再次證明了地球細菌或者病毒的生存能力之前。

地球細菌在太空能活多久?會不會變成超級細菌?

根據《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雜誌指出,這項研究實驗進行了長時間的研究才得出的結果,研究的細菌名叫「Deinococcus細菌」。

根據對該地球細菌的研究發現,這種在被有意地暴露在強烈的輻射和寒冷的太空中長達3年之久仍活了下來。也就是說地球細菌能夠在,強輻射、寒冷的條件下,暴露3年的時間也能夠存在下來,所以這就是我們上面說明的地球細菌生命力非常強,答案已經明確了。

如果對比在地球上封存的細菌和病毒來說,這個時間其實也不長,地球上的可以生存上萬年,並且科學家們已經發現了這樣的生物存在。例如發現的冰川細菌或病毒,可以在埋葬幾萬年之後,被釋放出來之後還具有明顯的感染能力,所以說生命的界限在不斷被突破,到底地球上有沒有生命還能超過上萬年不死亡的暫時也不知道,同時日本研究人員還發現,這種細菌非常健康並且可以在被找回後修復受損的DNA,所以這是它們本身的修復能力強。

但是並不能說是演變成了超級細菌,兩個不一樣,但是我們也可以說它本身就是超級細菌。根據這些數據,研究人員相信,排列在「細胞顆粒」中的細菌一次性可以在太空中存活長達8年之久。

所以這是人類完全難以想像的,細菌的生存能力不可小覷,從這項太空實驗也無非直接給我們說明了,地球細菌很多可能都存在這樣的情況。

然而人類可能正在釋放這些頑強的細菌

上面我們也說了,隨著全球的氣候變化,越來越多的冰封生物可能會被釋放出來。而在2020年科學研究人員們也多次警告,隨著全球變暖的加劇,遠古生物可能會加速被釋放出來,這裡面就包含了「超級細菌」,病毒等等,並且這是危言聳聽,而是真實的情況。不要說你沒看到,也許只有當影響到自己,大家才知道這個危險性,這裡我們舉個遠古生物發現的簡單例子。

例如在2020年,美國研究人員在我國西藏古裡雅冰冠之中,發現了一些病毒,通過實驗分析結果得出,這些病毒是在15000年前形成的,並且還發現了一個危險的信號,那就是這裡面還包括了28個新的病毒群,所以這些未知的病毒群才是最危險的,這就是冰封在冰川之中的病毒,研究結論已經告訴了我們,它們確實大規模的存在之中,而不是沒有。

地球未來會因為病毒、細菌出現危機嗎?

在現有的情況來看,我們如今肯定是沒有看到病毒、細菌等危機的,當然這裡說的僅限於沒有發現的,但是氣候變化卻在加劇,並且如果越來越嚴峻的話,肯定會影響「冰封」區域,同時大家應該也聽到了這樣的一個消息。

隨著全球變暖的加劇,北極將可能在夏季出現無冰的情況,那麼冰川裡面所含的病毒、細菌會出現嗎?這個答案就比較明確了,如果存在肯定會大規模的釋放出現。

所以如今的氣候問題將可能在未來帶來病毒、細菌等危機。而且2020年以來,全球極端性的高溫現象是越來越明顯,就算是北極地區在2020年也出現了極端性的38度高溫,這是歷史罕見的,同時美國的死亡谷也出現了50度多高溫,如果被證實了,這將是地球有氣溫記錄以來最強的高溫之一,地球真的在變成火球了?似乎真的在發展之中。

所以說氣候問題引發的效應非常大,病毒、細菌其實在我們地球上具有很多存在,但是它們的生存能力或者生命的極限並非只是我們人類壽命一樣,只有100來年,而是上萬年,所以我們不為自己著想,也要為未來的人著想,如果氣候繼續嚴峻下去,我們將更為未來人鋪上一條「不歸路」,除非人類真的有一天可以離開地球,例如移居火星,不然地球變成了一顆「病毒或細菌地球」,那生命可能也不會存在。

相關焦點

  • 超強細菌被發現,能在太空中存活3年,或能佐證外星生命遍布宇宙
    根據外媒報導,近期《微生物學前沿》期刊上發表了一篇關於耐輻射細菌的研究論文。該論文指出,來自日本東京藥科大學的研究團隊發現有一種細菌能夠在太空環境中生存長達3年的時間。它為何能夠在充滿了宇宙輻射和超低溫的環境下存活呢? 耐輻射球菌是一種什麼樣的細菌?據了解,日本東京藥科大學的研究團隊發現的這種微生物名為「耐輻射球菌」,它們通過太空實驗發現這種細菌可以在國際空間站外面生存長達3年的時間,那麼它有何特殊能力來應對宇宙中極為嚴苛的環境呢?
  • 在太空中頑強生存3年的「超級細菌」
    只要團結一致「抱成團」,某些頑強的細菌在外太空待上3年也能存活下來。這一結論來自一項在國際空間站進行的實驗。科學家們把抗輻射奇異球菌送上太空,在空間站外部進行相關研究以檢驗其生存能力。三年後,在厚度超過0.5毫米的團塊中,研究者驚喜的發現了仍然存活的細菌。在這些菌落團塊中,雖然外層的細菌已經被太空輻射的紫外線殺死破壞,但這恰好可能為內部的健康細菌提供了保護,菌落內部的細菌在惡劣的太空環境中任然得以存活。存活下來的細菌在國際空間站外「生活」3年後,被帶回地球培養,又開始繼續繁殖。
  • 研究發現有地球細菌可以在太空存活多年時間
    據外媒報導,雖然人類此刻有生活在太空中,但那也只是因為科技的進步才使得這樣的壯舉成為可能。經過幾十年的技術進步,有人可能會認為人類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中最適合在太空中生存的。然而事實可能並非如此。最新發表在《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上的一項新研究指出,一種非常特殊、適應性很強的細菌可以獨自在太空中生存很長一段時間。
  • 神秘地球細菌能在太空存活一年
    據悉,凱利曾在2015年在國際空間站持續工作一年時間。  但事實上並非他描述的那樣簡單,長期太空生活改變了他的DNA、端粒和腸道微生物群,骨密度降低,3個月後他的腳仍然疼痛。  但在沒有國際空間站保護的裸露太空環境下生存則完全不同,紫外線輻射、真空、巨大溫度波動和微重力,都會對人體構成巨大威脅。令科學家們感到驚奇的是,人們食用的肉罐頭中有一種細菌——耐輻射奇異球菌(Deinococcus radiodurans),它具有頑強的生命力,能在國際空間站增壓艙外一個特殊設計平臺生活一年以上。
  • 細菌能在太空中存活3年的意味:莫非地球生命真的可能來自外星?
    日本進行的一項太空實驗顯示,某些類型的細菌可以在太空存活 3 年。這挑戰了人們對生命的存在需要嚴苛條件的假設,並且支持了「泛種論」假說——該假說認為,地球的生命可能起源於隕石攜帶的微生物。研究成果發布在了《微生物學前沿》上(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
  • 藍藻細菌製成 具有自我修復、繁殖功能
    這種「活體混凝土」是由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University of Colorado Boulder)的科學家們研發的,它們由混合沙子,凝膠和細菌製成,具有自我生長、自我修復的強大功能,而且這種材料能大大降低碳足跡。
  • 地球生物也能在太空中生活:細菌在國際空間站外成功生存3年
    雖然人們一直嚮往著太空生活,但目前也只能依託國際空間站長久駐留在太空中。但是一些來自地球的微生物卻能夠在毫無保護的情況下在太空中生存數年。日本東京大學的科學家發表在《微生物前沿》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來自地球的一些細菌能夠在太空中生存數年,說明一些星際旅行可能會將生活帶到其他星球。
  • 地球生物也能在太空中生活:細菌在國際空間站外成功生存3年
    雖然人們一直嚮往著太空生活,但目前也只能依託國際空間站長久駐留在太空中。但是一些來自地球的微生物卻能夠在毫無保護的情況下在太空中生存數年。8月27日,據外媒報導,日本東京大學的科學家發表在《微生物前沿》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來自地球的一些細菌能夠在太空中生存數年,說明一些星際旅行可能會將生活帶到其他星球。
  • 日本研究:細菌能在太空中存活3年,有助解答生命起源
    據《每日郵報》8月26日報導稱,日本研究團隊將一種特殊細菌放置在國際太空站外的太空中長達3年,結果發現這種細菌還能存活,顯示部分生物暗藏能在太空生存並移動的可能性,提供生命起源更多研究空間。,將其放置在太空中3年後,再帶回地球進行培養,結果這種細菌又開始增生,可以確認一直存活著。
  • 細菌如何在太空中存活數年?形成厚厚的凝結塊
    一項新研究表明,這種細菌還能在太空的惡劣環境下生存。  在國際空間站外的一個面板上,研究人員取下了乾燥的抗輻射奇異球菌樣品,發現這些樣品在太空中放了3年之後,竟然又「復活」了。不過需要指出的是,這些倖存下來的細菌此前形成了一團厚厚的凝結物。
  • 人類首次太空DNA測序與地球上的結果「完美匹配」
    凱特·魯賓斯,2005年畢業於史丹福大學醫學院生物化學系及微生物學與免疫學系,獲得癌症生物學博士學位,2009年進入NASA培訓,成為一名合格的太空人。科技日報北京8月30日電 (記者聶翠蓉)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網30日宣布,剛過去的周末,NASA太空人凱特·魯賓斯在國際空間站內成功完成微重力條件下的DNA測序,這標誌著人類已迎來「能對太空活體生物進行基因測序」的全新時代
  • 國際空間站外部的實驗發現地球微生物可以在太空中生存數年甚至數十年
    經過幾十年的技術進步,有人可能會認為人類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中最適合在太空中生存的。然而事實可能並非如此。最新發表在《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上的一項新研究指出,一種非常特殊、適應性很強的細菌可以獨自在太空中生存很長一段時間。
  • 一種「秘密分子」,可以讓細菌發電!科學家正在研製「活的」電池
    如圖所示,由地桿菌納米線傳導的電能,可以用來為小型電子設備供電對於無口無肺的細菌來說,呼吸比人類更複雜儘管這些微小的導電細絲,比人類頭髮的寬度小10萬倍,但它們能夠穿梭電子——這種驚人的電適應能力,讓地桿菌成為了地球上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呼吸器。在任何時候,數十億的細菌都在海底下嗡嗡作響。
  • 細菌DNA提取方法的優化
    周身鞭毛,能運動,無芽胞,是人和許多動物腸道中最主要且數量最多的一種細菌,主要寄生在大腸內。水稻白葉枯病菌:革蘭氏陰性菌,由水稻黃單胞細菌水稻致病變種侵染引起的嚴重危害水稻生產的一種植物細菌。取過夜培養的菌液3 ml加入到離心管中離心1 min,棄上清;沉澱加入1.2 ml無菌去離子水,振蕩混勻,100℃水浴10 min後離心5 min,上清即為dna溶液,-20℃保存備用。(3)超聲時間對dna提取效果的影響。在傳統提取法步驟二後使用超聲波(功率400 w)超聲1、3、5和7 min,其他步驟同傳統法。
  • 地球上活了4億年的無敵生物,核彈炸不死它,頭沒了還能活
    筆者-小文蟑螂是一種「人見人恨」的生物,在人類生存的環境當中,無論是哪一個角落都能看到蟑螂的身影,而人類為了除掉蟑螂這一禍害,也是費盡了心思,無論是殺蟲水、殺蟲藥、蟑螂屋都被用上了,但蟑螂的數量仍然不見得減少。
  • 人類還在吃,科學家發現一種「肉罐細菌」,能在太空存活一年以上
    作者:文/虞子期在地球上,大多數生命都是具有「極限性」的,也就是說受到外界條件的影響,可能很快就會終結生命,但是每個生命所承受的能力都不一樣,而將地球上大多數的生物帶入太空之後,如果沒有維持基礎的生命元素,那麼很快就可能會死亡,包括我們
  • 生物進化的完美形態:16倍速代謝+超強DNA修復,地球BUG
    所以可以預見,如果人類沒有用智慧創建文明,現在的下場也不會比銀背大猩猩好到哪兒去。那這是否說明我們進化的道路是絕對且唯一的正確選擇?我們就是地球上最完美的生物?答案是否定的。在這個地球上如果要說哪個生物是進化的最完美的,那絕不是人類,而是它——蝙蝠。
  • 地球「規則改變者」:對細菌的了解和利用 人類才剛開始
    充滿好奇心的安東尼·范·列文虎克在檢查自己牙齒間的牙菌斑樣本時發現了細菌。在作品中,他以充滿詩意的筆觸將自己潔白牙齒上的菌落描述為「一點白色物質,和『麵糊』差不多厚」。他將樣品置於複合顯微鏡下,發現這些微生物竟然在移動,它們是活的!事實上,細菌是地球的「規則改變者」,它們創造了可供我們呼吸的空氣,在創造地球家園的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
  • 是人類消滅細菌?還是細菌奴役人類?6億年前空白文明誰來主宰?
    細菌繁殖這個時候很多人就說,人類和生物都是有自我意識的,首先我們要明白自我意識是啥東西,所謂的腦細胞自我意識按科學的解釋就是聚集在一起釋放電信號化學信號,如果這是產生意識的根本,那細菌也能做到,細菌的數量是遠遠高於腦細胞的,大量的細菌聚集在一起就會產生質的變化,而我們所知道的生物進化需要的不是環境,
  • 地球生命來自於外星?細菌在太空環境的存活實驗也許能證明
    這一最新發現可能會支持「宇宙生命論(或有生源說)」:即小行星為地球上的生命播種的觀點。耐輻射球菌是一種極端微生物,能夠在冰凍的低溫、電離輻射、紫外線和脫水中存活。正如發表在《微生物學前沿》上的這項新研究表明,這種細菌也能在惡劣的外層空間條件下生存下來。在國際空間站外的一個面板上呆了三年之後,乾燥的異常球菌(又稱耐輻射球菌)樣本居然又復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