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地球之外,太陽系中的其他天體目前還沒有發現生命。雖然一些天體可能存在生命,例如,木衛二、土衛六,但這些星球與地球相差很大,即便那裡有生命,也將完全不同於人類,我們無法在那種環境中生存。在太陽系中沒有哪個星球類似於地球,不存在「第二地球」。如果要找類似於地球的星球,只能放眼太陽系外的行星。
就像太陽一樣,其他恆星的周圍也有行星繞行。目前,已被確認的系外行星數量達到了4120顆,它們分別屬於3000餘個恆星系統。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一半頒給了兩位天文學家,以表彰他們當年發現了首顆環繞主序星運行的系外行星。
在已知的系外行星中,大部分都是熱木星,即非常靠近主恆星的氣態巨行星,其表面溫度非常高。儘管外星生命的生存環境可能完全不同於地球,但我們更感興趣的是那些環境類似地球的系外行星,考慮到未來有一天我們希望可以實現星際移民。
類似地球的系外行星需要滿足幾個條件,第一個是像地球那樣是巖質行星,擁有固態表面和鐵核心,它們的質量與地球接近。另一個條件是巖質行星需要與其主恆星的距離適中,運行在宜居帶中,這樣才可能有合適的溫度來讓水保持液態。這些行星就是所謂的潛在宜居行星。
迄今為止,已知的潛在宜居行星數量只有55顆,其中21顆與地球差不多大,還有34顆是比地球更大的「超級地球」。不久前,天文學家發現了兩顆新的潛在宜居行星,分別是距離地球12光年的格利澤1016 d和31光年的GJ 357 d,前者的質量估計為地球的1.7倍,後者的為6.1倍。
另外,在離太陽最近的恆星——比鄰星周圍也發現了一顆類地行星,這就是比鄰星b。這顆行星運行在三合星系統中,它略大於地球,距離地球只有4.2光年。如果未來我們能夠飛出太陽系,對系外行星進行探測,比鄰星b很有可能就是首選目標。
如果要論與地球的相似性,莫過於號稱「地球2.0」的克卜勒-452b。這是一個超級地球,其質量可達地球的5倍,半徑估計為1.5倍。克卜勒-452b除了比地球更大一些之外,它的各方麵條件都非常接近於地球。克卜勒-452b的主恆星跟太陽非常相似,無論是質量、半徑、溫度或者年齡都很接近,並且這顆超級地球的軌道半徑也是大約1天文單位。但考慮到這顆星球遠在1402光年之外,我們在短時間內幾乎不可能會去造訪它。
潛在宜居行星並不一定就是宜居的行星,即便運行在宜居帶中的巖質行星也可能是生命的禁地。要知道,太陽系中的金星和火星都是巖質行星,它們也都運行在宜居帶中或者邊緣,但這兩顆星球一個太熱,一個太冷,都沒有液態水,也沒有找到生命存在的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