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統中有八顆主要的行星,它們分別是巖石行星和氣體行星。
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都是巖石行星,而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都是氣體行星。氣體狀態下的行星中最大的就是木星,它的質量是太陽系其他七大行星質量總和的兩倍。身為地球人,了解什麼是巖石行星很容易,因為我們所在的地球就是巖石行星。
正如其名稱所示,巖石行星的內核和表面都是固態的,因此我們可以在表面上行走。所以,氣體行星是一顆氣球嗎?我們能不能像氣球一樣穿插而過呢?
正如其名稱所示,氣態行星沒有固體表面,完全由氣體組成。
我們來看一下太陽系中的行星「老大哥」木星,它是一顆表面全由氣體組成的氣態行星。這些氣體中,絕大多數都是氫氣。約75%的質量來自於氫,剩下的24%來自於氦氣,另外還有約1%來自於木星大氣中的各種元素,這些元素都與氫有關。
儘管木星表面上只有氣體,但它絕對不是一個氣球,而且我們也不可能穿過它。因為在氣態行星中並不存在固體物質。讓我們從思想上來模擬進入木星的情景吧!
進入木星後,我們第一個接觸到的是木星的大氣層,正如我們前面所說,大氣層幾乎都是由氫氣和氦氣構成的。
而木星的大氣壓力與地球大氣壓力差不多,只是輕微的升高,但隨著我們深入木星內部,空氣密度將逐漸增大。接著又發生了什麼?
事實上,只要我們懂得基本的物理常識就會知道,當氣壓上升時,氣體就變成了液體,因此我們就會遇到一個由液態氫氣組成的海洋,我們潛入這個海洋,潛入得越深,壓力就越大,液體的密度就越大,最終強大的液體密度就會阻止我們繼續潛入。
因為這是一個思維的試驗,讓我們繼續往下突破。
當我們知道木星上也有固體物質時,我們將在海洋的最深處與海底相遇。哪些是固體物質?氫金屬。離木星越近,壓力就越大,在強大的壓力下,氫氣會變成固體,而固體中的氫氣具有金屬性質,因此我們稱之為金屬氫。
金屬氫不能在地壓下獲得。以前美國的科學家們聲稱他們在實驗室裡得到了金屬氫,但是很遺憾的是他們最終沒有保存下來。或者讓我們回到木星,金屬氫不是木星的中心,在金屬氫之下的是木星的核心。
每個星球都有一個固態內核,不管是氣態的還是巖質的,在這一點上沒有區別。
因此,在木星的中央還有一個固體核,這個固體核通常被認為是硬核。因此,氣體狀態的行星僅僅是表面被氣體所覆蓋,而不是說整個行星都是由氣體構成的,因為這與物理學原理背道而馳。
宇宙空間中沒有任何一顆行星是完全由氣體組成的,如果一顆行星連一個固體核都沒有,它怎麼可能凝聚成一顆行星?不能穿越木星,我們的穿越只是一種思想實驗,如果要在現實中穿越,恐怕我們甚至不能穿過大氣層,因為木星上的大風暴太可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