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圖是M51漩渦星系的RGB疊加圖像,其瀰漫性輻射來自高溫氣體。「M51- ULS」位於一個新生星團的邊緣,洋紅色的圓圈標誌著其中X射線的位置。
太陽系外存在很多行星,目前科學家們發現的系外行星數已達到上千顆。但迄今為止,所有已發現的系外行星都在銀河系內,換句話說,銀河系之外「真正的」系外行星還未曾出現。
據美國「物理學組織」網站9月25日消息稱,一組來自美國和中國的研究人員日前在arXiv.org網站上發表了一篇研究論文,稱他們首次在另一星系中發現了系外行星可能存在的證據。論文闡述了這顆「候選」系外行星的相關研究成果。
如果這顆直徑略小於土星的「候選」行星得到確認,將會被命名為「M51-ULS-1b」。它位於大熊座附近的M51漩渦星系(M51 Whirlpool Galaxy)中,距離我們大約2300萬光年。
在大多數情況下,從這麼遠的距離辨認一顆行星是極其困難的。但在這個案例中,由於科學家們發現了該天體的大量獨特屬性,判斷也就變得相對容易了。
首先,該天體存在於雙星系統中,雙星系統中心為黑洞或中子星,且恰巧正在吞噬另一顆恆星。在此過程中,它發射出的巨大X射線信號引起了研究人員的注意,因為這樣的輻射源在夜空中很少見。
其次,促成該發現的另一因素是:X射線的亮度變化體現出「凌星」現象(即行星經過恆星時,恆星亮度因行星遮擋而減弱)特徵。該X射線源已被證明非常微小,當天體從它和地球間通過時會暫時將X射線全部遮擋。觀察結果表明,這很可能是一次持續時長約為3小時的行星「凌星」現象。
目前,研究人員已經排除了是另一顆恆星阻擋了X射線的可能性,並指出由於該雙星系統太年輕,還不存在這種可能性。此外,他們還排除了星際物質被拉進輻射源從而導致亮度減弱的可能性,因為他們觀察到的光特性與這類事件不符。
總而言之,在確定該天體是行星之前,科學家還需要對該系統進行進一步研究。
編譯:朱明逸 審稿:西莫 責編:陳之涵
原文連結:https://phys.org/news/2020-09-candidate-extragalactic-planet.html
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轉載請註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