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N光年外星球上的海洋環流,可能是外星生命的關鍵

2020-08-11 博科園

​世界各地的科學家長期以來一直在解決這個問題:在其他星球上是否有生命,如果有,我們如何找到它?面對太陽系以外數以千計的行星要探索,科學家們需要一種方法來預測哪些系外行星最有可能擁有生命。讓事情變得更複雜的是,預測必須基於可以從幾光年外乃至幾十幾百光年進行的觀測,包括如這顆系外行星的大小、質量和大氣的組成等。

芝加哥大學行星科學家史蒂芬妮·奧爾森(Stephanie Olson)在新表在《天體物理學》期刊上的研究中提出了一個新模型,該模型預測了海洋的循環模式,如何影響外星球上生命的好壞。這些因素可以指導科學家在其他星球上尋找生命,其研究發現表明,尋找一顆與地球幾乎完全一樣的行星,可能不會把我們帶到最有可能存在外星生命的地方。研究的合著者、芝加哥大學副教授多裡安·阿伯特(Dorian Abbot)說:

以前關於系外行星海洋的少量研究主要集中在它們對氣候的影響上,這項研究開始評估海洋環流對營養循環、生物生產力以及系外行星上潛在生命的可探測性影響。環流模式會對海洋生命生存能力產生戲劇性的影響,地球上海洋中的大部分生命存在於頂層,頂層接收陽光以支持光合作用的有機體,並與大氣交換氣體。隨著死亡的有機體被重力拉下,這種混合層不斷地將營養物質流失到海洋的更深、更靜的區域。

這些營養物質返回到維持生命的混合層,依賴於一個被稱為上升流的過程。上升流發生在特定的位置,那裡的風導致地表水發散,深水向上流動以取代它們,帶來了為生命提供燃料的營養物質。地球物理科學系T.C.Chamberlin博士後研究員奧爾森說:如果觀察地球海洋中的生命,會發現它們絕大多數集中在有上升流的地區。研究使用了一個模型來探索可觀測特徵的微小變化,如行星的大小或自轉速度:

如何顯著影響系外行星海洋中的上升流數量,從而有利於或不利於海洋表面的生命。研究發現,那些自轉速度比地球慢、表面壓力比地球高、海洋含鹽量比地球高的行星,可能都會經歷更大的上升流。這可能會產生更活躍的光合作用生命,最終可能會表現為更多可檢測到的光合作用生命。這些是我們在生命探測研究中應該優先考慮的行星類型,如果找不到生命,不探測可能更有意義。其研究結果與關於系外行星優先順序的普遍觀點形成鮮明對比:

人類發現外星生命的最好機會,將可能是找到一顆具有儘可能多類似地球特徵的系外行星。這項研究促使我們將搜索範圍擴大到類地行星以外的地方,並考慮是否有可能比地球本身更適合生命存在的行星。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系外行星一些不同於地球的特徵,可能會導致大氣中更多生物活動的氣體特徵(例如氧氣和甲烷)使這些行星上的生命更容易從遠處被探測到。除了為尋找其他行星上的生命提供信息外,研究模型還可能提供有關地球上海洋環流模式的信息:

並為我們星球上生命的過去和未來提供洞察。在地球的歷史進程中,太陽的自轉速度、表面壓力和亮度都發生了變化。研究模型表明,所有這些變化都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增加了上升流,並可能推動了地球海洋中的生命蓬勃發展。此外,鹽度的增加可以極大地影響地球氣候,如果將海洋中的鹽分增加一倍,將導致所有海冰融化,並導致地球變暖6攝氏度。如果兩個鹽度差異的因素對行星氣候如此重要,那麼海洋鹽度也是真正需要考慮的問題。

就我們自己星球的氣候演變而言,研究模型通過微妙地修改類地行星的特徵,一次一個參數地預測了海洋環流和氣候的這一變化和其他令人驚訝的顯著變化。如果參數同時改變,以更準確地反映系外行星的特徵可能與地球有何不同,可能會產生更戲劇性的影響,從而打開幾乎無限的探索場景。海洋真的是充滿活力的棲息地,本研究在這裡只是觸及了皮毛,研究人員的願景是:人們會對此感到興奮,並繼續研究和探索更具差異化的可能性。

博科園|研究/來自:芝加哥大學

研究發表期刊《天體物理學》

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關注【博科園】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

相關焦點

  • 研究發現:外星球的海洋環流,可能是外星生命的關鍵!
    ,該模型預測了海洋的循環模式,如何影響外星球上生命的好壞。這些因素可以指導科學家在其他星球上尋找生命,其研究發現表明,尋找一顆與地球幾乎完全一樣的行星,可能不會把我們帶到最有可能存在外星生命的地方。,這項研究開始評估海洋環流對營養循環、生物生產力以及系外行星上潛在生命的可探測性影響。
  • 海洋環流可能是發現宜居系外行星的關鍵!
    最好是海洋,因為那是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根據一項新的研究,這些海洋需要以特定的方式循環以維持生命。地球上的海洋環流對氣候和宜居性起著巨大的作用。地球所有的區域性洋流結合在一起形成了地球的全球輸送帶(GCB),也被稱為溫鹽環流。這是一個複雜的話題,但總的來說,GCB是由風、鹽度、溫差、水深或海底地形驅動的。
  • 科學家在海底發現「生命世界」,或顛覆我們對外星生命的認知
    外星球,存在生命嗎?從目前的探索情況來看,太陽系內暫時只發現我們地球存在生命,在外星球暫時還沒發現外星生命,難道我們地球是唯一的生命星球嗎?雖然還沒找到外星生命的跡象,但很多研究表明,在宇宙中,還是存在不少可能適宜孕育生命的星球。
  • 金星發現磷化氫,除此還有哪些地外星球存在生命軌跡?
    因此,科學家們認為木衛四可能存在一個海洋緩衝了這種撞擊力。考慮到有水就可能存在生命的假定,天文學家相信如果確實存在這樣一個海洋, 那木衛四上就很有可能存在複雜的生命。如果來自紅巨星的輻射能夠將曾經冰封的衛星或系外行星 解凍,那麼行星上的冰層就會融化成液態水,從而在流動的海洋中為生命的形成搭建平臺。
  • 南海海洋所等在海洋環流研究中獲進展
    海洋作為氣候系統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因其大尺度海洋環流在全球熱量、淡水平衡中起關鍵作用。那麼,在氣候變化背景下,海洋環流是否已發生顯著改變?海洋垂直結構變化是否與海洋環流變化同步?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熱帶海洋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LTO)王春在研究團隊博士付垚,聯合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德國基爾亥姆霍茲海洋研究中心的科學家,應用觀測數據對以上問題展開研究。
  • 太陽周邊浮現巨大正方體,最新研究表明恆星中心可能發現外星生命
    在探索我們鄰近的行星的同時,太空機構也在專注於尋找宇宙中可能存在的其他生命形式或外星人。一項研究進一步表明,在尋找這些外星生命時,我們可能也需要觀察恆星。根據一組國際科學家的研究,一種「獨特的外星生命」可能存在於恆星的核心
  • 搜尋外星生命特徵新方法:甲烷與CO2並存
    發表在《科學發展》上的一篇最新研究就探討了這種好奇心對於那些搜尋外星生命的天文學家來說意味著什麼。這篇研究論文是由華盛頓大學大氣化學領域的科學家David Catling合著的,研究深入探討了我們地球的歷史,並且提出了一種在遙遠星球上發現單細胞生命的新方法。在地球上,大多數生命都是微生物,而且化石和化學記錄表明微生物是一直存在。
  • 最新研究表明:銀河系中可能還有幾十個外星文明
    英國諾丁漢大學的一項新研究表明,銀河系中可能有36顆行星上擁有外星文明,專家們稱這種計算方法為「天體生物學哥白尼極限」。銀河系中竟然還有幾十個外星智慧文明?該研究的主要作者湯姆·韋斯比在一份聲明中說:「估算智慧文明數量的經典方法依賴於對和生命有關的價值的猜測,因此對這些問題的看法差異很大。
  • 科研人員在海洋環流研究中獲進展
    海洋作為氣候系統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因其大尺度海洋環流在全球熱量、淡水平衡中起關鍵作用。那麼,在氣候變化背景下,海洋環流是否已發生顯著改變?海洋垂直結構變化是否與海洋環流變化同步?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熱帶海洋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LTO)王春在研究團隊博士付垚,聯合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德國基爾亥姆霍茲海洋研究中心的科學家,應用觀測數據對以上問題展開研究。
  • 難怪霍金擔心,新的研究表明,銀河系可能存在多個外星文明
    近期SETI的天文學家在新的研究中表示,銀河系類似太陽的恆星系統,大約有一半,其內部都可能存在著和地球一樣大小的宜居星球。在這些行星上,液態水的存在是常態。對於外星生命來說,這是一個好兆頭。天文學家通過來自美國宇航局(NASA)搜尋行星的克卜勒(Kepler)太空飛行器的數據,估算了這些行星的數量。
  • 搜尋外星生命特徵新方法:甲烷與CO2並存且無CO
    研究人員稱,大氣中甲烷成分超過0.1%的巖石星球應當被認定為一顆潛在的宜居星球。那麼如果大氣中的甲烷含量達到或者超過1%會怎樣呢?研究人員認為那樣的星球很有可能就是外星生命的家園。
  • 比月球還小的星球,各種證明表明,這顆星球上可能有生命!
    比月球還小的星球,各種證明表明,這顆星球上可能有生命!相信地外生命存在的人並不在少數,其中也包括頂尖的科學家,可是尋找外星文明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他們有可能在距離幾光年之外的一顆類地行星上。這並不是全部,在木星周圍可能還有一些我們沒有發現的衛星,木衛二是木星的衛星裡面第四大的衛星。這顆星球的直徑只有3100千米,比月球還要稍微更小一些,那麼這顆星球究竟有何特殊之處,讓科學家堅信這上面有生命存在呢?有人就列出了一系列的證據,種種證據和痕跡表明,這顆星球上存在生命的可能性還是非常大的。
  • 如果幾光年外星球上有生命,人類能用什麼手段看到那星球上的生物?
    如果幾光年外的星球上有生命,人類能用什麼手段看到那個星球上的生物?不算登陸?幾光年之外的世界?人類目前根本沒有任何手段直接看到一個行星,更不要說看到上面的一個生物了。如果要登陸?更是不可能的事情。克卜勒天文望遠鏡是目前地球上最牛的光學望遠鏡沒有之一。據說其精度可以讓同學們看到月球上一根火柴的亮度。地月距離差不多一個光秒,就是三十多萬公裡。但題主提到的可是幾光年之外的星球,就是一個光秒的60*60*24*365*n倍的距離!即使克卜勒再牛,也只能望洋興嘆,愛莫能助了。
  • 新研究表明:銀河系中可能隱藏著36個外星種族
    對人類個體來說,在龐大的地球上生物種類眾多,動物、植物、微生物共存,而在更龐大的宇宙中有太多我們的未知,雖然我們人類從未停止過對太空的探索與發現,但至今為止我們仍未發現地球以外的生命存在。近期根據一項新的研究,可能有36個文明隱藏在星空中。天文學家認為,銀河系可能有30多個外星種族與我們生活在一起。
  • 美國探測器在太陽系小行星上發現海洋 或有外星生命
    【美國探測器在太陽系小行星上發現海洋】美國宇航局一份新的研究表明,穀神星表面閃亮的鹽層是其地下滲透水留下的,它的地下深處可能有巨大的海洋,可能曾經有外星生命,或適宜生命居住。2011年,美國黎明號探測器開始對太陽系小行星帶中最大的兩個天體——灶神星和穀神星的觀測,成為首個環繞兩個深空天體的探測器。
  • 美國探測器在太陽系小行星上發現海洋 或有外星生命
    【美國探測器在太陽系小行星上發現海洋】美國宇航局一份新的研究表明,穀神星表面閃亮的鹽層是其地下滲透水留下的,它的地下深處可能有巨大的海洋,可能曾經有外星生命,或適宜生命居住。雖然鹹水可能是一種極端的生存環境,但海洋的存在表明,在這顆矮行星的其他地方可能有更多這樣的鹹水水庫,這增加了穀神星可能是宜居星球的希望。來源:中國日報
  • 7種科學上可能存在的外星生命形式
    雖然在地球上是不可能的,但它們很可能存在於宇宙的其他地方。為此,下面介紹了7種科學上可能存在的外星生命形式。以矽為基礎的生命形式矽是一種分子,其結構和化學性質與地球上大多數生命賴以生存的碳元素的性質極為相似。
  • 在這4顆星球上可能存在外星生命,比如木衛二和土衛二,都有海洋
    截至目前為止,我們知道只有一顆行星上有生命,那就是我們的地球。但我們是宇宙中唯一的嗎?遺憾的是,現代科學對這個問題並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根據宇宙學原理,宇宙是各向同性和均勻的。所以,理論上是存在外星生命的。宇宙是巨大的。因此,要在遙遠的地方尋找生物,這是極其困難的。但是,在離地球「不遠」的地方去搜尋外星生命,這是可能的。
  • 哪些系外行星最有可能存在外星生命?科學家們發現了新的探索方向
    哪些系外行星最有可能存在外星生命?科學家們發現了新的探索方向。據《MSN》新聞網5月20日報導,近日美國芝加哥大學的一個行星科研團隊,公布了一項最新的成果,表明外星球的海洋環流或將是尋找外星生命的關鍵。
  • 如果太陽系有外星生命,80%是在這個星球上面!
    除了地球,還有其他星球存在生命嗎?小編認為是肯定的!宇宙的浩瀚遠超我們的想像,它有2000億個星系,每個星系又有2000億顆恆星,每個恆星又有n個行星,每個行星也有可能有n個衛星。在這麼龐大數量的星球中,不可能只有地球有生命。但是目前人類還無法走出太陽系,那麼太陽系內有沒有可能發現外星生命呢?如果有的話,最有可能在哪個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