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外行星發出射電信號?脈衝來源仍存在不確定性

2020-12-18 光明網

系外行星發出射電信號?

脈衝來源仍存在不確定性

科技日報北京12月17日電 (實習記者張佳欣)美國康奈爾大學領導的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通過射電望遠鏡陣列監測宇宙,探測到了來自牧夫座的射電脈衝串。該信號可能是第一次從太陽系以外的行星上收集到的射電脈衝。研究成果16日發表在《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雜誌上。

利用荷蘭的射電望遠鏡低頻陣列,研究人員發現,大約距太陽系51光年遠的系外行星系統——牧夫座τ系統(包含一顆雙星和一顆系外行星)顯示出一個重要的射電信號。這是了解該行星磁場的一個獨特的、潛在的窗口。

「這是我們提出的無線電領域探測系外行星的首批線索之一。」研究團隊領導者之一、康奈爾大學博士後研究員傑克·D·特納說,「我們認為這是由行星本身發射的。從射電信號和行星磁場的強度和極化來看,這與理論預測是一致的。」

論文合著者之一雷·賈亞瓦德哈納說,「如果通過後續觀測得到證實,這次射電爆發的探測將為我們打開一扇觀察系外行星的新窗口,也為我們提供一種探索數十光年外的外星世界的新方法。」

特納表示,觀測系外行星的磁場有助於天文學家破譯行星的內部和其大氣屬性,以及恆星與行星相互作用的物理學原理,「類地系外行星的磁場可保護大氣層不受太陽風和宇宙射線的影響,從而會使它們更具宜居性。」

兩年前,研究人員曾探測到木星的射電輻射信號,並對這些輻射進行了縮放,以模擬來自遙遠的類木星系外行星的可能信號。這些結果成為搜索40到100光年外系外行星射電輻射的模板。在仔細研究了近100個小時的射電觀測結果後,研究人員在牧夫座τ系統中找到了系外的射電「木星」。

但另一方面,科學家認為,這次射電信號十分微弱,其來源仍存在很大不確定性,因此後續觀測仍至關重要。

總編輯圈點

宇宙深處的射電信號,總讓我們第一時間聯想到地外文明。但茫茫宇宙,地球不過是個小小舞臺罷了,即便我們自身生機勃勃,以宇宙尺度來看它依然小如芥子,想要在地球上接收到來自其他智慧文明的無線電信號,概率其實非常非常低。約8年前,NASA曾探得一種宇宙射電信號,一度被懷疑可能是首個來自外星文明的「候選」信號,不過最終證明,它只是陸地無線電頻率幹擾。這麼多年以來,天文學家其實從未放棄類似的探測和找尋,因為即便我們接收到的不是文明的訊息,其也帶給人類更多發現「新世界」的機會。

來源: 科技日報

相關焦點

  • 系外行星發出射電信號?科學家:脈衝來源仍存在不確定性
    利用荷蘭的射電望遠鏡低頻陣列,研究人員發現,大約距太陽系51光年遠的系外行星系統——牧夫座τ系統(包含一顆雙星和一顆系外行星)顯示出一個重要的射電信號。這是了解該行星磁場的一個獨特的、潛在的窗口。從射電信號和行星磁場的強度和極化來看,這與理論預測是一致的。」
  • 系外行星發出射電信號?
    該信號可能是第一次從太陽系以外的行星上收集到的射電脈衝。研究成果16日發表在《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雜誌上。利用荷蘭的射電望遠鏡低頻陣列,研究人員發現,大約距太陽系51光年遠的系外行星系統——牧夫座τ系統(包含一顆雙星和一顆系外行星)顯示出一個重要的射電信號。
  • 太陽系外行星發出射電信號?難道是地外文明?
    該信號可能是第一次從太陽系以外的行星上收集到的射電脈衝。研究成果16日發表在《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雜誌上。(包含一顆雙星和一顆系外行星)顯示出一個重要的射電信號。特納表示,觀測系外行星的磁場有助於天文學家破譯行星的內部和其大氣屬性,以及恆星與行星相互作用的物理學原理,「類地系外行星的磁場可保護大氣層不受
  • 天文學家檢測到或由系外行星發出的射電信號
    該信號可能是第一次從太陽系以外的行星上收集到的射電脈衝。研究成果發表於12月16日的《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雜誌。系外行星)顯示出一個重要的射電信號。從射電信號和行星磁場的強度和極化來看,這與理論預測是一致的。」論文合著者之一雷·賈亞瓦德哈納說,「如果通過後續觀測得到證實,這次射電爆發的探測將為我們打開一扇觀察系外行星的新窗口,也為我們提供一種探索數十光年外的外星世界的新方法。」
  • 射電探測:系外行星搜尋利器
    第一顆系外行星的發現  脈衝星是人們熟悉的宇宙燈塔,在射電波段我們可以探測到它因自轉產生的極其規律的周期信號。而當脈衝星周圍存在伴星或行星時,脈衝星會圍繞系統質心運動,射電脈衝信號就會受到相應的調製。
  • 探測系外行星的不確定性,科學中的不確定性是一件好事?
    系外行星曾經被認為僅限於科幻小說的世界,現在已知有4000多個圍繞其他恆星運行的系外行星世界,而且這個數字還在不斷上升。最令人興奮的是,像NASA「苔絲號」這樣的衛星越來越有能力尋找更小的巖石系外行星。
  • 來自系外行星的射電暴
    不過迄今我們沒能收到任何來自太空的特殊信號,甚至連繫外行星本身發出的信號都很難接收到,因為它們距離我們太遠,這些信號實在過於微弱。 這是一顆比太陽更大、溫度更高的恆星,距離地球約51光年,它擁有一顆系外行星,1996年由保羅·巴特勒(Paul Butler)團隊發現。行星牧夫座τb的質量下限曾被認為是4倍木星質量,2012年有研究認為質量介於木星的5.5~6倍。由於它距離恆星僅僅0.05天文單位,這意味著這顆氣態行星的溫度將高達1430℃以上,俗稱「熱木星」。這樣的行星顯然不會有任何生命存在。
  • 地球第一次從太陽系以外的行星上收集到的射電脈衝
    美國康奈爾大學領導的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通過射電望遠鏡陣列監測宇宙,探測到了來自牧夫座的射電脈衝串。該信號可能是第一次從太陽系以外的行星上收集到的射電脈衝。研究成果16日發表在《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雜誌上。利用荷蘭的射電望遠鏡低頻陣列,研究人員發現,大約距太陽系51光年遠的系外行星系統——牧夫座τ系統(包含一顆雙星和一顆系外行星)顯示出一個重要的射電信號。
  • 51光年外行星發出射電信號
    這一個射電信號來自距離太陽系大約51光年遠的牧夫座τ系統(這個系統包含一顆雙星和一顆系外行星),可能是第一次從太陽系以外的行星上收集到的射電脈衝。從系外行星發出無線電信號,難道是這顆系外行星存在高級的外星生命,他們在試圖聯繫地球嗎?
  • 美媒:人類或發現系外行星射電信號
    特納說:「我們提出的可能是在射電領域探測到系外行星的最早線索之一。信號來自牧夫座τ恆星系統,它包含一對雙恆星和一顆系外行星。我們有理由認為輻射來自那顆行星。從射電信號的強度和極化程度以及那顆行星的磁場來看,它與理論預測是一致的。」論文的共同作者包括特納的博士後導師雷·賈亞瓦達納,後者是康奈爾大學文理學院院長、天文學教授。
  • 美媒:人類或發現系外行星射電信號
    特納說:「我們提出的可能是在射電領域探測到系外行星的最早線索之一。信號來自牧夫座τ恆星系統,它包含一對雙恆星和一顆系外行星。我們有理由認為輻射來自那顆行星。從射電信號的強度和極化程度以及那顆行星的磁場來看,它與理論預測是一致的。」  論文的共同作者包括特納的博士後導師雷·賈亞瓦達納,後者是康奈爾大學文理學院院長、天文學教授。
  • 美國收到太陽系外的脈衝信號,專家正在全力解讀
    早在上世紀70年代,美國就先後發射了旅行者一號和旅行者二號探測器。這兩個探測器均屬於深空探測器,各搭載了一張金唱片,希望在被地外文明發現時能夠了解地球的信息。雖然在此次的監測中,科學家團隊利用荷蘭的射電望遠鏡低頻陣列發現了51光年外牧夫座T系統的射電信號。
  • 人類首次接收到,系外行星向地球發出神秘信號,距離僅51光年
    科學家推測神秘射電信號就是牧夫座τ b發出的。自2007年起,天文學家已經發現大約100道神秘射電信號,這些射電信號就像貫穿宇宙的雷射一樣,會與磁場、等離子區、宇宙填充物相遇,它們會捕獲關於星系際空間的信息,可以用作搜索宇宙奧秘的重要工具但是之前發現的射電脈衝信號,因為色散量較大的、持續時間為毫秒級,因此也被稱為快速射電暴
  • 人類首次接收到,系外行星向地球發出神秘信號,距離僅51光年
    為什麼確定脈衝信號來自於行星牧夫座τ是牧夫座的一個雙星系統,雙星系統是指由兩顆恆星組成,相對於其他恆星來說,位置看起來非常靠近的天體系統,1996年的時候,科學家傑弗裡·馬西和保羅·巴特勒利用徑向速度法在這裡發現了一顆質量超過木星5倍的巨大行星牧夫座τ b,這顆行星有著「千年行星」的綽號。科學家推測神秘射電信號就是牧夫座τ b發出的。
  • 距地51光年處,神秘行星發出射電信號,會是未知文明在召喚嗎?
    近日,又有一個來自康奈爾大學領導的國際科學家團隊,在探測宇宙的過程中,發現了一個神秘的射電信號,這個信號來自於距離地球大約51光年之外的一顆系外行星之上。系外行星發出射電信號?研究者表示,這次發現神秘的射電信號,主要是通過位於荷蘭的射電望遠鏡低頻陣列才找到的,通過追蹤來源得知,這個信號來自於牧夫座中的τ系統,在這個系統中,除了擁有1顆系外行星之外,還擁有著1顆雙星。
  • 如何尋找系外行星,發現第二地球
    什麼是系外行星太陽系外行星(簡稱系外行星;太陽系外行星太陽系外行星英語:extrasolar planet 或 exoplanet)泛指在太陽系以外的行星。來源:Wikipedia File:444226main exoplanet20100414-a-full.jpg直接拍攝法有幾種方法第一種,叫做冠狀照相術,利用望遠鏡內部的一種裝置,在恆星發出的光線到達望遠鏡的探測器之前將其阻擋。日冕儀是作為望遠鏡的內部附件建造的,現在正被用於從地面天文臺直接成像系外行星。
  • 如何確定系外行星存在生命
    □小松研吾 系外行星距離我們非常遙遠,因此,直接去往行星表面進行探測是十分困難的。那麼,姑且先假定系外行星或者它的衛星上有生命存在,再去試著尋找這些「生命存在」的證據怎麼樣? 通過大氣尋找「生命標記」 探測系外行星的大氣成分,是確定這顆行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的一種方法。
  • 天文科普:什麼是系外行星?
    來源:NASA/錢德拉長期以來,天文學家和科學家一直懷疑銀河系和宇宙中的其他恆星系統也有自己的行星,但直到近幾十年才觀察到這一猜想。隨著時間的推移,探測這些「太陽系外行星」的方法逐漸得到了改進,被證實存在的行星也相應增加了(接近2000個!)
  • 諾貝爾物理學獎回顧:尋找系外行星
    ,也曾有很多人宣稱探測到了系外行星,但最終都被進一步的觀測否定了。直到上世紀90年代,人們在系外行星探測上才終於取得了突破。脈衝星是天文學家們在上世紀60年代開始發現的天體,它們發出的輻射是周期性的脈衝。脈衝星本質上是中子星,中子星密度很大,其半徑只有十千米或幾十千米量級,相當於地球上的一座大山,但其質量則達到1.4個太陽質量以上。中子星快速旋轉,它像燈塔一樣產生指向某個方向的輻射,當這個方向掃過我們所在的方向時,就會被我們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