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才是「行星之王」?克卜勒-88d,在它面前各行星都是渣渣

2020-07-05 三體使者

說起太陽系,相信誰都不會陌生,因為我們本身就居住在這個美麗的恆星系之中。經過一百多年的探索,我們與太空的距離越來越近,也因此了解到我們所在的太陽系的一些情況。在太陽系的中心,存在一個大質量恆星天體,我們稱呼它為太陽,而在太陽的周邊圍繞著八顆行星,地球就在第三順位上。


誰才是「行星之王」?克卜勒-88d,在它面前各行星都是渣渣


地球是已知太陽系中唯一的生命星球,同時也是太陽系中最大體積和質量的巖石行星,但如果比起太陽系最大的行星還有一段很長的距離。根據資料顯示,木星質量和體積分別是地球的318倍和1321倍,從這一點來看,木星確實是太陽系中的行星之王。


誰才是「行星之王」?克卜勒-88d,在它面前各行星都是渣渣

誰會是宇宙中的行星之王?

但如果把木星的質量和體積與太陽系外的最大行星相比,可能會顯得遜色。在最新的《天文學》期刊上,有一篇文章中提到了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顆新的行星克卜勒-88d,其在距離地球1200光年外的地方。


誰才是「行星之王」?克卜勒-88d,在它面前各行星都是渣渣

這顆行星位於一個名為克卜勒-88的恆星系統中,在這個恆星系統中,除了克卜勒-88d行星外,還存在兩顆行星,分別名為克卜勒-88b和克卜勒-88c。這兩顆行星的質量,一顆和天王星相似,一顆和木星相似。


誰才是「行星之王」?克卜勒-88d,在它面前各行星都是渣渣

而新發現的這顆克卜勒-88d則質量遠遠超過木星,或達到木星質量的3倍。因此,有不少天文學家將其稱之為「引力王」,並對它賦予厚望,期待它能夠通過自己的強大引力,打造出更多的行星。

在對太陽系的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木星的存在對太陽系其它行星的形成有很大的幫助,所以科學家認為克卜勒-88d說不定也能形成一些生命星球。說到這裡,或許還有小夥伴會好奇,克卜勒-88d既然質量和體積都比木星大,那麼,它算不算是宇宙中的行星之王呢?


誰才是「行星之王」?克卜勒-88d,在它面前各行星都是渣渣

在這個問題上有兩個答案,而這兩個問題都取決於一個重要的因素,那就是科學家的想法。行星質量達到木星13倍的時候會變成褐矮星,在主流的看法中,當行星變成褐矮星的時候,就被稱為迷你恆星,其相當於脫離了行星行列。

如果是按照這種看法的話,那麼行星質量在木星質量13倍以下的星球將能夠稱為行星之王。在這個定義範圍中,卡巴仙女座將會是真正的行星之王。


誰才是「行星之王」?克卜勒-88d,在它面前各行星都是渣渣

但如果褐矮星仍歸屬行星行列的話,那麼行星的質量將不僅僅只是木星的13倍,或許還會再高,例如位於地球832光年位置上的K2-39b就是一顆質量達到木星質量18倍的行星。

但即使是這樣,K2-39b也不算是宇宙中的行星之王。因為在目前所發現的行星中,有兩顆行星已經被認為是行星之王,一顆是體積達到太陽4分之一的HD 100546b,另一顆則是HD43848行星,這顆星球的質量是地球的7900多倍,相當於木星的24.8倍。但究竟這兩顆星球誰才是行星之王,至今還沒有結論。

相關焦點

  • 天文學家發現比木星還大3倍的行星,它是「行星之王」嗎?差遠了
    我們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是木星,它的體積是我們所在的地球的1300倍,質量是地球的318倍,從這兩方面來說,在太陽系中,木星是當之無愧的「行星之王」。在這個行星系統中還有克卜勒-88c,它的質量幾乎和木星一樣,而克卜勒88b的質量和天王星質量差不多,相當於10多個地球的質量。相比於地球來說,它的這倆「兄弟」也是很大的啦。
  • 天文學家發現比木星還大3倍的行星,它是「行星之王」嗎?差遠了
    我們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是木星,它的體積是我們所在的地球的1300倍,質量是地球的318倍,從這兩方面來說,在太陽系中,木星是當之無愧的「行星之王」。近日有媒體報導,由美國夏威夷大學天文學研究所(UH IFA)領導的一個天文學家小組,在一個遙遠恆星附近發現了一顆巨型行星,質量為木星3倍,或者說相當於1000個地球的質量,這顆行星被定名為克卜勒-88d,通過多年的觀測還發現該行星每4年圍繞其主星運行一次,不過它的軌道不是圓形的,而是橢圓形的。
  • 克卜勒家族新發現,一顆超巨型行星,體積是木星的3倍!
    眾所周知,銀河系非常大,有著幾千億個星系,所以這裡面包含的行星也非常多。研究人員認為,類似地球這樣的條件的行星一定不少,因此天文學家一直致力於探索類地行星。最近,美國夏威夷大學UH IFA就發現了一顆行星,這是一顆非常特別的天體,它的質量和體積都非常大,足足有木星的三倍,稱之為克卜勒-88d。
  • 太陽系萬神殿最強之神木星,被淘汰了,還有比它重3倍的新帝王!
    文章來自:博科園官網(www.bokeyuan.net)我們太陽系有一位國王,以希臘萬神殿中最強大的神,命名的木星,通過其引力影響著其他行星。木星質量是土星的兩倍,是地球的300倍,所有其他行星都能感覺到木星最輕微的運動。
  • 「行星運動」都有哪些歪歷史?丨高中物理
    誰要是敢挑戰大哥的權威,大哥分分鐘用聖光審判,讓他親自去接受上帝的教導。」太陽才是宇宙的中心,其他的行星都圍繞著太陽做勻速的圓周運動。」人們把這個說法稱為:日心說。,地心說簡直就是個渣渣。當跑到某些位置的時候,地球趕上來了,並且超過了這個行星於是,從地球上看起來,這個行星就逆行了 不過,看起來有理有據,奈何挑戰了帶頭大哥全宇宙中心的地位。這分分鐘會被帶頭大哥秒成渣渣。因此,哥白尼等人也就只敢在私底下,偷偷摸摸地進行地下傳播。
  • 他被稱為「天空立法者」,細說克卜勒行星三大定律
    他們像性格秉性完全不相同的孩子,按照自己的個人喜好,運動起來各不相同,但是在看似不同的運行方式背後,這八個兄弟姐妹卻遵守著同樣的紀律,而最早發現行星運動定律的人,就是17世紀歐洲著名的天文學家克卜勒。科學定律可不是像童話故事那樣,能夠在頭腦中憑空編造出來,相反,科學定律都必須建立在大量的觀察事實之上。
  • 古人對天體運動的看法和克卜勒行星運動定律
    「地心說」:古代人們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是靜止不動的,太陽、月亮等各星體都圍繞地球做簡單而完美的圓周運動。代表人物:希臘人亞里斯多德(提出)、託勒密。2.「日心說」:太陽是宇宙的中心,是靜止不動的,地球和其他行星都繞太陽做簡單而完美的圓周運動。
  • 開啟天文學新篇章:克卜勒行星運動定律
    任何行星在太空中的移動速度都是在不斷地變化:它越接近太陽轉的越快,反之亦然。假如在行星的中心和太陽的中心之間畫一條線,這條線將會在相等的時間裡掃出相同面積的區域。從太陽到黃道軌道上的任意一點的假想線將在同等時間掃出同等面積克卜勒第三定律:調和定律它將一個行星的軌道周期、軌道半徑和其他多個行星的軌道周期、軌道半徑進行比較。
  • 克卜勒公布更多行星,突顯太陽系古怪異常
    隨著時間的推移,基於克卜勒觀測數據的系外行星目錄也不斷得到增補,這次發布的已經是第8版目錄了。新的目錄涵蓋了克卜勒任務頭4年的數據,天文學家完成了對所有數據的重新處理,包括使用了第一版目錄發布後才開發出來的新技術來重新梳理觀測數據。克卜勒的數據中包含兩方面的重要信息。一是短時變暗現象出現的周期,它能夠告訴你這顆行星上「一年」有多長,由此可以得知它到恆星的距離。
  • 行星「大爆炸」:克卜勒宣布發現715顆新行星!
    和我們的太陽系一樣,同一個恆星系統中的多顆行星,差不多都在同一平面繞恆星公轉。這一新發現確實相當重大,下面我們就來逐條解讀它們。首先,克卜勒空間望遠鏡是設計用來監測恆星亮度細微變化的。如果有行星剛好從恆星和我們之間經過,它就會遮擋一部分星光,恆星的亮度就會在短時間內稍稍變暗一些。這種方法被稱為凌星法,已經在太陽系外行星的發現方面取得了極大的成功。
  • 克卜勒行星運動定律:證明
    1609年至1619年間,約翰內斯·克卜勒利用第谷·布拉赫收集的數據推斷出了決定行星圍繞太陽運動的定律:每一顆行星都圍繞著太陽的一個焦點在橢圓軌道上運行。行星在它的軌道上運行,從太陽到行星的一條線將在相同的時間內掃過相同的區域(面積相同)。
  • 行星運動三大定律的發現者——克卜勒
    克卜勒是德國的一位數學家,天文學家和佔星家17世紀科學革命的關鍵人物他最出名的是他的行星運動定律此外,他還發明了一種改進的版本的折射式望遠鏡(克卜勒望遠鏡)關於他在天文方面的貢獻▼克卜勒發現了行星運動的三大定律,分別是軌道定律、面積定律和周期定律。
  • 克卜勒行星運動第一定律
    但這個學說並不完美,受限於歷史條件,哥白尼的學說存在某些不可避免的不足之處。依據該學說,行星繞著圓形的軌道運行。哥白尼認為軌道應是「沒有缺憾的」,而圓形是最完美的形狀,所以他認為行星繞著太陽運行的軌道也是圓形的。這是一種沒有科學依據的主觀臆斷。過了66年,德國天文學家克卜勒經過研究,發現了哥白尼學說中的錯誤。
  • 克卜勒傑出的德國天文學家,他發現了行星運動的三大定律
    克卜勒晚年根據他的行星運動定律和第谷的觀測資料編制了一個行星表,為紀念他的保護人而定名為《魯道夫星表》。星表出版需大筆資金,雖然威尼斯共和國支付了其中的大部分,但籌集餘額仍給他帶來不少麻煩。後來皇家財政機關予以補助,星表才得以在1627年印行。這是他當時最受人欽佩的功績,由此表可以知道各行星的位置,其精確程度是空前的,直到十八世紀中葉它仍被視為天文學上的標準星表。
  • 克卜勒-452b行星:地球「大表哥」而非「備胎」
    :一顆太陽系之外的行星--克卜勒-452b。天文學家稱,它可能是迄今為止最像地球的宜居行星。  據英國《衛報》報導,NASA科學任務理事會副主任約翰格·倫斯菲爾德當天興奮地宣布「地球大表哥」的誕生,「克卜勒-452b是地球的孿生兄弟,也可稱之為地球2.0。」NASA也在一份聲明中肯定地表示,這是人類在尋找「另一地球」道路上裡程碑式的發現。  「現在地球不那麼孤獨了,因為有個新夥伴剛剛出現。」
  • 克卜勒望遠鏡發現新行星系統
    新華網華盛頓2月20日電(記者 任海軍)美國航天局20日宣布,天文學家利用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發現了一個新行星系統,其中一顆行星是迄今發現的圍繞與太陽類似恆星運行的最小行星。
  • 克卜勒比以往發現了更多的行星
    克卜勒任務已經核實了1,284個新行星,迄今為止最大的行星發現近550個可能是像地球一樣的巖石行星。華盛頓美國宇航局總部首席科學家埃倫·斯託凡說:「這一宣布使克卜勒確認的行星數量增加了一倍多。」克卜勒太空望遠鏡通過捕捉行星在其恆星前方或過境時發生的亮度降低信號來識別行星狀態的候選者。研究人員分析了結果,以驗證可疑的行星。克卜勒2015年7月的行星候選目錄確定了4,302個潛能值,經過分析,留下1,284個候選人,其行星概率大於99%獲得分類所需的最低值。
  • 高中物理:克卜勒的行星運動三定律
    此定律說明不同行星的橢圓軌道是不同的。克卜勒第二定律克卜勒第二定律又叫面積定律,其內容為:連接太陽和行星的連線(矢徑)在相等的時間內掃過相等的面積,如圖。克卜勒第三定律克卜勒第三定律即為周期定律,其內容為:行星軌道半長軸的三次方與公轉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是一個常數。即
  • 科學家發現最大的環雙星行星克卜勒1647b
    科學家認為,它也是人類已知的擁有最長運行軌道的凌日行星(transiting planet)之一。它環繞其宿主恆星需要1107天即三年多的時間。克卜勒1647 b環繞的兩顆恆星都與太陽類似,不過一顆略大於太陽,另一顆略小於太陽。
  • 美航天局發現「宜居」行星「克卜勒-22b」
    命名為「克卜勒-22b」的這顆行星位於「宜居帶」內,距地球大約600光年。所謂「宜居帶」,是指行星距離恆星遠近合適的區域,在這一區域中,恆星傳遞給行星的熱量適中,行星表面既不太熱也不太冷。「克卜勒-22b」在所屬恆星系與地球在太陽系中的位置相似,公轉周期290天。科學家據此推測,「克卜勒-22b」表面平均溫度大約22攝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