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立法者」克卜勒,三大定律制定九重天上的秩序

2020-12-05 胖福的小木屋

每次我們看到浩瀚宇宙,是不是總會有一種想要去探索星辰銀河的感覺呢?如果從人類觀測天體,記錄天象算起,天文學的歷史至少已經有五六千年了。

天文學在人類早期的文明史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埃及的金字塔、歐洲的巨石陣都是很著名的史前天文遺址,而我們中國早在商代時期,就已有專門的官員負責天文曆法,當時採用的是《陰陽合曆》,將閏月放在歲末,稱為「十三月」。

在歐洲,讓天文學成為一門系統的學科,則要源自於克卜勒,說起天文學,克卜勒的地位正如物理學中的牛頓的地位一般。

克卜勒和牛頓一樣也是一個多面手,在光學、數學、物理學方面都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微積分正是在克卜勒求積的不可分量思想和方法基礎上產生和發展起來的。

而說起克卜勒最巨大的貢獻,當然是在天文學上,克卜勒也被譽為「天空立法者」,他的克卜勒三大定律制定了九重天上的秩序。

克卜勒是一個富有創造性想法的人,在圖賓根大學畢業後,克卜勒在格拉茨研究院當了幾年教授。在此期間完成了他的第一部天文學著作。雖然克卜勒在該書中提出的學說完全錯誤,但卻從中非常清楚地顯露出他的數學才能和富有創見性的思想,由此得到了「星學之王」第谷的賞識。

不得不說,第谷也是一位奇人,脾氣暴躁,和別人因為一點小事情,發生爭吵,就嚷嚷著要決鬥,最後,被人用劍削去了鼻子,那個時候可沒有整容手術,但是難不倒第谷,他用金屬給自己做了一個假鼻子。。。這個鼻子的顏色被做成了肉色,據說第谷整天帶著一個小盒子,裡面裝了膠水,可以隨時粘他的鼻子。。。

1599 年,克卜勒有幸成為了第谷的助手,1600年,克卜勒出版了《夢遊》一書,這是一部純幻想作品,由此可見,克卜勒很適合做一名科幻小說家。

這本書說的是人類與月亮人的交往。書中談到了許多不可思議的東西,像噴氣推進、零重力狀態、軌道慣性、宇宙服等等,人們至今不明白,近400年前的克卜勒,他是根據什麼想像出這些高科技成果的,從這本書也可以看到克卜勒在天文學領域進行了許多的思考與想像。

後來第谷去世,克卜勒很幸運地能夠得到第谷 20 多年所觀察與收集的非常精確的天文資料。他堅信老師的天文資料都是正確的,(幸好第谷的天文資料非常給力,不愧星學之王的美譽),所以他依靠這些天文資料想通過自己強大的數學分析能力來驗證當時科學界主流的三種行星運動學說是否正確。

第谷和克卜勒

這三種行星運動學說分別是哥白尼日心說,古老的託勒密地心說,以及第谷本人提出的「第谷理論」。

託勒密的地心說認為地球處於宇宙中心靜止不動。從地球向外依次有月球、水星、金星、太陽、火星、木星和土星,在各自的軌道上繞地球運轉。其中,行星的運動要比太陽、月球複雜些:行星在本輪上運動,而本輪又沿均輪繞地運行。在太陽、月球、行星之外,是鑲嵌著所有恆星的天球恆星天。再外面,是推動天體運動的原動天。地心說是世界上第一個行星體系模型。託勒密的學說在中世紀成為主流。

而哥白尼的日心說觀點如下:

1.地球是球形的。如果在船桅頂放一個光源,當船駛離海岸時,岸上的人們會看見亮光逐漸降低,直至消失。2.地球在運動,並且24小時自轉一周。因為天空比大地大的太多,如果無限大的天穹在旋轉而地球不動,實在是不可想像。3.太陽是不動的,而且在宇宙中心,地球以及其他行星都一起圍繞太陽做圓周運動,只有月亮環繞地球運行。

因為害怕遭受教會的懲罰,他在臨終前出版才出版記載了日心說的不朽名著《天體運行論》,而布魯諾則因為支持日心說被燒死。

第谷則認為所有行星都繞太陽運動,而太陽率領眾行星繞地球運動。是一種介於日心說和地心說的理論,曾經傳入我國,一度非常流行。

第谷理論

但是卡普勒發現這三種學說都不對,要知道克卜勒在圖賓根大學學習期間,他聽到對日心學說所做的合乎邏輯的闡述,很快就相信了這一學說。但是看到哥白尼日心說不符合第谷的數據是,克卜勒還是堅信了老師的觀察數據是正確的。

後來克卜勒在對火星軌道的研究中進行了 70 多次的嘗試,最終計算出來的結果都和第谷的觀測數據有8度的角度偏差,既然第谷的觀測數據沒有錯,自己的計算也沒有錯,那麼肯定是對勻速圓周運動的假定,導致了角度偏差。

最終,他發現問題的所在,第谷、拉格茨·哥白尼以及所有的經典天文學家一樣,都認為天體的運動是最完美的,都假定行星軌道是由圓或複合圓組成的。天體的運動是最完美的、最和諧的勻速圓周運動。

哥白尼天體勻速圓周運動

克卜勒得出了結論,實際上行星軌道不是圓形而是橢圓形,行星是沿著橢圓運動軌道運動。

第谷利用工具肉眼觀星,誤差極小

在得出這樣的結論之後,後來他又利用第谷的觀察數據,繪製出了第一張精確的太陽系地圖,得出了行星公轉的速度不等恆以及地球是在不斷運動的等結論。克卜勒花費數月的時間來進行複雜而冗長的計算,以證實他的學說與第谷的觀察相符合。

最終,他於1609年在他出版的《新天文學》科學雜誌上發表了關於行星運動的兩條定律,又於1618年,發現了第三條定律。克卜勒三大定律的提出,徹底摧毀了託勒密複雜的宇宙體系,完善並簡化了哥白尼的日心說。

克卜勒三大定律分別是克卜勒第一定律,也稱橢圓定律、軌道定律:每一個行星都沿各自的橢圓軌道環繞太陽,而太陽則處在橢圓的一個焦點中。

克卜勒第一定律證明過程

後來,學者們把第一定律修改成為:所有行星(和彗星)的軌道都屬於圓錐曲線,而太陽則在它們的-一個焦點上。

克卜勒第二定律,也稱等面積定律:在相等時間內,太陽和運動著的行星的連線所掃過的面積都是相等的。表述如下:

克卜勒第二定律的應用非常廣泛。比如某行星沿橢圓軌道運行,我們知道它遠日點離太陽的距離,又知道近日點離太陽的距離,還知道,還知道過遠日點是行星的速率,我們就可以知道過近日點時的行星速率是多少。

克卜勒第二定律是對行星運動軌道更準確的描述,為哥白尼的日心說提供了有力證據,並為牛頓後來的萬有引力證明提供了論據。不過第二定律只在行星質量比太陽質量小得多的情況下才是精確的。如果考慮到行星也吸引太陽,這便形成了一個二體問題。

二體問題

克卜勒第三定律,也稱周期定律:各個行星繞太陽公轉周期的平方和它們的橢圓軌道的半長軸的立方成正比。論述如下:

後來,經過修正後的第三定律的精確公式為:

牛頓也曾利用克卜勒第三定律推導出萬有引力定律,牛頓假定太陽質量足夠大,不會受到行星運動影響,因此不存在雙星系統的問題;太陽和行星均為質點,有質量,無體積,並且太陽和行星的質量分布均滿足密度僅與距自身質心距離相關,從而推導出了萬有引力定律。

牛頓利用克卜勒三大定律推導萬有引力定律不是一蹴而就的,他曾在 1665~1666 年間只用離心力定律和克卜勒第三定律,因而只能證明圓軌道上的而不是橢圓軌道上的引力平方反比關係。

到了在 1679 年,他又運用了克卜勒第二定律,但還是延用原先的方法。到了1684年1月,哈雷、雷恩、胡克和牛頓都能夠證明圓軌道上的引力平方反比關係,都已經知道橢圓軌道上遵守引力平方反比關係,最後只有牛頓根據克卜勒第三定律、從離心力定律演化出的向心力定律和數學上的極限概念或微積分概念,用幾何法最終證明了這個難題。進一步得出所有物體之間萬有引力都在起作用的結論。這個引力與相互吸引的物體的質量成正比,與它們之間的距離的平方成反比。牛頓根據這個定律建立了天體力學的嚴密的數學理論,從而把天體的運動納入到根據地面上的實驗得出的力學原理之中。

牛頓的推導邏輯

克卜勒三大定律的發現可以說是是天文學的一次革命,它摧毀了託勒密繁雜的本輪宇宙體系,完善和簡化了哥白尼的日心宇宙體系。

哥白尼日心說的缺陷:1.太陽並非宇宙中心,而是太陽系的中心。2.地球並非是引力的中心。3.天空中看到的任何運動,不全是地球運動引起的。4.地球和其他行星的運行軌道是橢圓而不是圓,不做圓周運動。

並且從物理結構上解釋了太陽繫結構的動力學原因,對後人尋找出太陽繫結構的奧秘具有重大的啟發意義,為經典力學的建立、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的發現,都作出重要的提示。

克卜勒定律適用於宇宙中-切繞心的天體運動。在宏觀低速天體運動領域具有普遍意義。對於高速的天體運動,克卜勒定律提供了其回歸低速狀態的方程。也就是說,克卜勒第二定律及其引出的推論,不僅適用繞太陽運轉的所有行星,在如今 21 世紀,克卜勒三大定律不僅適用於恆星,還適用於衛星。只不過此時比值 K 是由行星質量所決定的另一恆量。

這也是為什麼克卜勒三大定律被譽為制定了九重天的秩序的原因!

相關焦點

  • 他被稱為「天空立法者」,細說克卜勒行星三大定律
    在科學前進的道路上,人類收穫了一棵棵碩果,克卜勒行星三定律就是其中耀眼的一顆,克卜勒也被稱為「天空的立法者」,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聊一聊克卜勒行星三定律。我們的地球是時刻圍繞著太陽旋轉的,在太陽系的大家庭中,像地球這樣比較大的行星還有七顆,它們像八個兄弟姐妹一樣環繞著太陽這個共同的母親。可是你知道這八大行星的運動規律嗎?
  • 《崩壞3》克卜勒聖痕故事 行星運行三大定律介紹
    導 讀 崩壞3克卜勒聖痕故事 行星運行三大定律,克卜勒是1.5版本的新聖痕,也在新版本推出的第一周就入駐精準補給
  • 誰被譽為天空立法者?
    在我們望向星空時,定會想,為什麼那顆星星總在那個位置那兩個星星之間為什麼總是著同等的距離……所有的這些綜合到一起,人們就想,是不是空中的星體也遵守著某種秩序事實證明,人們的這種想法是正確的,而發現這個秩序的就是克卜勒。
  • 誰是「天空的立法者」
    布魯諾、哥白尼、伽利略、克卜勒,誰被譽為「天空的立法者」的是誰?這是2020百萬公眾網絡學習工程「在線成效測試」中的一道選擇題。在軟禁期間,他寫了《兩門新科學》,其中總結了他四十年前在現在被稱為運動學和材料強度的兩門科學上所做工作。伽利略被稱為「觀測天文學之父」,被稱為「現代物理學之父」、「科學方法之父」、「現代科學之父」。
  • 世界上最」牛「之一的克卜勒三大定律
    克卜勒三大定律克卜勒第一定律:每一個行星都沿各自的橢圓軌道環繞太陽,太陽則處在橢圓的一個焦點中。
  • "天空的立法者",天文學家克卜勒,啟示多多
    在第谷的幫助和指導下,克卜勒的學業有了巨大的進步。雖然,克卜勒視力不佳,近視又散光,但是藉助工具,仍能頑強地堅持觀測天象。克卜勒分析了丹麥天文學家第谷畢生積累的天文觀測資料,總結出關於行星運動的三個定律,世稱克卜勒行星運動三定律。它們分別是:1、行星環繞太陽運行的軌道是橢圓,太陽在這橢圓的一個焦點上。
  • 三大定律震驚世界!克卜勒如何成了天空的立法者?
    點擊下方綠色圓圈即可收聽精彩節目     ↓↓↓每周五推送汪詰老師科普著作《星空的琴弦》同名脫口秀節目,今天我們來揭秘克卜勒是如何為天空立法的期間雖然第谷的女婿跑出來搶跑了第谷的資料,克卜勒又設法要了回來,來回這麼折騰了幾年,但克卜勒的熱情始終沒有減退,他夜以繼日地畫啊、算啊。終於在1609年迎來了首次突破,行星運動規律的秘密被克卜勒揭示了出來,人類得以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窺視到了宇宙的奧義。就這樣,克卜勒發現了行星運動的奧秘,在1609年,他出版了《新天文學》一書。
  • 【科學科普】克卜勒三大定律
    克卜勒三大定律克卜勒第一定律:每一個行星都沿各自的橢圓軌道環繞太陽,太陽則處在橢圓的一個焦點中。
  • 行星運動三大定律的發現者——克卜勒
    克卜勒是德國的一位數學家,天文學家和佔星家17世紀科學革命的關鍵人物他最出名的是他的行星運動定律此外,他還發明了一種改進的版本的折射式望遠鏡(克卜勒望遠鏡)關於他在天文方面的貢獻▼克卜勒發現了行星運動的三大定律,分別是軌道定律、面積定律和周期定律。
  • 優美和諧的數學詩歌——克卜勒三大定律的發現
    用數學公式表達物理定律之開先河者,德國天文學家克卜勒 是最傑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因確定克卜勒三大定律,精確描述了行星運動的真實軌跡,被時人稱為「天空立法者開。普勒在大學時代就接受了哥白尼的日心說,決心盡全部力量為之辯護。
  • 崩壞3:聖痕克卜勒的故事,「此刻,讓我來為天空立法」!上期
    他是物理課本上必然會提到的人物,他提出的三大定律,解釋了天體運動的規則,他就是鼎鼎有名的「天空立法者」——約翰尼斯·克卜勒!Hi,大家好,我是smile劉喜脈。5星聖痕【克卜勒】,是1套與「暴擊」有關的強buff類聖痕,如果你還沒體驗過「暴擊」後的舒爽感,記得蛋池UP時至少來1發喲!
  • 他定下的規則,漫天星星都要臣服,他就是「天空立法者」克卜勒
    經過四年的磨礪,克卜勒發現火星的軌道並不是圓形,而是橢圓,太陽就位於橢圓的一個焦點上,這就是克卜勒行星第一定律。克卜勒行星第一定律指出,行星運行軌道由完美的圓變成了不太完美的橢圓,這是對地心說的又一次打擊。
  • 克卜勒傑出的德國天文學家,他發現了行星運動的三大定律
    約翰尼斯·克卜勒(Johanns Ke-pler,1571—1630),傑出的德國天文學家,他發現了行星運動的三大定律,分別是軌道定律、面積定律和周期定律,這三大定律可分別描述為:所有行星分別是在大小不同的橢圓軌道上運行;在同樣的時間裡行星向徑在軌道平面上所掃過的面積相等;行星公轉周期的平方與它同太陽距離的立方成正比。
  • 證明克卜勒三大定律
    近代科學的發展總是遵循這樣的規律:觀測(得到數據),在觀測的基礎上發現規律,稱為定律,然後發明理論與相應的數學,證明這些定律是成立的
  • 你還記得克卜勒三大定律嗎?
    還記得中學物理學的克卜勒定律嗎?讓我不禁感慨,時間真是一種慢性毒藥,那些讓你印象深刻,感覺永遠不會忘掉的東西,有一天,真的忘了。克卜勒我是知道的,畢竟當時印象很深,但我忘記了他對科學的貢獻,定律的內容那是無論如何想不起來了。
  • 從克卜勒三大定律到大數據分析
    一、克卜勒三大定律克卜勒定律是德國天文學家克卜勒提出的關於行星運動的三大定律。
  • 「影響世界歷史100位科學家-10」天空立法者,天體運行規律發掘者
    這一時期的天文學已經進入「觀測天文學」階段,天文學進入科學意義上的研究,而希帕克斯正是這種意義上的天文之父。在此之後,很多科學家都對天文進行大量精密的研究。阿基米德發展了天文學測量用的十字測角器,並製成了一架測算太陽對向地球角度的儀器。阿基米德還曾經運用水力製作一座天象儀,球面上有日、月、星辰、五大行星。
  • 新編世界上下五千年,探求天空定律,克卜勒
    大家好,我是吳培豪,今天給大家帶來新編世界上下五千年探求天空定律的克卜勒克卜勒出生在一個德國小市民家庭。他一來到人世間就遭到了許多不幸,天花使他成了麻子,猩紅熱弄壞了他的雙眼。克卜勒就以這些資料為基礎,設計了一個天空體系。1604年9月30日他發現了一顆新星,命名為「克卜勒星」。克卜勒在研究行星正多面體理論的時候,碰到了許多難題:他想準確地得到各行星和太陽之間的相對距離;他想找出行星的運動軌跡。他認為圓的軌跡不符合第谷的資料,蛋狀的卵形線也不符合,只有橢圓才符合。
  • 克卜勒第一定律
    在此定律以前,人們認為天體的運行軌道是:「完美的圓形」。    大家看,上圖是按不同比例尺繪製的太陽系八顆行星及冥王星的軌道。可以看出,行星的軌道十分接近圓。因為它們的軌道是「非常圓的橢圓」,所以使人們一直認為天體的運行軌道是:「完美的圓形」。
  • 高三資料1:萬有引力——克卜勒三大定律
    克卜勒定律是總結行星運動的觀察結果而總結歸納出來的規律,它們每一條都是經驗定律,都是從觀察行星運動所取得的資料中總結出來的。教師指引:克卜勒三大定律,軌道定律通過分析數據用初等數學方法還是比較容易觀察出來。而克卜勒老師弟谷留給其大量觀察資料,而在深山之處能寂寞8年之久,最後修成正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