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星
由麻省理工學院,曼徹斯特大學和卡迪夫大學人員組成的研究團隊,藉助位於智利ALMA陣列和夏威夷的麥克斯韋望遠鏡,在金星的大氣層中發現了磷化氫(PH3),許多天體生物學家將磷化氫視為「生物標誌」,也就是說這裡可能存在著生命的跡象。
研究人員已經得出結論,可能產生磷化氫的非生物機制,不能解釋他們檢測到的大量磷化氫。該研究團隊花了6個多月的時間來處理他們的新發現,並且非常不願意發表一篇明確的論文,因為這是一件大事,明確了我們在地球以外發現了生命的存在,然而他們被強有力的證據以及同行說服。該論文預計將於2020年9月14日發表在自然天文學。
木衛四
美國宇航局科學家曾經一直將木衛四定性為「一顆死寂的衛星」,直到後來發現在其表層之下可能存在一個鹹水海洋後,他們才改變這種看法。美國宇航局「伽利 略」號太空船分別於1996年和1997年兩次近距離飛越木衛四時,發現了木衛四的磁場變化,這種變化意味著電流的存在。
2001年,「伽利略」號太空船 又發現一顆小行星曾經撞擊過木衛四,並形成了瓦哈拉撞擊盆地。通常,這種撞擊事件會產生強烈的衝擊波,衝擊波波及整個星體。但是,「伽利略」號太空船並沒 有發現這一證據。因此,科學家們認為木衛四可能存在一個海洋緩衝了這種撞擊力。考慮到有水就可能存在生命的假定,天文學家相信如果確實存在這樣一個海洋, 那木衛四上就很有可能存在複雜的生命。
土衛二
2005年,當「卡西尼」號探測器近距離飛越土衛二表面時,發現了正在噴出冰和氣 體的間歇泉,探測出其中的碳、氫、氮和氧,這些都是支持有機體存活的關鍵。
此外,這些羽狀物溫度和密度表明,土衛二表面之下的環境可能更溫暖潮溼。不過, 科學家至今尚未證實生命的存在。在地球深海熱液出口處和陽光無法照射到的北極冰層之下,科學家們發現某些極端微生物生命形態。這讓科學家們看到了希望,土 衛二上或許也有類似的微生物。
垂死的紅巨星
2005年,一個由多國天文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發現,垂死的紅巨星可能像纖顫器一樣,讓冰質行星起死回生。科學家相信,這種重生也可能導致生命存在的新 環境形成。地球為什麼如此適宜生命存在?答案就是它所處的位置,因為地球與太陽的距離正相宜。
太近了,地球上的水將會蒸發一空;太遠了,地球將會結成冰 球。在恆星死亡之前,它會爆發進入紅巨星階段,其體積迅速膨脹,釋放出更多的可以讓行星溫暖的輻射。如果來自紅巨星的輻射能夠將曾經冰封的衛星或系外行星 解凍,那麼行星上的冰層就會融化成液態水,從而在流動的海洋中為生命的形成搭建平臺。
火星
長期以來,火星一直都是地外生命探尋者追逐的目標。但是,火星上貧瘠乾旱的土地讓人們從致力於尋找火星小綠人轉向尋找簡單的生命形態。但是,有證據證明 火星曾經有一個更溫暖、更潮溼的過去。乾涸的河床、極地冰蓋、火山和只有在水中才會形成的礦物質都已在火星上找到。
2008年,美國宇航局「鳳凰」號火星 車傳回了它所發現的冰塊照片。這是在尋找液態水的過程中所取得的重大發現,而液態水則是生命存在的關鍵要素。次年,生命存在的另一個關鍵要素也被找到。美 國宇航局科學家們在火星大氣層中發現了甲烷,這表明這顆行星仍然具有活力。儘管現在仍沒有證實火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但科學家對此很樂觀地認為它們只是被 藏起來了。產生甲烷的微生物是地球上最早期的生命形態。因此,如果火星上也是如此,那它們就可能存在於火星地表之下。
美國國家航天局(NASA)2020火星計劃的著陸點可能存在古代外星生命的化石。直徑45公裡的傑澤羅(Jezero)隕石坑已被發現包含大量液態二氧化矽和碳酸鹽。有科學家認為該發現表明,傑澤羅隕石坑中可能包含貝類生物、珊瑚和一些微生物形成的巖石,它們可能已經生存了幾百萬年。
獵戶星雲
在銀河系的一個恆星生成區,最近發現其擁有找到地外生命的潛能。2010年5月,歐洲航天局「赫歇爾」空間天文臺宣稱,距離地 球大約1500光年的獵戶星雲表現出擁有生命存的有機化學物質的跡象。通過對天文望遠鏡觀測到的數據進行分析,天文學家能夠檢測出維持生命存在的不同物質 分子的信號,如水、一氧化碳、甲醛、甲醇、二甲醚、氰化氫、氧化硫和二氧化硫等。
馬卡良231
在距地球5.6億光年的「馬卡良231」(Markarian 231)星系內,中外科學家聯手發現了氧氣。據悉,這是人類首次在銀河系外發現氧氣,也是迄今為止在太陽系外探測到氧氣最多的一次。日前,此研究成果發表於《天體物理學》雜誌。
「馬卡良231」位於大熊星座,距地球約5.6億光年,是亞美尼亞布拉堪天文臺(飛碟君按:該天文臺於1946年由蘇聯籍亞美尼亞天文學家建立,曾是蘇聯的天文中心之一,當地也曾經是搜尋地外文明計劃的兩個重要會議地點,並被認為是區域性天文研究中心)於1969年的紫外線輻射巡天項目中發現的星系。「馬卡良231」屬於塞弗特(Syfert)星系(飛碟君按:一類內心非常非常激動的旋渦星系,1943年由美國天文學家塞佛特發現),這是一類中心有明亮恆星狀天體的旋渦星系。「馬卡良231」星系內,氣體圍繞一顆超大質量黑洞旋轉並變得很熱,發出明亮光芒。
隕石
一支研究小組聲稱在隕石中發現一種蛋白質,它是地球之外發現的第一種蛋白質,但是它並不能證實外星生命存在的跡象。然而,部分研究人員對這項是否具有科研價值表示質疑,我們知道胺基酸是有機化合物,是構成生命的基石,它形成於隕石和其他太空巖石。但是地球之外生物起源前的化學作用範圍仍是未知的,而該作用如何轉化為生命則更加神秘,其部分原因是地球隕石中尋找有機化合物的過程非常困難。
美國哈佛大學的研究小組分析了1990年在阿爾及利亞發現的一塊原始隕石樣本,首先,他們使用一系列小型、全面消毒過的鑽頭(類似於牙科手術鑽頭),收集隕石內部物質。研究人員將水和三氯甲烷等液體與粉末混合在一起,之後向混合物釋放一束雷射,將它們變成氣體,這一過程被稱為質譜分析,更加便於研究分析。當他們檢測氣體時,發現了胺基酸與其他原子的組合,這是首次發現外星蛋白質的證據。如果該項研究經過技術評審,將是一種重要的研究結論,它表明地球或者其他行星表面可能存在某種類型的化學反應,可能促使生命的孕育形成。
通過對一些鑲嵌礫石的隕石進行觀察,使我們了解到小天體在太空中演變時的空間環境是:有大量的小天體圍繞著太陽運行,這些小天體的直徑大到數十公裡、數百公裡,小到數十釐米、數釐米的尺度,甚至更小的就像鵝卵石、砂塵顆粒大小。小天體在運行過程中經常相互撞擊,一般來說,尺度在十公分以上的小天體,都要遭到數千顆、數萬顆礫石或砂塵顆粒的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