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明克卜勒三大定律

2021-01-16 數學控制Club


近代科學的發展總是遵循這樣的規律:觀測(得到數據),在觀測的基礎上發現規律,稱為定律,然後發明理論與相應的數學,證明這些定律是成立的(定理)。近代天文學的開山之作,克卜勒三大定律是一個最為光輝的例子。


1599年,丹麥天文學家第谷·布拉赫(Tycho Brahe,1546-1601)在丹麥與瑞典間的汶島開始建立「觀天堡」,第一個用望遠鏡系統觀測天文,直到1599年,第谷在這裡工作20多年,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1600年第谷與德國天文學家約翰尼斯·克卜勒(Johannes Kepler,1571―1630)相遇,邀請他作為自己的助手,次年去世。可是第谷的大量極為精確的天文觀測資料,為克卜勒的工作創造了條件,他所編著經克卜勒完成,於1627年出版的《魯道夫天文表》(Rudolphine Tables)成為當時最精確的天文表。


可是當時不論是地心說還是日心說,都認為行星作勻速圓周運動。但克卜勒發現,對火星的軌道來說,任何的方法都不能推算出同第谷的觀測相吻合的結果。1609年他發現橢圓軌道完全適合要求,於是得出了「克卜勒第一定律」:火星沿橢圓軌道繞太陽運行,太陽處於兩焦點之一的位置。發現第一定律,就是說行星沿橢圓軌道運動。這實在是不可思議的事情。橢圓這種幾何圖形,在古希臘的偉大數學家阿波羅尼(Appollonius, 269-190B.C)的《圓錐曲線論》中完全是按照數學家的遊戲規則,用平面去截圓錐體得到的一種幾何圖形(另外兩種是拋物線和雙曲線),做夢也想不到天體繞太陽的軌跡是一個橢圓。在所有人類的純粹思維中,數學大概是最為科學的思維,而今也是最為有用的思維,不得不令人拍案驚奇。因為數學家的規則是如此簡單,結論僅僅靠邏輯的幾條明顯的規則得出,最後竟然描述了大自然的物理世界。科學的巨大魅力從此引無數英雄竟折腰。自然的,我們不得不感慨的是,如果克卜勒不幸生在中國,他就最多做一個他職業生涯的另一個角色:佔星師,不大可能與天文學家有關,因為中國的古代數學中從來沒有研究過橢圓。事實上在克卜勒之前的所有天文學家,包括創立日心說的偉人哥白尼和伽利略都堅持古希臘亞里斯多德和畢達哥拉斯的天體是完美物體的信念,而圓大約是最完美的幾何形狀,克卜勒不是神仙,他一開始也是堅持行星軌道是圓或者圓的複合體。可是無論如何,結論總和第谷的觀測不合,才轉而考慮橢圓。在中國的古代數學中,研究的幾何圖形主要是三角形和圓,因為與丈量土地和製造車輪有關,一個實用主義民族在數學的研究中表露無遺。可是心裡一直想應用,反而應用不了多少,唯物主義的辯證法就是這樣的殘酷無情。


克卜勒很快又發現火星運行速度是不勻的,當它離太陽較近時運動得較快(近日點),離太陽遠時運動得較慢(遠日點),但從任何一點開始,向徑(太陽中心到行星中心的連線)在相等的時間所掃過的面積相等。這就是克卜勒第二定律(面積定律)。克卜勒最後發現了行星運動的第三定律(諧和定律):行星繞太陽公轉運動的周期的平方與它們橢圓軌道的長軸(近日點與遠日點的平均距離)的立方成正比。


我們把克卜勒三定律總結如下:
1. 行星沿橢圓軌道繞太陽運行,太陽處於兩焦點之一的位置;
2. 行星在相等的時間所掃過的面積相等;
3. 行星繞太陽公轉運動的周期的平方與它們橢圓軌道的長軸的立方成正比。


這些偉大的定律已經預示著萬有引力的到來。現在我們回到數學:橢圓的極坐標表示,這又離不開數學家的先驅工作,近代科學之所以發展,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需要的時候,數學家已經準備好了。法國哲學家,數學家笛卡爾(Rene Descartes,1596-1650)在《幾何學》中發明坐標幾何,把幾何圖形代數化。代數可以運算,算出的結果再回到幾何。例外當然也是有的,物理學家,應用數學家在沒有現成數學的情況下只好自己發展數學,微積分對於牛頓就是一個著名的例子。如圖一所示,

橢圓方程為動點到焦點的距離和為常數。數學上引入橢圓還有一個辦法,就是給定三角形的底邊和周長,問什麼樣的三角形的面積最大?顯然的,底邊外的頂點的所有可能的集合就是一個橢圓,且等腰三角形的面積最大。

其中e 稱為離心率,p 為參數。當e = 0 時候,就變成圓;e = 1 就是拋物線,e > 1 就得到雙曲線。拋物線是令人信服的另一個幾何圖形。例如物體僅僅在重力的作用下,運動的軌跡為

其中g 是重力加速度常數。求解得

就是一個拋物線。與其說大自然神奇,不如說數學家神奇:阿波羅尼研究拋物線的時候並沒有物理目標做指導,況且那是一個吃飯問題都不好解決的年代啊。

如果牛頓的第二定律正確,引力就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這正是萬有引力定律。克卜勒定律功莫大焉!


最後,我們重複近代科學的偉大發現旅程:觀測,得出規律(定律),數學證明,定律變定理。中國古代的大學問家們總想一下子解決「道」(孔子謂:朝聞道,夕死可矣,可是如何聞「道」呢?)而視了解「道」的「術」為奇淫異巧,遂經常陷入主觀唯心主義,宗教如佛教,醫學如中醫,目標不可謂不大,但從總體到總體,不免南轅而北轍,教訓可謂深刻。


——本文完--


 編者

無聊的報銷、填表浪費了我們大量的時間,因此沒有及時更新,望廣大讀者見諒!研究人員的大好青春被不盡人情甚至是可惡的財務制度浪費,實在令人心痛。制定那些愚蠢規章制度的人,明顯違背習總書記在院士大會上的講話精神,卻道貌岸然。服務人員變成了高高在上大老爺。。。。。。。。

 

往期精彩:

  曲線究竟是幾維的?

  閒聊黎曼幾何

  內模原理與輸出調節

  內模原理的最簡單例子

  自抗擾控制舉例

  一個神秘的常數

  神秘的無理數和超越數

  關於控制學科發展的若干思考

  魔幻現實主義與高等數學

  卡塔蘭猜想與柯召

  有趣的四元數

  兩個"易混淆"的公理化數學分支的比較

  數學趣聞三則

  冰雹猜想






相關焦點

  • 【科學科普】克卜勒三大定律
    克卜勒三大定律克卜勒第一定律:每一個行星都沿各自的橢圓軌道環繞太陽,太陽則處在橢圓的一個焦點中。
  • 「天空立法者」克卜勒,三大定律制定九重天上的秩序
    克卜勒花費數月的時間來進行複雜而冗長的計算,以證實他的學說與第谷的觀察相符合。最終,他於1609年在他出版的《新天文學》科學雜誌上發表了關於行星運動的兩條定律,又於1618年,發現了第三條定律。克卜勒三大定律的提出,徹底摧毀了託勒密複雜的宇宙體系,完善並簡化了哥白尼的日心說。
  • 你還記得克卜勒三大定律嗎?
    還記得中學物理學的克卜勒定律嗎?讓我不禁感慨,時間真是一種慢性毒藥,那些讓你印象深刻,感覺永遠不會忘掉的東西,有一天,真的忘了。克卜勒我是知道的,畢竟當時印象很深,但我忘記了他對科學的貢獻,定律的內容那是無論如何想不起來了。
  • 克卜勒行星運動定律:證明
    因此,本文將以現代化的形式介紹牛頓的證明。運動方程我們將從控制行星運動的方程中推導出克卜勒定律。我們從牛頓第二定律F=ma開始。總能量由動能和勢能之和給出:我們現在準備推導克卜勒定律。克卜勒第一定律克卜勒的第一定律說,行星軌道的形狀是一個橢圓形,以太陽為中心。
  • 從克卜勒三大定律到大數據分析
    一、克卜勒三大定律克卜勒定律是德國天文學家克卜勒提出的關於行星運動的三大定律。
  • 行星運動三大定律的發現者——克卜勒
    克卜勒是德國的一位數學家,天文學家和佔星家17世紀科學革命的關鍵人物他最出名的是他的行星運動定律此外,他還發明了一種改進的版本的折射式望遠鏡(克卜勒望遠鏡)關於他在天文方面的貢獻▼克卜勒發現了行星運動的三大定律,分別是軌道定律、面積定律和周期定律。
  • 世界上最」牛「之一的克卜勒三大定律
    克卜勒三大定律克卜勒第一定律:每一個行星都沿各自的橢圓軌道環繞太陽,太陽則處在橢圓的一個焦點中。
  • 《崩壞3》克卜勒聖痕故事 行星運行三大定律介紹
    導 讀 崩壞3克卜勒聖痕故事 行星運行三大定律,克卜勒是1.5版本的新聖痕,也在新版本推出的第一周就入駐精準補給
  • 高三資料1:萬有引力——克卜勒三大定律
    克卜勒定律是總結行星運動的觀察結果而總結歸納出來的規律,它們每一條都是經驗定律,都是從觀察行星運動所取得的資料中總結出來的。教師指引:克卜勒三大定律,軌道定律通過分析數據用初等數學方法還是比較容易觀察出來。而克卜勒老師弟谷留給其大量觀察資料,而在深山之處能寂寞8年之久,最後修成正果。
  • 優美和諧的數學詩歌——克卜勒三大定律的發現
    用數學公式表達物理定律之開先河者,德國天文學家克卜勒 是最傑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因確定克卜勒三大定律,精確描述了行星運動的真實軌跡,被時人稱為「天空立法者開。普勒在大學時代就接受了哥白尼的日心說,決心盡全部力量為之辯護。
  • 克卜勒傑出的德國天文學家,他發現了行星運動的三大定律
    約翰尼斯·克卜勒(Johanns Ke-pler,1571—1630),傑出的德國天文學家,他發現了行星運動的三大定律,分別是軌道定律、面積定律和周期定律,這三大定律可分別描述為:所有行星分別是在大小不同的橢圓軌道上運行;在同樣的時間裡行星向徑在軌道平面上所掃過的面積相等;行星公轉周期的平方與它同太陽距離的立方成正比。
  • 藍少科學:細說克卜勒三大定律,感受古代天文學家的智慧
    所以,後人評價克卜勒所取得的成績時,認為他有三大法寶,第一件是哥白尼的日心說,這是他重要的理論依據,第二件法寶是英國人威廉吉爾伯特的磁學,克卜勒由此想到行星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不是中心對稱的,或者說距離不是處處相等的,要麼軌道不是正圓,要麼軌道是正圓但太陽不在圓心。第三件法寶就是第谷無與倫比的觀察記錄。
  • 克卜勒用了25年的時間研究第谷的觀測結果,發現了克卜勒三大定律
    第谷死了之後,他的助手克卜勒繼承了他的事業。他用了25年的時間,整理和研究了第谷的觀測結果,發現了著名的克卜勒三大定律。這是關於行星運行的方式的定律。這三大定律是:第一定律:所有行星的運行軌道,都是橢圓形的,而太陽則是它們的焦點。第二定律:同一個行星的運行速度,離太陽近時速度則快;離太陽遠時速度則慢。第三定律:行星圍繞太陽公轉一周,離太陽越遠的行星,所需要的時間就越長。
  • 高中物理 | 6.1行星的運動(克卜勒三大定律)詳解
    ,經過四年多刻苦的計算,最後計算出行星是太陽運動的,並且運動軌跡是橢圓,證明了哥白尼的「日心說」是正確的,並總結了行星運動三大定律。克卜勒第一定律 克卜勒第一定律即為橢圓軌道定律,其內容為:所有的行星圍繞太陽運動的軌道是橢圓,太陽處在所有橢圓的一個焦點上,如圖。此定律說明不同行星的橢圓軌道是不同的。
  • 你知道克卜勒和他的三大定律,但你卻不了解他的偉大
    這一切都寫在了他提出的三大定律中。軌道定律、面積定律、周期定律,尤其是最後一個,牛頓從中推導出了兩個質量物體之間的引力和距離的平方成反比,這個萬有引力公式中最關鍵的一點。他的偉大之處在於,克卜勒是第一個敢於打破2000年來人類對天球理論模型的那種毫無置疑的崇拜,以及對勻速圓周運動的那種毫無道理的喜愛與偏見。
  • 你知道克卜勒和他的三大定律,但你卻不了解他的偉大
    這一切都寫在了他提出的三大定律中。軌道定律、面積定律、周期定律,尤其是最後一個,牛頓從中推導出了兩個質量物體之間的引力和距離的平方成反比,這個萬有引力公式中最關鍵的一點。他的偉大之處在於,克卜勒是第一個敢於打破2000年來人類對天球理論模型的那種毫無置疑的崇拜,以及對勻速圓周運動的那種毫無道理的喜愛與偏見。
  • 他被稱為「天空立法者」,細說克卜勒行星三大定律
    他們像性格秉性完全不相同的孩子,按照自己的個人喜好,運動起來各不相同,但是在看似不同的運行方式背後,這八個兄弟姐妹卻遵守著同樣的紀律,而最早發現行星運動定律的人,就是17世紀歐洲著名的天文學家克卜勒。科學定律可不是像童話故事那樣,能夠在頭腦中憑空編造出來,相反,科學定律都必須建立在大量的觀察事實之上。
  • 克卜勒定律第一定律
    克卜勒第一定律,也稱橢圓定律、軌道定律、行星定律。每一行星沿各自的橢圓軌道環繞太陽,而太陽則處在橢圓的一個焦點上。
  • 三大定律震驚世界!克卜勒如何成了天空的立法者?
    8年的艱辛求索,最後凝結成兩個簡潔無比的定律: 克卜勒第一定律行星繞日運行軌道是一個橢圓,太陽位於其中的一個焦點上。 克卜勒第二定律在相同的時間內,行星到太陽的連線掃過的面積相等有了克卜勒的這兩個定律之後,僅僅只需要用7個橢圓(金、木、水、火、土、地球、月亮的運動軌道)就足以取代哥白尼的34個輪子,並且計算起來,不但簡潔明了,而且精度也大大提高,這才是真正的宇宙和諧之美啊。
  • 克卜勒第一定律
    在此定律以前,人們認為天體的運行軌道是:「完美的圓形」。為什麼會這樣呢?    克卜勒三大定律的規律都是針對太陽系內的行星而言的。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太陽系的八大行星,本期我們欣賞四個固態的類地行星!  水星    是離太陽最近的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