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美和諧的數學詩歌——克卜勒三大定律的發現

2020-12-04 WULI168

數學被稱為上帝書寫宇宙奧秘的文字,無數科學家,當然包括數學家在內,為發現、解讀這文字細探窮究,用盡了畢生的心血,同時自身也獲得了極大的快樂與滿足。

用數學公式表達物理定律之開先河者,德國天文學家克卜勒 是最傑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因確定克卜勒三大定律,精確描述了行星運動的真實軌跡,被時人稱為「天空立法者開。

普勒在大學時代就接受了哥白尼的日心說,決心盡全部力量為之辯護。克卜勒深受古希臘數學家畢達哥拉斯和柏拉圖的影響,堅信上帝是按照完美的數學原則來創造世界的,他以數學的和皆性來探索宇宙。在1596年出版的《宇宙的秘密》一書中, 他嘗試著以多種正多面體和圓軌道環環相扣形成和諧的幾何模型,這樣設計的模型中行星軌道之間的距離與哥白尼的計算值相符,這已經顯示出克卜勒的確具有非凡的想像力和數學才能。

克卜勒的科學成就與丹麥天文學家第谷布·拉赫的工作成果密不可分。第谷是歐洲最後一位用肉眼觀測天象的著名天文學家(世界上第一個望遠鏡是荷蘭人利佩爾席在1607年前後發明的,第谷無緣於此,令人遺憾),辛勤觀察達30年之久積累了大量精確的資料。他了解哥白尼日心說的優越性,但是他又認為地動說是不能接受的,認為這不但與物理學原理相矛盾,而且有悖於 《聖經》中的論斷。於是他提出了一個折中的方案,在這個方案勻速中,除地球與圍繞著它的月球外,其它行星都繞太陽運轉,太陽率領著眾行星繞地球運轉,地球靜止不動。面對大量觀測資料, 這個折中方案遇到了極大的困難。

1596年,第谷被《宇宙的秘密》一書所吸引,他對克卜勒的天文知識和數學才能頗為欣賞,決定邀請他到布拉格的觀象臺從事研究工作,協助整理觀察資料和編制星表。

1601年第谷去世,克卜勒繼承了第谷遺留下來的觀測資料, 從此,克卜勒擁有了最豐富的寶藏並著手開發。第谷留下的資料中有關火星軌道的數據佔了相當部分,克卜勒發現,按照設計的圓軌道計算出來的火星位置與第谷的數據之間總有偏離,儘管其最大偏離只有8秒弧度,但他並沒有忽視這小小的誤差,他堅信第谷的觀測是準確無誤的,他從這個誤差中敏銳地覺察到行星的軌道不是一個圓周,而且沒有這樣一個圓心——行星繞該點的運動是勻速的。用克卜勒自己的說法:「由於這8秒的偏離引發了文學的全部革新。」

克卜勒大膽拋棄了束縛人們頭腦兩千多年來的天體作「勻速圓周運動」的觀念,堅定地用第谷的數據去確定行星的運行軌道。

由於第谷的觀測數據是從運動著的地球上得出的,所以必須先弄清楚地球軌道的真實形狀與其運行方式,以便確定在觀測火星的日子地球在什麼位置。為此,他充分利用了每組火星年的觀測數據。從太陽、地球、火星處於一條直線的時刻開始描繪,經過一個火星年687天 ,火星又回到同一位置,相對於恆星天球可以分別繪出從太陽和火星到地球的兩條視線,它們的交點就是地球在其軌道上的新的位置。經過若干組每相隔一個火星年觀測數據的處理,就可確定地球的軌道形狀。克卜勒發現地球的軌道幾乎是一個圓周,太陽稍稍偏離圓心。根據每天太陽視位置的記錄,就可完全確定地球在軌道上的位置和沿軌道的運動速率,進而克卜勒再次運用了每隔一個火星年的觀測數據,以確定 火星的軌道。因為每經過一個火星年,火星總在同一個位置,而 地球卻處在自己軌道上的兩個位置。從這兩個位置繪出的指向火

星的視線的交點必是火星軌道上的一點。利用若干組這樣的數據,就可以確定火星的若干位置,從而獲得火星的軌道曲線。

克卜勒立即看出,火星的軌道是一種「卵形線 。又通過大 量的複雜計算,他終於發現這個曲線就是古希臘數學家早已研究 過的橢圓;進而又發現每個行星都沿橢圓軌道運行,太陽就在這些橢圓的一個焦點上,此即行星運動第一定律軌道定律。

所謂克卜勒又發現,地球和火星在離太陽近時運動得快,而在離 太陽遠時運動得慢,通過計算他得出,行星到太陽的連線(矢徑)在單位時間內掃過的面積是不變的。雖然他僅僅計算了地球 和火星在近日點和遠日點其矢徑掃過的面積,然而由於這個關係 是如此美妙和簡單,致使他堅信這個關係,無論對於哪個行星和 軌道上的哪個部分都是真實的,此即行星運動第二定律面積定律。

在1609年出版的《新天文學》中,克卜勒發表了上述兩個定律。 但是並未滿足於此,他認為只有找到各個行星運動的統一關係之後,才能夠構造一個太陽系的整體模型,從而揭示出宇宙的和諧與一致。懷著這樣的信念,他踏上破譯上帝密碼的漫漫徵途。他花了大量時間計算與分析行星與太陽的距離a 轉周期T之間的關係。他以日地距離為單位,計算行星與太陽之 和a公轉周期 T列成表,然後在大堆數字中做各種各樣的計算,經歷無數次失敗,作了大量繁雜的重複運算之後,終於發現各個行星與太陽之間a3/T2=常數;對兩個行星之間,a13/T12= a23/T22,即行星運動第三定律周期定律。

這奇妙的指數2 與3令克卜勒欣喜萬分,我們可以想像,經歷了10 年在黑暗中的摸索探求,終於雲開霧散,看到真理放射出萬丈光芒時刻的那種喜出望外的心情真是難以言述。在1619 年出版的《宇宙諧和論》中,克卜勒發表了他關於行星運動三大定律的研究成果,在談到第三定律時他這樣寫道:17年來,我對第谷所做的刻苦研究同我當初認為是夢想的目前研究結果的完全符合,頓時消除了我心中的巨大陰影。「我終於走向光明,認識到這一真理,遠遠超出我最美好的期望。

行星運動三大定律以克卜勒命名,這是他對人類科學發展的 巨大貢獻,也是對第谷留下的豐富寶藏辛勤開採得到的豐碩成果。第谷的觀察整整持續了30 年,他使用了當時最精密的儀器,有完整的記錄和明確的對象與目標。這些特點使他的觀察達到近代科學的標準,這種觀察不同於隨意的、間或為之的或妙手偶得的,它所提供的事實材料也不再是無聯繫的、散亂的事實堆砌。問題是必須把這種已經存在於這些事實中的聯繫或規律挖掘出來,明明白白表達出來,但第谷沒能做成,他缺乏理論思維,不是理論家;他又缺乏數學知識,也不是數學家。他很善於收集資料,但不會去分析,誠如克卜勒所言,第谷是一個「百萬富翁 但不會運用這一筆巨大的財富。克卜勒恰逢其時地出現了,他讓這筆埋藏的財寶放射出耀眼的光芒。克卜勒急需這樣一批他自己無法通過觀察得來的資料,而這批資料也急切地等待著慧眼識珠 者的開發,第谷和克卜勒可謂珠聯璧合相得益彰。相信哥白尼體 系必然具有和諧數學美的堅定信念,為克卜勒正確進行理論思維 指明了方向;而嫻熟地使用數學工具的能力,則使克卜勒成功地 抽象概括出了行星三大運動定律的數學公式。克卜勒的工作為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做了運動學的準備,而後者所揭示的宇宙動力學原因,是人類科學認識的一次重大綜 合和飛躍。

相關焦點

  • 【科學科普】克卜勒三大定律
    克卜勒三大定律克卜勒第一定律:每一個行星都沿各自的橢圓軌道環繞太陽,太陽則處在橢圓的一個焦點中。
  • 行星運動三大定律的發現者——克卜勒
    克卜勒是德國的一位數學家,天文學家和佔星家17世紀科學革命的關鍵人物他最出名的是他的行星運動定律此外,他還發明了一種改進的版本的折射式望遠鏡(克卜勒望遠鏡)關於他在天文方面的貢獻▼克卜勒發現了行星運動的三大定律,分別是軌道定律、面積定律和周期定律。
  • 證明克卜勒三大定律
    近代科學的發展總是遵循這樣的規律:觀測(得到數據),在觀測的基礎上發現規律,稱為定律,然後發明理論與相應的數學,證明這些定律是成立的
  • 「天空立法者」克卜勒,三大定律制定九重天上的秩序
    最終,他發現問題的所在,第谷、拉格茨·哥白尼以及所有的經典天文學家一樣,都認為天體的運動是最完美的,都假定行星軌道是由圓或複合圓組成的。天體的運動是最完美的、最和諧的勻速圓周運動。克卜勒花費數月的時間來進行複雜而冗長的計算,以證實他的學說與第谷的觀察相符合。最終,他於1609年在他出版的《新天文學》科學雜誌上發表了關於行星運動的兩條定律,又於1618年,發現了第三條定律。克卜勒三大定律的提出,徹底摧毀了託勒密複雜的宇宙體系,完善並簡化了哥白尼的日心說。
  • 克卜勒傑出的德國天文學家,他發現了行星運動的三大定律
    約翰尼斯·克卜勒(Johanns Ke-pler,1571—1630),傑出的德國天文學家,他發現了行星運動的三大定律,分別是軌道定律、面積定律和周期定律,這三大定律可分別描述為:所有行星分別是在大小不同的橢圓軌道上運行;在同樣的時間裡行星向徑在軌道平面上所掃過的面積相等;行星公轉周期的平方與它同太陽距離的立方成正比。
  • 從克卜勒三大定律到大數據分析
    一、克卜勒三大定律克卜勒定律是德國天文學家克卜勒提出的關於行星運動的三大定律。
  • 世界上最」牛「之一的克卜勒三大定律
    克卜勒三大定律克卜勒第一定律:每一個行星都沿各自的橢圓軌道環繞太陽,太陽則處在橢圓的一個焦點中。
  • 克卜勒用了25年的時間研究第谷的觀測結果,發現了克卜勒三大定律
    第谷死了之後,他的助手克卜勒繼承了他的事業。他用了25年的時間,整理和研究了第谷的觀測結果,發現了著名的克卜勒三大定律。這是關於行星運行的方式的定律。這三大定律是:第一定律:所有行星的運行軌道,都是橢圓形的,而太陽則是它們的焦點。第二定律:同一個行星的運行速度,離太陽近時速度則快;離太陽遠時速度則慢。第三定律:行星圍繞太陽公轉一周,離太陽越遠的行星,所需要的時間就越長。
  • 克卜勒定律第一定律
    克卜勒第一定律,也稱橢圓定律、軌道定律、行星定律。每一行星沿各自的橢圓軌道環繞太陽,而太陽則處在橢圓的一個焦點上。
  • 你知道克卜勒和他的三大定律,但你卻不了解他的偉大
    軌道定律、面積定律、周期定律,尤其是最後一個,牛頓從中推導出了兩個質量物體之間的引力和距離的平方成反比,這個萬有引力公式中最關鍵的一點。他的偉大之處在於,克卜勒是第一個敢於打破2000年來人類對天球理論模型的那種毫無置疑的崇拜,以及對勻速圓周運動的那種毫無道理的喜愛與偏見。
  • 你知道克卜勒和他的三大定律,但你卻不了解他的偉大
    這一切都寫在了他提出的三大定律中。軌道定律、面積定律、周期定律,尤其是最後一個,牛頓從中推導出了兩個質量物體之間的引力和距離的平方成反比,這個萬有引力公式中最關鍵的一點。他的偉大之處在於,克卜勒是第一個敢於打破2000年來人類對天球理論模型的那種毫無置疑的崇拜,以及對勻速圓周運動的那種毫無道理的喜愛與偏見。
  • 藍少科學:細說克卜勒三大定律,感受古代天文學家的智慧
    所以,後人評價克卜勒所取得的成績時,認為他有三大法寶,第一件是哥白尼的日心說,這是他重要的理論依據,第二件法寶是英國人威廉吉爾伯特的磁學,克卜勒由此想到行星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不是中心對稱的,或者說距離不是處處相等的,要麼軌道不是正圓,要麼軌道是正圓但太陽不在圓心。第三件法寶就是第谷無與倫比的觀察記錄。
  • 三大定律震驚世界!克卜勒如何成了天空的立法者?
    期間雖然第谷的女婿跑出來搶跑了第谷的資料,克卜勒又設法要了回來,來回這麼折騰了幾年,但克卜勒的熱情始終沒有減退,他夜以繼日地畫啊、算啊。終於在1609年迎來了首次突破,行星運動規律的秘密被克卜勒揭示了出來,人類得以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窺視到了宇宙的奧義。就這樣,克卜勒發現了行星運動的奧秘,在1609年,他出版了《新天文學》一書。
  • 高三資料1:萬有引力——克卜勒三大定律
    克卜勒定律是總結行星運動的觀察結果而總結歸納出來的規律,它們每一條都是經驗定律,都是從觀察行星運動所取得的資料中總結出來的。教師指引:克卜勒三大定律,軌道定律通過分析數據用初等數學方法還是比較容易觀察出來。而克卜勒老師弟谷留給其大量觀察資料,而在深山之處能寂寞8年之久,最後修成正果。
  • 你還記得克卜勒三大定律嗎?
    還記得中學物理學的克卜勒定律嗎?讓我不禁感慨,時間真是一種慢性毒藥,那些讓你印象深刻,感覺永遠不會忘掉的東西,有一天,真的忘了。克卜勒我是知道的,畢竟當時印象很深,但我忘記了他對科學的貢獻,定律的內容那是無論如何想不起來了。
  • 高中物理 | 6.1行星的運動(克卜勒三大定律)詳解
    阿里斯塔克是第一個提出日心說的天文學家;哥白尼在《天體運動論》一書中,對日心說提出更具體的論述和數學論據;布魯諾、伽利略是為之奮鬥的人;克卜勒是提出行星圍繞恆星做橢圓運動的運動規律的人。,經過四年多刻苦的計算,最後計算出行星是太陽運動的,並且運動軌跡是橢圓,證明了哥白尼的「日心說」是正確的,並總結了行星運動三大定律。
  • 克卜勒定律和牛頓
    克卜勒定律    行星在軌道中的運動符合克卜勒(Kepler) 所發現的一種規律, 因此該定律就叫「克卜勒定律」(Kepler'slaws
  • 《崩壞3》克卜勒聖痕故事 行星運行三大定律介紹
    導 讀 崩壞3克卜勒聖痕故事 行星運行三大定律,克卜勒是1.5版本的新聖痕,也在新版本推出的第一周就入駐精準補給
  • 他被稱為「天空立法者」,細說克卜勒行星三大定律
    他們像性格秉性完全不相同的孩子,按照自己的個人喜好,運動起來各不相同,但是在看似不同的運行方式背後,這八個兄弟姐妹卻遵守著同樣的紀律,而最早發現行星運動定律的人,就是17世紀歐洲著名的天文學家克卜勒。科學定律可不是像童話故事那樣,能夠在頭腦中憑空編造出來,相反,科學定律都必須建立在大量的觀察事實之上。
  • 科技日曆丨一位德國天才天文學家逝世 留下行星運動三大定律啟迪後人
    科技日曆丨一位德國天才天文學家逝世 留下行星運動三大定律啟迪後人  Emma Chou • 2019-11-15 1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