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卜勒行星運動定律:證明

2020-12-04 老胡說科學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1609年至1619年間,約翰內斯·克卜勒利用第谷·布拉赫收集的數據推斷出了決定行星圍繞太陽運動的定律:

每一顆行星都圍繞著太陽的一個焦點在橢圓軌道上運行。行星在它的軌道上運行,從太陽到行星的一條線將在相同的時間內掃過相同的區域(面積相同)。軌道周期的平方與橢圓軌道半長軸的長度成正比。為了紀念他,這三個定律被命名為克卜勒定律。

這對當時的天文學家來說是一個驚喜,因為哥白尼模型中行星遵循完美的圓形軌道仍然被廣泛相信。天文學和物理學之間的聯繫還沒有建立起來,所以出於神秘和精神上的原因,人們認為行星軌道應該是圓的,因為圓被認為是完美的形狀,而天空是神聖完美的領域。這個解釋出現在1687年,當時艾薩克·牛頓出版了他的著名著作《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這本書和其他許多偉大的發現一起,通過使用他的力和加速度理論推導出數學上的克卜勒定律,將天文學和物理學聯繫了起來。

儘管《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值得一讀,但它對於現代讀者而言可能是一本非常難理解的書,因為它是在許多重要思想(例如矢量分析,函數的概念,微分方程的理論,甚至很少使用解析幾何(在牛頓時代就已知道),並且只有在使用時才間接使用。因此,本文將以現代化的形式介紹牛頓的證明。

運動方程

我們將從控制行星運動的方程中推導出克卜勒定律。我們從牛頓第二定律F=ma開始。力是:

在這個方程,G是萬有引力常數,M是太陽質量的,m是軌道行星的質量,r是地球到太陽的距離,以及箭頭符號是徑向方向上的單位矢量。我們使用一個極坐標系統(r,θ)表示,太陽是在原點。我們將假定太陽受繞軌道運行的行星的引力而作的運動是可以忽略不計的。

這意味著行星運動是中心力運動的一個特定情況。中心力系統是力完全沿徑向作用的任何機械系統,其大小隻取決於到原點的距離:

現在我們寫出極坐標系統中加速度的分量:

一個點在變量上表示變量對時間的導數,兩個點表示二階導數。現在我們從牛頓第二定律得到運動方程:

然後我們通過等式兩邊的矢量分量相等來得到運動方程。它們是:

如你所見,這個方程組是嚴重非線性的。試圖明確地解出它們只是浪費時間,所以我們需要採取更明智的方法來找出這些方程試圖告訴我們的東西。

我們要做的第一件事是把m代回第二個方程,注意:

但等式左邊的數量等於零,這意味著mrθ與時間無關。您可以將mrθ看作是質量為m的質點在距原點距離r處具有角速度θ的角動量的表達式。這意味著角動量是守恆的。實際上,在中心力運動中始終保持角動量,因為力是相對於動量時間的導數,而在中心力運動中,力沒有角分量。這也直接遵循Noether定理。

角動量方程是:

因此,我們可以重新寫出運動方程:

就目前而言,這些方程對於我們來說仍然很難解決。但幸運的是,我們不必這樣做。我們只想知道軌道的形狀,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找到θ的r。作為執行此操作的第一步,讓我們替換u = 1 / r。然後,我們使用鏈式規則將時間導數重新編寫為相對於θ的導數:

然後代入角動量方程得到:

現在,我們將再次使用鏈式規則來獲得r的二階導數:

通過將用r和L表示的θ方程代入第一個方程,然後用剛發現的公式將r替換為1 / u和dr/dt,我們得到了路徑的微分方程:

解決方案很簡單,但是我們將把它留到下一節。

最後,注意力可以寫成勢能的負梯度:

這意味著力是守恆的,所以軌道運動的總能量不隨時間變化。總能量由動能和勢能之和給出:

我們現在準備推導克卜勒定律。

克卜勒第一定律

克卜勒的第一定律說,行星軌道的形狀是一個橢圓形,以太陽為中心。為了證明這一點,讓我們從我們的微分方程開始,在中心力,反向平方運動的情況下,確定路徑的形狀:

由初等微分方程可得:

通過使用三角恆等式並替換u = 1 / r和α=L/GMm,我們可以將其重寫為:

這是圓錐形截面的等式,其起點位於兩個焦點之一。參數e是偏心率,θ是半長軸與x軸之間的角度。這些術語將在稍後解釋。

嚴格來說,這足以考慮自我們假設太陽起源以來的第一條經證明的定律,但更多細節將有助於實際解釋該結果。

圓錐截面是通過將圓錐與平面相交而獲得的曲線,該曲線可以是橢圓,拋物線或雙曲線:

偏心率決定了運動軌跡所遵循的圓錐曲線的類型。。如果e<1,則路徑為封閉的橢圓軌道,如果e=0,則可能為圓形。如果e=1,粒子就會以拋物線路徑脫離重力。如果是>1,粒子就會沿雙曲路徑逃逸。如果e是無限的,那麼路徑就是一條直線。

任何圓錐截面都定義了兩條垂線,稱為半長半短軸和兩個點,稱為焦點。對於一個橢圓,這些長軸和短軸通過中心:

點F 1和F 2被稱為橢圓的焦點。它們總是位於長軸上,以使橢圓的中心是線段F 1 F 2的中點。半長和半短長度a和b是從橢圓中心到橢圓周長的最大和最小距離。偏心率是根據這些長度定義的。

焦點都與橢圓中心的距離為ae。長軸長度是a(1-e),轉軸長度是a(1 + e)(請記住,對於橢圓來說e <0)。

對於雙曲線來說,半長軸是兩條支路頂點之間的直線,而每條支路的半短軸是從支路頂點到漸近線的垂線:

如前所述,焦點與雙曲線對的「中心」 相距ae,可以將其視為頂點之間的線段的中點。偏心率定義為:

對於拋物線,情況有些不同。回憶一下拋物線是如何構造的。我們畫一條直線,叫做準線,然後選擇一個點,叫做焦點。拋物線是所有點的集合,這些點到焦點的距離等於它們到準線的垂直距離:

焦點在沿對稱軸到頂點的1/4a處。這裡的「主軸」是對稱軸。

路徑的形狀是橢圓形,拋物線形還是雙曲線形的條件是E分別為負,零或正。要了解原因,首先請注意動能嚴格為正,因為它是平方和,勢能嚴格為負,請記住E的值不變。然後:

如果E <0,則該行星沒有足夠的動能從引力場的勢阱中逸出,因此該行星與恆星的距離是有界的。滿足r(θ)的方程式的唯一滿足此要求的路徑是橢圓形路徑。如果E = 0,那麼行星幾乎沒有足夠的能量逃逸,因此幾乎沒有無法形成閉合軌道。偏心率的值幾乎不能使閉合曲線變為1,因此E = 0表示我們有一個拋物線。如果能量是無限的,那麼行星將立即在不經過任何相互作用的情況下立即飛過恆星,因此路徑將是一條直線。因此,如果E在0到正無窮大之間,則曲線應位於拋物線和直線之間,並且唯一滿足r(θ)方程的曲線為雙曲線。克卜勒第二定律

克卜勒第二定律,也被稱為「等面積定律」,告訴我們從太陽到行星的直線將在相同的時間內掃過相同的面積:

兩個陰影區域被掃出的時間是相等的。也顯示了克卜勒第一定律。克卜勒第二定律比第一定律需要的證明工作要少得多。同樣有趣的是,第二定律適用於一般的中心力運動,不像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它們只適用於平方反比的情況。

從對角為φ的焦點之一得出的橢圓扇形的面積為:

現在我們來考慮方程兩邊的微分元素:

由於d恆定,因此dA / dt恆定。因此,在時間T中掃出的面積僅取決於T:

這就完成了證明。

克卜勒第三定律

克卜勒第三定律指出,軌道周期的平方與橢圓半長軸的立方成正比。第三定律可以用第二定律來證明。假設軌道周期τ。由於橢圓的面積是πab a和b在哪裡較明顯和長軸的長度。克卜勒第二定律給出:

由偏心率方程可知,半軸長度關係為:

將第二定律方程的兩側平方,然後將結果插入b:

回憶我們的方程r(θ):

我們刪除了θ並選擇了一個θ= 0與頂峰重合的坐標系。頂點的長度是a(1-e),通過將其等於r(0),我們得到:

現在,我們將其插入期間的等式中以完成證明:

艾薩克·牛頓對克卜勒定律的數學推導是科學史上最偉大的成就之一。幾千年後,行星為什麼會在天空中運動的問題終於得到了解答。在此之前,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各個歷史階段的哲學家。除此之外,它還證明了牛頓的萬有引力理論和他的運動定律是正確的,並且徹底消除了對太陽系日心說的任何懷疑。

相關焦點

  • 運用克卜勒行星運動三定律和牛頓運動第二定律推導萬有引力定律
    首先, 回顧一下我們之前使用萬有引力定律和牛頓運動第二定律證明[1]了二體問題中行星以恆星為焦點繞恆星沿著橢圓軌道運行, 此即克卜勒行星運動第一定律. ——第二定律, 第三定律, 也可以證明 (雖然也比較短, 但是偶最近實在沒有太多多餘的時間; 看以後啦!
  • 克卜勒行星運動第一定律
    依據該學說,行星繞著圓形的軌道運行。哥白尼認為軌道應是「沒有缺憾的」,而圓形是最完美的形狀,所以他認為行星繞著太陽運行的軌道也是圓形的。這是一種沒有科學依據的主觀臆斷。過了66年,德國天文學家克卜勒經過研究,發現了哥白尼學說中的錯誤。1571年,克卜勒在威爾鎮出生,後來,他成功進入了斯柯達學院。
  • 開啟天文學新篇章:克卜勒行星運動定律
    1609年,一位名叫約翰內斯·克卜勒的德國數學家,發現了行星距太陽的距離和行星的軌道周期之間,存在一種簡單關係。圖:克卜勒,來源:Wikipedia這個關係成為了未來舉世聞名的「克卜勒行星運動定律」的基礎。
  • 古人對天體運動的看法和克卜勒行星運動定律
    太陽系只是宇宙中一個普通的星系二、克卜勒行星運動定律1.克卜勒第一定律:所有行星繞太陽運動的軌道都是橢圓,太陽處在橢圓的一個焦點上。(參考今天的推文《不同軌道的行星》)2.克卜勒第二定律:對任意一個行星來說,它與太陽的連線在相等的時間內
  • 證明克卜勒三大定律
    近代天文學的開山之作,克卜勒三大定律是一個最為光輝的例子。可是第谷的大量極為精確的天文觀測資料,為克卜勒的工作創造了條件,他所編著經克卜勒完成,於1627年出版的《魯道夫天文表》(Rudolphine Tables)成為當時最精確的天文表。可是當時不論是地心說還是日心說,都認為行星作勻速圓周運動。但克卜勒發現,對火星的軌道來說,任何的方法都不能推算出同第谷的觀測相吻合的結果。
  • 行星運動三大定律的發現者——克卜勒
    克卜勒是德國的一位數學家,天文學家和佔星家17世紀科學革命的關鍵人物他最出名的是他的行星運動定律此外,他還發明了一種改進的版本的折射式望遠鏡(克卜勒望遠鏡)關於他在天文方面的貢獻▼克卜勒發現了行星運動的三大定律,分別是軌道定律、面積定律和周期定律。
  • 高中物理 | 6.1行星的運動(克卜勒三大定律)詳解
    ,經過四年多刻苦的計算,最後計算出行星是太陽運動的,並且運動軌跡是橢圓,證明了哥白尼的「日心說」是正確的,並總結了行星運動三大定律。克卜勒第一定律 克卜勒第一定律即為橢圓軌道定律,其內容為:所有的行星圍繞太陽運動的軌道是橢圓,太陽處在所有橢圓的一個焦點上,如圖。此定律說明不同行星的橢圓軌道是不同的。
  • 「克卜勒行星運動定律」你應該知道什麼?丨高中物理
    這部分內容,主要分為三個歷程:「地心說、日心說、克卜勒行星運動定律」你需要知道每一種學說的代表人物,和存在的主要問題(見上面思維導圖)②克卜勒行星運動定律的內容和簡單運用。克卜勒三定律是行星運動定律中的主要內容。你需要知道克卜勒三定律分別說了什麼,能用來怎麼判斷問題。
  • 克卜勒傑出的德國天文學家,他發現了行星運動的三大定律
    約翰尼斯·克卜勒(Johanns Ke-pler,1571—1630),傑出的德國天文學家,他發現了行星運動的三大定律,分別是軌道定律、面積定律和周期定律,這三大定律可分別描述為:所有行星分別是在大小不同的橢圓軌道上運行;在同樣的時間裡行星向徑在軌道平面上所掃過的面積相等;行星公轉周期的平方與它同太陽距離的立方成正比。
  • 高中物理:克卜勒的行星運動三定律
    克卜勒第一定律克卜勒第一定律即為橢圓軌道定律,其內容為:所有的行星圍繞太陽運動的軌道是橢圓,太陽處在所有橢圓的一個焦點上
  • 經典力學:克卜勒運動定律及萬有引力定律
    一、克卜勒運動定律數學中每一個等式,是否都反應一個原理克卜勒在對第谷等人的大量精密觀測數據的研究基礎上,從1609年到1619年先後提出了行星運動的三大定律。1.克卜勒第一定律所有的行星繞太陽運動的軌道都是橢圓,太陽處在所有橢圓的一個焦點上。行星軌道的偏心率都比較小,例如地球軌道的偏心率只有0.0167,很接近圓。
  • 他被稱為「天空立法者」,細說克卜勒行星三大定律
    他們像性格秉性完全不相同的孩子,按照自己的個人喜好,運動起來各不相同,但是在看似不同的運行方式背後,這八個兄弟姐妹卻遵守著同樣的紀律,而最早發現行星運動定律的人,就是17世紀歐洲著名的天文學家克卜勒。科學定律可不是像童話故事那樣,能夠在頭腦中憑空編造出來,相反,科學定律都必須建立在大量的觀察事實之上。
  • 克卜勒定律第一定律
    克卜勒第一定律,也稱橢圓定律、軌道定律、行星定律。每一行星沿各自的橢圓軌道環繞太陽,而太陽則處在橢圓的一個焦點上。
  • 《崩壞3》克卜勒聖痕故事 行星運行三大定律介紹
    導 讀 崩壞3克卜勒聖痕故事 行星運行三大定律,克卜勒是1.5版本的新聖痕,也在新版本推出的第一周就入駐精準補給
  • 萬有引力 | 克卜勒定律與萬有引力定律知識點總結
    日心說:(1)代表人物:哥白尼;(2)主要觀點:太陽靜止不動,地球和其他行星都繞太陽運動。二、克卜勒定律1.克卜勒第一定律(軌道定律):所有行星圍繞太陽運動的軌道都是橢圓,太陽處在所有橢圓的一個焦點上。2.克卜勒第二定律(面積定律):對任意一個行星來說,它與太陽的連線在相等時間內掃過相等的面積。此定律也適用於其他行星或衛星繞某一天體的運動。
  • 科普 | 克卜勒定律
    經過長達4年近70次各種行星軌道形狀設計方案的計算,克卜勒認識到哥白尼體系的勻速圓周運動和偏心圓的軌道模式與火星的實際運動軌道不符。於是他大膽的拋棄了統治人類思想達2000年之久的「勻速圓周運動」偏見,嘗試用別的幾何曲線來表示火星軌道的形狀。
  • [趣味物理]克卜勒與克卜勒定律
    但克卜勒的興趣和注意力卻更多的放在改進和完善哥白尼的日心說上,在探討行星軌道性質的研究上。他發現第谷的觀測數據,與哥白尼體系、託勒密體系都不符合。他決心尋找這種不一致的原因和行星運行的真實軌道。  最初的研究從觀測與理論差異突出的火星著手。他運用傳統的勻速圓周運動加偏心圓來計算,均遭到失敗。
  • 「天空立法者」克卜勒,三大定律制定九重天上的秩序
    克卜勒第二定律,也稱等面積定律:在相等時間內,太陽和運動著的行星的連線所掃過的面積都是相等的。表述如下:克卜勒第二定律的應用非常廣泛。比如某行星沿橢圓軌道運行,我們知道它遠日點離太陽的距離,又知道近日點離太陽的距離,還知道,還知道過遠日點是行星的速率,我們就可以知道過近日點時的行星速率是多少。
  • 【物理】萬有引力 | 克卜勒定律與萬有引力定律知識點總結
    日心說:(1)代表人物:哥白尼;(2)主要觀點:太陽靜止不動,地球和其他行星都繞太陽運動。二、克卜勒定律1.克卜勒第一定律(軌道定律):所有行星圍繞太陽運動的軌道都是橢圓,太陽處在所有橢圓的一個焦點上。2.克卜勒第二定律(面積定律):對任意一個行星來說,它與太陽的連線在相等時間內掃過相等的面積。此定律也適用於其他行星或衛星繞某一天體的運動。
  • 【科學科普】克卜勒三大定律
    克卜勒第二定律:在相等時間內,太陽和運動著的行星的連線所掃過的面積相等。最終,克卜勒認識到了所存在的問題:他與第谷、哥白尼以及所有的經典天文學家一樣,都假定行星軌道是由圓或複合圓組成的,但實際上行星軌道不是圓形的而是橢圓形的。就這樣,克卜勒得出了「克卜勒第一定律(軌道定律)」:火星沿橢圓軌道繞太陽運行,太陽處於兩焦點之一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