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估計,在我們銀河系中,至少有十億顆的流浪行星,它們不屬於任何恆星系統;甚至在我們銀河系之外,也會存在很多不屬於任何星系的行星。
我們太陽系中有八大行星和許多矮行星,以及不計其數的小行星,這些行星都受到太陽引力的約束,與太陽一起組成了穩定的恆星系統;以奧爾特云為界的話,太陽系半徑大約1光年,當前距離太陽最近的恆星系統是半人馬座三星,與地球距離4.2光年。
一顆恆星的引力影響範圍是有限的,比如在太陽系和半人馬座三星之間,就有著廣袤的星際空間,在這些星際空間中,就會存在流浪行星,流浪行星不圍繞任何恆星公轉。
在2012年,歐洲南方天文臺的甚大望遠鏡發現一顆高度疑似的流浪行星,編號CFBDSIR2149,距離地球大約100光年,位於劍魚座方位。
觀測數據表明,這顆行星的質量大約是木星的4~7倍,表面溫度430℃,年齡大約只有1000萬年,科學家分析這顆行星的自行運動,發現它不屬於任何恆星系統,而是一顆流浪行星。
由於流浪行星距離恆星太遠,加上行星的表面溫度一般很低,所以目前探測流浪行星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基於流浪行星的特點,天文學家提出:如果一顆大質量的流浪行星穿過地球和某顆恆星之間時,我們可以利用微引力透鏡效應,來發現行星的存在。
一顆恆星在形成階段,一般也會在周圍形成行星,如果另外一顆恆星闖進來,其引力會使得行星的軌道受到影響,引力彈弓效應就有可能把行星「踢出去」。
在我們銀河系中,有一半以上的恆星都處於聚星系統當中,甚至還有不少的三合星、四合星等等,在這樣的恆星系統中,行星的軌道極易受到影響,容易形成流浪行星,天文學上估計,在我們銀河系中有超過10億顆的流浪行星,甚至有可能就在我們太陽系周圍。
銀河系與仙女星系距離254萬光年,銀河系直徑20萬光年,仙女星系直徑22萬光年,兩者之間有幾個矮星系和星系團,其餘全是廣袤的星際空間,在這之中,理論上肯定存在流浪行星以及流浪恆星(不屬於任何星系的恆星)。
目前,科學家已經發現很多脫離銀河系的流浪恆星,但是還未發現過銀河系之外的行星。
我的內容就到這裡,喜歡我們文章的讀者朋友,記得點擊關注我們——艾伯史密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