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人類或發現系外行星射電信號

2020-12-20 參考消息

美國《科學日報》網站12月16日發表了題為《天文學家探測到可能來自系外行星的射電輻射》的報導稱,通過使用一個射電望遠鏡陣列觀測宇宙,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探測到了來自牧夫座的射電爆發。這可能是第一次採集到來自太陽系以外行星的射電輻射。

該團隊由美國康奈爾大學博士後研究員傑克·特納、法國巴黎天文臺—巴黎文理研究大學的菲利普·扎爾卡和法國奧爾良大學的讓-馬蒂亞斯·格裡斯梅耶領導。他們的研究成果發表在12月16日的《天文和天體物理學》周刊中。

特納說:「我們提出的可能是在射電領域探測到系外行星的最早線索之一。信號來自牧夫座τ恆星系統,它包含一對雙恆星和一顆系外行星。我們有理由認為輻射來自那顆行星。從射電信號的強度和極化程度以及那顆行星的磁場來看,它與理論預測是一致的。」

論文的共同作者包括特納的博士後導師雷·賈亞瓦達納,後者是康奈爾大學文理學院院長、天文學教授。

賈亞瓦達納說:「如果通過後續觀測得到證實,那麼這項射電發現將打開研究系外行星的新窗口,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新途徑來審視數十光年以外的外星世界。」

特納和他的同事們利用荷蘭的低頻陣列射電望遠鏡發現了一個恆星系統的射電爆發。這個恆星系統擁有所謂的「熱木星」,熱木星是一種非常接近其宿主恆星的巨型氣態行星。該研究團隊還觀察到,在巨蟹座55以及仙女座γ等恆星系統中也存在可能發出射電輻射的其他系外行星。但只有距離地球大約51光年的牧夫座τ的那個系外行星系統表現出明顯的射電特徵,這也是觀察該行星磁場僅有的潛在窗口。

特納說,觀測系外行星的磁場有助於天文學家破譯行星的內部和大氣屬性,以及恆星與行星相互作用的物理學特徵。

地球磁場保護地球免遭太陽風的危害,從而使地球適於居住。特納說:「類地系外行星的磁場通過保護行星的大氣層不受恆星風和宇宙射線的襲擊,讓行星免於出現大氣損失,或許有助於提升行星適於居住的可能性。」

兩年前,特納和同事研究了木星的射電輻射特徵,並對這些輻射進行縮放,以模擬來自類似木星的遙遠系外行星的可能輻射特徵。這些結果成為搜索來自40至100光年之外系外行星射電輻射的模板。

在仔細查閱了近100個小時的射電觀測數據後,研究人員得以在牧夫座找到預期的熱木星特徵。特納說:「我們從太陽系中的木星那兒知道了探測結果應有的樣子。我們有針對性地搜索,終於找到了。」

不過這種特徵很微弱。他說:「被探測到的射電信號是否來自行星仍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進行必需的後續觀測是至關重要的。」

特納和他的團隊已經開始一場運動:利用多臺射電望遠鏡密切跟蹤這種來自牧夫座τ恆星系統的信號。

牧夫座τ恆星系統的藝術想像圖。層層曲線表明實際上看不見的磁場如何讓行星免受恆星風的襲擊。(英國科學新聞網站)

來源:參考消息網

相關焦點

  • 美媒:人類或發現系外行星射電信號
    特納說:「我們提出的可能是在射電領域探測到系外行星的最早線索之一。信號來自牧夫座τ恆星系統,它包含一對雙恆星和一顆系外行星。我們有理由認為輻射來自那顆行星。從射電信號的強度和極化程度以及那顆行星的磁場來看,它與理論預測是一致的。」  論文的共同作者包括特納的博士後導師雷·賈亞瓦達納,後者是康奈爾大學文理學院院長、天文學教授。
  • 天文學家檢測到或由系外行星發出的射電信號
    利用荷蘭的射電望遠鏡低頻陣列(LOFAR),研究人員發現,只有大約距太陽系51光年遠的系外行星系統——牧夫座τ(Tau Boötis)系統(包含一顆雙星和一顆系外行星)顯示出一個重要的射電信號。從射電信號和行星磁場的強度和極化來看,這與理論預測是一致的。」論文合著者之一雷·賈亞瓦德哈納說,「如果通過後續觀測得到證實,這次射電爆發的探測將為我們打開一扇觀察系外行星的新窗口,也為我們提供一種探索數十光年外的外星世界的新方法。」
  • 系外行星發出射電信號?
    利用荷蘭的射電望遠鏡低頻陣列,研究人員發現,大約距太陽系51光年遠的系外行星系統——牧夫座τ系統(包含一顆雙星和一顆系外行星)顯示出一個重要的射電信號。這是了解該行星磁場的一個獨特的、潛在的窗口。從射電信號和行星磁場的強度和極化來看,這與理論預測是一致的。」論文合著者之一雷·賈亞瓦德哈納說,「如果通過後續觀測得到證實,這次射電爆發的探測將為我們打開一扇觀察系外行星的新窗口,也為我們提供一種探索數十光年外的外星世界的新方法。」
  • 系外行星發出射電信號?脈衝來源仍存在不確定性
    系外行星發出射電信號?利用荷蘭的射電望遠鏡低頻陣列,研究人員發現,大約距太陽系51光年遠的系外行星系統——牧夫座τ系統(包含一顆雙星和一顆系外行星)顯示出一個重要的射電信號。這是了解該行星磁場的一個獨特的、潛在的窗口。「這是我們提出的無線電領域探測系外行星的首批線索之一。」
  • 美媒:TESS發現首顆宜居系外行星
    參考消息網1月9日報導 美媒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說,負責系外行星勘察任務的凌日系外行星勘測衛星(TESS)發現了一顆可能宜居的系外行星,這顆行星的大小與地球相似,它在距離地球大約100光年的地方圍繞一顆恆星運轉。這是TESS發現的首顆宜居系外行星。
  • 來自系外行星的射電暴
    不過,根據我們對木星的了解,類似的氣態行星會發出射電信號,也就是生活中所說的無線電信號。特納和他的同事們利用荷蘭的一個射電望遠鏡——低頻陣列(LOFAR,Low-Frequency Array)發現了來自牧夫座τ方向的低頻射電信號,它的強度和極化方式與這顆熱木星的磁場相匹配,符合理論的預期,因此他們認為極有可能收到了來自太陽系外行星的射電暴。
  • 系外行星發出射電信號?科學家:脈衝來源仍存在不確定性
    利用荷蘭的射電望遠鏡低頻陣列,研究人員發現,大約距太陽系51光年遠的系外行星系統——牧夫座τ系統(包含一顆雙星和一顆系外行星)顯示出一個重要的射電信號。這是了解該行星磁場的一個獨特的、潛在的窗口。從射電信號和行星磁場的強度和極化來看,這與理論預測是一致的。」
  • 太陽系外行星發出射電信號?難道是地外文明?
    (包含一顆雙星和一顆系外行星)顯示出一個重要的射電信號。從射電信號和行星磁場的強度和極化來看,這與理論預測是一致的。」但另一方面,科學家認為,這次射電信號十分微弱,其來源仍存在很大不確定性,因此後續觀測仍至關重要。
  • 美媒:天文學家利用機器學習算法確認50個新系外行星
    美媒稱,天文學家首次使用一種機器學習算法——一種自學的人工智慧技術——通過分析現已退休的克卜勒太空望遠鏡收集的數據,證實系外行星的存在。據美國新地圖集網站8月25日報導,該算法旨在辨別望遠鏡數據中的誤報,它已證實50顆系外行星的存在,它們之中既有與海王星大小差不多的氣態巨行星,也有比地球小的系外行星。
  • 人類首次接收到,系外行星向地球發出神秘信號,距離僅51光年
    該信號可能是第一次從太陽系以外的行星上收集到的射電信號,而且該行星距離地球僅51光年遠。科學家推測神秘射電信號就是牧夫座τ b發出的。自2007年起,天文學家已經發現大約100道神秘射電信號,這些射電信號就像貫穿宇宙的雷射一樣,會與磁場、等離子區、宇宙填充物相遇,它們會捕獲關於星系際空間的信息,可以用作搜索宇宙奧秘的重要工具但是之前發現的射電脈衝信號,因為色散量較大的、持續時間為毫秒級,因此也被稱為快速射電暴
  • 人類首次接收到,系外行星向地球發出神秘信號,距離僅51光年
    該信號可能是第一次從太陽系以外的行星上收集到的射電信號,而且該行星距離地球僅51光年遠。為什麼確定脈衝信號來自於行星牧夫座τ是牧夫座的一個雙星系統,雙星系統是指由兩顆恆星組成,相對於其他恆星來說,位置看起來非常靠近的天體系統,1996年的時候,科學家傑弗裡·馬西和保羅·巴特勒利用徑向速度法在這裡發現了一顆質量超過木星5倍的巨大行星牧夫座τ b,這顆行星有著「千年行星」的綽號。科學家推測神秘射電信號就是牧夫座τ b發出的。
  • 射電探測:系外行星搜尋利器
    你可能會覺得,與外星文明通訊的難度無異於大海撈針,但利用天文觀測的射電窗口,人類已經發現了外星文明的潛在家園——太陽系外行星,並開始了對系外行星磁場的探索。  第一顆系外行星的發現  脈衝星是人們熟悉的宇宙燈塔,在射電波段我們可以探測到它因自轉產生的極其規律的周期信號。
  • 系外行星是如何發現的?
    我們今天就聊聊和這次諾貝爾物理學獎裡相關的研究——關於系外行星的那些事,以及認識光年之外的它們是如何被我們人類發現的。什麼是系外行星?系外行星,顧名思義,就是指在太陽系以外的行星。這些行星通常指的是那些環繞太陽系外的恆星公轉的行星,當然,「無父無母」的流浪行星也是系外行星的一種,我們今天的主角是環繞恆星的系外行星。
  • 天文學家是如何發現系外行星的?
    人類從夜空中只能用肉眼看到6000多顆恆星,由於距離遙遠,看到的都是一個閃閃發光的點。行星本身並不會發光,行星雖然會反射恆星的光芒,但是由於恆星之間的距離太遙遠,從地球上很難通過天文望遠鏡直接發現系外行星的存在,那科學家又是通過什麼方法發現的呢?系外行星是如何被發現的?
  • 人類發現的第一顆系外行星 然而已經成為地獄
    自從克卜勒太空望遠鏡升空,科學家們發現了越來越多的系外行星。如今發現了一顆新的系外行星已經不再是新聞。但是,人類對系外行星的認識其實不到30年,第一顆系外行星是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發現的。第一顆系外行星不一般天文學常識告訴我們,太陽只是一顆十分普通的恆星,像太陽這樣的恆星,光銀河系就有100億顆。
  • 美「苔絲」探測器又發現一系外行星
    美國研究人員7日報告,他們利用美國的系外行星探測器「苔絲」發回的數據,又識別出一顆新的小型行星。這是「苔絲」升空以來發現的第三顆系外行星。 麻省理工學院研究人員在西雅圖舉行的美國天文學會年會上發布了這一新成果。
  • 系外行星的發現
    1,據外國媒體報導,系外行星碰撞:科學家在距離地球約300光年的行星系統BD + 20 307年,發現在許多溫暖的塵雲,他們開始感到興奮,因為最近的塵雲可能更多證據行星碰撞,這種觀察是首次提出在10年前,2019年4月再次確認。對科學家來說,這一發現可能會導致更深入地分析碰撞過程是如何影響行星系統的形成和演化的。行星系統與地球非常相似,因為人們認為地球和月球是在一次巨大的撞擊後形成的。
  • 當我們在搜尋系外行星的智慧生命時,外星人或許早已發現地球人類
    儘管在過去的幾十年裡,天文學家對系外行星的搜尋,已經讓我們發現了超過4000顆太陽系以外的行星,但這也引出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地球是不是早就我們所搜尋的系外行星發現了。這是兩位天文學家在這周早些時候發表在《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的一項研究中所提出的問題。
  • 51光年外行星發出射電信號
    此前有科學家推算出在我們銀河系內可能至少存在36個類似人類這樣能夠發射無線電信號的外星文明。如果存在這些能夠發射無線電信號的外星文明,他們發射的無線電信號就有可能會被我們人類接收到。這一個射電信號來自距離太陽系大約51光年遠的牧夫座τ系統(這個系統包含一顆雙星和一顆系外行星),可能是第一次從太陽系以外的行星上收集到的射電脈衝。從系外行星發出無線電信號,難道是這顆系外行星存在高級的外星生命,他們在試圖聯繫地球嗎?
  • 來自系外行星的無線電信號!外星世界探索又打開一扇新的大門
    儘管已經有了「中國天眼」FAST、哈勃太空望遠鏡,以及正在建設的歐洲極大望遠鏡、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等一系列十分先進的觀測設備,我們還是不得不承認,人類的天文觀測能力實在是很落後。系外行星,真正能夠直接成像來觀測的行星屈指可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