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外超級行星確認!離奇的運行軌道或暗示太陽系第九大行星存在

2021-01-07 中國科學技術館

1930年,美國天文學家克萊德·湯博發現冥王星,並將其視為第九大行星。

1992年後在柯伊伯帶發現的一些質量與冥王星相若的冰制天體使人們對冥王星的行星地位產生疑問。

2006年,國際天文聯合會(IAU)正式定義行星概念,新定義將冥王星排除行星範圍,將其劃為矮行星(類冥天體)。

此後,人們就一直希望找到真正的第九行星。迄今為止,已發現的4300多顆確認的系外行星都有共同之處:即與其宿主恆星軌道距離較近,而距太陽系較遠。

現在,天文學家又發現了一顆巨大的系外行星,該行星圍繞著一顆雙星運行,繞行一周需要15000年。

這項研究成果已發表在《天文學雜誌》上。

這顆系外行星被稱為HD106906b,質量是木星的11倍。它圍繞著一對被稱為HD106906的熾熱主序列黃白色恆星運行。

這兩顆恆星只有1500萬年的歷史,圍繞彼此運行一周需要約100天。整個系統距離我們336光年。

雖然該系統總體上與太陽系非常不同,但HD106906b的巨大軌道讓人想起天文學家一直在尋找的假想中運行軌道極大的第九大行星。

研究人員表示:「HD106906b與宿主恆星相距甚遠,且其運行軌道高度錯位,就像對第九顆行星軌道的預測一樣。問題在於,這一行星是如何形成和進化並最終形成了目前的形態。」

發現和確認系外行星有兩種方法是最常用的:中天法和擺動法。

中天法當一顆繞軌道運行的系外行星經過恆星時,望遠鏡在恆星的光線中尋找微弱的傾斜;擺動法則觀測恆星受系外行星引力牽引時其光波長的微小變化。

通過恆星光波的亮度變化和擺動,科學家就可以確認行星的存在。

不過,對於那些運行一周時間太長的行星來說。觀測的時間很長,例如,如果使用這兩種方法,那麼至少要等12年才能發現木星。

2013年,科學家首次觀測到了HD106906b。不過,要弄清楚這顆系外行星的軌道並不容易。為此,一組研究人員需要哈勃太空望遠鏡的數據。

研究人員回溯了14年前的檔案,設法獲得了更多關於HD106906位置的數據。

但是,僅憑14年的數據來判斷一顆運行周期達15000年的行星軌跡還是很困難。不過天文學界表示,能把這14年的軌跡結合起來就已經夠了。

除了長達15000年的軌道運行周期,科學家還發現,這顆系外行星的軌道傾角很高,與圍繞著雙星運行的物質碎片環形成了一個明顯的角度。而在太陽系中,各大行星都是與太陽保持在同一個平面運行的。

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目前還不得而知。科學家猜測,可能是HD106906b並不是圍繞雙星運行的,這顆系外行星其實是一顆不受束縛的流浪行星,只有在其經過且足夠靠近一顆恆星(或雙星)時,才能在軌道上被捕獲。

科學家認為,這顆系外行星在相當靠近其恆星的地方形成,甚至比地球離太陽的距離還要近。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阻力導致這顆系外行星的軌道衰減,這將使它更加接近宿主恆星。

然而,這對恆星的複雜引力將會把這顆系外行星推進一個新的軌道,以避免發生碰撞,而這一軌道將把它帶向遙遠的太空。

這樣的軌道可能會將這顆系外行星送出其宿主恆星的引力範圍之外,從而將其完全踢出該恆星系統。

HD106906b的存在證明,一顆行星可以在完全「非主流」的軌道上圍繞恆星運行,而且這一軌道的運轉周期又相當地長。這一切都符合人們對太陽系第九大行星的設想。

對HD106906b的深入研究將對尋找第九大行星的工作提供重要啟發。

本文來自: 前瞻網

相關焦點

  • 太陽系真存在第九大行星?確認還需更多證據
    太陽系真存在第九大行星?「第九大行星」,它的質量約為冥王星的4500倍、地球質量的10倍,沿「奇特的橢圓軌道」繞太陽運行,環繞一周需時1萬年至2萬年。  美國宇航局首席科學家艾倫·斯託芬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對這一發現表示了懷疑——克卜勒太空望遠鏡在太陽系外的恆星系統中找到了幾千顆類似超級地球的行星,但沒有一顆系外行星的大小介於地球和海王星之間。美國西南研究院的行星科學家萊文森也表示:「在我的職業生涯看到過很多類似研究和說法,但事實證明都是錯誤的。」
  • 科學家確認行星HD106906 b的軌道,或能解釋第九大行星是否存在!
    科學家通過哈勃太空望遠鏡確認了一顆名為HD 106906 b的行星軌道,這顆氣態巨行星在距離地球300光年的南十字座,也是其恆星HD 106906周圍唯一發現的行星,這顆系外行星是因為其在遠離恆星的位置上才被科學家關注,最初發現這顆行星時一度認為其軌道正在脫離恆星,在通過14年持續觀測後才確認了
  • 太陽系是否存在第九大行星?如果存在,它是如何形成的?
    相信不少人都期望著,有一天太陽系能夠重新回歸到九大行星,而這個願望有可能在未來實現,這是為什麼呢?原來科學家對太陽系邊緣小天體軌道進行長期觀測的時候,發現不少的奇怪現象:它們的軌道不符合天體運行規律。可是當科學家將太陽系邊緣的一些天體套用公式之後卻發現,它們的軌道存在偏移,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並不是說這些天體有什麼特殊,它們並沒有逃脫天體軌道運行規律。之所以我們的觀測數據跟科學計算存在差異,是因為有另外巨大的天體引力影響了它們的軌道運行,科學家在計算軌道的時候,並沒有將這個巨大天體的引力考慮進行,所以才造成了異常的軌道數據。
  • 太陽系第九大行星真的存在嗎
    雖然2006年國際天文聯合會將冥王星「開除」出行星行列,太陽系九大行星就此變成了八大行星,但很多科學家依然相信存在另一個沒有被發現的「第九大行星」。一項新研究稱,神秘的太陽系「第九大行星」應該位於太陽系外緣某個地方,但它可能根本不是行星。
  • 太陽系行星軌道傾角謎團將解:或與「第九大行星」有關
    儘管目前看來,太陽系的8大行星的公轉軌道面基本還都是在同一個平面上(黃道面),但太陽的自轉軸卻並非與黃道面垂直,而是存在大約6度的傾角。天文學家們對此感到困惑,但第九大行星可能存在的理論則或許可以解釋這一問題。
  • 我們的太陽系或許存在第九大行星
    自從2006年冥王星被取消在太陽系的第九大行星的地位後,我們常識中「太陽系具有九大行星」便變為了「太陽系具有八大行星」,按距離太陽從近到遠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然而科學家們一直在理論上認為在距離太陽很遠的地方有一個第九大行星的存在。它尚還沒有發現,但是假如它真的被探測到,那麼就可以解釋很多困擾科學家多年的問題。比如太陽的自傳軸與在天王星外圍聚集著的小型冰凍彗星的公轉軌道存在的傾斜角。這塊區域被稱為柯伊伯帶。
  • 太陽系第九大行星存在新證據:質量地球十倍 軌道奇異
    布朗解釋道,由於第九大行星的運行方向與這幾顆天體相反,偏向右側,因此在這張圖上沒有畫出來。「我還沒有進行統計分析,但我認為本次發現純屬僥倖的概率應該只有0.001%。」布朗在推特中寫道。 這六顆已知的太陽系中最遙遠的天體都按照同一個方向排列。巴蒂金和布朗認為,只有在某種外力作用下,它們的軌道才能保持這樣的排列方式。
  • 太陽系行星軌道為啥會有傾角?這可能與"第九大行星"有關
    ,太陽系外側那些冰凍天體所表現出的一些怪異運動行為可能與一顆未知的「第九大行星」的存在有關係一項最新研究稱理論上可能存在的所謂太陽系「第九大行星」可能對整個太陽系各大行星的軌道傾角都造成了顯著的影響。而根據法國蔚藍海岸天文臺(Cte d』Azur-Observatory)的太陽系動力學專家亞歷山德羅·莫比德利(Alessandro-Morbidelli)所開展的一項研究顯示,假想中存在的第九大行星的軌道傾角,而非其質量,將是這一問題的關鍵所在。莫比德利的研究組在論文中寫道:「我們評估了一顆遙遠的行星——通常它被稱作第九大行星——對於太陽系中其他大型行星運行可能產生的影響。
  • 第九大行星在哪裡?它是否存在?
    今夜,讓獵戶座來為你指明夜空中那顆理論上可能存在的第九大行星的大概位置。目前為止,還沒有人看到過這顆太陽系行星,有時也被稱之為X行星。如果它是真實存在的,那麼它應該很大很遙遠。但是——依舊是理論上來說——有它存在的依據(也有它不存在的依據),對於天文學家和天文愛好者來說,對它的搜尋已經持續了幾年。兩名加州理工學院的天文學家——麥克·布朗和康斯坦丁·巴特金聲稱已掌握堅實的理論依據,證明第九大行星沿著一個奇異的、極其狹長的軌道運行。然而,最近一些天文學家根據他們的數據做出了其他解釋,認為並不一定是第九大行星存在的證明。
  • 發現了太陽系第九大行星?
    《天文學雜誌》研究員巴蒂金和布朗表示,他們通過數學模型和電腦模擬發現了一顆新的太陽系行星。這顆可能存在的行星質量約是地球的10倍,冥王星的5000倍,距離太陽超過900億公裡,比第八行星海王星遠了20倍,該行星繞太陽運行一周需時1萬至2萬年。如果該天體真的存在,將成為太陽系第九大行星。如果這一天體被證實,就重現了第八大行星海王星的發現過程。當年海王星也是先進行計算,從理論上發現,後得到觀測證實,所以被稱為「筆尖上的發現」。
  • 太陽系第九大行星真的存在嗎?反轉,反轉,再反轉
    雖然2006年國際天文聯合會將冥王星「開除」出行星行列,太陽系九大行星就此變成了八大行星,但很多科學家依然相信存在另一個沒有被發現的
  • 第九大行星
    2014年,卡內基科學研究所的特魯希略和斯科特· 謝潑德就在《自然》雜誌上聲稱,他們發現的一顆名為2012VP113的較小天體,以及之前觀測到的存在於外太陽系的少量天體的運行軌跡,暗示那裡可能存在一個行星大小的天體。證據存在於這些小天體的軌道中,尤其是一個名為近日點輻角的、不為人關注的參數上。該參數是用來描述一個天體到達其近日點的時間,與其穿越太陽系平面的時間之間的關係的。
  • 太陽系第九大行星在哪裡?或許真的存在,哈勃望遠鏡發現關鍵證據
    2006年國家天文聯合會對太陽系行星做了新的定義,需要滿足三個必要的條件:1、繞太陽公轉;2、清除臨近軌道上的天體;3、自身質量足夠大,呈現流體靜力平衡狀態,保持自身球體形狀。新設定的行星標準讓曾經的第九大行星冥王星黯然神傷,它被降級成矮行星,至此太陽系變成了八大行星。
  • 矮行星的軌道暗示第九大行星的存在
    早在2016年,2位行星科學家宣布他們相信一個被稱為「行星九號」的鬼星球正在我們自己的太陽系中遠遠超出冥王星的地方,認為這個行星大約是地球質量的十倍。
  • 太陽系邊緣或藏新的第九大行星
    太陽系原本有「九大行星」,這是我們從小在學校裡學到的「常識」。然而在2006年,由於冥王星被「開除」大行星資格,太陽系只剩下了「八大行星」。不過現在事情可能又將出現變化,科學家們近日宣稱他們似乎找到了太陽系外圍隱藏的另外一顆大行星存在的跡象,如果這一發現能夠被證實,那太陽系就將重回「九大 行星」的時代。
  • 太陽系重現第九大行星(圖)
    ,加州理工學院天文學家麥可·布朗站在計算機模擬的行星運行軌道前。新華/法新  曾經太陽系有九大行星的說法,隨著2006年冥王星被降格為「矮行星」後而只剩八大行星。不過,美國科學家、「冥王星殺手」麥可·布朗20日發表文章說,第九大行星回來了。不過,這一次可不是要拯救已被從太陽系九大行星中除名的冥王星,而是天文學家新發現了太陽系中可能存在第九大行星的證據。
  • 太陽系第九大行星真的存在嗎?
    自從冥王星被踢出太陽系九大行星之列後,人類就從沒停止過尋找替代者的腳步,但可惜的是,至今沒有找到繼冥王星之後的第九大行星。曾經我們認為冥王星就是太陽系的盡頭,我們以為那裡將是一片虛無,但事實是我們錯了,那裡無比熱鬧,遍布著直徑幾公裡到幾千公裡的冰封行星,那裡就是柯伊伯帶。
  • 太陽系邊緣或存在第九大行星 公轉一周需上萬年
    新行星運行軌道示意圖(右邊)。新行星運行軌道示意圖(右邊)。曾經太陽系有九大行星的說法,隨著2006年冥王星被降格為「矮行星」後而只剩八大行星。不過,美國科學家、「冥王星殺手」麥可·布朗和康斯坦丁·巴特金20日宣布,有「充分的證據」顯示,在太陽系邊緣可能「潛藏」著遙遠而巨大的第九大行星。
  • 太陽系邊緣或藏新的第九大行星
    推測中的「第九大行星」——其質量約為冥王星的5000倍。 邁克等人懷疑,在大約45億年前的太陽系襁褓時期,這顆行星被踢出了內太陽系,流浪到了今天的邊緣地帶。 這顆行星一旦被正式確認,那麼太陽系的格局重回「九大行星」時代將會是毫無懸念的。邁克·布朗表示:「這將是一顆真正的第九大行星。自從遠古時代以來,人類一共只發現了兩顆真正的大行星,而這顆將會是第三顆。這顆天體是太陽系相當大的一塊組成部分,它還在等待我們去發現。
  • 海王星外天體為第九大行星存在提供新證據—新聞—科學網
    圖片來源:wikipedia 新的太陽系天體曾讓美國加州理工學院(Caltech)行星科學家和理論家Konstantin Batygin分心。每項發現都會為他的使小行星圍繞太陽運轉的太陽系計算機模型增加新問題。但是現在,Batygin渴望自己能發現更多天體,曾經錯失的機會則讓他難過不已。在今年9月底和10月初,布滿烏雲的天空使位於夏威夷莫納克亞山山頂的昴星團望遠鏡連續6晚無法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