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記得克卜勒三大定律嗎?

2020-12-04 學物識理

還記得中學物理學的克卜勒定律嗎?讓我不禁感慨,時間真是一種慢性毒藥,那些讓你印象深刻,感覺永遠不會忘掉的東西,有一天,真的忘了。

克卜勒我是知道的,畢竟當時印象很深,但我忘記了他對科學的貢獻,定律的內容那是無論如何想不起來了。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回憶一下克卜勒發現的偉大定律。

在1609年,德國天文學家克卜勒發表了第一和第二定律。

第一和第二定律是克卜勒利用他老師第谷二十年的天文觀測數據,經過十年的計算,才得出的結論。

一個偉大的人最重要的特質便是堅持,瞅準方向絕不回頭,十年的數據計算,想想我都頭蒙。

回到主題吧!

克卜勒第一定律:所有行星繞太陽運動的軌道都是橢圓,太陽所處橢圓的一個焦點上。

克卜勒第二定律:行星和太陽的連線,在相等的時間掃過的面積相同。

十年的數據計算只是個開始,時間來到了1619年,克卜勒又經過十年的數據計算,發表了第三定律。

克卜勒第三定律:繞太陽運動的行星,其橢圓軌道半長軸的立方,和行星的公轉周期的平方之比是一個常數。也就是說,行星距離太陽越遠,其運行周期就越長,行星運轉周期的平方與到太陽的距離的立方成正比。

克卜勒三大定律的提出,對行星繞太陽運動做了一個基本的,也是正確的描述,解決了天文學的一個基本問題,為一百多年後的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牛頓說過,「如果說我比別人看的遠一些的話,是因為我現在巨人的肩膀上」。毫無疑問,克卜勒就是他所指的巨人之一。

在中國明朝萬曆皇帝當家的時候,正是克卜勒生活的年代,人們的視線並未走出太陽系,所以克卜勒三大定律明確指名是圍繞太陽運動的行星。科學發展到今天,我們要敬仰這位偉大的科學家,克卜勒三大定律是普適定律,不僅適應於太陽系,對具有中心天體的系統全部成立。

最遺憾的是,這項偉大的成就在克卜勒有生之年,並不被人們所認同。

「認識到這一真理,超出了我的期望,可能在當代有人閱讀,也可能是供後人閱讀的,它可能過一個世紀才有信奉者,我不管了」,—克卜勒

相關焦點

  • 【科學科普】克卜勒三大定律
    克卜勒三大定律克卜勒第一定律:每一個行星都沿各自的橢圓軌道環繞太陽,太陽則處在橢圓的一個焦點中。
  • 他被稱為「天空立法者」,細說克卜勒行星三大定律
    大家好,我是本文的作者黑禮,歡迎閱讀我的科學文章,喜歡的記得關注我哦!你對頭頂的星空,也就是浩瀚宇宙是否充滿著好奇呢?在科學前進的道路上,人類收穫了一棵棵碩果,克卜勒行星三定律就是其中耀眼的一顆,克卜勒也被稱為「天空的立法者」,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聊一聊克卜勒行星三定律。我們的地球是時刻圍繞著太陽旋轉的,在太陽系的大家庭中,像地球這樣比較大的行星還有七顆,它們像八個兄弟姐妹一樣環繞著太陽這個共同的母親。可是你知道這八大行星的運動規律嗎?
  • 世界上最」牛「之一的克卜勒三大定律
    克卜勒三大定律克卜勒第一定律:每一個行星都沿各自的橢圓軌道環繞太陽,太陽則處在橢圓的一個焦點中。
  • 你知道克卜勒和他的三大定律,但你卻不了解他的偉大
    軌道定律、面積定律、周期定律,尤其是最後一個,牛頓從中推導出了兩個質量物體之間的引力和距離的平方成反比,這個萬有引力公式中最關鍵的一點。他的偉大之處在於,克卜勒是第一個敢於打破2000年來人類對天球理論模型的那種毫無置疑的崇拜,以及對勻速圓周運動的那種毫無道理的喜愛與偏見。
  • 你知道克卜勒和他的三大定律,但你卻不了解他的偉大
    這一切都寫在了他提出的三大定律中。軌道定律、面積定律、周期定律,尤其是最後一個,牛頓從中推導出了兩個質量物體之間的引力和距離的平方成反比,這個萬有引力公式中最關鍵的一點。他的偉大之處在於,克卜勒是第一個敢於打破2000年來人類對天球理論模型的那種毫無置疑的崇拜,以及對勻速圓周運動的那種毫無道理的喜愛與偏見。
  • 從克卜勒三大定律到大數據分析
    一、克卜勒三大定律克卜勒定律是德國天文學家克卜勒提出的關於行星運動的三大定律。
  • 證明克卜勒三大定律
    近代天文學的開山之作,克卜勒三大定律是一個最為光輝的例子。1609年他發現橢圓軌道完全適合要求,於是得出了「克卜勒第一定律」:火星沿橢圓軌道繞太陽運行,太陽處於兩焦點之一的位置。發現第一定律,就是說行星沿橢圓軌道運動。這實在是不可思議的事情。
  • 行星運動三大定律的發現者——克卜勒
    克卜勒是德國的一位數學家,天文學家和佔星家17世紀科學革命的關鍵人物他最出名的是他的行星運動定律此外,他還發明了一種改進的版本的折射式望遠鏡(克卜勒望遠鏡)關於他在天文方面的貢獻▼克卜勒發現了行星運動的三大定律,分別是軌道定律、面積定律和周期定律。
  • 高三資料1:萬有引力——克卜勒三大定律
    克卜勒定律是總結行星運動的觀察結果而總結歸納出來的規律,它們每一條都是經驗定律,都是從觀察行星運動所取得的資料中總結出來的。教師指引:克卜勒三大定律,軌道定律通過分析數據用初等數學方法還是比較容易觀察出來。而克卜勒老師弟谷留給其大量觀察資料,而在深山之處能寂寞8年之久,最後修成正果。
  • 「天空立法者」克卜勒,三大定律制定九重天上的秩序
    克卜勒花費數月的時間來進行複雜而冗長的計算,以證實他的學說與第谷的觀察相符合。最終,他於1609年在他出版的《新天文學》科學雜誌上發表了關於行星運動的兩條定律,又於1618年,發現了第三條定律。克卜勒三大定律的提出,徹底摧毀了託勒密複雜的宇宙體系,完善並簡化了哥白尼的日心說。
  • 《崩壞3》克卜勒聖痕故事 行星運行三大定律介紹
    導 讀 崩壞3克卜勒聖痕故事 行星運行三大定律,克卜勒是1.5版本的新聖痕,也在新版本推出的第一周就入駐精準補給
  • 克卜勒用了25年的時間研究第谷的觀測結果,發現了克卜勒三大定律
    但是,令人非常遺憾,他一直到死還對地心說堅信不疑。第谷死了之後,他的助手克卜勒繼承了他的事業。他用了25年的時間,整理和研究了第谷的觀測結果,發現了著名的克卜勒三大定律。這是關於行星運行的方式的定律。這三大定律是:第一定律:所有行星的運行軌道,都是橢圓形的,而太陽則是它們的焦點。第二定律:同一個行星的運行速度,離太陽近時速度則快;離太陽遠時速度則慢。
  • 優美和諧的數學詩歌——克卜勒三大定律的發現
    用數學公式表達物理定律之開先河者,德國天文學家克卜勒 是最傑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因確定克卜勒三大定律,精確描述了行星運動的真實軌跡,被時人稱為「天空立法者開。普勒在大學時代就接受了哥白尼的日心說,決心盡全部力量為之辯護。
  • 當年的你竟然如此牛,你還記得嗎?知道牛頓三大定律、能背元素周期表
    當年的你竟然如此牛,你還記得嗎?很久很久以前,你會做三角函數,那時你才上初中。當年的你竟然如此牛,你還記得嗎?會解多元高次方程,那時你是一個花季少年/少女。當年的你竟然如此牛,你還記得嗎?會背文言文,那時你才上小學。當年的你竟然如此牛,你還記得嗎?
  • 三大定律震驚世界!克卜勒如何成了天空的立法者?
    克卜勒憂慮地問:「老師,你怎麼了,昨天還好好的。怎麼突然一下就……」說著,已經是泣不成聲了。第谷伸出手擺了一下,示意克卜勒別哭,聽他說話,克卜勒強忍住抽泣,注視著第谷。克卜勒,只有你能繼承我的遺志,完成我的理論。那些我視若生命的觀測數據我現在全都交給你。原諒我過去一直不肯給你看這些資料,我的心胸太狹小了,我怕你搶先完成正確的行星運動理論啊。因為我知道你的能力,你的天賦比我好多了,數學能力更是無人能及。我堅信,這批寶貴的、獨一無二的資料交到你的手裡,你一定能用它們創造出奇蹟來。」
  • 克卜勒傑出的德國天文學家,他發現了行星運動的三大定律
    約翰尼斯·克卜勒(Johanns Ke-pler,1571—1630),傑出的德國天文學家,他發現了行星運動的三大定律,分別是軌道定律、面積定律和周期定律,這三大定律可分別描述為:所有行星分別是在大小不同的橢圓軌道上運行;在同樣的時間裡行星向徑在軌道平面上所掃過的面積相等;行星公轉周期的平方與它同太陽距離的立方成正比。
  • 藍少科學:細說克卜勒三大定律,感受古代天文學家的智慧
    所以,後人評價克卜勒所取得的成績時,認為他有三大法寶,第一件是哥白尼的日心說,這是他重要的理論依據,第二件法寶是英國人威廉吉爾伯特的磁學,克卜勒由此想到行星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不是中心對稱的,或者說距離不是處處相等的,要麼軌道不是正圓,要麼軌道是正圓但太陽不在圓心。第三件法寶就是第谷無與倫比的觀察記錄。
  • 克卜勒第一定律
    在此定律以前,人們認為天體的運行軌道是:「完美的圓形」。為什麼會這樣呢?    克卜勒三大定律的規律都是針對太陽系內的行星而言的。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太陽系的八大行星,本期我們欣賞四個固態的類地行星!  水星    是離太陽最近的行星。
  • 高中物理 | 6.1行星的運動(克卜勒三大定律)詳解
    ,經過四年多刻苦的計算,最後計算出行星是太陽運動的,並且運動軌跡是橢圓,證明了哥白尼的「日心說」是正確的,並總結了行星運動三大定律。克卜勒第一定律 克卜勒第一定律即為橢圓軌道定律,其內容為:所有的行星圍繞太陽運動的軌道是橢圓,太陽處在所有橢圓的一個焦點上,如圖。此定律說明不同行星的橢圓軌道是不同的。
  • 科普 | 克卜勒定律
    克卜勒把這結論推廣到其他行星上,結果也是與觀測數據相符。就這樣,他首先得到了行星運行的等面積定律。隨後他發現火星運行的軌道不是正圓,而是焦點位於太陽上的橢圓,他把這結論應用於其他行星也是適用的。於是他又得到了行星運行的橢圓軌道定律。這兩條定律發表在他1609年出版的《新天文學》一書上。但他對自已取得的成就還不滿足。他渴望找到一種能適合所有行星的總體模式,把各行星聯繫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