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卜勒22b,這顆位於宜居帶的系外行星,上面是否存在著生命呢

2020-12-05 科學信仰

地球上生機盎然的基礎條件就是地球所處的位置,因為地球處於太陽系中的宜居帶上,所以才能夠為生命的出現和演化提供必要的環境條件。

雖然地球是目前已知的唯一擁有生命的星球,但在太陽系之中,生命宜居的星球並不在少數,有些只要稍加改造就有可能成為人類未來的旅居地。放眼整個宇宙,宜居的星球那就更多了,因為宇宙足夠龐大,宇宙間的星球數量足夠眾多,僅僅是我們所處的銀河系,如太陽一般的恆星就多大1000億顆以上,這還是一個保守的數字,至於行星、小行星以及衛星的數量就更是無法計數了。

不需要嚴謹的科學研究,只是想像,我們就可以肯定宇宙間的宜居星球不計其數,只不過限於現有的宇宙探索和觀測能力,人類所發現的太陽系外的宜居星球少之又少,而克卜勒22b則是首顆被人類所確認的位於系外宜居帶上的行星。

在遙遠的600光年之外,有一顆與太陽大小類似的恆星,而在這顆恆星的宜居帶上存在著一顆行星圍繞其運行,這顆行星就是克卜勒22b。相比較地球公轉一周需要約365天,克卜勒22b的公轉周期則要短一些,大約有290天,而且這是一顆比地球更加溫暖的行星,它的平均溫度比地球大約高了5攝氏度。

克卜勒22b看起來與地球如此相似,如果我們要是能在上面發現液態水,那麼其很有可能就是一顆宜居星球。

之所以說是「很有可能」,而並非肯定,是因為關於克卜勒22b還有很多疑問,比如這顆行星的性質並不確定,它是一顆巖質行星嗎?還是像天王星那樣是一個氣態冰巨星呢?

克卜勒22b要比地球大得多,體積達到了地球的14倍,所以它的密度就至關重要,如果密度與地球相仿,那麼質量也將達到地球的14倍,而這個比例恰恰是天王星與地球的質量之比,天王星的質量是地球的14.5倍。而我們都知道天王星上是無法存在生命的。

況且並不是與地球所處的相對位置類似、與地球的大小質量近似就一定是一顆宜居星球,金星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它和地球那麼近,體積又如此相仿,可對於生命而言,金星絕對是一個地獄般的存在。

但是,換個角度來講,當我們尋找外星生命的時候,既應該考慮已有的生命形式,也不應被已知的生命形式所束縛。在地球上,陸地生物無法承受兩倍的大氣壓力,但海洋之中呢?那些位於深海的生物,它們以其特有的身體構造承受著巨大的壓力而怡然自得的生活著,可見生命的潛力是無限的,生命存在的形式也是難以想像的。

我們知道,氣態行星是無法孕育生命的,但這只是對地球生物而言。

如果存在著一種抗壓能力強、擁有飄浮飛翔的能力,又以閃電為食的生物,是不是就能在氣態行星上繁衍生息了呢?這也並非天方夜譚,從物理學上來講,閃電就是一種能量,通過吞食閃電來獲取能量也是合情合理的。

當然,這一切只是想像,以人類現有的科學發展速度,要想去位於600光年以外的克卜勒22b一探究竟,那還是非常遙遠的。不過生命的存在除了要有宜居的環境之外看,還需要相當的時間,因為孕育生命是一件非常耗時的事情,如果一個恆星系的存在短於10億年,生命的存在則幾乎是不可能的。

相關焦點

  • 克卜勒望遠鏡發現確認的首顆宜居帶系外行星——克卜勒-22b!
    2011年12月美國宇航局宣布確認首顆於克卜勒計劃中發現的位於宜居帶的系外行星——克卜勒-22b,它是通過美國宇航局所屬的克卜勒天文望遠鏡觀測到的。根據觀測到的數據推測,它圍繞著一顆和太陽非常相似的恆星公轉,它的直徑約為地球的2.4倍,算得上是一個超級地球。它距離地球比較與遙遠,約為600光年,如果以現在的飛船速度的話,差不多需要2200萬年的時間才可以到達。
  • 宜居帶中的克卜勒22b,最接近地球形態,會成為人類的新家園嗎?
    轉眼之間10年過去了,如今,克卜勒任務一共為人類找到了2700候選行星,其中與地球大小相仿的行星數量超過200顆,超級地球行星數量達到了680顆,而處於宜居帶中的行星數量有54顆,這也說明生命,極有可能在宇宙中是非常普遍的一種存在。
  • 克卜勒發現多顆系外行星 有3顆位於宜居帶中
    據新華社電美國克卜勒太空望遠鏡近日確認發現了8顆太陽系外行星,其中兩顆被稱為迄今最像地球的行星。這不僅使它發現的系外行星數量過千,也使天文學家「比任何時候都更接近發現地球的雙胞胎」。據美國航天局發布的消息,這8顆行星中有3顆位於宜居帶中。宜居帶溫度條件適宜,理論上其表面可能有適宜生命存在的液態水。
  • 10顆可能有外星生命的系外行星
    隨著系外行星的發現便令人引伸到它們當中是否存在外星生命的問題。雖然已知的系外行星均附屬不同的行星系統。圖片:PHL @ UPR Arecibo, ESA/Hubble, NASA截至2014年4月宜居系外行星登記冊列出了21顆行星,它們是除地球以外存在生命的可能性最高的星球。
  • "克卜勒-22b"NASA證實發現首顆適合居住類地行星
    圖:克卜勒-22b,這是一顆運行在一顆類太陽恆星周遭宜居帶中的系外行星北京時間12月6日消息,美國宇航局所屬克卜勒空間望遠鏡近日確認了首顆位於所謂「宜居帶」中,並且圍繞一顆和我們的太陽非常相似的恆星公轉的系外行星。
  • 距離地球600光年,這顆星球與地球相似,其上是否存在生命?
    2011年12月的時候,NASA方面公布了第一顆處於宜居帶中的系外行星,這顆行星便是「克卜勒-22b」,它與地球一樣,圍繞著一顆類似太陽的恆星在進行運轉,也是科學家們所發現的54顆處於宜居帶中的系外行星中 ,與地球最為相似的一顆。
  • 美國航空航天局發現最宜居小行星克卜勒-22b
    美國航空航天局2011年12月5日宣布,克卜勒太空望遠鏡在距地球約600光年的一個恆星系統中新發現了一顆宜居行星,並將其命名為「克卜勒-22b」。體表溫度22度,圍繞一顆中央恆星運行,軌道公轉周期約為290天……「克卜勒-22b」和地球有頗多相似之處。  最關鍵的是,它恰巧位於其恆星宜居帶的正中。
  • 只有21攝氏度的超級地球——克卜勒22b
    >現在我們人類的科學技術已經達到了比較高的一個水平,而這些科學技術給我們的生活也帶來了非常多的方便,不過在這些方便的另一面卻是人口不正常的燈具,以及對於這個地球環境的汙染,現在地球上的資源也被我們人類消耗的有很大一部分了,為了能夠使得人類一直發展下去,所以人類也在尋找另一個適合人類居住的,資源豐富的新的環境,而美國航空天卻發現了一個溫度只有21攝氏度的超級地球,並且可能上面還有生命體存在
  • 像克卜勒22b這麼大的超級地球能住人嗎
    2011年,美國NASA的克卜勒空間望遠鏡開始對系外行星的搜尋,其中克卜勒22b就是首顆被其確認的,圍繞著一顆類似太陽的恆星運行,而且處於宜居帶中的系外行星
  • 新研究發現生命在銀河系中或普遍存在,估測宜居行星至少20億顆
    的最基本的一些情況,比如行星的質量、與主恆星的距離、表面溫度如何、是否有大氣層,甚至可以分辨某些系外行星大氣層中的部分成分等。如果行星位於恆星的宜居帶中,質量又屬於巖質行星的範疇,那麼這顆行星大概率可以吸附空氣
  • 美媒盤點六顆最像地球的系外行星:都比地球大
    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的觀測活動表明,與地球類似的小型巖石星球在銀河系中數不勝數,它們當中的一些可能存在生命。一顆行星必須滿足某些條件才有可能存在生命。它必須相對較小(因此是巖石星球),行星繞恆星運行的軌道正好處於「宜居帶」上,根據寬泛的定義,在處於「宜居帶」的星球的地表,水可以以液體形式存在。隨著望遠鏡技術的改進,其他因素也會被考慮進來,比如行星的大氣成分及其母星有多活躍。
  • 盤點系外行星中五大宜居星球 —新聞—科學網
    因為自2010年9月被發現開始,天文學界關於這顆行星是否真實存在的爭論,從沒有停止。現在,格利澤581g的發現者們不僅獲得了行星宜居實驗室的支持,更藉助新的研究進展有力回擊了反對派的批評。 二、格利澤667Cc(Gliese667Cc) 格利澤581g的科研團隊,同樣也是格利澤667Cc的發現者。
  • 新研究發現生命在銀河系中或普遍存在,估測宜居行星至少有20億顆
    、表面溫度如何、是否有大氣層,甚至可以分辨某些系外行星大氣層中的部分成分等。 如果行星位於恆星的宜居帶中,質量又屬於巖質行星的範疇,那麼這顆行星大概率可以吸附空氣,其上很可能就會有大氣層
  • 克卜勒星球位於宜居帶,假如有外星文明,我們能和他們取得聯繫嗎
    2011年12月,美國宇航局宣布他們發現了首顆位於宜居帶的系外行星,並給它取名為克卜勒-22b.克卜勒-22b星球的直徑大約是地球的2.4倍,距離我們大約有600光年,以目前人類的科技水平,乘坐宇宙飛船到達那裡需要2200萬年的時間。它的公轉周期比地球小,只有290天。
  • "超級地球「克卜勒22b宜居嗎?
    我今天就帶著你通過研究克卜勒22b來了解一下這個「宜居帶」模型到底是咋回事?一個合格的類地行星都需要滿足哪些指標?首先,我們要弄清楚,宇宙中都有許多潛在的危險,如果這些危險經常發生,其實就很難生命長期存活下去的。
  • 天文科普:什麼是系外行星?
    來源:NASA截至2015年1月,在克卜勒太空望遠鏡及其後續觀測中,在大約440個恆星系統中發現了1013顆系外行星和3199顆未確認的系外行星。2013年11月,天文學家根據克卜勒太空任務的數據稱,銀河系的類似太陽和紅矮星的宜居帶中,可能有多達400億顆地球大小的行星運行。據估計,這些行星中有110億顆可能圍繞類太陽恆星運行。
  • 這些星球上可能存在生命,是人類移居的選擇?
    水(液態)和距太陽的距離有關近些年來經過科學家們的不斷探索,發現了以下幾個可能存在生命的行星,是人類移居外星的選擇:克卜勒-22b克卜勒-22b是美國宇航局克卜勒計劃於2011年12月確認的首顆位於宜居帶的系外行星。
  • 像克卜勒22b這麼大的超級地球宜居麼?
    而研究是不是適宜人類居住的,也有模型,這個模型就叫做宜居帶模型。很多時候,我一說起宜居帶,就基本上會以為就是離恆星夠不夠就行。實際上,這個問題並不那麼簡單,遠比我們現象中的複雜。我今天就帶著你通過研究克卜勒22b來了解一下這個「宜居帶」模型到底是咋回事?
  • 美航天局發現「宜居」行星「克卜勒-22b」
    命名為「克卜勒-22b」的這顆行星位於「宜居帶」內,距地球大約600光年。所謂「宜居帶」,是指行星距離恆星遠近合適的區域,在這一區域中,恆星傳遞給行星的熱量適中,行星表面既不太熱也不太冷。「克卜勒-22b」在所屬恆星系與地球在太陽系中的位置相似,公轉周期290天。科學家據此推測,「克卜勒-22b」表面平均溫度大約22攝氏度。
  • 「新地球」:「克卜勒-22b」地球人賓至如歸
    原因是,這顆行星儼然是宇宙中的第二個地球,除了距離地球600光年有點遠之外,其他的條件都不錯。它也是美國航空航天局證實的第一顆太陽系外的宜居星球,也是迄今為止發現的個頭最小、最類似地球的行星。同時觀測著15.5萬顆星星的克卜勒太空望遠鏡近年來有不少令人讚嘆的新發現,但確認宜居行星還是首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