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附近發現奇特「流浪行星」 不繞恆星公轉

2021-01-13 中國新聞網

地球附近發現奇特「流浪行星」 不繞恆星公轉

  據美國《大眾科學》網站10月11日消息稱,一組國際天文學家團隊日前發現了一顆非常奇怪的年輕恆星,其並沒有圍繞任何恆星運行,但卻「表現」的與一般正圍繞恆星運轉的行星相同。該星的發現極不容易,但卻能證實科學家長期以來的某部分猜想。而其距離地球僅有大約80光年,各種條件尤其利於開展探測工作,因此將幫助人們極大的推進對木星等氣態巨行星形成初期性質的了解研究。

  「流浪行星」指徒具有行星質量,卻不繞任何恆星公轉的行星。它們被踢出原本所在的星系可能有多種原因,包括和其他行星之間的相互引力作用,過分靠近的其他恆星產生的引潮力,或者中央恆星發生超新星爆發或變為黑洞的影響等。2012年一項模擬研究顯示,恆星甚至黑洞周圍可能都存在著流浪行星,數量或遠遠超預期,不過不太可能與地球相撞。

  天文學家一直熱衷於追蹤「流浪行星」,因為這些傢伙名字聽起來雖然很不羈,但卻不代表它們失去了保有生命的可能。同時,氣態流浪行星周圍,更有可能有擁有木星般壯觀的衛星群,它們在與流浪行星的潮汐作用下可保有熱力,所以也可能存在生物——當然,只會是細菌等微生物。

  新發現的這顆正「自由行動」的行星,就屬於氣態流浪行星,目前已被編號為PSO J318.5-22。該星原本寒冷而黯淡,比金星的可見光波段亮度都要低大約1000億倍。但是位於夏威夷毛伊島上的Pan-STARRS1廣域巡天望遠鏡,仍然藉助對其暗弱而具特徵性的光譜信號的觀測識別出了它的蹤跡。據該研究合作者、夏威夷大學天文研究所的艾格文·麥格尼爾描述稱,從望遠鏡採集的數據裡分析搜尋到這樣一種罕見天體的工作非常不易,好比是在茅草堆裡尋找一枚針一樣。

  目前推算,這顆行星與地球之間的真實距離為80光年,其質量僅相當於木星的6倍左右,年齡據估算僅有大約1200萬年,屬於新生級別。

  即將發表在《天體物理學快報》上的一篇論文將詳細講述該發現的有關內容。論文第一作者、同樣來自夏威夷大學天文研究所的麥可·劉表示,在此之前人們還從未見過如此在太空自由自在飛行的天體——它明明就擁有那些圍繞恆星運行的年輕行星的全部特徵,但其又確確實實是宇宙中一位流浪漢。科學家曾經一直想知道這樣的天體是否真實存在,而現在這一點被證實了。

  該「流浪行星」很可能會是迄今已知自由運動的質量最小的天體,但「五臟俱全」的擁有了與其他系外行星幾乎完全相似的質量、顏色及能量特徵,更妙的是其周圍沒有恆星的幹擾,因此直接成像會容易很多。而在過去的十年內,科學家發現的大量系外行星中,礙於各種制約條件,只有極少數情況下才可以對行星進行直接成像觀測。(張夢然)

相關焦點

  • 流浪行星其實一點兒也不流浪!它繞恆星運行,只是離得有點兒遠......
    一顆編號為2MASS-J2126(藝術示意圖)的行星一直被認為是流浪行星,但天文學家們近日驚訝地發現,實際上它正圍繞一顆恆星公轉,只是兩者之間相距極為遙遠
  • 在銀河系中,有沒有不圍繞任何恆星公轉的行星?
    在銀河系中,存在著數千億顆閃亮的恆星,幾乎每一顆恆星都擁有屬於自己的行星,由此可見銀河系中的行星數量也是一個龐大的數字。那麼在銀河系中,有沒有不圍繞任何恆星公轉的行星呢?天文學家告訴我們,像這樣的行星不但有,而且可能還有很多。
  • 現實版的「流浪地球」!宇宙中神奇的流浪行星!
    2006年8月24日,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大會通過了「行星」的新定義,這一定義包括以下三點:必須是圍繞恆星運轉的天體;質量必須足夠大,來克服固體引力以達到流體靜力平衡的形狀(近於球體);必須清除軌道附近區域,公轉軌道範圍內不能有比它更大的天體。按照這個標準,只有質量達到一定程度的天體才能夠成為行星。然而,並不是所有質量巨大的天體都被稱為行星。
  • 行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都繞太陽公轉,為什麼名字各不相同?
    在我們的宇宙空間中,有大量的天體存在,包括恆星、行星、矮行星、小行星、衛星、彗星、黑洞、星際物質等等。所有這些天體都處在不停的運動之中,天體之間相互吸引、相互繞轉,從而形成了不同等級的天體系統。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其他天體,如行星、矮行星、小行星和彗星等都是繞著太陽公轉。
  • 現實版流浪地球,銀河系中發現地球大小的流浪行星
    劉慈欣的科幻小說《流浪地球》非常受歡迎,它還被拍成電影在春節檔放映。這個故事講述的是太陽進入快速膨脹期,為了逃離被吞噬的命運,科學家在地球上安裝了行星發動機,推動著地球逃離太陽系。此後,地球不再繞任何恆星旋轉,成了所謂的流浪地球。
  • 在銀河系當中,有沒有不圍繞任何恆星公轉的行星?
    流浪行星我們太陽系中有八大行星和許多矮行星,以及不計其數的小行星,這些行星都受到太陽引力的約束,與太陽一起組成了穩定的恆星系統;以奧爾特云為界的話,太陽系半徑大約1光年,當前距離太陽最近的恆星系統是半人馬座三星,與地球距離4.2光年。
  • 繞行恆星的天體叫行星?很多行星並不繞恆星運行,它們是流浪行星
    太陽系中的行星確實全都圍繞太陽運行,受到太陽這顆恆星的引力制約,而在太陽系之外,存在著很多並不受恆星制約的行星,它們就像流浪者一樣,游離在宇宙空間之中,我們給這樣的行星一個恰如其分的名字,流浪行星。這些流浪行星是如何形成的呢?大多數的行星都是恆星的附屬品,它們通常誕生於恆星誕生之後,一出生便圍繞恆星運行,永不離去。
  • 神秘流浪行星之謎 流浪行星或可孕育生命
    從行星公轉距離的角度來說,這樣的間距著實是驚人的。 從太陽發出的光抵達地球大約需要8分半鐘,抵達太陽系中為大眾所熟知的天體中最遙遠的冥王星則大約需要5個半小時。然而相比之下,從它繞轉的恆星發出的光,抵達行星2MASS J2126的表面則大約需要整整一個月的時間!
  • 首次發現行星繞白矮星運行證據!天文學家:這給地球命運帶來希望
    當天文學家對7000多顆白矮星進行觀測研究的時候發現「WDJ0914+1914」呈現出不同的性質,因為從微弱變化的光線中檢測出了不同的微量化學元素,這在其它白矮星觀測中是不存在的。研究發現這些微量元素是從氣體盤中由外向內而來,這意味著還有一顆天體在環繞著白矮星運動,並且受其氣體盤的影響。
  • 流浪行星真實存在!不依附於任何恆星或者恆星系統
    如果一顆流浪行星闖入太陽系,將導致地球進入一條不具有宜居性的致命軌道。如果它的體積足夠大,距離足夠近,甚至會把地球驅逐出太陽系,讓地球也淪為一個流浪兒。此外,闖入太陽系的流浪行星還可能與地球相撞,給地球上的生命帶來滅頂之災。銀河系可能存在數十億顆尚未被發現的「流浪行星」我們往往認為恆星系統中的行星有序運行,就像我們的太陽系一樣。
  • 100光年外發現首顆流浪行星不繞恆星運轉(圖)
    歐洲南方天文臺甚大望遠鏡設施,該項研究的很多工作都是在這裡完成的    北京時間11月16日消息,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天文學家們首次發現一顆不圍繞任何恆星運轉,而是在宇宙中自由飄蕩的「流浪行星」。    對於這項發現,天文學家們顯得毫不意外,因為他們早就已經猜測其存在,並且已經花費超過10年以上的時間試圖找到這樣的一顆流浪行星。當然這樣的搜尋將是極為困難的,它常常會被人們形象地描述為「在幾千個柴火堆裡找一根繡花針」。天文學家們猜測這顆孤獨的行星可能是在其形成之初便被拋了出去,它現在不屬於任何一個恆星,自由流浪於距離地球約100光年的空間之中。
  • 科學家發現迄今最小「流浪行星」 不受任何恆星約束
    【科學家發現迄今最小流浪行星】據美國太空網近日報導,美國和波蘭天文學家在最新一期《天體物理學雜誌快報》在線版上撰文指出,他們藉助微引力透鏡,可能發現了迄今已知最小的「流浪行星」,其「體重」約為地球的10%,不受任何恆星約束,在銀河系內自由遊蕩。如獲證實,這一發現將有助科學家更好地認識「流浪行星」。
  • 神秘流浪行星之謎 流浪行星或可孕育生命
    帶領這項研究的來自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的哥斯達·加姆(Gosta Gahm)教授說道:「如果這些小而圓的雲形成了行星和褐矮星,那麼後者一定像子彈一樣被射入銀河系深空。太空中存在大量這樣的氣體雲,它們很可能是近些年發現的自由漂浮行星的主要來源。」    流浪行星不流浪!科學家發現流浪行星繞恆星運行
  • 天文學家首次在銀河系發現地球大小的流浪行星
    科學家猜測銀河系存在數十億顆自由漂浮的流浪行星,但到目前為止,在太陽系以外發現的4000顆行星中,僅有少數是銀河系流浪行星,大多數流浪行星體積非常龐大,其質量是木星的2-40倍(一顆木星相當於300顆地球)。目前,天文學家發現一顆與眾不同的神秘星球:體積較小、自由漂浮的行星,其質量與地球相近,在銀河系內部自由漂浮。
  • 現實版流浪地球?科學家發現一顆最小「流浪行星」
    圖片來源:pixabay   「流浪行星」一詞適用於不繞恆星運行的行星。這些行星在銀河系中無人陪伴地孤獨飛行,天文學家最近宣布他們發現了迄今為止最小的流浪行星候選星,這顆行星可能比地球還小,質量介於我們居住的星球和火星之間。   如果這顆「流浪行星」的身份能夠得到證實,這將標誌著此類天體研究的一個裡程碑,據信「流浪行星」在整個銀河系內外都很常見,但探測起來卻很有挑戰性。
  • 行星都圍繞恆星公轉?錯!-上遊新聞 匯聚向上的力量
    流浪行星  我們太陽系中有八大行星和許多矮行星,以及不計其數的小行星,這些行星都受到太陽引力的約束,與太陽一起組成了穩定的恆星系統;以奧爾特云為界的話,太陽系半徑大約1光年,當前距離太陽最近的恆星系統是半人馬座三星,與地球距離4.2光年。
  • 在附近恆星的宜居帶上發現了地球大小的行星
    行星d與地球同等大小,位於該恆星的宜居帶上,每37天繞TOI-700運行一周。我的同事們希望我能利用恆星和行星已知的特性為恆星d建立一個氣候模型。行星b和c的大小分別為地球大小和迷你海王星大小。然而,它們的軌道離主星更近,接收到的星光是我們地球從太陽接收到的星光的5倍和2.6倍。作為對照,表面乾熱、溫度約為860華氏度的金星,接收到的太陽光是地球的兩倍。
  • 科學家稱:首次在銀河系發現地球大小的流浪行星
    一顆體積較小、脫離任何恆星束縛的行星,穿過星際空間會發生什麼?當一顆行星「四處漂流」會發生什麼?目前,科學家最新觀測發現一顆地球體積大小的流浪行星正在穿越銀河系,此前從未觀測到該現象。  科學家猜測銀河系存在數十億顆自由漂浮的流浪行星,但到目前為止,在太陽系以外發現的4000顆行星中,僅有少數是銀河系流浪行星,大多數流浪行星體積非常龐大,其質量是木星的2-40倍(一顆木星相當於300顆地球)。目前,天文學家發現一顆與眾不同的神秘星球:體積較小、自由漂浮的行星,其質量與地球相近,在銀河系內部自由漂浮。
  • 行星為何繞太陽公轉?來看看天文學家是如何回答的
    古時候,天文學家們認為所有的天體——太陽,月亮,行星,恆星——都圍繞地球運動,像是鑲嵌在一層層的透明球殼裡。隨著科學的發展,人們能夠更好地認識我們在宇宙中的位置,他們發現所有的行星,包括地球在內,實際上是圍繞著太陽運動的。科學家們不僅發現了行星繞太陽運動,他們也知道了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
  • 科學家稱:首次在銀河系發現地球大小的流浪行星
    北京時間 11 月 4 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地球繞太陽旋轉,就像一艘船漂浮在它的船錨周圍一樣。但是,如果某人或者某種原因導致船與錨脫離會怎樣呢?一顆體積較小、脫離任何恆星束縛的行星,穿過星際空間會發生什麼?當一顆行星 「四處漂流」會發生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