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五大行星運行周期和質量

2020-12-05 金龍道學

太陽系五大行星公轉周期和質量及交會周期;木星公轉周期11.8618地球年,木星質量約為318個地球質量,土星公轉周期29.5767地球年,土星質量約為95.18個地球質量,火星公轉周期1.88地球年,火星質量約為0.11個地球質量,金星公轉周期0.666地球年,金星質量約為0.82個地球質量,水星公轉周期0.24地球年,水星質量0.055個地球質量。因為土星和木星的質量總和佔了太陽系五大行星質量的96%左右,所以此二星會合是太陽系最為重大的星象,經計算土星木星會合的時間約為19.8個地球年,且土木二星會合期間一定會有其他一至三星加入的機會。古聖先賢以天文制定曆法,在甲子曆法當中庚子、庚申、庚辰年為土星和木星會合的年份,同時甲子、甲申、甲辰年為土木二星遠離到足夠遠的年份,且甲子、甲申、甲辰年為三元九運轉換天運之年(時間界限非常重要)!依對稱原理,丁酉、丁丑、丁巳年是土木二星的靠近之年,此年份之后土木二星距離越來越近。

相關焦點

  • 太陽系內成員新盤點:八大行星和五大矮行星
    [摘要]太陽系內除了八大行星之外,還有五大矮行星。按照新的定義,太陽系內總共有八大行星和五大矮行星。騰訊科學訊 在我們已經成長起來的這代人的心目中,太陽系內有九大行星已經根深蒂固。小時候,我們都會記憶九大行星的名稱,它們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2005年的時候,Mike Brown發現了鬩神星(Eris),這是一顆和冥王星體積差不多的冰冷天體,運行於冥王星軌道之外。這樣的話,就使得太陽系內行星的總數增加到10顆。為了平息爭論,2006年國際天文聯合會召開會議,質疑冥王星的大行星地位。
  • 太陽系第五大矮行星以中國神話人物命名「共工」
    中新社北京3月1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獲悉,太陽系第五大矮行星、此前系內最大未命名星球近日獲得以中國水神共工的名字命名,這是太陽系首個、也是迄今唯一一個以中文命名的矮行星。
  • 系外超級行星確認!離奇的運行軌道或暗示太陽系第九大行星存在
    迄今為止,已發現的4300多顆確認的系外行星都有共同之處:即與其宿主恆星軌道距離較近,而距太陽系較遠。現在,天文學家又發現了一顆巨大的系外行星,該行星圍繞著一顆雙星運行,繞行一周需要15000年。這項研究成果已發表在《天文學雜誌》上。這顆系外行星被稱為HD106906b,質量是木星的11倍。它圍繞著一對被稱為HD106906的熾熱主序列黃白色恆星運行。
  • 行星?矮行星?還在傻傻分不清楚?太陽系的五大矮行星了解一下
    他們把這些叫做「行星」,意為會移動的星星。這其中包含經典的五大行星: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隨著觀測工具的發展,逐漸又發現了新的三顆行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然而,對太陽系更多的觀測,天文學家們發現,冥王星並不是在海王星外唯一的天體,隨著更多類似冥王星大小的天體在同一區域被發現。天文學家們意識到,不能將它們都視為行星。
  • 太陽系邊緣發現怪事 太陽系邊緣五大怪事
    我們一直都在研究觀察著太陽系,大家都知道太陽系的九大行星因為冥王星的降級而變成了八大行星,但最近有科學家發現似乎有一個新的第九行星存在於太陽系的邊緣,並且在太陽系邊緣還發現了很多神秘的東西,下面為大家來揭秘一下太陽系邊緣發現的五大怪事吧!
  • 我們的太陽系裡有多少行星?
    太陽系裡有八大行星,他們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四大系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屬於類地行星的範疇;木星、土星都是氣體巨星(大部分都是由氫氣和氦氣組成的巨大行星),天王星、海王星則是冰巨星(所含的元素大部分都比氫氣和氦氣重)。
  • 九大行星是太陽系的內行星
    後來,發現冥王星的質量低於月球,被排除九大行星之外。天文學家先後發現冥王星與太陽系其他行星的一些不同之處。冥王星所處的軌道在海王星之外,屬於太陽系外圍的柯伊伯帶,這個區域一直是太陽系小行星和彗星誕生的地方。20世紀90年代以來,天文學家發現柯伊伯帶有更多圍繞太陽運行的大天體。比如,美國天文學家布朗發現的&34;,就是一個直徑和質量都超過冥王星的天體。因此,從&34;改為&34;就不難理解了。
  • 太陽系八大行星排列順序與行星之間的距離
    衛星也是太陽系家族的重要組成部分,比如圍繞地球運行的月球。衛星通常圍繞大行星運行,水星和金星沒有衛星,這在太陽系是個例外。除了它們,其他大行星都有自己的衛星,就像太陽系以太陽為核心,人們通常也以大行星的名字來命名這個系統,比如火星系、木星系、土星系等。火星系包含了火星和兩顆衛星,木星系包含了木星、木星光環和5顆衛星,土星系包含土星、土星環和8顆衛星等。
  • 不是冥王星,太陽系第九大行星找到了?
    冥王星本是太陽系九大行星之一,但是在2006年的時候突然被踢出太陽系九大行星,引起了天文愛好者的質疑,近日,冥王星上發現有不明生物出現,本以為冥王星有望恢復行星身份,但卻有消息稱替代冥王星的第九大行星找到了。  冥王星(天文行星)於1930年2月18日由克萊德·湯博根據美國天文學家洛韋爾的計算發現。它曾經是太陽系九大行星之一,但後來因為質量不足被降格為矮行星。
  • NASA專家發現,第九行星存在太陽系邊緣,質量比冥王星重5000倍
    (恆星)運行的天體,它們有足夠大的質量使自身因為重力而成為圓球體,並且能清除鄰近的小天體。·爾布朗和康斯坦丁·巴特金在2016年首次發現的。這顆為2015 BP519的星體質量約是冥王星的5000倍,因此,其引力足以影響位於太陽系邊緣幾個矮行星的運行。對太陽系邊緣柯伊伯帶中的天體運行產生根本性的幹擾。
  • 太陽系行星究竟是怎麼運行的?一分鐘看懂!(附文字詳解)
    這兩個月亮就是它的兩個衛星:火衛一和火衛二。兩個火星衛星像月球一樣,它們的一面向著火星,自轉周期與公轉周期同步。     木星直徑約為地球的11.2倍,質量是地球的318倍,是太陽系其他經典行星質量總和的2.5倍。木星的平均密度只有1.33g/cm3(地球為5.52 g/cm3)。     木星大氣成分主要是氫和氦。從望遠鏡中就可以看到木星大氣呈彩色帶紋的雲。
  • 太陽系最小的行星--水星
    太陽系有八大行星。其中最小的行星是水星。水星是一個類地行星,意思是主要由矽酸鹽礦物和金屬組成,比例大約是70%的金屬和30%的矽酸鹽材料。水星的鐵含量比太陽系中任何其他主要行星的鐵含量高。科學家猜測,水星曾經是一個被擊中的一個更大的星球,剝離了原來的地殼和地幔,留下了核心作為主要組成部分。
  • 太陽系行星群圖
    ,按離太陽由近及遠的次序排為第三顆,也是太陽系中直徑、質量和密度最大的類地行星,距離太陽1.5億公裡。,是太陽系由內往外數的第四顆行星,屬於類地行星,直徑約為地球的53%,質量為地球的11%。它的質量為太陽的千分之一,是太陽系中其它七大行星質量總和的2.5倍。木星與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皆屬氣體行星,因此四者又合稱類木行星(木星和土星合稱氣態巨行星)。木星是一個氣態巨行星,主要由氫組成,其次為氦,佔總質量的25%,佔所有太陽系行星的70%,巖核則含有其他較重的元素。人類所看到的通常是大氣中雲層的頂端,壓強比1個大氣壓略高。
  • 迄今看過最有趣的太陽系行星介紹,沒有之一!
    水星水星(Mercury)最接近太陽 ,是太陽系中體積和質量最小的行星。常和太陽同時出沒,中國古代稱它為「辰星」。水星在直徑上小於木衛三和土衛六。地球(Earth)是距太陽第三顆,也是太陽系第五大行星。地球,當然不需要飛行器即可被觀測,然而我們直到二十世紀才有了整個行星的地圖。火星(Mars)為距太陽第四近,也是太陽系中第七大行星;中國古代稱「熒惑星」,火星在心宿內發生「留」的現象稱為熒惑守心。火星被稱為戰神,這或許是由於它鮮紅的顏色而得來的;火星有時被稱為「紅色行星」。
  • 太陽系中最小和最大的行星是什麼?
    第一個方法是衡量一個物體的質量(它含有多少物質),第二個方法是看它的體積(它佔據多少空間)。就質量和體積而言,最小的行星是水星——寬4879千米,重3.3022x10^23千克,這個小世界比地球的質量輕近20倍,並且它的直徑要比地球小約2.5倍。實際上,水星比地球離月球更近。
  • 質量是木星的11倍,公轉周期1.5萬年,這樣的行星第一次見
    它們有的距離宿主恆星只有幾百萬公裡,公轉周期甚至不足24小時,表面溫度也可以高達數千攝氏度。它們不僅刷新了科學家對行星及其形成模型的認知,還讓很多人以為系外行星都是這樣的。它和宿主恆星如此之遠,以至於要花掉整整15000年,才能公轉一圈!這也是科學家們第一次發現軌道半長軸如此驚人的行星。這顆系外行星的名字叫做HD 106906 b,是一顆非常巨大的氣體行星。
  • 太陽系或存在第9顆行星,質量是地球10倍,天文學家推測來自系外
    「第9顆行星」是由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專家在2016年首次推測出來的,來自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在太陽系邊緣柯伊伯帶中的6顆天體出現了奇怪的運行軌道,他們就像6塊以不同速度運轉的鐘表,但無論何時去看,這些鐘錶指針都在相同地方。天文學家們認為這一現象碰巧發生的可能性為0.007%,在排除其他可能性後,研究人員推測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是一顆真正的行星在發揮引力作用。
  • 為什麼太陽系的8大行星都在圍繞太陽很有規律地運行?
    如今太陽系的8大行星都在圍繞太陽很有規律地運行,然而如果我們知道太陽系形成至今發生過的一些事的話,或許能讓我們從中悟出做人的道理。太陽系剛形成的時候,星球的數量遠比現在要多,天文學家們預估在今海王星以內的軌道中,行星和矮行星級別的天體就有數百個,它們的軌道雜亂無章,很多天體運行的時候都會受到其他天體的引力影響
  • 冥王星被踢出太陽系主要行星範圍,冤是不冤?
    在對冥王星的研究逐步深入的過程中,天文學家發現冥王星具有許多異乎尋常的特性,逐漸懷疑是否應將冥王星劃歸為太陽系主要行星。嚴格來講,冥王星是一顆行星嗎?質量和直徑發現冥王星時,洛韋爾天文臺的天文學家們宣布這顆新行星的直徑約為8000千米,距離太陽50個天文單位,繞日公轉周期為300-600個地球年,質量為地球的1.1倍。
  • 太陽系的七顆矮行星
    美國小行星中心證實了它的存在,它有望成為太陽系的第7顆矮行星。科學家還推測,太陽系可能有數十顆,甚至超過100顆矮行星尚未被發現。   2005年7月29日,美國天文學家麥可·布朗宣布,他的團隊在太陽系柯伊伯帶發現了一個新天體2003UB313,暫起名為齊娜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