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星作為一個氣態巨行星,表面的高層大氣主要由百分之75的氫氣和百分之24的氦氣組成,而甲烷、水蒸氣等其它氣體僅佔百分之1而已,這樣的氫、氦比例非常接近原始太陽星雲,而原始太陽星雲也就是太陽系的前身,就是說木星很可能成為類似於太陽一樣發光發熱的恆星,那麼在木星宜居帶之上的衛星會不會成為人類宜居的新家園呢?當然,這都是幾億年或者幾十億年之後的事情了,雖然在木星的衛星群體中可能出現地球的「同胞兄弟」,但目前而言木星還只是一個氣態星球,人類對它的研究還將持續很長一段時間,那麼如果有一天,人類親臨木星展開最近距離研究的時候,不慎掉入木星,會不會墜落穿越整個木星呢?
木星是太陽系內第5大行星,並不在太陽系的宜居帶,距離太陽的距離大概是日地距離的5倍,因此接收來自太陽的能量也並不多,即便作為氣態行星的木星內部也會源源不斷的產生能量,但表面的平均溫度依然遠遠低於地球,只有零下148度,這麼低的溫度之下,人類如果想在此落腳需要配備獨特的裝備,不然連1分鐘都支撐不下去。
而木星作為八大行星中體積最大的行星,轉動速度也非常快,僅僅10個小時就能完成一周的自轉,這個木星的自轉速度幾乎可以達到12.6km/s,相比之下,地球465.2m/s的速度就慢太多了,因此木星上氣流運轉非常急速,風速更是令人恐怖,最大風速可達130~150米/秒,而地球表面最強17級颱風每秒也才62米而已,這種外在環境的艱難度相當巨大。
就算人類通過高科技設備克服了這些外在因素,成功降落在木星之上的第一秒便開始超速下墜,因為木星作為氣態行星並沒有「地表」,我們都知道地球的重力加速度為9.8m/s^2,而木星的重力加速度卻可以達到24.79m/s^2,也就是你在地球上墜落速度的3倍左右,這個速度要遠比地球上快的多,且會呈現一直下墜的狀態,速度會越來越快,就算你穿著超科技太空服,也很難承受那種與木星大氣層劇烈摩擦而產生的極高溫度,這個過程中極有可能會被燒死,整個過程有點類似地球發射的空間探測器返回地球的場景。
外大氣層明確依緯度分為多個帶域,各帶域相接的邊際容易出現亂流和風暴,在超快下墜速度的狀態下,如果遇到那種風暴氣旋,整個人就會在木星之上亂飛,就像木星最為著名的「大紅斑氣旋」,這個長約2.5萬千米,上下跨度1.2萬千米的最大風暴氣旋,經常會捲起超出周圍雲層8000米的雲塔,而且每6個地球日按逆時針方向旋轉一周,因為大紅斑已經存在了至少350年,所以遇到它的機率相當之大。
就算你運氣爆表,躲過了所有大小風暴,持續加速下墜狀態,濃密的大氣會遮住所有來自太陽的光線,你的眼前會逐漸變得漆黑,這時候你會感到相當絕望,而且你所感受到的壓強也會越來越大,在你墜落到木星雲層之下700公裡左右時,如果你還活著,你感受到的是比地球高出上千倍的大氣壓。
如果科學設備足夠發達,足以支撐你持續下墜,那麼在你下墜到2萬公裡時,你將處於200萬倍地球大氣壓的環境之下,除了超大的氣壓外,還會伴隨著超高的外界溫度,毫不誇張的說,這個溫度可達到6000度以上,你要知道,鋼材的熔點也才只有1500度左右而已,而地球上熔點最高的金屬鎢也僅僅只有3410度。此時,木星的組成氣體氫氣將由氣態逐漸變成固態,也就是你周圍的物質都由液態慢慢變成固態的金屬氫,而這些金屬氫都具有導電性,因為200萬倍地球氣壓的緣由,使得氫元素共價鍵變成了金屬鍵。
因此,即便是氣態行星也不全部為氣體,而金屬氫則是木星的內核,而內核的溫度更是可以高達30000度,當人類墜落到此處則會停留,因為在這裡,你受到的浮力會和你在木星的重力達到相對平衡,在這個範圍之內上下浮動,如果幸運的你試圖對外發出求救信號,幾乎不可能,至少現在的科技無法達到,就算你毫髮無損,你也只能自行想辦法離開,或者將永遠停留在這裡。
是不是把那些遮擋住陽光的氣態氫全部吹走,停留在木星內核的人類就有救了呢?其實,就算有高科技設備能把木星表面的氣態氫全部吹走,失去大氣壓的液態氫也會迅速蒸發再次變為氣態,而它們受到木星的引力又會再次包裹整個木星,這個吹拂過程將一直持續,直到木星上的液態氫也被吹盡,只剩下木星的核心,這裡主要以重金屬為主,但質量約為地球的10~20倍,其實木星表面氫氣被吹走也不是不可能,當太陽發生氦閃時所爆發的能量,可以將木星的部分大氣吹跑,但那也許是幾十億年之後的事情了。
除了木星之外,太陽系的氣態行星還有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而土星最標誌的象徵又是增加其亮度的土星環,那麼土星環是究竟是那些成為組成的呢?如果人類突然掉進土星,又會發生什麼?下期為您揭曉!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