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世界歷史100位科學家-10」天空立法者,天體運行規律發掘者

2020-12-04 眼觀科學

歷史上把亞歷山大帝國建立(公元前330年)至羅馬徵服希臘為止的一段時間稱作希臘化時期。這一時期誕生了天文學之父——希帕克斯。希帕克斯在公元前160年至前127年間先後在羅德斯和亞歷山大裡亞工作。他的著作和生平事跡都不完整,在託勒密的著作裡,人們可以窺見希帕克斯的早期開創性工作。

他利用早期希臘和巴比倫的記錄進行了天文研究,準確性很高。他還發明了許多儀器,進行科學的觀測。這一時期的天文學已經進入「觀測天文學」階段,天文學進入科學意義上的研究,而希帕克斯正是這種意義上的天文之父。

在此之後,很多科學家都對天文進行大量精密的研究。阿基米德發展了天文學測量用的十字測角器,並製成了一架測算太陽對向地球角度的儀器。阿基米德還曾經運用水力製作一座天象儀,球面上有日、月、星辰、五大行星。根據記載,這個天象儀不但運行精確,連何時會發生月蝕、日蝕都能加以預測。

從克羅狄斯·託勒密的地心說到哥白尼的日心說,到第古·布拉赫作的天文觀測數據可能是望遠鏡發明之前最精確,再到伽利略發明出天文望遠鏡觀察到許多前所未知的天文現象,當然其中也不僅僅是這幾位科學家在研究觀察,但是都沒有用歸結出確切的星體運行的規律。

直到第古·布拉赫逝世前將他的所畢生研究數據出給了他的一位天才學生——約翰尼斯·克卜勒。這位人物相信大家都知道,高中物理必修二重點人物,他研究的內容也是高考的重點。作為第古·布拉赫的接班人,克卜勒認真地研究了第谷多年對行星進行仔細觀察所做的大量記錄。

克卜勒認為通過對第谷的記錄做仔細的數學分析可以確定哪個行星運動學說正確的:哥白尼日心說,古老的託勒密地心說,或許是第谷本人提出的第三種學說。但是經過多年煞費苦心的數學計算,克卜勒發現第谷的觀察與這三種學說都不符合。

直到克卜勒在巨蛇星座附近發現了一顆新星。他雖視力不佳,仍持續觀測了十幾個月。他把觀測結果發表在《巨蛇座底部的新星》一書中,打破了星座無變化的傳統說法。這一年他看到了一顆大彗星與地球擦肩而過,即後來定名的哈雷彗星。

他放棄了火星作勻速圓周運動的觀念,並試圖用別的幾何圖形來解釋。經過四年的苦思冥想和研究,他得出了「克卜勒第一定律」:火星沿橢圓軌道繞太陽運行,太陽處於兩焦點之一的位置。在此之前所有天文學家,包括哥白尼和伽利略在內都堅持古希臘亞里斯多德和畢達哥拉斯的天體是完美的物體,圓是完美的形狀,一切天體運動都是圓周運動的成見。

接著克卜勒又發現火星運行速度是不勻的,當它離太陽較近時運動得較快(近日點),離太陽遠時運動得較慢(遠日點),但從任何一點開始,向徑(太陽中心到行星中心的連線)在相等的時間所掃過的面積相等。這就是克卜勒第二定律(面積定律)。

他繼續探索各行星軌道之間的幾何關係,經過長期繁雜的計算和無數次失敗,最後創立了行星運動的第三定律(諧和定律):行星繞太陽公轉運動的周期的平方與它們橢圓軌道的半長軸的立方成正比。

克卜勒對此運動性質的研究,我們可以看到已見萬有引力定律雛形。克卜勒在萬有引力的證明中已經證到:如果行星的軌跡是圓形,則符合萬有引力定律。而如果軌道是橢圓形,克卜勒並未證明出來。牛頓後來用很複雜的微積分和幾何方法證出。記得高中時老師用給定方程給我們推理證明三節課,滿滿密密麻麻幾黑版的過程,想想也挺懷念。

這三大定律最終使他贏得了「天空立法者」的美名。同時他對光學、數學也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他是現代實驗光學的奠基人,使科學與人類歷史前進了一大步。為紀念他對科學的貢獻現在很多行星、衛星都會以克卜勒命名。

如美航天局發射「克卜勒」太空望遠鏡,2015年發現的近似地球的系外行星——Kepler-452b,比地球大概大60%,距離地球1400光年,位於天鵝座。

關注小默了解更多科學家的故事,此專題共100位科學家

(圖片源於網絡,有侵必刪)

相關焦點

  • 100位影響世界的科學家
    10. 克卜勒:天空立法者,德國傑出的天文學家、物理學家、數學家。11. 哈維:血液循環的發現者,英國17世紀著名的生理學家和醫生。12. 笛卡爾:近代科學始祖,法國著名哲學家、物理學家、數學家、神學家。13. 波義耳:近代化學之父,英國化學家。革命導師馬克思、恩格斯也同意這一觀點稱讚「波義耳把化學確立為科學」。14.
  • 人類歷史最偉大的100位科學家
    ,能夠在一起合照的偉大科學家很少,1927年第五次索爾維會議是為數不多的一次,但今天我們要一起看更多的科學家 雖然有些科學家難以在一起合照,但我們卻可以將其放在一起,向影響世界歷史的100位科學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其中有4位是中國人 1.
  • "天空的立法者",天文學家克卜勒,啟示多多
    那麼,天體之間的運行又有什麼規律呢?他決定探究出其間的"奧秘"。開始,克卜勒把宇宙中的天體想像成一個幾何結構模型。於是,他反覆計算、分析,並以火星為對象,共進行了七十多次的計算,設計它的運行軌道,可是每次都與實際觀測的數據相差0.133度。"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呢?
  • 誰是「天空的立法者」
    布魯諾、哥白尼、伽利略、克卜勒,誰被譽為「天空的立法者」的是誰?這是2020百萬公眾網絡學習工程「在線成效測試」中的一道選擇題。我們先來一一認識這四位科學家布魯諾喬爾丹諾·布魯諾((1548年—1600年2月17日)),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思想家
  • 從「腦機接口」到「金剛狼的皮膚」,7位科學家的科幻之旅
    而身為「藍點」上的主宰,我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邁向未來科幻世界。11月7日,在這顆「藍點」上,騰訊科學WE大會正式舉行。2020,在全球疫情持續的嚴峻形勢下,人們難以跨國面對面交流。但是來自4洲6國的七位全球頂尖科學家,依然突破阻隔,登上騰訊設在全球多個國家的線下演講舞臺,用各自領域內最前沿的科技突破,向「藍點」致敬。
  • 3位研究黑洞的科學家獲獎,霍金本應有姓名
    而另一半則由萊因哈特・根澤爾(Reinhard Genzel)和安德裡亞・格茲(Andrea Ghez)獲得,因為他們「發現了銀河系中心的一個超大緻密天體的存在」。為什麼他們能獲獎?本次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另一半,由德國天體物理學家萊因哈特・根澤爾和美國天文學家安德裡亞・格茲獲得,而格茲也是歷史上第 4 位,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女性科學家。簡單來說,他們所做的,就是找到了黑洞的存在以及它所帶來的影響。
  • 3位研究黑洞的科學家獲獎,霍金本應有姓名
    10 月 6 日傍晚,2020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也正式出爐。本次獎項與黑洞有關,其中一部分由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獲得,以表彰他「發現黑洞的形成是對廣義相對論的一次強有力預測」。而另一半則由萊因哈特根澤爾(Reinhard Genzel)和安德裡亞格茲(Andrea Ghez)獲得,因為他們「發現了銀河系中心的一個超大緻密天體的存在」。為什麼他們能獲獎?
  • 對天體光度的測定,實際上就歸結於對於天體的亮度和距離的測定
    「亮度」:是指在地球上單位時間、在單位面積接收到的天體輻射量。因為輻射遵循「平方反比定律」,所以只要測定了天體的距離和天體的亮度,就可以得到它的光度,在天文領域上用一個更加準確的一個名詞叫做「天體的流量」來表示。
  • 天體運行與音樂創作No.1
    在科學家不斷探索宇宙深處的奧秘的同時,音樂家也試圖將自己對於空間、宇宙的認識與音樂創作相融合。天體運動作為從古希臘時期就被持續研究的科學概念,不單對科學家有著持久的吸引力,也激發起音樂家們無限的創造力。本文主要探討音樂史中各個階段中體現的對空間、宇宙的認識,並重點討論了音樂家們對天體運行和音樂創作之間神秘關聯的認識以及當前空間探索對音樂藝術發展的意義。
  • 發掘和駕馭規律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往大了說,地球繞著太陽轉,月亮繞著地球轉,這是天體運行的規律。各類有生命的動物、植物和無生命的水、土壤、空氣、礦物質等等相互依存、相互制約,這同樣是規律。宇宙萬物之所以能夠存在著,正是因為它是一個符合和適應規律的統一體。規律又同時具有特殊性,它在特定的時間、空間內發揮作用,同一規律在一個時期或地點,是普遍規律,而到了另一個時期或另一個地點,它就成了特殊規律。
  • 「黑洞」贏了,霍金的戰友們捧回了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Genzel)和安德裡亞·格茲(Andrea Ghez)摘得此項榮譽,羅傑·彭羅斯「獨享」一半的獎金。他們的科研成果都與「宇宙最黑暗的秘密」——黑洞相關。從 2015-2019 年,獲獎的領域分別是粒子物理學、凝聚態物理學、天體物理學、原子分子及光物理學和天體物理學。從「規律」來看,大多數人認為今年獎項「又雙叒」頒給天體物理學有些意外。
  • 本命年有沒有影響?肯定有的.人是受天體運行規律的影響
    人格不健全,你越修越糟糕。從藥師法門講,你心中的結要通通打開,把這些能量通通釋放出來。地獄就是在你身體內,天堂也是。這不是比喻,你的身體內有那麼多扭曲的能量結在時,他會影響你的思維情緒。印度的修行人認為人體有七萬二千條脈,只要有堵住了,你身體內就有痛苦的結。
  • 從天體運行規律中,領悟營銷管理工作的方向和重點
    冬去春來,萬物復甦,地球上的動植物都活躍了起來,這是天體運行帶來的自然現象。天體運行規律制約著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地球圍繞太陽的公轉是營銷人年度工作開展的時空基礎,月球圍繞地球的旋轉是營銷人月度工作時空的形成條件。太陽早晨升起來,傍晚落下去,日復一日。營銷人來往奔波,從早到晚,直到入睡。
  • 探索天體運動的規律,解析公式背後的意義
    當然,也不能好高騖遠,先理解模型,再理解更深層次的東西)深挖天體運動萬有引力衛星、行星,乃至恆星星系,這些運動規律我們用「萬有引力」這一模型進行描述,先理解模型,再理更深層次的東西。我們知道「亞里斯多德」是一個經常「犯錯」的科學家,地心說中也有他的功勞,然後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說,觸怒權威,被處死了。之後,不得不提的一個人,一位望遠鏡發明之前最偉大的星空觀測者,他就是第谷,這個人很有才話,觀測了很多星空天體運行的數據,但是理論思維著實差了些。
  • 人類歷史上十大高智商科學家
    有人在人類歷史上,排了IQ最高的前十大天才。第十位:託馬斯·阿爾瓦·愛迪生智商據說是160愛迪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利用大量生產原則和電氣工程研究的實驗室來進行從事發明專利而對世界產生重大深遠影響的人。他發明的留聲機、電影攝影機、電燈對世界有極大影響。
  • 探尋天體運行的真相
    浩瀚的蒼穹隱藏著無盡的秘密,千百年來,一代又一代的天文學者經過漫長觀察和伏案計算,為我們揭示了混沌星空下天體運行的規律。今天我們一起來探尋「天體運行」背後的故事。在「中世紀」行將結束的時候,很多一千年前的古代典籍被人們重新發掘出來。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提出了「地心說」,他認為,宇宙是上帝創造的,所有天體都是圍繞地球旋轉的,天體運行的動力是上帝提供的。後來,羅馬時期的託勒密(相當於中國的漢朝時期),總結了亞里斯多德等古希臘學者的理論,是「地心說」的集大成者。
  • 韓春雨事件最新:「實名質疑」又添 10 位學者
    2017 年 1 月底完成調查Nature biotechnology  就韓春雨及同事所著論文「利用 NgAgo 進行 DNA 引導的基因組編輯」發表「編輯部關注」(全文拉到底),稱將在 2017 年 1月底之前,與原作者保持聯繫,並為其提供機會以完成調查。
  • 「天空立法者」克卜勒,三大定律制定九重天上的秩序
    如果從人類觀測天體,記錄天象算起,天文學的歷史至少已經有五六千年了。天文學在人類早期的文明史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埃及的金字塔、歐洲的巨石陣都是很著名的史前天文遺址,而我們中國早在商代時期,就已有專門的官員負責天文曆法,當時採用的是《陰陽合曆》,將閏月放在歲末,稱為「十三月」。
  • 霍伊爾提出「碳的激發態」,使用的是「人擇原理」
    福勒心想這種成本低效益卻超高的事不做才是傻子,於是福勒立即要求他的團隊去搜尋霍伊爾所說的這種激發態,經過10多天對碳12的核分析,福勒的研究小組發現了一種新的激發態·7.65兆電子伏特,與霍伊爾說的完全一樣,這是人類歷史上的第1次,也是唯一一次科學家竟然用「人擇原理」來做出預測,並且被證明是對的,於是這樣的激發態,後人就稱為「霍伊爾狀態」,這種形式的碳核僅包含3個連接非常鬆散的氦核,與常見的碳核完全不同
  • 被科學家譽為「世界壯舉」的AlphaGo Zero, 對普通人意味著什麼?
    在最初的 10 個小時裡,AlphaGo Zero 發現了一個定式,不久之後,它又掌握了一些特定的棋法。三天後,在經過數百萬盤的自我對抗之後,它的棋藝可以超越人類積累數千年的水平,並以 100 比 0 的成績擊敗李世石版本的 Alph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