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家在銀河系上方發現一顆系外行星,尺寸和地球相當

2020-12-05 猩猩科學頻道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

大家好,我是小猩猩

我們人類出現在地球上已經有數百萬年的歷史,這個時間對於我們個體來說,其實是相對較長的,但是從宇宙的角度來看,我們人類出現的時間,只是曇花一現。畢竟,這個宇宙已經有130多億年的歷史。原本,我們的祖先只能仰望星空,思索宇宙的樣子,隨著我們人類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我們現在可以看到宇宙深處的景象,宇宙之大超乎想像。

曾經,我們以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提出了「地心說」,後來發現,我們地球其實是環繞太陽運行,其他的行星一般也會環繞其所在的主恆星運行。當然,有一些衛星則會環繞行星運轉,就像月球環繞我們地球運轉等。除此之外,我們還看到了銀河系的樣子,如果從側面看我們的銀河系,看起來像是一個「託盤」狀的大型星系。於是很多人好奇,在銀河系上空是不是也存在一些星系呢?畢竟我們看到的銀河系上空,似乎是很空曠。

據發表在《天文雜誌》的科學報告,天文學家剛剛在銀河系的上方發現了一顆行星。其實,發現系外行星,並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因為隨著我們發射了一些先進的探測器進入太空以後,我們發現了很多系外行星,至今為止,我們目前已經確認了4000多顆系外行星。當然,這個數值是比較小的,畢竟宇宙中,系外行星的數量可能是數不勝數,所以我們所發現的系外行星可能只是冰山一角而已。

不管怎樣,我們發現一顆系外行星,確實是一個比較大的發現,畢竟行星數量雖然很多,想發現它們,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根據科學報告的資料顯示,這一次發現的系外行星位於銀河系平面上方大約5870光年遠的恆星系中。這顆新發現的行星目前被命名為「LHS 1815b」,環繞一顆名為「LHS 1815」的恆星運轉。

根據目前的觀測結果,這顆系外行星的情況和我們地球存在一些相似之處,其中一點就是它的尺寸和地球相當,大約為地球1.088倍,這一個尺寸意味著這顆系外行星可能是一顆巖石行星或者類地行星。相信大家也知道,行星一般分為類地行星和氣態行星,如我們太陽系內,類地行星就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等,是巖石結構的行星,而氣態行星則以氣體為主,如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等。而我們正在尋找的宜居行星,其實主要找到是和地球尺寸相當的類地行星,這顆新發現的「LHS 1815b」行星和地球尺寸相當,會是一顆宜居行星嗎?

從目前的觀測情況來看,這顆新發現的系外行星「LHS 1815b」是否具有宜居性,暫時不清楚,畢竟我們對它的認識還是非常少的。當時天文學家發現這顆系外行星時,這個恆星系離我們地球的距離大約為97光年,這個距離還是比較遙遠的,對於我們當前的科技來說,沒法飛抵這麼遠的系外行星上。而且,僅僅憑藉探測器,我們也很難確認它的宜居性,畢竟,離我們地球較近的火星,我們也是探索了很多年,都還沒完全確認火星的宜居性,更別說遠在97光年外的類地行星了。

暫時不談論這顆系外行星是否宜居,能夠發現這樣尺寸的行星,確實是一個重大的進展。雖然我們已經發現了4000多顆系外行星,但是這些系外行星的尺寸非常大,有一些是巨大無比的氣態行星,即使有一些是類地行星,其質量可能也會非常大,可能達到地球質量的幾倍。那些超級地球,並不是我們尋找宜居行星的目標。因為我們在尋找宜居行星時,需要考慮的一個問題就是這顆行星的尺寸。

相信大家也知道,一顆行星的質量太大,我們在上面受到的重力也會越大,對於我們身體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如脊椎可能會因為強大的重力而出現壓縮的情況,原本在地球上是一個1.8米的高個子,在那些超級地球表面可能就沒這麼高了。除此之外,如果在這些行星表面的重力太大,我們一旦登陸到其表面,再從其表面離開,難度會更大,因為我們的運載火箭推力可能沒法讓我們擺脫它們的引力束縛。相反,如果這些行星尺寸太小,意味著我們在其表面受到的重力也會很小,對於我們來說,也不是一件好事。如我們在月球表面的重力就非常小,在月球表面步行都非常艱難。

相關焦點

  • 天文學家發現了銀河系外系外行星存在的證據
    太陽系外行星以來,天文學家已經發現了成千上萬的其他太陽系外行星。所以,銀河系外的行星就這麼成功躲過了天文學家的搜尋。迪·斯塔法諾和同事們表示,如果是這樣的話,亮度變化會有一定的特點,高能量光頻率的變化會比低能量光頻率的變化更快,恢復的方式也會不同。  但是在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觀測到的這個現象中,所有光頻率都同時消失又同時恢復,這更像是一種蝕現象。「近似對稱,並且具有典型的凌星形狀,其中光源和凌星天體的尺寸大小相當,」他們說。
  • 文學家剛剛發現了第一顆俯衝到銀河系平面外的系外行星
    文章介紹了天文學家們發現了第一顆在銀河系平面上方5,870光年處俯衝,被命名為LHS 1815的外系行星的相關情況。到目前為止,人類在銀河系識別出的外行星已經超過4,000顆,這些外行星有著共同之處,那就是它們都坐落於銀河系相近的平面——薄平面。
  • 天文學家是如何發現系外行星的?
    銀河系很大,直徑大約10萬到20萬光年,銀河系裡估計有2000億顆恆星。太陽是一顆黃矮星,銀河系中像太陽這樣的黃矮星大約有60億顆,佔銀河系恆星總量的3%。銀河系中有這麼多恆星,按理來說,它們應該也像太陽一樣擁有幾顆行星。其它種類的恆星也可能擁有行星。
  • 天文學家發現一顆「超級地球」
    據「ScienceAlert」網站14日消息稱,一組國際天文學家利用引力微透鏡技術,發現了一顆極其罕見的「超級地球」
  • 天文學家首次在「類地球」系外行星上發現大氣層
    天文學家首次在「類地球」系外行星上發現大氣層 6日說,他們首次在一顆大小與質量類似於地球的太陽系外行星上發現了大氣層,這是在通往發現外星生命的道路上邁出的「重要一步」。
  • 天文學家剛剛發現有史以來第一個在銀河系盤面外遊蕩的行星
    (ESA/Gaia/DPAC,CC BY-SA 3.0 IGO)迄今為止,我們人類已經在銀河系中確定了4000多顆系外行星。而且,到目前為止,所有這些系外行星都有一些共同點:它們位於銀河系平面相對較薄的圓盤中,即薄盤(thin disc)。
  • 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顆伴有三個紅太陽的奇特的巖石系外行星
    在這樣的某種三星系統中,天文學家們意外發現了一顆系外行星。 信號減弱程度會受到來自行星引力的微弱影響(行星引力可用其他望遠鏡探測到),恆星也會受行星引力牽引有小幅度運動,而這些皆有利於科學家合理推測該行星的大小和質量。 研究發現,LTT 1445Ab與2016年發現的另一顆有三個太陽的系外行星HD 131399Ab並不相同。
  • 天文學家首次在銀河系發現地球大小的流浪行星
    科學家猜測銀河系存在數十億顆自由漂浮的流浪行星,但到目前為止,在太陽系以外發現的4000顆行星中,僅有少數是銀河系流浪行星,大多數流浪行星體積非常龐大,其質量是木星的2-40倍(一顆木星相當於300顆地球)。目前,天文學家發現一顆與眾不同的神秘星球:體積較小、自由漂浮的行星,其質量與地球相近,在銀河系內部自由漂浮。
  • 天文學家發現銀河系外行星證據X射線不光能拍胸片還能找星星
    圖片來源:美國俄克拉荷馬大學官網9月25日,在預印本網站arXiv.org上刊載的一篇論文引發關注,美國哈佛大學史密森尼天體物理中心的天文學家羅珊娜·迪斯蒂法諾及其研究團隊利用錢德拉X射線天文望遠鏡獲得的數據,通過X射線掩食法在距離地球2800萬光年外的渦狀星系(Whirlpool Galaxy)中發現了一顆候選行星,這有望成為一顆新發現的銀河系外行星。
  • 中美科學家或發現第一顆銀河系之外的系外行星
    太陽系外存在很多行星,目前科學家們發現的系外行星數已達到上千顆。但迄今為止,所有已發現的系外行星都在銀河系內,換句話說,銀河系之外「真正的」系外行星還未曾出現。據美國「物理學組織」網站9月25日消息稱,一組來自美國和中國的研究人員日前在arXiv.org網站上發表了一篇研究論文,稱他們首次在另一星系中發現了系外行星可能存在的證據。論文闡述了這顆「候選」系外行星的相關研究成果。如果這顆直徑略小於土星的「候選」行星得到確認,將會被命名為「M51-ULS-1b」。
  • 天文學家首次確定一顆系外行星的真實顏色
    科技日報訊 據美國《大眾科學》網站7月11日報導,一隊歐洲和美國的天文學家首次將一顆系外行星的真實顏色予以確定,其被命名為HD 189773b,是一顆擁有大氣層的系外行星。從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和歐洲空間局(ESA)公布的圖片中看,這顆行星正泛著熟悉的蔚藍色,就像我們的地球家園一樣。
  • 人類發現的第一顆系外行星 然而已經成為地獄
    自從克卜勒太空望遠鏡升空,科學家們發現了越來越多的系外行星。如今發現了一顆新的系外行星已經不再是新聞。但是,人類對系外行星的認識其實不到30年,第一顆系外行星是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發現的。第一顆系外行星不一般天文學常識告訴我們,太陽只是一顆十分普通的恆星,像太陽這樣的恆星,光銀河系就有100億顆。
  • 系外行星是如何發現的?
    2019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被授予加拿大裔美國宇宙學家詹姆斯·皮布爾斯(James Peebles)、瑞士天體物理學家米歇爾·馬約爾(Michel Mayor)和瑞士天文學家迪迪埃·奎洛茲(Didier Queloz),以表彰他們在宇宙學和系外行星相關領域的研究貢獻。
  • 天文學家發現最小的一顆「流氓」行星OGLE-2016-BLG-1928 似乎是系外類地行星
    天文學家發現最小的一顆「流氓」行星OGLE-2016-BLG-1928 似乎是系外類地行星(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外媒New Atlas報導,雖然我們發現的幾乎每顆行星都圍繞著某顆恆星運行
  • 天文學家最喜愛的10顆系外行星
    克卜勒-186f 這是天文學家在宜居帶內發現的第一顆巖石行星。在主星周圍的宜居帶內,溫度適宜,液態水可以存在。這顆行星的大小非常接近於地球。克卜勒-11行星系統 這是克卜勒望遠鏡發現的第一個緊湊的行星系統,它揭示出一個行星系統可以很緊湊地擠在一起。
  • 2300萬光年之外,銀河系之外的第一顆系外行星被發現
    太陽系外存在很多行星,目前科學家們發現的系外行星數已達到上千顆。但迄今為止,所有已發現的系外行星都在銀河系內,換句話說,銀河系之外「真正的」系外行星還未曾出現。據美國「物理學組織」網站9月25日消息稱,一組來自美國和中國的研究人員日前在arXiv.org網站上發表了一篇研究論文,稱他們首次在另一星系中發現了系外行星可能存在的證據。論文闡述了這顆「候選」系外行星的相關研究成果。如果這顆直徑略小於土星的「候選」行星得到確認,將會被命名為「M51-ULS-1b」。
  • 天文科普:什麼是系外行星?
    隨著人類發現太陽系中的其他行星,探測銀河系的真實範圍,以及探索銀河系之外的其他星系,人類提出的這個問題只會越來越深刻。這是一顆質量約為木星10倍的系外行星WASP-18b,它距離地球約330光年,右下角是光學和x射線數據。
  • 天文學家首次確定一顆系外行星的真實顏色―高校科技―中國教育和...
    科技日報訊 據美國《大眾科學》網站7月11日報導,一隊歐洲和美國的天文學家首次將一顆系外行星的真實顏色予以確定,其被命名為HD 189773b,是一顆擁有大氣層的系外行星。從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和歐洲空間局(ESA)公布的圖片中看,這顆行星正泛著熟悉的蔚藍色,就像我們的地球家園一樣。
  • 2019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一顆圍繞類日恆星運行的系外行星的發現
    瑞士天文學家Michel Mayor和Didier Queloz因發現太陽系外第一顆圍繞類日恆星運行的行星歷史:1995年,Mayor和Queloz發現了一顆圍繞類日恆星51帕伽西(51 Pegasi)運行的行星,該恆星位於飛馬座,距地球50光年。他們利用分光鏡來探測主恆星發出的光中的微小擺動。
  • 距太陽系僅12.5光年,發現兩顆酷似地球的系外行星!
    過去幾十年,科學家發現的系外行星數量呈爆炸性增長趨勢。迄今為止得到證實的系外行星超過4000顆。現在,科學家正逐漸從搜尋系外行星過渡到確定系外行星的特徵,包括利用技術手段,確定它們是否擁有適居性。最近,一支國際科學家小組發現了兩顆酷似地球的系外行星,環繞恆星「蒂加登」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