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不僅系外行星上有水,而且衛星上也有,生命或許不止於地球!

2020-10-18 博科園

幾年前行星科學家林奈·奎克開始懷疑,在已知的4000多顆系外行星中,是否有任何一顆可能與木星和土星周圍一些含水衛星相似。雖然其中一些衛星沒有大氣層,並且被冰覆蓋,但它們仍然是美國宇航局(NASA)尋找地球以外生命的首要目標之一。土星的衛星土衛二和木星衛星木衛二就是很好的例子,科學家們將其歸類為「海洋世界」。美國宇航局專門研究火山和海洋世界的行星科學家奎克說:

從木衛二和土衛二噴出的水柱,可以斷定,這些天體的冰殼下面有地下海洋,它們有驅動這些羽流的能量,這是我們所知生命的兩個必要條件。因此,如果認為這些地方可能是宜居的,那麼也許其他行星系統中的這些地方也是宜居的。假設很多星系中存在類似於木衛二和土衛二的行星衛星。而且,它們在地質上是否也足夠活躍,可以將地下羽流射入它們的表面,有朝一日可能會被望遠鏡探測到。

通過對數十顆系外行星(包括TRAPPIST-1系統中的行星)的數學分析,研究人員了解到了一些重要的東西:研究的系外行星中,超過四分之一可能是海洋世界,其中大多數可能在表層冰層下藏匿著海洋,類似於木衛二和土衛二。此外,這些行星中的許多可能比木衛二和土衛二釋放更多能量。有朝一日,科學家們或許可以通過測量系外行星發出的熱量,或者通過探測行星大氣中分子發出光中的火山或冷火山(液體或蒸汽,而不是熔巖)噴發,來檢驗這些預測。

宜居世界

目前,科學家們還不能看到許多系外行星的任何細節,因為實在太遠了,被星光淹沒了。但是,通過考慮唯一可用的信息(系外行星的大小、質量和與其恆星的距離),科學家可以利用數學模型和對太陽系的理解,試圖想像可能正在將系外行星塑造成宜居世界的條件。這些數學模型中的假設是有根據的猜測,可以幫助科學家縮小有希望的系外行星名單,以尋找有利於生命的條件,以便美國宇航局(NASA)未來發射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或其他太空任務可以後續進行研究。

未來尋找太陽系以外生命跡象的任務,將集中在像地球這樣擁有豐富全球生物圈的行星上,這些生物圈如此豐富,以至於正在改變整個大氣層的化學成分。但在太陽系中,遠離太陽熱量的冰凍衛星上有海洋,它們仍然顯示出它們具有生命所必需的特徵。為了尋找可能的海洋世界,研究團隊選擇了53顆大小與地球最相似的系外行星,儘管它們的質量可能高出8倍。科學家們假設,這種大小的行星更多的是巖態行星,而不是氣態行星,因此,更有可能在其表面或表面以下支撐液態水。

自開始研究以來,至少又發現了30多顆符合這些參數的行星,其研究發現發表在《太平洋天文學會》期刊上。確定了地球大小的行星後,研究團隊試圖確定每顆行星能產生多少能量,並以熱量的形式釋放出來。研究小組考慮了兩個主要的熱源,第一種是放射性熱能,由行星地幔和地殼中放射性物質的緩慢衰變產生,歷時數十億年。衰變的速度取決於行星的年齡和地幔質量,其他科學家已經為地球大小的行星確定了這些關係。

因此,研究團隊假設每顆行星的年齡與其恆星相同,其地幔佔行星體積的比例與地球地幔相同。接下來,研究人員計算了其他方式產生的熱量:潮汐力,這是當一個物體圍繞另一個物體運行時,重力牽引產生的能量。行星在橢圓形的軌道上繞著它們旋轉時,會移動它們與恆星之間的距離。這會導致兩個物體之間的引力發生變化,並導致行星「伸展」,從而產生熱量,最終熱量通過表面散失到太空中。另外就是通過火山或冰冷火山,另一種途徑是通過構造,這是一種地質過程,負責行星或衛星最外層的巖石或冰層運動。

有水系外衛星

無論熱量是以哪種方式釋放出來,知道一顆行星排出了多少熱量都是很重要的,因為它可能決定是否適合居住。例如,太多的火山活動可能會把一個宜居世界變成一個熔化地獄。但是,太少的話可能會關閉組成大氣的氣體釋放,留下寒冷、貧瘠的表面。恰到好處的量可以支持像地球這樣宜居、潮溼的行星,或者像木衛二這樣可能宜居的衛星。在接下來的十年裡,美國宇航局歐羅巴快艇將探索歐羅巴的表面和亞表面,並提供關於表面下環境的洞察。

科學家對木衛二和太陽系其他潛在宜居衛星的了解越多,就越能更好地了解其他恆星周圍類似的世界,根據發現,這可能是豐富的。即將到來的任務將給我們一個機會,看看太陽系中的海洋衛星是否可以支持生命,如果發現生命的化學信號,就可以嘗試在星際距離尋找類似的信號。當韋伯望遠鏡發射時,科學家們將試圖檢測TRAPPIST-1系統中一些行星大氣中的化學特徵,該系統位於寶瓶座,距離地球39光年,有7顆地球大小的行星。

科學家通過確定每一顆行星的表面溫度,預測這些系外行星上有海洋。這些信息是通過每顆行星反射到太空中的恆星輻射量來揭示,每顆行星密度以及與地球相比它產生的內部熱量的估計數量。如果看到一顆行星的密度比地球密度低,這表明那裡可能有更多的水,而沒有那麼多的巖石和鐵。如果行星的溫度允許液態水存在,也就有了海洋世界。但如果一顆行星的表面溫度低於32華氏度(0攝氏度),那裡的水被凍結,那麼就會有一個結冰的海洋世界,而這些行星的密度甚至更低。

博科園|研究/來自:美國宇航局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

研究發表期刊《太平洋天文學會》

DOI: 10.1088/1538-3873/ab9504

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關注【博科園】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

相關焦點

  • 當我們在搜尋系外行星的智慧生命時,外星人或許早已發現地球人類
    康奈爾大學藝術與科學學院天文學副教授、康奈爾大學卡爾·薩根研究所主任麗莎·卡爾滕內格爾(Lisa Kaltenegger)在該機構分享的一個視頻中表示:「在我們人類在宇宙中尋找有智慧的生命的過程中,我們在這項研究中提出了一個有點不同的問題。我們不禁想問,有沒有誰早就發現了我們?有沒有誰在他們的有利位置發現地球上充滿了生命呢?」
  • 哪些系外行星可能在地球上尋找生命跡象?
    哪些系外行星可能在地球上尋找生命跡象?(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外媒報導,在地球上,我們專注於向外看,我們在宇宙中搜尋太陽系以外可能適宜居住的行星。但如果我們改變這個想法呢?--有哪些系外行星可能在地球上尋找生命跡象?這是本周發表在《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上的一篇新論文的前提。
  • 發現了一顆系外行星?別急,還要再等等
    這是很自然的推測,也完全符合我們對太陽系中行星形成理論的認知…然後有人就去找了…然後就找到了…1992年,人們在脈衝星PSR B1257+12周圍確認發現了第一顆系外行星,1995年,人們首次在主序星周圍發現了系外行星飛馬座51b…之後隨著觀測技術的提升,尤其是克卜勒望遠鏡的貢獻,人們一發不可收拾地發現了大量系外行星——而且我們相信,遠遠不止這麼多,只等著天文望遠鏡去發現更多而已
  • 另一個地球:距離地球最近恆星周圍發現系外行星地表或有水
    在比鄰星周圍發現可能存在宜居條件,並讓人猜想可能存在生命的系外行星。這樣的消息不禁讓人想到國內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的《三體》一書中的相關情節。但由於比鄰星本身溫度較低,因此其宜居帶更靠近裡側,比鄰星b恰好運行在宜居帶內很多人可能還記憶猶新,就在去年,美國宇航局召開發布會,宣布了一項「第二個地球」的發現。那顆系外行星編號Kepler 452b,其質量大約比地球大60%,研究人員認為其表面可能存在著活躍的火山和海洋,還有與地球上相近的光照條件,但其地表重力要比地球強兩倍並且一年的時間是385天。
  • 大發現!比地球個頭小!它終於發現了迄今為止最小的系外行星!
    人類在探索系外行星的道路上從來不會吝嗇,從太空望遠鏡到太空衛星,這一切都說明了系外行星對我們的重要性,它們甚至能幫助我們揭開生命的起源。因為我們急切地想要知道我們在宇宙中是否孤獨,而每一顆系外行星都有可能是解開這些問題答案的鑰匙!
  • 「行星獵人」再發現66顆系外行星,這裡面會有「第二地球」嗎?
    據報導,日前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行星獵人」——凌日系外行星勘測衛星(TESS)再次有新的好消息傳來,它又發現了66顆全新的系外行星和近2100顆「候選」的系外行星。當人類對於太陽系有所了解的時候,一些天文學家就相信,太陽系之外也有行星的存在,不過卻始終都沒有發現。一直到上世紀90年代初,人類才第一次發現了第一顆系外行星。特別是自從人類進入到21世紀,太空探索領域科學技術水平突飛猛進的發展,伴隨著探測儀器越來越先進,發現的系外行星數量也越來越多。我們都知道,行星本身是不發光的,那麼,天文學家們是如何鎖定系外行星的呢?
  • 什麼樣的系外行星能孕育生命?假設地球是系外行星,它會是什麼樣
    科學家長期以來都堅持著「什麼樣的系外行星更像地球」的思路,但有一些人卻用了逆向思維,思考「如果地球是系外行星會是什麼樣」。如果地球是系外行星長期以來,科學家們一直致力於尋找系外行星和地外生命,寄希望於能夠在遙遠的太空找到人類的下一個家園,或者宇宙中的同伴。
  • 科學家首次在一顆系外行星上探測到了水
    在《自然天文學》上刊登的一篇研究指出,這是首次成功在系外行星上探測到水。 圖解:藝術家對銀河系太陽系外行星之普遍性的描繪。他說,:「這是目前已知的唯一一顆有適宜溫度能夠形成水的系外行星,含水的大氣層使它成為目前已知的可居住性最高的星球。」該編號為K2-18b的行星體積約為地球的2倍,質量約是其8倍。它繞K2-18紅矮星運行,其體積不足太陽的一半,位於地球110光年外的獅子座星系團中。
  • 研究:體積大於地球的系外行星中,三分之一存在水
    據《每日郵報》北京時間8月19日報導,根據一項新研究,在體積大於地球的系外行星中,三分之一存在水。科學家們表示,任何體積是地球2-4倍的「系外行星」,都可能存在生命的主要成分——水,預示著它們可能存在地外生命。
  • 2019十大系外行星發現:存在水蒸氣和雲層系外行星
    3、存在水蒸汽和雲層的系外行星:2019年9月,科學家首次報告發現系外行星存在水蒸氣,他們發現一顆名為K2-18 b的系外行星存在水蒸氣和雲層,對於尋找外星生命跡象的科學家而言5、雪球系外行星:在它們生命歷程的某些時刻,雪球系外行星可能與其主恆星形成潮汐鎖定,總是呈現同一側半球,最終這張行星面孔上形成巨大、像眼球一樣的冰冷海洋。
  • 「行星獵人」來捷報:發現66顆系外行星和近2000顆候選行星
    在過去的2年多時間裡,TESS的首輪探測工作已經接近尾聲,據報導,目前它一共發現了66顆新系外行星,同時也發現了近2000顆處於「候選」的系外行星。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在這66顆已經確認的系外行星中,竟然也有一顆和地球相似度極高的宜居行星
  • 45顆系外行星適合人類居住,地球不再是生命唯一搖籃?
    發表在《英國皇家學會會刊》上的一篇論文顯示,瑞典的一組研究團隊通過新的方法對人類已經發現的系外行星進行了重新調查;從中間篩選出來了45顆系外行星,它們不僅和地球的質量相差無幾,更重要的它們的大氣成分也和地球類似,而且絕對可以肯定的是,在它們上面可以維持液態水的存在。
  • 五顆系外行星發現「水」信號-系外行星,水,哈勃,NASA ——快科技...
    系外行星調查在近些年發展非常迅速,尤其是NASA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的加入使得系外行星的數量一下子增加到數百顆,等待確認的系外行星數量也達到一千多顆。雖然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目前已經失去對系外行星的觀測能力,但是其資料庫中依然存在大量的歷史數據,未來數年內還將有更加令人興奮的系外行星發現報告。
  • 如何確定系外行星存在生命
    □小松研吾 系外行星距離我們非常遙遠,因此,直接去往行星表面進行探測是十分困難的。那麼,姑且先假定系外行星或者它的衛星上有生命存在,再去試著尋找這些「生命存在」的證據怎麼樣? 通過大氣尋找「生命標記」 探測系外行星的大氣成分,是確定這顆行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的一種方法。
  • 外星生命又多了可能性?天文學家首次在宜居系外行星上探測到水!
    到目前為止,發現了4000多顆系外行星,看起來似乎正處於發現我們是否在宇宙中孤立無援的邊緣。遺憾的是,對這些行星知之甚少,在大多數情況下,只知道它們的質量和半徑。了解一顆行星是否可以容納生命需要更多的信息。目前,一個極其重要的信息缺失是它們大氣的存在、組成和結構。大氣中的水、氧和甲烷的跡象都是行星可能存在生命的跡象。
  • 系外行星具有類似地球的傾斜軸角:有生命存在可能性
    克卜勒-186f發現於2014年,是第一顆在太陽以外的恆星系統中發現的適居帶半徑與地球相近的行星。相比之下,克卜勒-62f的質量是地球的2.8倍,相當於一顆大號地球。「我們已經知道,這兩顆系外行星很可能由巖石組成,而且它們位於適居帶中,意味著行星表面可能存在液態水,」研究第一作者、喬治亞理工學院助理教授李公潔說,「我們正在設法進一步限制這兩顆行星的可居住性條件,以更好地了解它們承載生命的可能性。」
  • 除地球外,太陽系天體上有生命嗎?
    地球上存在生命或許是宇宙中最神奇、最不可思議的奇蹟之一了。這顆星球的生物圈包含了維持地球生命所需的所有已知成分,比如液態水,以及一系列構成了生物分子的重要元素。雖然科學家早已將對外星生命的搜尋範圍擴大到了系外行星之上,但這一發現再次點燃了我們對於這個最為熟悉的恆星系統的好奇心。我們的太陽系不僅有8顆行星和5顆矮行星,還有超過200多顆衛星和近百萬顆小行星,那麼在如此眾多的選項中,是否也有其他地方有著孕育生命的可能呢?
  • 天文學家在一系外行星上發現水蒸氣
    原標題:天文學家在一系外行星上發現水蒸氣   科技日報訊 美國馬裡蘭大學的天文學家在一個太陽系外的行星大氣中發現水蒸氣和氫氣,該行星比地球大4倍,位於天鵝座,離地球約124光年、幾乎729萬億英裡。對於了解太陽系外行星而言,這一發現標誌著科學家已經能夠確定最小行星大氣中的一些化學成分。該研究成果刊登在9月25日的《自然》雜誌上。
  • 科學家發現系外行星,擁有厚厚大氣層,很有可能成為「新地球」!
    一顆系外行星被發現,給人類帶來希望,或能孕育新生命!在過去的半個世紀,人類把所有的目光放在了發展科技上,科技的進步讓人們成功實現飛天夢,進入宇宙後才發現地球是多麼渺小,重工業的發展帶來的影響是環境汙染、溫室效應加重等等。
  • 天文學家首次在「類地球」系外行星上發現大氣層
    天文學家首次在「類地球」系外行星上發現大氣層 ,這是在通往發現外星生命的道路上邁出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