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有八大行星。其中最小的行星是水星。
水星的直徑約為0.49萬千米。而我們的地球直徑約1.28萬千米。18個水星合併起來才抵得上一個地球的大小。水星是一個類地行星,意思是主要由矽酸鹽礦物和金屬組成,比例大約是70%的金屬和30%的矽酸鹽材料。水星的鐵含量比太陽系中任何其他主要行星的鐵含量高。科學家猜測,水星曾經是一個被擊中的一個更大的星球,剝離了原來的地殼和地幔,留下了核心作為主要組成部分。
水星和地球
水星主要參數:
自轉周期:58.646 地球日
公轉周期:87.9691 地球日
距地距離:1.03 天文單位
平均半徑:2440 km
近日點:46,001,200 km
遠日點:69,816,900 km
水星之最:
1、離太陽距離最近。水星和太陽的平均距離為5790萬公裡,約為日地距離的0.387倍;
2、軌道速度最快。因為距離最近,所以受到太陽的引力也最大,因此在它的軌道上比任何行星都跑得快,軌道速度為每秒48公裡,比地球的軌道速度快18公裡。這樣快的速度,只用15分鐘就能環繞地球一周。
3、表面溫差最大。因為沒有大氣的調節,距離太陽又非常近,所以在太陽的烘烤下,向陽面的溫度最高時可達430℃,但背陽面的夜間溫度可降到零下160℃,晝夜溫差近600℃,奪得行星表面溫差最大的冠軍,這真是一個處於火和冰之間的世界。
4、衛星最少。水星和金星是根本沒有衛星的行星。
5、時間最快。"水星年"是太陽系中最短的年,它繞太陽公轉一周只用88天;但水星"日"卻比別的行星更長,水星自轉一周是58.646天(地球日)。
6、軌道最扁。水星擁有太陽系8大行星中偏心率最大的軌道,通俗的說,就是它的軌道的橢圓是最"扁"的。
太陽系全家福
最後,水星上一滴水都沒有,為什麼叫做水星呢?
那是因為在中國,最早將水星稱為辰星,因為它在地球軌道內,我們能看到它的機會很少,只有大清早或黃昏時距離地平線不過一辰(一日有12時辰,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故一辰為三十度)的區域內看見它。
而在古代,僅用肉眼就能觀測到日、月和五大行星,我們的祖先就給了日、月及五大行星以特殊的位置,想像它們主宰著物質世界,它們所在的位置就是天神的駐地,於是,就按照五行對其命名。日月的名字又分別叫作太陽、太陰,又用五行來表示五大行星,於是就有了現在的水星、金星、火星、土星、木星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