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加50顆系外行星!英國科學家開發新算法,「第二地球」不遠了

2020-11-26 騰訊網

據報導,在《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刊登一則消息,來自英國的科學家團隊發表了一篇有關係外行星尋找辦法方面的文章,表示通過研究,新開發出了一種非常有效的機器學習算法,通過這種算法,目前已經確認了50顆系外行星。

什麼是系外行星?

顧名思義,就是太陽系之外的行星。在哥白尼提出「日心說」以前,人們普遍認為地球就是宇宙的中心,天上的一切也都圍繞著地球在運行。

後來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說」,後來伴隨著人類的科學技術不斷發展,伽利略等一批傑出的天文學家相繼湧現,人們知道了太陽系的存在,也陸續發現了太陽系內的各大行星,以及圍繞著行星運行的衛星。

不過,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一直到20世紀末期,人類才第一次確認了系外行星的存在。在上個世紀90年代之前,雖然一些科學家相信太陽系之外也有行星的存在,但是卻因為科技探索水平不夠,所以一直都找不到真相。

進入到21世紀,人類的發展越來越快,從2002年開始,人類在系外行星的找尋上,也迎來了質的飛躍。一直到今天,每一年都有幾十顆系外行星被發現,其中也有很多被科學家們選定是「第二地球」的候選者。

在尋找系外行星的道路上,不僅讓人類對於宇宙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同時,也證明太陽系在浩瀚的宇宙中不過是一粒塵埃,就連太陽系所在的銀河系之中,恆星系統也要以「億」為單位來計算。

新算法有哪些用途?

我們都知道,行星本身是並不發光的,所以,想要尋找系外行星,就需要通過恆星上面周期性的陰影變化情況,來判斷計算它的周圍是否有行星圍繞著它運行。

十多年來,科學家們找到了上千顆的系外行星,不過,其中絕大部分也都是「候選」的系外行星,這是什麼意思呢?簡單來說,就是並不能完全確認它們的身份,還需要進一步去分析核實。

拿前段時間來說,NASA表示發現了一顆「第二地球」,這顆行星被稱作「TOI 700D」,它圍繞著一顆紅矮星運行,無論是從哪個方面來看,它似乎都和地球極為相似,但是,一些天文學家卻並不認為TOI 700D是真的存在,還需要大量的數據去計算證實。

而英國科學家這次開發的最新的機器學習算法,就可以幫助解答這個問題,通過將此前系外行星尋找的過程中收集到的大量數據,輸入到計算機系統之中,通過大數據來進行潛在的行星樣本分析,就可以從中計算出每一顆「候選」行星是否真實存在的概率。

通過實驗計算,參與這項新算法開發的科學家表示,數據表明,新的計算方法要比凌星法計算的數據更為準確,很多被誤認的系外行星,也都在新的算法中重新被「除名」。

能找到「第二地球」嗎?

其實,科學家們尋找地外行星的很重要一個原因,就是希望可以在其中找到「第二地球」,以便日後人類的科學技術水平足夠發達的時候,我們可以有機會飛離地球,在宇宙的其它星球之上安家落戶。

說起來,從2003年開始,科學家們便陸續在宇宙中找到了不少看起來和地球很像的系外行星,當然,這些行星普遍都是巖石行星,同時和恆星之間的距離也相對適中,這讓它們的上面有機會存在液態水和適宜的溫度。

同時,在宇宙中,科學家們也找到了一些和太陽系很像的恆星系統,這些發現都意味著,「第二地球」極可能是真實存在的,而且一些系外行星很可能比地球還要宜居。

這次通過新的計算方法,科學家們一共找到了50顆系外行星,它們的公轉周期最長可以達到200天左右,接下來,科學家們也將對這些系外行星展開重點觀測,通過判斷它們所圍繞運行的恆星大小、年齡等方面,來判斷它們上面的情況如何。

當然,對於其它未知系外行星的確認和找尋上,也仍然會繼續。很多科學家都曾經認為,21世紀將是人類尋找外星生命的重要世紀,也可能是人類認識宇宙、了解宇宙最關鍵的一個世紀,很榮幸,我們正在經歷,至於結果如何,讓我們一起拭目以待,期待好消息的到來!

資料來源

《科技日報》8月27日文章《新機器學習算法確認50顆系外行星》

相關焦點

  • 又加50顆系外行星!英國科學家開發新算法,「第二地球」不遠了
    據報導,在《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刊登一則消息,來自英國的科學家團隊發表了一篇有關係外行星尋找辦法方面的文章,表示通過研究,新開發出了一種非常有效的機器學習算法,通過這種算法,目前已經確認了50顆系外行星。
  • 英國團隊研發新算法,又加了50顆系外行星,「第二地球」不遠了
    如今我們都知道地球只是銀河系內眾多行星中的一顆,太陽系外還存在著難以估摸的系外行星。根據記載,人類第一次發現系外行星是在20世紀末期,其實這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太空望遠鏡等一系列更為先進的天文觀測設備出現之前,地球上的天文學家只能用天文望遠鏡去窺探太陽系外面的世界。
  • 系外行星又增加50顆!英科學家的新算法,或能找到「第二地球」
    不過在目前我們的研究當中,我們還沒有找到其他的生命體,也就是說,目前我們地球是唯一一顆擁有生命的星球,而這顆星球因為我們曾經沒有節制地濫用資源,導致現在出現了許多問題。因此我們不得不考慮,在保護這顆星球的條件下,尋找第二顆人類可以居住的星球。如何找尋「第二地球」?
  • 英國科學家開發機器學習新算法 已用其確認50顆系外行星
    新機器學習算法確認50顆系外行星據物理學家組織網25日報導,英國科學家開發出一種新的機器學習算法,已用其確認了50顆系外行星。這是天文學家首次使用機器學習技術分析潛在行星樣本,並確定哪些是真實的,哪些是「假」或假陽性,從而計算出每顆候選行星為一顆真正行星的概率。最新研究結果發表於《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該研究還首次對此類行星驗證技術進行了大規模比較。研究人員表示,他們的結論為未來使用多種驗證技術(包括他們的機器學習算法)統計並確認系外行星的發現提供了堅實基礎。
  • 新機器學習算法確認50顆系外行星
    2020-08-27 04:57:03 來源:科技日報科技日報北京8月26日電 (記者劉霞)據物理學家組織網25日報導,英國科學家開發出一種新的機器學習算法,已用其確認了50顆系外行星。這是天文學家首次使用機器學習技術分析潛在行星樣本,並確定哪些是真實的,哪些是「假」或假陽性,從而計算出每顆候選行星為一顆真正行星的概率。最新研究結果發表於《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該研究還首次對此類行星驗證技術進行了大規模比較。
  • 天文學家使用人工智慧算法確認了50顆新系外行星
    該算法旨在區分現實世界和望遠鏡數據中的假陽性,確認了總共50個系外行星,範圍從海王星大小的天然氣巨人到小於地球的外星球。這種系外行星發現被稱為過境方法。這些努力沒有白費。天文學家已經發現了超過4,200個繞太陽系運行的世界,以及5,000多個候選系外行星。
  • 美媒:天文學家利用機器學習算法確認50個新系外行星
    美媒稱,天文學家首次使用一種機器學習算法——一種自學的人工智慧技術——通過分析現已退休的克卜勒太空望遠鏡收集的數據,證實系外行星的存在。據美國新地圖集網站8月25日報導,該算法旨在辨別望遠鏡數據中的誤報,它已證實50顆系外行星的存在,它們之中既有與海王星大小差不多的氣態巨行星,也有比地球小的系外行星。
  • 英國科學家從NASA老數據中發現50顆新行星
    英國研究人員利用人工智慧識別出了50顆新行星,標誌著天文學技術迎來重大突破。英國科學家從老數據中發現50顆新行星來自沃裡克大學(University of Warwick)的天文學家和計算機科學家建立了一個計算機學習算法,來挖掘包含有數千個潛在行星的NASA老數據。
  • 如何辨別系外的真假行星?凌日法已不靠譜,新的算法被提出
    英國科學家在該論文中提出,他們已經提出一種新的機器學習算法,可用於鑑別系外行星的真假。測試結果顯示,該算法已經在眾多系外行星候選範圍內識別出了50顆真正的系外行星,那麼該算法是如何被開發出來的呢?另一方面是用於觀測的攝像機也可能存在微小的誤差,從而導致觀測到的數據不準確,最終導致對系外星球身份的判斷不準確。為了克服凌日法存在的缺陷,來自英國華威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了一套新的機器學習算法。 該機器學習算法是如何得到的?華威大學物理與計算機科學系的研究人員和艾倫·圖靈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共同合作研發出了該學習算法。
  • 科學家發現一顆新「超級地球」:為離太陽第二近的系外行星
    這顆依據其母星「巴納德星(Barnard's Star)」命名的系外行星命--巴納德星b(Barnard's Star b)的質量大約是地球的3.2倍,表面溫度達到了-170°C (-274°F),這意味著想要在上面尋找外星生命似乎是一個不大可能的任務。據悉,這項新發現背後的國際天文學家小組利用了7個安裝在全球各地望遠鏡上的尖端儀器收集到的大量數據確定了這顆系外行星的位置。
  • AI從舊數據中識別出50顆新行星
    來源:科技日報延伸閱讀AI從舊數據中識別出50顆新行星近日,由英國華威大學的大衛·阿姆斯特朗(David Armstrong)領導的研究團隊開發了一項新的機器學習算法,可以從NASA的舊數據中識別出該團隊已通過這一工具對一批潛在行星進行了識別,並從這些天體中確認出了50個新的行星。該研究的論文發表在《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天文學家有2種方法可以用來探測系外行星。一種是徑向速度方法,它用來監測恆星是否有行星引力引起的小反運動。第二種是更敏感的技術, 也是凌日系外行星巡天衛星和克卜勒採用的技術, 它主要依靠宿主星的亮度變化。
  • 天文學家新發現6顆系外行星 這些太陽系外行星有一個重要特點
    新華社倫敦12月24日電(記者 張家偉)英國開放大學23日發布新聞公報說,藉助新技術,天文學家在3顆恆星附近找到6顆行星,這些太陽系外行星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其運行軌道非常靠近各自的恆星。系外行星(資料圖)圖片來源:北晚新視覺由開放大學學者領銜的國際團隊開發了一種新技術,可以識別行星與恆星間距離非常接近的恆星系統,且所需數據相對較少
  • 突破性:AI從舊NASA數據中識別出50顆新行星
    英國研究人員利用人工智慧發現了50個新行星,這標誌著天文學的技術突破。但是,這些候選人中哪些是真實的,並不總是很清楚。當科學家搜尋系外行星(太陽系外的行星)時,他們會尋找光線的傾角,這表明行星在望遠鏡和恆星之間通過。但是這些跌落也可能是由其他因素引起的,例如背景幹擾,甚至是相機中的錯誤。
  • AI 找星星,發現了50顆
    他們確認了50顆系外行星的存在,從海王星大小的氣體巨行星到比地球還小的巖石世界,無所不包。方法是,計算出每個行星的成為候選星球的概率。歷史上天文學家一般相信在太陽系以外存在著其它行星,然而它們的普遍程度和性質則是一個謎。
  • 4120顆系外行星,55顆可能宜居,「第二地球」會是哪個?
    除了地球之外,太陽系中的其他天體目前還沒有發現生命。雖然一些天體可能存在生命,例如,木衛二、土衛六,但這些星球與地球相差很大,即便那裡有生命,也將完全不同於人類,我們無法在那種環境中生存。在太陽系中沒有哪個星球類似於地球,不存在「第二地球」。
  • 科學家在比鄰星軌道發現第二顆超級地球!
    天文學家發現了另一顆可能圍繞我們的鄰居——半人馬座比鄰星運行的系外行星。如果得到證實,這將是第二顆環繞該恆星的系外行星,同時也是一顆超級地球!比鄰星是在1915年被發現的,大約13000個天文單位。比鄰星是一顆紅矮星,或稱M矮星。它離太陽大約4.2光年,是我們最近的鄰居。它是三叉星系中的第三顆恆星,與半人馬座阿爾法AB雙星一起組成三叉星系的三大主體。
  • 「行星獵人」再發現66顆系外行星,這裡面會有「第二地球」嗎?
    據報導,日前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行星獵人」——凌日系外行星勘測衛星(TESS)再次有新的好消息傳來,它又發現了66顆全新的系外行星和近2100顆「候選」的系外行星。一直到上世紀90年代初,人類才第一次發現了第一顆系外行星。特別是自從人類進入到21世紀,太空探索領域科學技術水平突飛猛進的發展,伴隨著探測儀器越來越先進,發現的系外行星數量也越來越多。我們都知道,行星本身是不發光的,那麼,天文學家們是如何鎖定系外行星的呢?這就與行星的運動有關了。
  • 《天體生物學》雜誌:科學家確定24顆可能比地球更宜居的系外行星
    《天體生物學》雜誌:科學家確定24顆可能比地球更宜居的系外行星(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華盛頓州立大學(WSU)地球生物學家Dirk Schulze-Makuch領導的一個科學家團隊已經確定了二十幾顆可能比地球更有利於生命的系外行星。
  • AI從舊數據中識別出50顆新行星 該研究的論文發表在《皇家天文學會...
    近日,由英國華威大學的大衛·阿姆斯特朗(David Armstrong)領導的研究團隊開發了一項新的機器學習算法,可以從NASA的舊數據中識別出系外行... 近日,由英國華威大學的大衛·阿姆斯特朗(David Armstrong)領導的研究團隊開發了一項新的機器學習算法,可以從NASA的舊數據中識別出系外行星——即太陽系外的行星。該團隊已通過這一工具對一批潛在行星進行了識別,並從這些天體中確認出了50個新的行星。
  • 系外行星裡面真的有第二個地球嗎?
    我們知道,系外行星一般是指太陽系以外的行星,而且系外行星曆來受到科學家格外追捧,原因無他,在茫茫的系外行星中,很可能隱藏著第二個「地球」!在過去的幾十年裡,我們太陽系以外發現的行星數量呈指數增長。迄今為止,共有4158顆系外行星在3081個系統中得到確認,另有5144顆候選行星等待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