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星這樣的氣態行星,裡面有沒有固態內核?可以直接穿透它嗎?
相信許多朋友都知道,宇宙中的行星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像地球、月球這樣的固態行星,是由固態的巖石組成的;還有一類則是木星、土星這樣的氣態行星,主要的組成成分是氫氣。可能一部分朋友在看到了「氣態行星」這四個字之後,就會下意識地認為,氣態行星就是一個巨大的「氣球」,內部結構全部都是稀薄的氣體——不過這樣的理解當然是不對的,有些太過片面了。
氣態行星的主要成分是氣體,但是這並不代表它全部的物質都是氣體,只是由於它表層的物質大部分都是氣體,所以才有了氣態行星的名號。實際上在氣態行星的內部,像氫氣、氦氣這些氣體,都會在高溫高壓的環境下,表現出固態物質,甚至類似金屬的性質。如果有人想要直接穿透木星的話,那麼估計會在這些金屬氫面前,撞得頭破血流。
而在這些金屬氫的內部,當然也還有氣態行星形成之初,內部最原始的固態內核。包括恆星在內,宇宙中星球誕生的過程,都是先由小質量的固態行星,再到大質量的氣態行星,最後內部啟動熱核反應,變成一顆恆星——也就是說無論是太陽還是木星土星,在誕生的初期,都經歷過和地球一樣階段。
至於地球為什麼沒能像木星那樣成為氣態巨行星,或者是像太陽那樣成為恆星,其實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於,太陽系中沒有足夠的物質讓地球來繼續「增重」。如果在太陽系中還有足夠的物質,能夠讓地球和木星繼續增長下去的話,那麼無論是地球還是木星,最終都能夠成為恆星。
所以木星雖然名字是「氣態行星」,但是實際上內部還是有其他形態的組成結構的。氣態行星通常只有表面是氣體,而在內部的高溫高壓環境下,這些氣體會被壓縮成液體,再往內部則是固體,最核心的部分是巖石星核。所以想要直接穿透它的話,還是完全不現實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