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之王木星 | 星星背後的物理

2020-12-03 網際網路de分析師

圖1:朱諾號拜訪行星王

美國宇航局的「朱諾號」飛船,經歷長達5年的旅行後,於2016年7月4日晚11時53分(美國東部時間),成功地進入環繞木星軌道。開始它長達20個月的觀測任務。木星不像地球有固態的表面,是一個氣態行星。一個人到木星上站也站不住的「氣體」星球,表面溫度極低,大氣中也沒有氧氣,顯然不可能存在智慧生命,但科學家們卻十分感興趣探究它,三番五次派來使者,究竟是為什麼呢?

小太陽系

木星是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體積大到可以容納1300個地球,的確堪稱太陽系中的巨無霸。雖然「霸王」的體積是地球的一千三百多倍,但質量卻只有地球的三百倍,這是因為它不如地球那麼堅固緻密,屬於氣態巨星。不過,它的質量仍然超過了其他行星質量總和的2.5倍。

儘管在望遠鏡發明之前,人類應該並不確切了解木星之大,但古人的直覺驚人,在許多文化中都不約而同地將木星捧為眾行星之王,西方以古羅馬神話中的眾神之王「朱庇特」(Jupiter),來命名它,也就是相當於古希臘神話中統領宇宙的天神宙斯。

中國古代將木星稱為「歲星」,因為它繞太陽運行一周的時間為12年,與中國古代紀年曆法中的地支相同,也正好是民間使用的生肖的輪迴周期。中國古人還認為地球上農業的豐收興旺或饑荒災害等,均與木星運轉周期(12年)有關係,他們將歲星看成是主管農業的星官,地位極為崇高,所在之處將五穀豐登,因此建造專門的廟宇來供奉歲星。所以,在中國古人的眼中,木星就像一個掛在天上的大鐘,它有規律的運行,記錄和主宰著天幹地支,生命輪轉,象徵著農業興衰,五穀豐謙。

從1609年伽利略發明望遠鏡觀測天空開始,400多年來,人類從未間斷過對木星的探索。特別是上世紀50年代進入了航天時代以來,已經有多個太空飛行器飛掠過了木星附近,給科學家帶來了有關木星的第一手寶貴資料。這顆巨星謎團多多,有許多特別之處吸引著天文學家們。

就觀測效應而言,木星表面看起來有紅、褐、白等五彩繽紛的條紋,類似木紋,難怪我們的祖先稱此星為「木」。有時又使人感覺木星表面的紋路類似大理石。最奇怪的是,「紋路」中還夾著一塊令人印象深刻的大紅斑,見圖1。這是一個橢圓形的風暴中心,是一個巨大的漩渦,看起來呈現紅色。

木星的第一特點當然是「大」。尺寸只比太陽小一個數量級,比起地球來,則要大一個數量級,見圖2中的左圖。木星大到你可以說它並非繞太陽轉,而是它和太陽一起繞著它們兩者的「質心(質量中心)」轉動。如果簡單地考慮兩體運動模型,對於地球來說,因為太陽比地球大太多,它們的質心基本上與太陽中心重合,因此,地球是「真正」繞著太陽轉。而木星和太陽的質量中心,已經偏離到了太陽表面上,所以結果是木星和太陽都繞著質心轉,木星轉大圈,太陽轉小圈。

木星除了公轉之外,也有自轉。木星的自轉速度也是破紀錄,是太陽系所有行星中最快的,完成一次自轉所需的時間少於10小時。

不妨作一個有趣的設想:假設你掉到了木星上,接下來會發生些什麼呢?毫無疑問,你即使不死也會被折騰得夠嗆,或者說叫做「生不如死」。首先,木星的大氣中沒有「氧」(這也是木星的未解奧秘之一),當然我們假設你攜帶了足夠的氧氣。其次,你將經受巨大的、時速上百公裡的超級風暴和致命的輻射(後面將介紹),當然我們假設你的宇宙服先進得足夠,能使你抵擋輻射倖免遇難。然後,如果我們考慮木星巨大得質量和體積的話,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將是地球表面的2.5倍。因此,你將以極高的速度穿過木星的大氣,就地球上常見到的「流星」一樣,被燃燒成為灰燼。

假如你歷經磨難僥倖活了下來,併到達木星的所謂「表面」。但你沒法站立,因為木星的表面只不過是一個從氣態過渡到液態的氫和氦的混合「海洋」!你在海洋中逐漸下沉,再下沉……你將看到些什麼?感覺如何?沉到何時為止?這取決於木星的內部結構和成分。遺憾的是,科學家們對這些稀奇古怪的問題仍然知之甚少,只能大概作一個粗線條的簡單描述。

深入木星內部

如果將木星像切西瓜一樣剖開,其內部逐層過渡,壓力和溫度隨深度不斷增加,如圖3所示。由於壓力升高,氣態氫(氦)將變成液態,液態氫再變成金屬氫。在木星表面的大氣頂層,溫度只有零下幾百攝氏度,但到了液態氫那一層,溫度可達8000攝氏度,甚至比太陽表面溫度還要高。高溫高壓的液態氫看起來像滾燙的巖漿,洶湧澎湃。

圖3:木星的內部結構

探測木星的物質組成及內部結構,是朱諾號木星探測器想要探測的秘密之一。木星表面由液態氫及氦組成,內部物質的組成了解很少。像木星這種氣液態巨星,一般假設有一個巖質內核,具有與地球內核類似的高壓高溫。但地球內核是由熔融的鐵和鎳構成,木星內核的成分應該主要是金屬氫,溫度和壓力都比地核高得多。木星內核的溫度高達幾萬攝氏度,壓力達幾億個標準大氣壓,外圍和內核含有大量的金屬氫(圖3)。金屬氫是氫氣被充分壓縮後表現出金屬的某些特性,但在地球上很難得到這麼高的壓力,所以還沒實際觀測到金屬氫。木星強大的磁場很可能就由金屬氫中的電流產生。

近年來,類似木星的氣態巨行星引人關注,與20多年來在太陽系外發現的系外行星有關。在已發現的上千顆系外行星中,絕大多數都是距離恆星較近的高溫氣態巨行星,與木星頗為類似。因此,對木星的研究將加深我們對系外行星的認識,通過木星的形成過程了解系外行星的形成過程。

比如說,氧是宇宙中僅次於氫和氦的豐度第三的元素,但木星上的重元素(氮、碳等)含量比太陽上高得多,唯獨氧元素比較稀缺。那麼,氧到哪兒去了?是否與氫原子結合成了水?木星上水的比例是多少?有人認為,木星的氧元素或水的含量,不僅能夠解釋木星大氣的諸多特殊現象,且可能隱藏著木星以及原始太陽星雲的秘密。探索這些未解之謎有助於了解行星(包括地球)的形成和演化過程。

木星的磁場和極光

圖4:木星的巨大磁場

作為太陽系中的老大,木星擁有非常強大的磁場。木星的磁層結構是人眼看不見的「巨無霸」勢力範圍。木星的表面磁場是地球的50-100倍,磁矩是地球的18,000倍(圖4b)。強大磁場與太陽風的作用相,使木星周圍形成強大的輻射帶,木星輻射帶的強度是地球的數千倍,見圖4a。先驅者10號探測器1973年直接測量了木星磁場。木星磁層中強大的電流在極區形成美麗的極光,地球極光很難看到,只有太陽活動劇烈的時候才偶露崢嶸,但木星的極光卻非常壯觀,且「永駐」極區的。木星極光雖然絢麗斑駁,卻不宜近處觀賞,因為木星磁層有捕獲粒子並加速粒子的作用,在木星周圍形成強大的輻射帶,危害太空飛行器上的電子設備。木星強大磁場的來源、輻射帶的特點,以及神秘的極光現象,都有待揭秘。

八大行星中,土星光環最令人著迷。實際上木星以及天王星、海王星都有光環,被稱為「行星環」,是氣態星球的共同特徵。不過,木星的光環昏暗如薄霧,很不起眼,在地球上很難觀測到。1979年,藉助於旅行者號探測器,天文學家才首次發現了木星環(圖4c)。木星薄環的成分是什麼?為什麼不能像土星環一樣保持對稱形狀?這些未解之謎,令科學家們一直感到困惑。

龐大的家族——小太陽系

伽利略(Galileo,1564~1642年)對天文學做出了突出貢獻,他改進望遠鏡並第一次指向天空。1609年,荷蘭的李普希(Lipperhey)將兩個凸透鏡放在一起製成瞭望遠鏡,伽利略知道後立刻動手改良,造出了一具放大倍數達20倍的望遠鏡。伽利略當時身為數學家,原來想用望遠鏡來觀測天象,以求證數學之美,沒想到小小的鏡頭為他展開了一片全新的物理視野,他看到了月球表面的的陰影,表明月球表面凹凸不平;他看到了乳白色的銀河實際上由許多星星組成,表明地球之外的宇宙非常博大;他發現金星的滿盈現象,與託勒密的地心說不符合……使伽利略激動不已的這些新發現,根本不被當時權威的宗教統治者所接受,卻被視為異端的哥白尼日心說提供了間接證據。

新發現驅使人們繼續探索,伽利略在好奇心驅動下繼續觀察。1610年1 月7 日,他第一次將望遠鏡對準了木星,發現木星總是被3顆星伴隨著。伽利略開始以為這是與木星不相干的另外3顆恆星:「我在今晚觀察木星,看見木星旁邊有三顆恆星,它們非常小,肉眼根本看不見……」幾天後,伽利略在木星旁又發現另1顆光點,總共4個光點,像4顆兵乓球一樣陪伴在木星身邊。接連好些天的觀測讓伽利略認識到,那4顆光點不是恆星,除一直隨木星運動外,它們還繞木星轉動。所以,像月亮繞地球轉一樣,它們應該是木星的衛星!

這個結論間接說明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除地球外,起碼還有4顆衛星繞著另一個中心——木星旋轉!

聰明的伽利略利用他的新發現,來籠絡當時佛羅倫斯最大的貴族——美第奇家族,他將新發現的這4顆木星衛星命名為「美第奇星群」,因為正好美第奇家族有4個兒子。美第奇家族安排伽利略成為比薩大學的教授,且不用教書,只需要專心做研究,這使伽利略聲名大噪、譽滿歐洲。人們似乎忘記了這些新發現,實際上是對哥白尼日心說的支持。每個貴族,包括法國王室在內,都希望伽利略找到什麼新的星星,好以他們的家族姓氏來命名。

後來,天文界雖然承認伽利略首先發現了木星這4個最大的衛星,卻不接受他提議的貴族命名,而是將它們稱為「伽利略衛星」。四個衛星分別命名為Io(艾奧)、Europa(歐羅巴)、Ganymede(加尼美德)和Callisto(卡利斯託),都是以希臘神話中宙斯的四位情人的名字。此後,又發現了多顆木星的衛星。迄今為止,木星是太陽系中衛星最多的行星,已發現有67顆衛星。有趣的是,人們繼續用宙斯情人(或傾慕者)的名字,或這些情人的女兒(或女兒的女兒)名字來命名它們。不過筆者認為,對具有如此多伴侶的行星之王,還是像中國人一樣用數字排列比較科學,比如說,4顆伽利略衛星可以簡單稱為木衛一、木衛二、木衛三和木衛四。

木星的衛星中只有8個的軌道近圓形、形態比較規則,包括4顆最大的伽利略衛星,以及4顆體積更小、但更靠近木星的衛星(木衛十六、木衛十五、木衛十四、木衛五),這4顆衛星被認為是木星環中的主要塵埃源,見圖5左邊木星環的結構剖視圖。

圖5:木星的8個規則衛星

四顆伽利略衛星的直徑均超過3000公裡,大小可與月球相較。最大的木衛三比水星還大。不過,木星的其餘63個衛星就都是嬌小玲瓏的「矮個子」了,直徑都低於250公裡,有的小到不到1公裡。伽利略衛星中的木衛一是個很特別的衛星,離木星最近,巨大潮汐力的作用導致其內部地質活動非常活躍,有好幾個正在爆發的活火山;木衛二、三、四近年來也備受關注,因為這幾顆衛星的冰層下面是海洋,可能有生命存在。

由於木星有如此多的衛星,使它看起來像一個小太陽系。木星及其衛星的形成和演化仍然是一個謎。事實上,根據早期航天探測器的測量結果,木星內核的溫度很高,有很強的輻射,輻射總能量是從太陽得到的能量的數倍到數十倍。因此,有些學者認為,木星是一個未「發育成形」的恆星胚胎,只是由於質量太小的緣故,不足以維持聚變反應而「修煉」成恆星。不妨想像一下,假設木星在進化的過程中,俘獲了足夠多的質量(為現有質量的幾十倍),成為一顆貨真價實的恆星的話,我們地球人的天空上將擁有兩個太陽!

木星磁場似乎起源於內部的「發電機」,但它的產生機制仍然是個謎。縱觀地球的演化歷史,地球磁場的南北極曾經數次翻轉,約30萬年左右才翻轉一次,太陽的磁極則只需要11年左右就會發生翻轉。那麼,木星磁極是否也會翻轉呢?多久翻轉一次?只有對木星極區進行更細緻的探索後,這些問題才可能獲得答案。

與地球類似,木星的磁層也與太陽風活動有關。但地球磁場的形狀和結構更多依賴於太陽風,表現比較被動。木星的磁場則更具主動性,除太陽風外,也取決於木星和它的幾個伽利略衛星的磁場的互相影響。例如,木衛一上不間斷的火山活動為木星注入大量的等離子流,見圖6a。

圖6:木衛一的等離子流及大紅斑的熱流

由於木星磁層與地球磁層的形成機制不同,造成它們的極光現象也有所不同。地球極光是由太陽風中的高能粒子擾動地球磁場所產生的,而木星極光還可以產生於自身的強大磁場,以及來自木衛一噴出的大量帶電粒子流。木星極區周圍的帶電粒子儲備太豐富了,引發極光的源頭很多,其基本過程就是帶電粒子和木星大氣的原子碰撞,使得原子失去電子(叫做電離過程,相當於「強迫離婚」),失去電子的原子就成為了帶正電荷的離子,離子又吸引帶負電的電子重新結合成為原子(叫做複合過程,相當於「自願復婚」),這個複合過程就會發光,慶祝「復婚」(不過不一定是原來那個電子,但是作為基本粒子的所有電子都是完全一樣的,所以沒有關係)。這個過程在木星上持續不斷地發生,因而造成木星極區「極光常駐」。此外,木星的大紅斑可能是一個巨大的熱源,因為科學家們發現,木星南半球大紅斑附近的溫度要比其它地區高很多,見圖6b。

相關焦點

  • 神秘的行星環|星星背後的物理(十七)
    查理洛小行星大小只有260公裡,是太陽系的「帶環者」中個頭最小的天體。不過,查理洛在半人馬小行星中算是大的。麗亞環和查理洛環的發現帶給天文學家們驚喜,這才知道不僅僅大行星有環,小行星或者衛星也可以有環。那麼,什麼樣的天體可能會攜帶環系統?行星環是如何形成的?行星環為什麼能穩定地存在,不會四處散開?這其中有哪些物理規律在起作用?希望下面的介紹能夠為你解答部分疑惑。
  • 卡西尼號揭秘土星大家庭 星星背後的物理(十六)
    也許是因為天文和物理偏重的方向畢竟有所差別,卡西尼和惠更斯的物理思想表現迥異。惠更斯首先是一名物理學家,從學習數學研究光學,到發明望遠鏡再用於觀察天象而有所獲,他與稍後的牛頓和萊布尼茨都有交往。卡西尼在物理思想上卻是少見的保守,他不接受哥白尼的日心說,也反對克卜勒定律及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
  • 木星是「行星之王」,也是「衛星之王」,新發現木星有600顆衛星
    在太陽系八大行星中,水星和金星沒有衛星,地球只有月亮一顆衛星、火星有兩顆衛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的衛星數量很多且不明確,截止到目前,已知木星有79顆衛星,土星有82顆衛星,天王星有29顆衛星,海王星有14顆衛星,可見土星是已知的太陽系「衛星之王」。
  • 天文學家發現比木星還大3倍的行星,它是「行星之王」嗎?差遠了
    我們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是木星,它的體積是我們所在的地球的1300倍,質量是地球的318倍,從這兩方面來說,在太陽系中,木星是當之無愧的「行星之王」。3倍,那它就是最大的行星,堪稱「行星之王」了吧?以這種認知來評判那麼最大的行星的質量,將可達木星的13倍,所以3倍木星質量的行星是稱不上「行星之王」的。
  • 天文學家發現比木星還大3倍的行星,它是「行星之王」嗎?差遠了
    我們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是木星,它的體積是我們所在的地球的1300倍,質量是地球的318倍,從這兩方面來說,在太陽系中,木星是當之無愧的「行星之王」。在這個行星系統中還有克卜勒-88c,它的質量幾乎和木星一樣,而克卜勒88b的質量和天王星質量差不多,相當於10多個地球的質量。相比於地球來說,它的這倆「兄弟」也是很大的啦。克卜勒88d比木星的質量還大3倍,那它就是最大的行星,堪稱「行星之王」了吧?實際上不是的,可以說它還差得遠!
  • 九大行星:木星(二)
    木星向外輻射能量,比起從太陽處收到的來說要多。木星內部很熱:內核處可能高達20,000開。該熱量的產量是由開爾文-赫爾姆霍茲原理生成的(行星的慢速重力壓縮)。(木星並不是像太陽那樣由核反應產生能量,它太小因而內部溫度不夠引起核反應的條件。)這些內部產生的熱量可能很大地引發了木星液體層的對流,並引起了我們所見到的雲頂的複雜移動過程。
  • 木星也許是行星之王?天文學家已經發現20顆環繞土星的新衛星
    木星也許是行星之王,但至少現在,土星是衛星之王。天文學家宣布發現了繞環行行星繞行的20顆新衛星,使土星的總數為82顆,而木星的總數為79顆。衛星直徑約5公裡。木星(英語:Jupiter,拉丁語:Iovi,符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中體積最大、自轉最快的行星,距離太陽第五遠的行星。它的質量為太陽的千分之一,是太陽系中其它七大行星質量總和的2.5倍。由於木星與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皆為氣體行星,因此四者又合稱類木行星(木星和土星合稱氣態巨行星)。
  • 「行星之王」木星可能有600顆小衛星
    根據「天空望遠鏡」官網最近的消息,一個加拿大天文研究小組發現,被稱為「行星之王」的木星,可能有600顆左右直徑超過800米的候選衛星!大部分分布在寬闊不規則的逆行軌道上。這一新發現也引發了新的爭論:一個天體可以稱之為衛星的大小極限是多少?
  • 「行星之王」木星或有六百顆小衛星
    據「sky&telescope」官方網站近日消息稱,一組加拿大天文研究團隊發現,被稱為「行星之王」的木星可能擁有大約600顆直徑在800米以上的候選衛星!在過去的20年中,得益於大型數位相機的發展,天文學家發現了數十顆木星的小型衛星。而早在2003年,卡內基研究所科學家斯科特·謝潑德即表示,他估算直徑在1000米以上的木星衛星,可能達到100顆左右。
  • 「行星之王」木星或有六百顆小衛星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衛星尺寸界限如何定義再引爭論科技日報北京9月20日電 (記者張夢然)據「sky&telescope」官方網站近日消息稱,一組加拿大天文研究團隊發現,被稱為「行星之王」的木星可能擁有大約600顆直徑在800米以上的候選衛星!
  • 「行星之王」木星可能擁有600顆直徑在800米以上的衛星
    「行星之王」木星可能擁有600顆直徑在800米以上的衛星>(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中國科技網:「sky&telescope」官方網站近日消息稱,一組加拿大天文研究團隊發現,被稱為「行星之王」的木星可能擁有大約600顆直徑在800米以上的候選衛星!
  • 誰才是「行星之王」?克卜勒-88d,在它面前各行星都是渣渣
    地球是已知太陽系中唯一的生命星球,同時也是太陽系中最大體積和質量的巖石行星,但如果比起太陽系最大的行星還有一段很長的距離。根據資料顯示,木星質量和體積分別是地球的318倍和1321倍,從這一點來看,木星確實是太陽系中的行星之王。
  • 星星背後的物理(第八彈)
    太陽的活動情形與人類在地球上之生存環境息息相關,因此,太陽自然成為人類航天計劃最重要的探索目標。20 世紀 90 年代,以 Ulysses、SOHO等【注1】為代表的一系列太空飛船的任務,還有最近的歐洲空間局與中國科學院合作的「SMILE」計劃【注2】,目標都是直指太陽以及地球附近空間的輻射帶。
  • 木星是一顆怎樣的行星
    木星是太陽系中體積最大、自轉最快的一顆行星。木星的英文名是朱庇特,是羅馬神話中的眾神之王,統治著神域和人間,也是天空神、光明神和法律神,更是羅馬12主神之首。這樣形容木星是很貼切的,木星的直徑為142984千米。木星的質量與太陽相比,是太陽的0.1%,但是其他行星相比,卻是其他七大行星的2.5倍,足見木星的巨大。木星與地球、火星等類地行星不同,木星是屬於氣體行星。
  • 木星和水星,天壤之別的兩個行星,它們之間的差異在哪?
    讓我們來比較一下太陽系中差距最大的兩顆行星,木星和水星。當然,你可能知道,水星是太陽系中最小的行星,而木星是最大的行星。首先,讓我們來看看這兩顆行星的物理測量結果:水星的直徑是4,879.4千米,而木星的直徑為142,984千米。換句話說,木星的體積是水星的29.3倍。
  • 九大行星:木星
    ,而且是最大的一顆,比所有其他的行星的合質量大2倍(地球的318倍)。Jove; 希臘人稱之為 宙斯)是上帝之王,奧林匹斯山的統治者和羅馬國的保護人,它是Cronus(土星)的兒子。木星是天空中第四亮的物體(次於太陽,月球和金星;有時候火星更亮一些),早在史前木星就已被人類所知曉。
  • 八大行星之木星
    木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中體積最大、自轉最快的行星,也是距離太陽第五遠的行星。
  • 木星是射手座的守護星,很可能成為下一顆太陽的星星,木星也有環
    ——袁元木星,一顆很可能成為下一顆太陽的星星。木星,因為在夜晚以肉眼很容易就看見它,當太陽的位置很低時,偶爾也能在白天看見,因此自古以來就為人所知。在巴比倫,木星代表他們的神——馬爾杜克。木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離太陽第五近的行星,它是太陽系中最大和最重的一顆行星,是太陽系中其它七大行星質量總和的2.5倍。由於木星與土星、天王星、海王星都屬於氣體行星,因此四者又合稱類木行星,而四者中木星和土星合稱氣態巨行星。木星是一個巨大的液態氫星體。
  • 太陽系最大的行星--木星,直徑是地球的11.25倍
    而太陽系最大的行星,直徑是地球的11.25倍。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可以花5年繞地球一圈,那麼,繞木星一圈就得花上56年。木星(Jupiter)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中體積最大、自轉最快的行星,從內向外的第五顆行星。它的質量為太陽的千分之一,是太陽系中其它七大行星質量總和的2.5倍,是地球的318倍,而體積則是地球的1,321倍。
  • 金星合木星 天宇上演「星星相吸」好戲
    原標題:金星合木星 天宇上演「星星相吸」好戲 新華社天津1月20日電 (記者周潤健)天文專家介紹,22日,天宇將上演金星合木星的奇特天象,屆時這兩顆明亮的行星將近距離接觸,上演一幕精彩的「二人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