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外行星衝擊!這一發現可能會徹底改變人們對地球地質的認識

2020-12-05 仰望星際

系外行星,顧名思義就是在太陽系之外的行星,通過對它們的研究,可以追溯地球等巖石星球的起源。一組英國科學家發現了六顆離恆星很近的系外行星,它們有可能徹底改變我們對地球地質的認識。這些行星是由位於智利的歐洲太空天文臺的行星搜尋望遠鏡發現的,它們的表面溫度從1100攝氏度到1800攝氏度不等,新發現的巖石行星提供了精確測量質量、半徑和成分的機會,這讓我們有機會看到行星是如何形成的,並可以測量太陽系外行星的地質情況。

這意味著我們可以將地球置於特定的環境中,從而更多地了解行星的形成和演化。例如,我們還不知道在太陽系中,地球和金星是最大的巖石天體,它們的大部分質量是由鐵構成的,這是否是個巧合?國際研究小組研究的三顆恆星,分別是DMPP-1、DMPP-2和DMPP-3,它們距離地球160到440光年,結果他們發現了三顆熱行星,分別是DMPP-1c、DMPP-1d和DMPP-1e,它們的質量是地球的3到10倍,它們都圍繞著DMPP-1恆星運行。

此外,DMPP-1還擁有第四顆海王星大小的行星,它需要20天才能繞恆星軌道一周。DMPP-1擁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行星系統,其中有三顆質量較低的系外行星,我們可以測量它們的組成。與此同時,DMPP-2b的質量是木星質量的一半,繞其主恆星DMPP-2公轉只需5天。最後,DMPP-3是一個雙星系統,其中較暗的DMPP-3B圍繞較亮的DMPP-3A運行,其行星DMPP-3Ab圍繞DMPP-3A運行一周需要7天。

值得一提的是,DMPP-3是一個巨大的驚喜,我們在尋找一個微小的信號,表明有一顆低質量的行星在軌道上運行,但我們首先發現的是一個巨大的信號,這是由於我們沒有預料到的伴星,研究小組認為,這些新發現的行星,尤其是DMPP-1d、DMPP-1e和DMPP-3Ab,可能會極大地提高人們對地球、火星、金星和水星等巖態行星的認識。

由於這些行星與它們的恆星距離很近,所以它們的溫度很高,因此它們的一些巖石表面通過一個被稱為燒蝕的過程變成了氣體。結果,恆星發出的光被過濾,讓天文學家收集有關行星系統的信息。進一步的研究將使研究小組能夠測量氣體雲的化學成分,從而揭示行星表面巖石的類型。其實我們所居住的地球是最簡單的單個行星,在太陽系外還有很多我們不了解的系統,為我們尋找外星生命提供了目標。

相關焦點

  • 系外行星的發現
    1,據外國媒體報導,系外行星碰撞:科學家在距離地球約300光年的行星系統BD + 20 307年,發現在許多溫暖的塵雲,他們開始感到興奮,因為最近的塵雲可能更多證據行星碰撞,這種觀察是首次提出在10年前,2019年4月再次確認。對科學家來說,這一發現可能會導致更深入地分析碰撞過程是如何影響行星系統的形成和演化的。行星系統與地球非常相似,因為人們認為地球和月球是在一次巨大的撞擊後形成的。
  • 如何尋找系外行星,發現第二地球
    對於一架尋找系外行星的太空望遠鏡來說,遮陽板應該是一架獨立的太空飛行器,它的設計目的是將自身定位在合適的距離和角度,以阻擋天文學家觀測到的恆星發出的星光。未來之路作為一種尋找系外行星的方法,直接成像仍處於起步階段,但人們對它最終成為尋找系外行星的關鍵工具寄予厚望。未來的直接成像儀器可能能夠拍攝系外行星的照片,這將使我們能夠識別出系外行星的大氣模式、海洋和陸地。
  • 系外行星是如何發現的?
    ,同時也鼓勵著新一代的人們積極為星辰大海的夢想而努力。我們今天就聊聊和這次諾貝爾物理學獎裡相關的研究——關於系外行星的那些事,以及認識光年之外的它們是如何被我們人類發現的。什麼是系外行星?系外行星,顧名思義,就是指在太陽系以外的行星。這些行星通常指的是那些環繞太陽系外的恆星公轉的行星,當然,「無父無母」的流浪行星也是系外行星的一種,我們今天的主角是環繞恆星的系外行星。
  • 發現不僅系外行星上有水,而且衛星上也有,生命或許不止於地球!
    而且,它們在地質上是否也足夠活躍,可以將地下羽流射入它們的表面,有朝一日可能會被望遠鏡探測到。通過對數十顆系外行星(包括TRAPPIST-1系統中的行星)的數學分析,研究人員了解到了一些重要的東西:研究的系外行星中,超過四分之一可能是海洋世界,其中大多數可能在表層冰層下藏匿著海洋
  • 2019十大系外行星發現:存在水蒸氣和雲層系外行星
    ,它與地球非常相似,因為人們相信地球和月球是在一次巨大撞擊後形成的。,這是令人興奮的發現。科學家利用哈勃太空望遠鏡進行這一原始觀測,但他們希望利用2021年發射升空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進一步研究這顆系外行星。
  • 宜居帶內的系外行星對生命來說可能會很危險
    在「宜居帶」內的外系行星並不像人們所說的那樣安全,並不是像地球一樣的綠洲。宜居帶內的外系行星有非常可觀的前景:這些行星與它們的母星有一段距離,在那裡可以維持液態水,因此也有可能維持生命。但是,美國萊斯大學的天體物理學家說,可居住性不僅僅需要判斷一個行星與其他行星的距離是否恰到好處,危險的太空天氣可能會使這些行星過於動蕩,無法維持生命體的存在。
  • 富含碳的系外行星或由鑽石構成
    系外行星上的主要礦物是金剛石和二氧化矽(圖中的晶體層)。據美國「物理學組織」網站9月11日消息稱,一組來自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ASU)和芝加哥大學(Uchicago)的研究人員的最新研究結果確認:只要環境條件適宜,一部分富含碳的系外行星是可能富含金剛石(即鑽石)和二氧化矽的。該論文的第一作者、ASU地球與太空探索學院的Harrison Allen-Sutter介紹:「這類系外行星在太陽系中獨一無二。」
  • 天文學家在銀河系上方發現一顆系外行星,尺寸和地球相當
    不管怎樣,我們發現一顆系外行星,確實是一個比較大的發現,畢竟行星數量雖然很多,想發現它們,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根據科學報告的資料顯示,這一次發現的系外行星位於銀河系平面上方大約5870光年遠的恆星系中。這顆新發現的行星目前被命名為「LHS 1815b」,環繞一顆名為「LHS 1815」的恆星運轉。
  •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解讀:系外行星是如何發現的?
    這樣嚴酷的環境,周圍存在的系外行星肯定與我們的地球相去甚遠,自然不會有生命存在。雖然這兩顆系外行星創造了人類首次,但顯然科學家還是更希望在跟太陽類似的恆星周圍找到行星,而不是一個死亡的「大怪物」旁邊;發現所用到的精確計時方法也並沒有在後續搜尋中廣泛應用。這一發現也因此與諾獎失之交臂。
  • 克卜勒數據發現迄今尺寸、溫度最接近地球的類地系外行星
    據外媒報導,NASA克卜勒任務發回的早期數據顯示,Kepler-1649c是他們迄今為止發現的最類似地球的系外行星之一。這顆新行星位於300光年之外,比地球略大一些,據噶算其溫度跟地球相似,其軌道位於其母恆星的宜居帶。
  • 哪些系外行星可能在地球上尋找生命跡象?
    哪些系外行星可能在地球上尋找生命跡象?(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外媒報導,在地球上,我們專注於向外看,我們在宇宙中搜尋太陽系以外可能適宜居住的行星。但如果我們改變這個想法呢?--有哪些系外行星可能在地球上尋找生命跡象?這是本周發表在《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上的一篇新論文的前提。
  • 富含碳的系外行星或由鑽石構成 鮮有地質活動不適宜生命居住
    這意味著這些行星所包含的元素是其恆星所特有的。太陽的碳氧比較低,所以地球上有矽酸鹽和氧化物,或氧和矽化合物與其它元素結合,只有大約0.001%的鑽石。但是在那些碳氧比例較高的恆星周圍發現的系外行星,其碳含量也會更高。如果有水存在,一些含有更多碳的系外行星實際上可能由鑽石和二氧化矽組成。二氧化矽是地殼、巖石、沙子和粘土中的一種天然化合物。
  • 驚人發現!某些系外行星的生物多樣性或超過地球
    藉助美國宇航局的一個模型,科學家對不同類型的系外行星的氣候進行了模擬。模擬結果表明地球可能並非生命的最理想家園,某些環繞遙遠恆星的系外行星可能存在種類和數量均超過地球的生命。也就是說,這種行星的生物圈要比地球更為豐富多彩。
  • 天文學家是如何發現系外行星的?
    距離地球最近的恆星是比鄰星,光從比鄰星到達地球需要4.2年。人類從夜空中只能用肉眼看到6000多顆恆星,由於距離遙遠,看到的都是一個閃閃發光的點。行星本身並不會發光,行星雖然會反射恆星的光芒,但是由於恆星之間的距離太遙遠,從地球上很難通過天文望遠鏡直接發現系外行星的存在,那科學家又是通過什麼方法發現的呢?系外行星是如何被發現的?
  • 科學家認為24顆「超級宜居」系外行星可能比地球更適合居住
    (環球網)華盛頓州立大學(WSU)地球生物學家Dirk Schulze-Makuch領導的一個科學家團隊已經確定了二十幾顆可能比地球更有利於生命的系外行星。 根據克卜勒任務的數據,這些超級宜居世界的條件可能比我們的星球更適合維持生命更長時間。
  • 新發現的「超地球」系外行星提供了有關外星世界大氣的線索
    處在地球10.7光年之外,Gliese 887 是離地球最近的第十二顆恆星。此外,在可見光波段,Gliese 887是天空中最亮的紅矮星,其質量接近太陽的一半,是距離地球20光年內最重的紅矮星。先前的研究發現許多紅矮星都擁有自己的行星系,那些行星系通常是由許多小世界組成的。
  • 富含碳的系外行星或由鑽石構成!有沒有兩眼放光?
    系外行星上的主要礦物是金剛石和二氧化矽(圖中的晶體層)。據美國「物理學組織」網站9月11日消息稱,一組來自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ASU)和芝加哥大學(Uchicago)的研究人員的最新研究結果確認:只要環境條件適宜,一部分富含碳的系外行星是可能富含金剛石(即鑽石)和二氧化矽的。該論文的第一作者、ASU地球與太空探索學院的Harrison Allen-Sutter介紹:「這類系外行星在太陽系中獨一無二。」
  • 距離地球才300光年,發現兩顆系外行星碰撞,場面很慘烈
    兩顆系外行星相撞後的戲劇性一瞥,讓科學家們看到了當行星相撞時會發生什麼。我們太陽系中一個類似的事件可能就形成了月球。這個雙星系統被稱為BD+20 307,距離地球超過300光年,其中恆星的年齡至少有10億歲。
  • 距離地球才300光年,發現兩顆系外行星碰撞,場面很慘烈!
    兩顆系外行星相撞後的戲劇性一瞥,讓科學家們看到了當行星相撞時會發生什麼。我們太陽系中一個類似的事件可能就形成了月球。這個雙星系統被稱為BD+20 307,距離地球超過300光年,其中恆星的年齡至少有10億歲。然而,這個成熟的系統已經顯示出旋轉的塵埃碎片跡象,這些碎片並不冷,就像在這個年齡恆星周圍所預期的那樣。
  • 美「苔絲」探測器又發現一系外行星
    美國研究人員7日報告,他們利用美國的系外行星探測器「苔絲」發回的數據,又識別出一顆新的小型行星。這是「苔絲」升空以來發現的第三顆系外行星。 麻省理工學院研究人員在西雅圖舉行的美國天文學會年會上發布了這一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