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發現的「超地球」系外行星提供了有關外星世界大氣的線索

2020-09-03 天文在線

【內容簡介】:為了更好的研究系外行星,這次科學家們將目光放在了距離地球約10.7光年,也是離地球最近的第12顆恆星——Gliese 887和它的行星們上。科學家們認為主恆星Gliese 887是靠近太陽用來研究的最佳恆星,可以幫助我們了解系外行星是否有大氣層,是否有生命等等,因為它是如此明亮而又安靜,因此可以避免因恆星活動而對行星造成的影響,讓研究更輕鬆的進行。

藝術家對Gliese 887恆星及其行星系統的印象。

(圖片:©哥廷根大學)

最新的研究表明,太空中最亮的紅矮星可能是天文學家分析外星世界大氣層的最佳機會—或許還能探測那些世界是否存在生命。

紅矮星(bing)

科學家集中研究了紅矮星GJ887,也就是Gliese 887(紅矮星是銀河系中最常見的恆星,其質量在太陽的7.5%到50%之間 )。處在地球10.7光年之外,Gliese 887 是離地球最近的第十二顆恆星。此外,在可見光波段,Gliese 887是天空中最亮的紅矮星,其質量接近太陽的一半,是距離地球20光年內最重的紅矮星。

先前的研究發現許多紅矮星都擁有自己的行星系,那些行星系通常是由許多小世界組成的。不過,「近20年來,我們一直在尋找圍繞Gliese 887運行的系外行星,雖然我們看到了行星信號的跡象,但還不足以讓我們相信那是一顆行星,」 該研究的第一作者,德國哥廷根大學的天體物理學家桑德拉·傑弗斯,告訴天文在線。

接下來,研究人員在2018年對Gliese 887進行了80個夜晚的研究。他們依靠位於智利拉西亞天文臺(La Silla Observatory)的高精度徑向速度行星搜索器(HARPS),並將這些數據與恆星的檔案測量值相結合,歷時近二十年。

天文學家採用兩種策略來發現大多數系外行星以及太陽系之外的世界。一種方法依賴於從觀察者的角度來看,遙遠的世界在它們從恆星前方經過時如何定期阻擋恆星的一小部分光。但是,這種方法只會發現穿過地球與恆星之間的行星,這意味著它將僅檢測到一小部分系外行星。

取而代之的是,在這項最新工作中,科學家們尋找了由於軌道行星的引力拖拽而引起的Gliese 887擺動。他們發現這顆紅矮星至少有兩顆「超級地球」類型的系外行星,被命名為 Gliese b和Gliese c。前面那顆系外行星的質量大約是地球的4.2倍,並且它的軌道距離其恆星只有一個天文單位(AU)的6.8%(一個天文單位是地球和太陽距離的平均值),然而後面那顆的質量約是地球的7.6倍,軌道離紅矮星的距離是一個天文單位的12%。

研究人員還發現了距離Gliese 887更遠的地方可能存在著第三顆行星的證據。儘管這顆紅矮星的兩顆已知行星可能太熱,不適合生命存在,那顆潛在的第三顆行星可能位於該恆星的宜居帶內,那裡的表面溫度適合容納液態水。

傑弗斯(Jeffers)說,這顆紅矮星發出的強光可能會幫助天文學家通過照亮構成這些天空的成分來了解有關行星大氣的更多信息。(元素吸收或發射的光的光譜或波長可以像指紋一樣起作用,從而揭示出所涉材料的身份。)

此外,與其他紅矮星相比,Gliese 887在發生耀斑和其他爆炸活動時異常安靜。她補充說,這個特點使得分析系外行星的大氣變得更加簡單,因為這種活動可能會與大氣信號混淆。

傑弗斯說:「宿主星Gliese 887是一顆最接近太陽的恆星,由於它是一顆明亮而安靜的行星,它最適合用來了解系外行星上是否存在大氣,是否存在生命」

Gliese 887 異常安靜的天性表明,如果它真的擁有一顆位於宜居帶的行星,那個世界可能擁有一個比其他紅矮星更大的生命機會,那些機會通常被危險的耀斑而打破。

耀斑(bing)

傑弗斯說:「當一顆恆星處於活動狀態時,原有的大氣更有可能被吹走,從而使行星不受恆星活動影響。」

傑弗斯說:「在未來,我們接下來的一步是研究是否存在第三顆行星,並嘗試使用明年將發射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 )探測系外行星大氣層。」

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bing)

作者:

FY: 考拉小巫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另一個地球我們來了!美國啟動系外行星勘測項目,尋找外星生命
    因為地球作為一顆處於恆星宜居帶中的行星,孕育著生命,所以,科學家們尋找外星生命的首要目標,也都放在與地球相似的系外行星身上。不過,因為行星本身不發光,無法直接觀測到,所以,科學家們只能藉助恆星,來尋找處於它周圍軌道上的行星,雖然目前一些恆星周圍我們只發現了1-2顆行星,但是真實數量或遠比我們想像得多。
  • 科學家發現一顆新「超級地球」:為離太陽第二近的系外行星
    據外媒報導,天文學家近期發現了一個「超級地球」,它距離我們的星球只有6光年遠,其繞著一顆離太陽最近的孤星運行。這顆依據其母星「巴納德星(Barnard's Star)」命名的系外行星命--巴納德星b(Barnard's Star b)的質量大約是地球的3.2倍,表面溫度達到了-170°C (-274°F),這意味著想要在上面尋找外星生命似乎是一個不大可能的任務。據悉,這項新發現背後的國際天文學家小組利用了7個安裝在全球各地望遠鏡上的尖端儀器收集到的大量數據確定了這顆系外行星的位置。
  • 2019十大系外行星發現:存在水蒸氣和雲層系外行星
    依據該模型預測,這種貪婪黑洞可能是數萬顆流浪系外行星的宿主。該解釋理論在系外行星探索領域是極具挑戰性的,例如:天文學家無法應用凌日法發現此類行星,通常情況下,凌日法是觀察系外行星途經主恆星前後的光線變化,但是這種黑洞會吞噬光線,顯然該方法行不通。
  • 系外行星發出射電信號?
    利用荷蘭的射電望遠鏡低頻陣列,研究人員發現,大約距太陽系51光年遠的系外行星系統——牧夫座τ系統(包含一顆雙星和一顆系外行星)顯示出一個重要的射電信號。這是了解該行星磁場的一個獨特的、潛在的窗口。論文合著者之一雷·賈亞瓦德哈納說,「如果通過後續觀測得到證實,這次射電爆發的探測將為我們打開一扇觀察系外行星的新窗口,也為我們提供一種探索數十光年外的外星世界的新方法。」
  • 10顆可能有外星生命的系外行星
    【博科園-科學科普-歡迎留言評論或建議】外行星泛指在太陽系以外的行星。歷史上天文學家一般相信在太陽系以外存在著其它行星,然而它們的普遍程度和性質則是一個謎。直至1990年代人類才首次確認系外行星的存在,而自2002年起每年都有超過20個新發現的系外行星。
  • 新發現24顆超宜居系外行星,和它們比起來地球不再完美
    因此,作為替代任務,我們只能先尋找宜居的系外行星,也就是適合生命生存的行星。以太陽係為模板,科學家定義了恆星的宜居帶,在這個宜居帶內,行星的溫度是適宜的,水呈現液態。但是,這樣的宜居性仍然不能滿足科學家的野心,於是他們提出了超宜居性。科學家列舉了一些滿足超宜居行星的要求,並且篩選出了24個符合要求的系外行星。按照這些要求來看,地球不僅是劣質的,連我們的太陽也是劣質的。
  • 新發現24顆超宜居系外行星,和它們比起來地球不再完美
    科學家列舉了一些滿足超宜居行星的要求,並且篩選出了24個符合要求的系外行星。按照這些要求來看,地球不僅是劣質的,連我們的太陽也是劣質的。一般來說,我們把氫燃料燃燒完的時間視為恆星的壽命。考慮到複雜生命在地球上出現花費了40億年,可以想像許多生命在變複雜之前它們的母恆星早就死亡了。因此,要滿足超宜居性,系外行星的母恆星壽命必須足夠長。最好的選擇應該是橙色K矮星,它們的壽命能在200億到700億之間。超宜居性的第二個條件是系外行星的年齡應比地球更大。我們知道,在行星形成的早期,它是非常熱的,基本上是由巖漿組成的世界。
  • 驚人發現!某些系外行星的生物多樣性或超過地球
    藉助美國宇航局的一個模型,科學家對不同類型的系外行星的氣候進行了模擬。模擬結果表明地球可能並非生命的最理想家園,某些環繞遙遠恆星的系外行星可能存在種類和數量均超過地球的生命。也就是說,這種行星的生物圈要比地球更為豐富多彩。
  • 系外行星衝擊!這一發現可能會徹底改變人們對地球地質的認識
    系外行星,顧名思義就是在太陽系之外的行星,通過對它們的研究,可以追溯地球等巖石星球的起源。一組英國科學家發現了六顆離恆星很近的系外行星,它們有可能徹底改變我們對地球地質的認識。這些行星是由位於智利的歐洲太空天文臺的行星搜尋望遠鏡發現的,它們的表面溫度從1100攝氏度到1800攝氏度不等,新發現的巖石行星提供了精確測量質量、半徑和成分的機會,這讓我們有機會看到行星是如何形成的,並可以測量太陽系外行星的地質情況。這意味著我們可以將地球置於特定的環境中,從而更多地了解行星的形成和演化。
  • 美媒:人類或發現系外行星射電信號
    特納說:「我們提出的可能是在射電領域探測到系外行星的最早線索之一。信號來自牧夫座τ恆星系統,它包含一對雙恆星和一顆系外行星。我們有理由認為輻射來自那顆行星。從射電信號的強度和極化程度以及那顆行星的磁場來看,它與理論預測是一致的。」論文的共同作者包括特納的博士後導師雷·賈亞瓦達納,後者是康奈爾大學文理學院院長、天文學教授。
  • 美媒:人類或發現系外行星射電信號
    美國《科學日報》網站12月16日發表了題為《天文學家探測到可能來自系外行星的射電輻射》的報導稱,通過使用一個射電望遠鏡陣列觀測宇宙,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探測到了來自牧夫座的射電爆發。這可能是第一次採集到來自太陽系以外行星的射電輻射。
  • 系外行星發出射電信號?脈衝來源仍存在不確定性
    利用荷蘭的射電望遠鏡低頻陣列,研究人員發現,大約距太陽系51光年遠的系外行星系統——牧夫座τ系統(包含一顆雙星和一顆系外行星)顯示出一個重要的射電信號。這是了解該行星磁場的一個獨特的、潛在的窗口。「這是我們提出的無線電領域探測系外行星的首批線索之一。」
  • 科學家發現地球表哥,最像地球的系外行星,人類想移居卻是妄想
    近年來,科學家展開了大規模的太陽系外行星的搜尋活動,並且發現了一些可能和地球類似的系外行星。在這些眾多系外行星中有一顆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像地球的。科學家把這顆行星命名為克卜勒452b。克卜勒452b是美國NASA科學家在2015年發現的一顆位於天鵝座系外行星。克卜勒452b距離地球大約1400光年。科學家認為這是一顆和地球高度相似系外行星。
  • 來自系外行星的無線電信號!外星世界探索又打開一扇新的大門
    短時間內,我們似乎仍然沒有能力如此大幅度地提升觀測能力,因此對於系外行星環境的猜想和推測仍然有待於更多新的研究方法,幫助我們通過僅有的一些信息來還原真實的外星世界,以及在觀測到的數據中挖掘更多可能用得上的信息來進行輔助。
  • 哪些系外行星可能在地球上尋找生命跡象?
    哪些系外行星可能在地球上尋找生命跡象?(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外媒報導,在地球上,我們專注於向外看,我們在宇宙中搜尋太陽系以外可能適宜居住的行星。但如果我們改變這個想法呢?--有哪些系外行星可能在地球上尋找生命跡象?這是本周發表在《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上的一篇新論文的前提。
  • 當我們在搜尋系外行星的智慧生命時,外星人或許早已發現地球人類
    儘管在過去的幾十年裡,天文學家對系外行星的搜尋,已經讓我們發現了超過4000顆太陽系以外的行星,但這也引出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地球是不是早就我們所搜尋的系外行星發現了。這是兩位天文學家在這周早些時候發表在《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的一項研究中所提出的問題。
  • 天文學家使用人工智慧算法確認了50顆新系外行星
    該算法旨在區分現實世界和望遠鏡數據中的假陽性,確認了總共50個系外行星,範圍從海王星大小的天然氣巨人到小於地球的外星球。 1995年,一組歐洲天文學家發表了具有裡程碑意義的聲明,宣布他們發現了第一個被證實繞著外星運行的世界,這是一顆大約是木星一半大小的熱氣巨星,稱為51 Pegasi b。
  • 難道是外星生命在試圖聯繫地球?51光年外行星發出射電信號
    這一個射電信號來自距離太陽系大約51光年遠的牧夫座τ系統(這個系統包含一顆雙星和一顆系外行星),可能是第一次從太陽系以外的行星上收集到的射電脈衝。從系外行星發出無線電信號,難道是這顆系外行星存在高級的外星生命,他們在試圖聯繫地球嗎?
  • 在天文學中,系外行星指的是太陽系以外的行星
    在天文學中,系外行星指的是太陽系以外的行星。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之前,即使很多人都確信存在系外行星,但由於缺少依據,沒有誰敢對此打包票。這一點像極了我們當下對外星人的心情。一般來說,科學研討一旦獲得初度打破,很多新發現就會接二連三。
  • 哪些系外行星最有可能存在外星生命?科學家們發現了新的探索方向
    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流浪地球也不再是科幻,而是擺在全人類面前的真實議題。科學家們從未停止過對於外太空的探索,以期尋找到另一個適合人類生存繁衍的棲息地。哪些系外行星最有可能存在外星生命?科學家們發現了新的探索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