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是木星的11倍,公轉周期1.5萬年,這樣的行星第一次見

2020-12-17 姿勢分子knowledge

在已經發現的4000多顆系外行星中,科學家們發現了許多的「奇葩」。這些系外行星五花八門,經常令科學家們驚呼「好傢夥」。

在以往的文章中,我們多次介紹過那些距離宿主恆星非常近的系外行星。它們有的距離宿主恆星只有幾百萬公裡,公轉周期甚至不足24小時,表面溫度也可以高達數千攝氏度。它們不僅刷新了科學家對行星及其形成模型的認知,還讓很多人以為系外行星都是這樣的。

實際上,對於目前的人類來說,由於觀測能力的限制,更多的是通過系外行星對宿主恆星產生的幹擾來發現這些天體。這就要求系外行星相對比較靠近宿主恆星,才能產生明顯的效應被我觀測到,以至於那些軌道比較小的系外行星更容易被發現

最近,科學家們終於找到了一顆距離宿主恆星非常遙遠的系外行星。它和宿主恆星如此之遠,以至於要花掉整整15000年,才能公轉一圈!這也是科學家們第一次發現軌道半長軸如此驚人的行星。

這顆系外行星的名字叫做HD 106906 b,是一顆非常巨大的氣體行星。根據科學家的觀測,HD 106906 b的質量大約是木星的11倍,相當於地球的3500倍!雖然科學家們已經發現過許多比木星更大的行星,但是大到這個程度還是令人非常驚訝的。

(圖片說明:HD 106906 b和木星的對比)

看起來,形成它的原始星雲應該是「營養」比較充足的,因為它圍繞的不是一顆恆星,而是一組雙星。這對雙星的名字是HD 106906,形成於大約1500萬年前,非常年輕。它們都是黃白色的主序前星,溫度比太陽略高一點,在距離我們336光年的位置上彼此以100天的周期相互公轉。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點,就是HD 106906 b的軌道。研究表明,它的軌道極大,距離兩顆宿主恆星有大約700個天文單位,也就是1050億公裡!這個距離相當恐怖,要知道,即使是冥王星,距離太陽也不過是39個天文單位。正是由於距離如此之遠,HD 106906 b的公轉周期也長得驚人,需要花費整整15000年才能完成一圈

既然我們上面提到軌道比較小的系外行星更容易被發現,那麼為何HD 106906 b距離宿主恆星如此之遠,還能夠被我們發現呢?

直接成像法

這是因為,科學家用了另外一種方法來發現它,那就是直接成像法。

通常來說,系外行星距離宿主恆星太近,是不容易直接成像的,因為宿主恆星的耀眼光芒會將其淹沒,就像我們白天時也不可能在太陽旁邊發現水星和金星一樣。因此,HD 106906 b的遙遠距離,反而為直接成像提供了機會。

你可能會問:行星自己不發光,只能反射恆星的光。距離宿主恆星如此之遠,它應該極其黯淡才對,為何還是能被我們發現?

(圖片說明:HD 106906 b的直接成像圖)

這是因為,它和它的宿主恆星一樣,都是剛剛出生的。在吸積的過程中,物質下落會產生大量的熱量,而這一千多萬年的時間不足以將這些熱量散去,因此雖然距離宿主恆星極其遙遠,但HD 106906 b的表面溫度仍然達到了1500℃,這樣的溫度所產生的亮度為我們直接成像提供了絕佳的機會。

軌道難題

凡事都有利弊,這樣遠的距離也給科學家們帶來了一些難題,包括對它軌道距離的計算,也是困難重重。為此,科學家們不得不追溯到了哈勃太空望遠鏡在14年前獲取的觀測數據,最終找到了HD 106906 b在距離宿主恆星大約737個天文單位時公轉位置的數據。

即便如此,14年和它的公轉周期相比也只是一瞬間,因此它的位置也只能發生一點點微弱的變化。不過,科學家們還是得到了1.5萬年的初步結果。

公轉周期只是HD 106906 b眾多特別之處的一個,它的軌道還有一點非常值得注意,那就是驚人的傾角。我們知道,太陽系內的行星軌道雖然有所差別,但基本上都位於一個平面上。而HD 106906 b則不同,它的軌道和未來可能形成其他行星的碎片盤夾角非常大。也就是說,乍看之下,它似乎有點不像是這個系統中的行星。

關於這個現象的成因,科學家們提出了2種相反的猜測:

(圖片說明:HD 106906 b的軌道示意圖)

  1. HD 106906 b原本是一顆流浪行星,後來被這個系統俘獲成為了雙星的行星,因此出現了偏離比較遠的軌道傾角。但是從溫度上看,它確實是一顆剛形成不久的行星,如果只是一顆流浪行星,那也太巧了;
  2. 它確實是形成於這個系統中的,剛開始形成的時候,圓盤中的阻力會導致它不斷靠近宿主恆星。後來,系統中的雙恆星產生的引力效果將它踢了出去,並且產生了較大的軌道傾角。這個過程原本可能導致它脫離系統,好在恰巧附近有另一顆恆星路過,幫助它穩定了軌道,科學家們更相信這種猜測。

目前來說,科學家們還需要更多觀測結果來印證這些猜測。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天文學家Paul Kalas形容說:「這就好像看見了一場車禍的現場,而你需要重現發生過什麼事情一樣……這就是天文偵探工作,獲取我們所需的證據,然後聯想這裡可能發生的故事情節。」

對太陽系的啟示

儘管HD 106906 b看起來如此特殊,它對我們理解太陽系仍然有重要的意義。

長期以來,科學家們一直在尋找太陽系第九大行星的證據。根據柯伊伯帶天體的運行規律,科學家推測這顆行星可能位於300-700個天文單位以外,質量是地球的5-10倍。

而在發現了HD 106906 b離奇的軌道傾角後,科學家們也意識到我們不一定非要在黃道面附近尋找這顆隱匿的行星,或許應該更加擴大範圍來進行搜索。如果真的存在第九顆行星,並且它的確擁有類似的巨大軌道傾角,那麼它很可能也是在太陽系早期通過相似的途徑發生軌道偏離的。

在此之前,我們只能儘量對HD 106906 b進行研究,希望能夠給尋找第九顆行星提供更多的借鑑。不過,考慮到HD 106906 b漫長的公轉周期,我們能夠獲取的信息恐怕也會比較少。前路漫漫,科學家們仍需努力……

相關焦點

  • 木星是一顆怎樣的行星
    這樣形容木星是很貼切的,木星的直徑為142984千米。木星的質量與太陽相比,是太陽的0.1%,但是其他行星相比,卻是其他七大行星的2.5倍,足見木星的巨大。木星與地球、火星等類地行星不同,木星是屬於氣體行星。
  • 繞太陽公轉周期2萬年!行星九比地球大3倍?10年內或將找到
    在太陽系中,八大行星的存在我們都是確定沒有問題的,而對於第九大行星的存在,可能還是一個疑問,當然在2005年之前,我們是具有第九大行星的,那是因為冥王星的地位還在,如今它已經不是了,所以不少的科學家也希望能夠將冥王星重新並列在行星的行列,依然保持九大行星的存在,只不過至今這個呼籲都還沒有實現
  • 太陽系五大行星運行周期和質量
    太陽系五大行星公轉周期和質量及交會周期;木星公轉周期11.8618地球年,木星質量約為318個地球質量,土星公轉周期29.5767地球年,土星質量約為95.18個地球質量,火星公轉周期1.88地球年,火星質量約為0.11個地球質量,金星公轉周期0.666地球年,金星質量約為0.82
  • 最年輕的行星僅不到100萬年!
    這顆年輕的行星圍繞著一顆420光年遠的恆星Coku Tau 4運行。天美國宇航局的斯皮策太空望遠鏡觀測到了一顆年齡不到100萬年的「年幼」行星,它可以看作是迄今為止天文學家們所觀察到的最「年輕」的行星。此幼齡行星處於金牛座區域,它圍繞著一顆名為CoKu Tau 4的恆星進行公轉。該恆星大約只有100萬年,這意味著因此此恆星運轉的行星年歲更小。
  • 小科普:八大行星與太陽的距離與公轉自轉周期,看一遍就能顯擺
    太陽系有八大行星,各大行星繞行太陽運行一周的時間是完全不一樣的,我們的地球與太陽的平均距離為149,600,000千米,也就是一個天文單位,地球圍繞太陽運行一圈的時間是365日5時48分46秒。實際上是比365天多一點的,如果一年按365日安排,那麼四年就會多出23時15分4秒,所以差不多每四年設一個閏年。
  • 九大行星:木星(二)
    土星與海王星在這方面與木星類似,奇怪的是,天王星則不。 木星與氣態行星所能達到的最大直徑一致。如果組成又有所增加,它將因重力而被壓縮,使得全球半徑只稍微增加一點兒。一顆恆星變大只能是因為內部的熱源(核能)關係,但木星要變成恆星的話,質量起碼要再變大80倍。木星有一個巨型磁場,比地球的大得多,磁層向外延伸超過6.5e7千米(超過了土星的軌道!)。
  • 290萬年後,宇宙最黑行星將墜毀在恆星上,灰飛煙滅
    在最近的研究中,科學家們得出結論:這顆行星就要完蛋了。首先,咱們來了解了解這顆行星。WASP-12bWASP-12b距離我們大約1410光年,圍繞著一顆比太陽稍微大一點的黃矮星公轉。WASP-12b本身也很巨大,比太陽系最大的行星木星還要大40%的直徑,質量也是木星的1.7倍。
  • 太陽系最大的行星——木星
    按照離太陽由近及遠的次序,木星為第五大行星,在天空中它的亮度僅次於金星,在通常情況下比火星和天狼星還亮。在我國古代稱木星為「歲星」。 木星是太陽系內除太陽之外,體積最大、質量最大、引力最強的龐大天體。如果。拿木星的質量與地球的質量相比,木星的質量為地球質量的317.90倍。如果,把地球跟木星的體積作比較,木星的體積相當於地球的1316倍。
  • 太陽系最大的行星--木星,直徑是地球的11.25倍
    一個人每天走8個小時,需要5-7年才能繞赤道一圈。而太陽系最大的行星,直徑是地球的11.25倍。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可以花5年繞地球一圈,那麼,繞木星一圈就得花上56年。木星(Jupiter)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中體積最大、自轉最快的行星,從內向外的第五顆行星。它的質量為太陽的千分之一,是太陽系中其它七大行星質量總和的2.5倍,是地球的318倍,而體積則是地球的1,321倍。
  • 行星最高溫度有多高?這顆行星大木星三倍,數千度高溫熱到能發光
    宇宙中的恆星才是發光發熱的天體,它們的表面溫度都非常高,比如我們的太陽的表面溫度達到了5600攝氏度,所以它可以向外輻射大量的熱量和光線,有的恆星的表面溫度甚至能達到幾十萬攝氏度,這樣的恆星的光度都非常高,不過也有的小質量恆星表面溫度只有2000多攝氏度,比如很多紅矮星,它們的溫度就在
  • 行星之王木星 | 星星背後的物理
    圖1:朱諾號拜訪行星王美國宇航局的「朱諾號」飛船,經歷長達5年的旅行後,於2016年7月4日晚11時53分(美國東部時間),成功地進入環繞木星軌道。開始它長達20個月的觀測任務。木星不像地球有固態的表面,是一個氣態行星。
  • 太陽系內最大的行星,是地球的1408倍,質量僅為太陽的千分之一
    從大小來看,火星的直徑約為6794千米,體積是1.64118E+11立方千米,分別相當於地球的53.3%和15.1%,排名倒數第二位。5、木星(Jupiter)木星是太陽系內自轉速度最快的一顆行星,每9小時50分30秒自轉一圈,而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比較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木星的體積十分巨大但平均密度很低,僅為1.326克每立方釐米,其直徑為142984千米,體積更是高達1.52982E+15立方千米,其體積和質量分別相當於其他7
  • 太空「哥斯拉」被發現 新行星質量超地球17倍
    近日天文學家宣布他們發現了一個新的行星類型——一個質量可重達地球17倍的巖石行星。理論學家認為這樣的世界無法形成,因為如此重的天體在生長過程中將吸引氫氣並變成一個類似木星的氣體巨星。然而,這顆行星是個固體行星且比之前發現的「超級地球」還要大得多,因此被稱為特級地球(mega-Earth)。
  • 天文學家提議最大行星上限:10倍木星質量
    不過,現在是時候可以清晰界定了——最新研究成果顯示,行星質量的上限,可以限定在木星質量的4~10倍。這意味著:從理論上說,宇宙最大行星——氣態巨行星(類木行星)的最大質量上限是10倍於木星質量。我們知道,木星是我們太陽系最大一顆行星,質量1.8986×1027 kg,相當於317個地球質量,或者太陽系其他行星質量總和的2.5倍,但只有太陽質量的千分之一。
  • 地球附近發現奇特「流浪行星」 不繞恆星公轉
    而其距離地球僅有大約80光年,各種條件尤其利於開展探測工作,因此將幫助人們極大的推進對木星等氣態巨行星形成初期性質的了解研究。  「流浪行星」指徒具有行星質量,卻不繞任何恆星公轉的行星。它們被踢出原本所在的星系可能有多種原因,包括和其他行星之間的相互引力作用,過分靠近的其他恆星產生的引潮力,或者中央恆星發生超新星爆發或變為黑洞的影響等。
  • 解碼行星地球公轉軌道近日點、遠日點蠕動漂移
    6月21日並非地球公轉軌道的遠日點,實際的遠日點為7月4日前後(靠近下一個節氣,小暑),意即過了7月4日後才會開始真正的晝短夜長。 同樣的,冬至日(12月22日前後)並非地球公轉軌道的近日點,實際的近日點為1月4日前後(靠近下一個節氣,小寒),過了該日才會開啟真正的晝長夜短。
  • 發現一顆奇怪熱木星,公轉周期僅18小時,不幸的是,它將被破壞
    有一些天體的特徵,讓人覺得很不可思議,近期在宇宙深處發現一顆比較奇異的行星,運轉速度超乎想像。1060光年外發現一顆熱木星據2019年10月1日的一則科學報告,在大約1060光年外,發現了一顆名為NGTS-10b的氣體行星。
  • 九大行星:木星
    ,而且是最大的一顆,比所有其他的行星的合質量大2倍(地球的318倍)。公轉軌道: 距太陽 778,330,000 千米 (5.20 天文單位)行星直徑: 142,984 千米 (赤道)質量:1.900e27 千克木星(a.k.a.
  • 比鄰星軌道上的行星:該行星存在液態水?公轉周期短!
    在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星系半人馬座,有一個地球大小的行星,繞著比鄰星公轉。從地球到比鄰星的距離為1.3秒差距,探測器以1/5光速行駛,大約需要20年即可抵達。比鄰星的質量至少是地球質量的1.3倍,是一顆紅矮星,比太陽小得多。其行星的公轉周期也很短,僅需11.2天。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的天文學家大衛·凱普說:「如果你試圖選擇你最想要的星星類型,那麼就是它了。這讓人興奮不已。」
  • 太陽系中最大行星是木星,那麼在宇宙中,最大的行星又有多大?
    關於太陽系巨無霸木星的傳說木星在太陽系裡的存在可以用一極來形容,它的直徑大約14萬千米是地球的十幾倍,質量則是其它所有行星質量的2.5倍,是地球的1321倍,更讓叫絕的是,它並不是完全繞太陽公轉的,而是和太陽一起繞著太陽半徑以外的的一個質心公轉!所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木星是太陽的伴星其實也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