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SA最新研究發現,一顆地球大小的行星,位於宜居帶
在人類現在所探索的宇宙範圍內,地球是唯一一顆宜居的星球。如果萬一哪天突如其來一場6500年前那樣的隕石撞擊的天災,就人類目前的科技水平來說,仍然是無法阻止的。科學家深知地球並不是一顆100%安全的星球,而最近幾百年來,地球環境變得日漸惡劣,越來越不宜居。於是尋找人類的第二家園成為科學家們主要任務之一。
-
在附近恆星的宜居帶上發現了地球大小的行星
行星d與地球同等大小,位於該恆星的宜居帶上,每37天繞TOI-700運行一周。我的同事們希望我能利用恆星和行星已知的特性為恆星d建立一個氣候模型。行星b和c的大小分別為地球大小和迷你海王星大小。然而,它們的軌道離主星更近,接收到的星光是我們地球從太陽接收到的星光的5倍和2.6倍。作為對照,表面乾熱、溫度約為860華氏度的金星,接收到的太陽光是地球的兩倍。
-
太陽變為紅巨星 宜居帶將外移
不過,美國康奈爾大學卡爾-薩根研究所科學家最新研究發現,隨著太陽變得越來越大、越來越熱,就可能會逐個吞噬水星和金星,並將地球和火星變成熾熱的、不可居住的巖石星球,土衛二和木衛二這兩顆冰冷的衛星反而變成了更適宜生命生存的理想家園。天文學家在搜索系外行星時,如果發現可能適宜生命存在的星球時,經常會使用「宜居帶」(綠色)這個詞彙。
-
銀河系內至少存在3億顆宜居行星,人類第二家園真的存在嗎?
在銀河系內,至少有 3 億顆宜居行星在圍繞著類日恆星公轉。這項研究成果發表於《天文學雜誌》,是由來自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搜尋地外文明計劃(SETI)研究所和世界各地其他科學家合作完成的。搜尋宜居行星的思路是,按照地球和太陽的參數,在銀河系內尋找類似的恆星系統,找到那些位於宜居帶上的 「宜居行星」。
-
銀河系內至少存在3億顆宜居行星,人類第二家園真的存在嗎?
在銀河系內,至少有 3 億顆宜居行星在圍繞著類日恆星公轉。這項研究成果發表於《天文學雜誌》,是由來自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搜尋地外文明計劃(SETI)研究所和世界各地其他科學家合作完成的。搜尋宜居行星的思路是,按照地球和太陽的參數,在銀河系內尋找類似的恆星系統,找到那些位於宜居帶上的 「宜居行星」。
-
新「地球」被發現,位於宜居帶比地球還舒服,或成人類「新家園」
提到地球相信許多的人一定對它肯定都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畢竟我們現在每一個存在於這個世界上的人類都是在地球這樣一個巨大的星球中,可以說,如果沒有地球,那就沒有了 我們現在的人類世界,地球是我們所有人類都賴以生存的家園 。
-
宜居帶對恆星質量的要求
【作者:餘生】對於恆星質量的統計分析,在銀河系裡面質量越小的恆星數量是越多的,質量越大的數量越少,在小質量恆星周圍產生宜居帶的概率應該更高,但是比質量更大的恆星一般來講不去考慮產生生命的可能性比太陽質量更小的恆星光度和太陽光度相比,它的光度會更小,所以這就意味著它們的宜居帶在範圍上更靠近恆星。
-
宇宙中10大宜居行星,看看哪顆未來能成為人類的第二家園
對於宜居星球的探尋,科學家們一直未曾停止,截至目前,天文學家們已經在宇宙中發現數顆適宜人類居住的超級地球,下面一起來看看哪顆將會在未來成為人類的第二家園。
-
重看NASA克卜勒舊數據,科學家發現一顆地球大小且位於宜居帶的行星
當前位置: 首頁 > 興趣圈 > 科幻世界 > 科幻資訊 > 科幻出版 重看NASA克卜勒舊數據,科學家發現一顆地球大小且位於宜居帶的行星
-
夢見帶著地球去流浪,把人類的家園建在比鄰星系的宜居帶
在行星文明的巔峰時代,人類通過建造一萬臺行星發動機,大膽地實施了一個巨大的逃亡計劃,就是利用可控核聚變技術燃燒石頭獲得能量,先用巨大的能量迫使地球在自轉中慢慢停下來,再駕駛地球流浪遠方,帶著地球去尋找新家園;為躲避地球停止自轉過程中帶來的巨大海嘯衝擊,人類事先創造了一萬個地下城市來維持正常生活;當地球停止自轉時候,人類通過增強行星發動機的輸出功率,迫使地球朝著木星方向緩慢移動
-
宜居帶中的克卜勒22b,最接近地球形態,會成為人類的新家園嗎?
轉眼之間10年過去了,如今,克卜勒任務一共為人類找到了2700候選行星,其中與地球大小相仿的行星數量超過200顆,超級地球行星數量達到了680顆,而處於宜居帶中的行星數量有54顆,這也說明生命,極有可能在宇宙中是非常普遍的一種存在。
-
TESS望遠鏡發現首顆宜居帶中、大小與地球相仿的行星
大小和地球相似 或存在液態水 可能適合人類居住的系外行星 又雙叒叕出現了! 據外媒報導,近日,NASA的TESS望遠鏡在一顆恆星周邊的宜居帶中發現了一顆大小與地球相仿的行星。該行星被稱作TOI 700d,距離地球101.5光年,也就是以光的速度要走101.5年。光速有多快?1秒繞地球7.5圈,從地球表面到月球表面需1.255秒,101.5光年有多遠?
-
宜居帶上的行星都是宜居行星嗎?二者之間有什麼差別?
在這些系外行星裡,存在大量位於宜居帶上的行星,這些行星很有可能存在生命。但儘管系外行星可能存在能夠孕育生命的液態水、氧氣等物質,但科學家們還是很謹慎,因為宜居帶行星和可宜居行星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宜居帶行星VS宜居行星位於宜居帶的行星是分種類的。
-
人類要有「第二家園」了?所有適合人類生存的條件,這裡應有盡有
皇天不負有心人,時歷多年,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研究的深入,有研究人員經過反覆的勘察後提出,在遙遠的太陽系外恆星系上有著一顆可能有液態水的星球。研究數據表明,這顆行星的的體積是地球的120%,名為TOI 700d,看起來與地球大小相差不多,它與太陽系的距離約有100光年,是位於太陽系外恆星系宜居帶上的。
-
木星是氣態行星,太空人站在木星上,會不會墜落穿越整個木星呢?
木星作為一個氣態巨行星,表面的高層大氣主要由百分之75的氫氣和百分之24的氦氣組成,而甲烷、水蒸氣等其它氣體僅佔百分之1而已,這樣的氫、氦比例非常接近原始太陽星雲,而原始太陽星雲也就是太陽系的前身,就是說木星很可能成為類似於太陽一樣發光發熱的恆星,那麼在木星宜居帶之上的衛星會不會成為人類宜居的新家園呢
-
宜居的太空基地?俄羅斯宇航局:人類將可在木星第二大衛星上生活
俄羅斯宇航局認為,木星第二大衛星木衛四可能是宜居的太空基地。這是俄羅斯宇航局的長期項目主管亞歷山大·布洛申科的觀點。宜居的太空基地?俄羅斯宇航局:人類將可在木星第二大衛星上生活。此外,在這顆木星第二大衛星上探測到的地震活動,意味著它有一個很熱的中心核。木衛四由義大利天文學家伽利略·伽利萊於1610年發現,長期以來,木衛四一直被認為是未來人類可能居住的地方。因其低輻射水平和穩定性,木衛四未來或成為人類進一步探索太陽系的太空基地。
-
宜居的太空基地?俄羅斯宇航局:人類將可在木星第二大衛星上生活
俄羅斯宇航局認為,木星第二大衛星木衛四可能是宜居的太空基地。這是俄羅斯宇航局的長期項目主管亞歷山大·布洛申科的觀點。宜居的太空基地?俄羅斯宇航局:人類將可在木星第二大衛星上生活。布洛申科表示:「就最適合建立人類基地的地方而言,木衛四是僅次於月亮和火星的第三理想之地。」
-
地球位於太陽系的宜居帶,但如果沒有水會怎麼樣?
什麼是宜居帶?判斷一個星球是否宜居,通常要看是這個星球是否適合最目前已知最簡單形式生命(並不僅是指人或其它高級生命形式)的存在。如果在某個母恆星附近存在這樣一個區域,它擁有滿足以上生命存在的基本條件,那麼我們可以說,這顆母恆星擁有一個宜居帶或宜居區。在這個宜居帶裡滿足以上條件的行星是宜居行星,它擁有產生生命的最基本前提。
-
克卜勒22b,這顆位於宜居帶的系外行星,上面是否存在著生命呢
地球上生機盎然的基礎條件就是地球所處的位置,因為地球處於太陽系中的宜居帶上,所以才能夠為生命的出現和演化提供必要的環境條件。不需要嚴謹的科學研究,只是想像,我們就可以肯定宇宙間的宜居星球不計其數,只不過限於現有的宇宙探索和觀測能力,人類所發現的太陽系外的宜居星球少之又少,而克卜勒22b則是首顆被人類所確認的位於系外宜居帶上的行星。
-
因電腦死機,科學家意外發現了與地球最像的行星,同樣位於宜居帶
文/冰辰人類一直在尋找「第二個地球」,希望能夠在地球壽命到來之前找到合適的家園。起初,人們將目光放在了同樣位於宜居帶的星球——金星!很快,科學家就發現,金星就是一顆毫無生機的星球,環境極其惡劣,根本不適合人類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