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天體運行的真相

2020-08-11 小浪底不浪

浩瀚的蒼穹隱藏著無盡的秘密,千百年來,一代又一代的天文學者經過漫長觀察和伏案計算,為我們揭示了混沌星空下天體運行的規律。今天我們一起來探尋「天體運行」背後的故事。

太陽系九大行星

「布魯諾」之死

1600年2月17日,義大利天文學家布魯諾在羅馬鮮花廣場的火海中走完了他短暫而光輝的一生。

經過長達七年的審訊,羅馬教廷以「反基督」、「巫術」、「寓言」、「侮辱基督教」等八項罪名將其處死。

作為天主教的牧師,布魯諾因為崇尚「反基督教主流」思想而在歐洲各地流亡,由於個人性格的問題,到處受人排擠。

現代很多人把他當做哥白尼「日心說」的捍衛者。

當時哥白尼認為太陽才是這個宇宙的中心,即我們熟知的「日心說」。

火燒布魯諾

然而,雖然布魯諾的思想也是以太陽為中心,卻與哥白尼的「日心說」具有很大區別。

布魯諾的一生都在鑽研魔法和記憶術,他認為幻想中的世界是真實的,太陽是處在比地球更神聖的位置,太陽是神的啟示。所以他這個已經超出科學的範疇,屬於神學。

可以說,他是一位與傳統天主教義格格不入的天主教神父。

當時被視為權威的羅馬教廷,將「地心說」奉為圭臬,任何反對「地心說」的理論都被視為異教徒。

尤其是布魯諾這種「尊崇神學」和「太陽中心論」的天主教牧師,再加上自己混的不好,得罪了很多人,在當時就被羅馬教廷視為異端典型。

值得肯定的是,布魯諾為了堅持自己的真理而勇敢獻身,他的死也讓哥白尼的「日心說」進入了公眾的視野,並在以後的一百餘年裡,逐漸動搖了天主教的根基。

中世紀的羅馬教廷

哥白尼在義大利求學的時候,接觸到了大量的古希臘典籍,託勒密的「地心說」給了他很大啟發,為他日後的研究提供了很多的啟發和靈感。

「地心說」理論

在羅馬教皇的宗教統治下,歐洲剛好經歷了「黑暗的中世紀」(公元476-1500年)。

在「中世紀」行將結束的時候,很多一千年前的古代典籍被人們重新發掘出來。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提出了「地心說」,他認為,宇宙是上帝創造的,所有天體都是圍繞地球旋轉的,天體運行的動力是上帝提供的。

後來,羅馬時期的託勒密(相當於中國的漢朝時期),總結了亞里斯多德等古希臘學者的理論,是「地心說」的集大成者。

他在《天文學大成》中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地心說」理論:

託勒密的「地心說」

  • 地球處於中心,日月圍繞地球勻速運行;
  • 其他行星圍繞一個圓圈旋轉,稱為「本輪」;然後本輪的圓心圍繞地球做勻速圓周旋轉,這個圓叫「均輪」。
  • 當時,本輪的構建為人們解釋了,為什麼月球看起來有時離地球更近。

當時的天文學者,在託勒密「地心說」的基礎上,通過不斷地添加「本輪」和調整「均輪」,試圖去解釋各種不尋常的天體現象。

這種理論一直延續到16世紀。

哥白尼的「日心說」

哥白尼在託勒密的基礎上,進行了長達十年的觀察,試圖簡化託勒密的宇宙體系,他認為神創造的世界不可能這麼複雜,應該有一套非常簡單的理論,以凸顯神的權威和意志。

經過不斷的觀察,哥白尼發現越來越不對勁。因為根據託勒密的理論推算,很多運行規律都有偏差。

於是他大膽地萌生了「日心說」的想法。哥白尼認為,地球其實和其他行星一樣,圍繞太陽運轉,我們看到的很多無法解釋的現象,是由地球本身的運轉導致的。

當時,哥白尼的「日心說」主要基於以下幾點內容:

  • 地球是球形的;
  • 太陽是靜止的,地球與其他行星都圍繞太陽做圓周運動,這個圓稱為「均輪」;
  • 月球圍繞地球轉動運行;
  • 由於各個行星公轉的速度不同,導致了我們看到的很多「逆行」現象,如水星的逆行。
  • 各大行星在繞太陽公轉的同時,自己也在公轉軌道繞著一個小圓轉動,稱為「本輪」。

這樣下來,整個天體運行的規律就完整和簡潔多了。

作為一名神父,哥白尼探尋天體運行的初衷是為了維護神學,他帶著宗教的虔誠,希望把這種完美的規律找出來,以證明神學的嚴謹和公正。

哥白尼知道「日心說」的價值和影響,他一直沒有發表自己30多年來研究的手稿。

直到1543年5月24日,在哥白尼去世前一個小時,《天體運行論》才正式發表,哥白尼當時已雙目失明,在病榻前撫摸著書的封面,不久便與世長辭。

「日心說」與《聖經》中暗示的地球中心論向左,在當時引起了廣泛的轟動,動搖了宗教神學的根基。

用恩格斯的話說:哥白尼《天體運行論》的發表,將自然科學從統治了幾個世紀的神學中解放了出來!

後來,「近代力學之父」、實驗物理學的集大成者伽利略,因為發表了維護哥白尼「日心說」的《兩種世界體系的對話》一書被「終身監禁」。

哥白尼與天體運行論

《天體運行論》中對星體運行的觀測計算具有非常高的精確度。

例如,恆星年的時間為365天6小時9分40秒,比現在得到的精確值只多了30秒,誤差只有百萬分之一;

月亮到地球的平均距離是地球半徑的60.30倍,和我們目前已知的60.27倍相比,誤差只有萬分之五。

然而天體運行論中關於星體圓周軌道運行的假設仍然存在缺陷,這一缺陷直到50多年後,天文學大咖克卜勒的出現才被徹底彌補。

克卜勒與第谷

德國天文學家克卜勒是物理學和天文學的大師級人物,創造了科學史上無數個第一次,包括物體成像、望遠鏡的工作原理、小孔成像、眼鏡的配置和計算原理,被稱為「現代光學的奠基人」,並開創了天文學測量領域。

1571年,克卜勒出生在德國一個普通家庭,從小就歷盡坎坷,因為「天花」毀容,後患上「猩紅熱」損傷了視力,患上了高度近視。

這些不幸經歷也讓他未來的輝煌成就顯得彌足珍貴。

18歲在大學研究神學的時候,接觸到了哥白尼的天體運行論。在數學和繪畫方面的極高天賦,為他日後在天文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克卜勒為了籌集研究經費,平時主要靠「佔星術」給別人算命,艱難地維持自己的生活和研究。

1596年,克卜勒因出版《宇宙的神秘》一書,其數學才華被第谷賞識,邀請他到自己的天文臺做計算員。

第谷家境殷實,從小遊歷歐洲積累了大量的科學知識,後來因發現「第谷超新星」被丹麥國王賞識。國王專門給他建了世界上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觀天堡天文臺」。

第谷擅長觀測,但不擅長數學,當他看到克卜勒的著作後,希望他能夠給自己做助手,對觀測數據進行分析。

克卜勒餘第谷

第谷的所有研究都是基於「日心說」,而克卜勒尊崇「地心說」,由於學術理念和出身不一樣,「資料庫」擁有者第谷和「算法大師」克卜勒相談不歡,兩人互看不爽,在猜忌、爭執、謾罵中磕磕絆絆地一起工作著,直到第谷的離世(據說是因為憋尿導致膀胱破裂)。

臨死前,第谷將一生的觀測數據都交給了克卜勒,並囑託他幫自己完成「魯道夫星表」。

克卜勒的偉大成就

從此,克卜勒開啟了他科學生涯最輝煌的時刻。

遵照第谷遺願,在編制「魯道夫星表」的同時,克卜勒運用火星的觀測數據,經運算發現火星的運行軌道並非按照哥白尼所說的勻速圓周運動,而是按橢圓軌道運行的。

克卜勒

這一發現使許多困擾了無數天文學家的棘手問題都迎刃而解。

後來,克卜勒發現行星沿橢圓運行的速度是變化的,並提出了物理學上著名的「克卜勒第一定律」和「克卜勒第二定律」,把這些成果出版在了《新天文學》一書中,轟動世界。

  • 克卜勒第一定律:每一個行星都沿各自的橢圓軌道環繞太陽,而太陽則處在橢圓的一個焦點中。


  • 克卜勒第二定律:在相等時間內,太陽和運動著的行星的連線所掃過的面積都是相等的。


克卜勒第二定律

此時,克卜勒認為,一定存在一個能夠將所有天體運行的規律,完美聯繫在一起的簡單法則。

終於,經過不懈地觀測和計算,他提出了著名的「克卜勒第三定律」。

  • 克卜勒第三定律:各個行星繞太陽公轉周期的平方和它們的橢圓軌道的半長軸的立方成正比。

克卜勒三大定律是天文學的重大革命,奠定了「經典天文學」的基石!

現在回想起來,克卜勒三大定律還是我們當年高考的必考題。

巨人的肩膀

自此,人們終於破解了天體運行的奧秘,將自然科學推上了發展的快車道!

天體運行學說的變遷

在克卜勒三大定律提出的60年之後,牛頓在三大定律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觀察和計算,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提出了著名的牛頓三大定律,奠定了天體力學的基礎。

正如牛頓所說的那樣:如果說我看得比別人更遠一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哈勃望遠鏡拍攝的星空圖

回顧「天體運行」背後故事,我們抬頭仰望星空,那一簇簇閃閃的星光,像先驅們璀璨的思想,為我們照亮了混沌的宇宙,不斷地激勵著我們去探索那無垠的廣袤!

相關焦點

  • 帶你探尋天體運行的真相
    浩瀚的蒼穹隱藏著無盡的秘密,千百年來,一代又一代的天文學者經過漫長觀察和伏案計算,為我們揭示了混沌星空下天體運行的奧秘。今天我們一起來探尋「天體運行」背後的故事。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提出了「地心說」,他認為,宇宙是上帝創造的,所有天體都是圍繞地球旋轉的,天體運行的動力是上帝提供的。
  • 天體運行與音樂創作No.1
    天體運動作為從古希臘時期就被持續研究的科學概念,不單對科學家有著持久的吸引力,也激發起音樂家們無限的創造力。本文主要探討音樂史中各個階段中體現的對空間、宇宙的認識,並重點討論了音樂家們對天體運行和音樂創作之間神秘關聯的認識以及當前空間探索對音樂藝術發展的意義。
  • 揭開天體運行真相的勇士——哥白尼
    在這6年中,哥白尼開始寫《天體運行論》一書的初稿。1512年,舅父因病去世了。從此哥白尼就到舅父所在的弗洛恩堡大教堂任職。弗洛恩堡大教堂建在波羅的海海濱的小丘上,教堂的周圍建有堅固高大的城牆,牆上有座箭樓,哥白尼就住在箭樓裡。這裡既是他的宿舍,又是他觀測天象的天文臺。後來人們為了紀念哥白尼,把這座箭樓稱為「哥白尼塔」和天文學的聖地。
  • 天體運行與曆法
    有人覺得天體運行、天文學很神秘。事實上,天文學並不神秘,我們身邊就有天文學,譬如曆法。事實上,曆法是天文學的具體體現。
  • 圍繞行星運行的天體,我們叫衛星,那圍繞衛星運行的天體叫什麼?
    廣袤的宇宙中遍布著各式各樣的天體,而所有這些天體並不是雜亂無章地撒在宇宙之中,它們組成了一個個有序運行的系統,或大或小。這些由天體所組成的系統,其運動方式可以簡單的概括為兩個字「繞行」。恆星圍繞著星系的核心運行,比如我們所在的太陽系就是圍繞銀河系的銀心運行的。而在恆星的周圍又有或多或少的星體圍繞其穩定運行,我們稱這些圍繞恆星運行的天體為行星,我們的地球就是一顆行星。而在行星的周圍又會有一些更小的天體受行星的引力影響,從而圍繞行星運行,這些繞行行星的天體,我們稱其為衛星。月球是圍繞地球運行的唯一一顆天然衛星。
  • 《天體運行論》:自然科學的獨立宣言
    《天體運行論》是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所著的一本講述他自己的天文學說的著作。
  • 從天體運行到向心力的詮釋
    加速度不僅改變了行星的運行速度,也隨時改變著行星運動的方向。行星在無形的軌道上運行,明顯地,受到太陽的吸引,其它行星的吸引太陽系外天體的吸引三個力。行星在橢圓軌道上運行,行星作曲線變速運動,那麼,首先,哪個力擔當了向心力呢?太讓行星作曲線運動!陽對行星的引力肯定少不了一份!
  • 後真相時代,媒體仍在探尋真相
    2016年,「後真相」(Post-truth)被牛津詞典選為「2016年度英文詞彙」,它意指「相對於情感及個人信念,客觀事實對形成民意只會產生相對小的影響。」其中的「後」字,表明了人們對信息真實性的渴求已經降到了次要位置,更傾向於關注和選擇他們偏好的信息。
  • 衛星繞行星運行,行星繞恆星運行,整個銀河系都圍繞這個天體運行
    宇宙天體都是以質量為王,當小質量天體遇到大質量天體的時候,那就只能處於從屬地位。比如衛星的質量通常不如行星,所以衛星都圍繞行星運行,如月亮圍繞地球轉;而行星的質量不如恆星,因此行星都圍繞恆星運行,地球圍著太陽轉。
  • 專欄 | 天體運行與音樂創作(上)
    霍爾斯特《行星組曲》之「木星」早在古希臘時期,畢達格拉斯與柏拉圖就認為,音樂與天文學密切相關,即樂音和節奏體系必然體現天體之和諧,並同宇宙相對應。柏拉圖在《天體音樂》的美妙神話中將這一創想用詩歌的形式表達出來——天體音樂是行星運轉而產生的音樂,只是人類無法聽到。
  • 《執迷》:明知道探尋真相的路上,艱難險阻。你為什麼還很執著?
    01知道真相後,你還會笑著活下去嗎?現在,我邀請你來品味這兩句話:印度詩人泰戈爾說:「真相是嚴酷的,但我喜愛這個嚴酷,因它永不欺騙。」明明知道真相是殘酷的?你還會繼續去探尋真相嗎?我再說具體一點。你很愛你的男朋友,但從言行舉止中中,你感覺到對方很不在乎你。他愛你,但愛的火度還不夠。他口口聲聲說:"他想跟你睡覺?你會滿足他麼?從蛛絲馬跡中,你識破另一半出軌了。你會揭穿嗎?
  • 天體運行的規律
    如果質量差距足夠大,大的球體就成了中心,這就是月亮以地球為中心的原因,也是宇宙天體運行的規律。
  • 西蒙佩吉新喜劇《探尋真相者》曝劇照
    時光網訊曾搭檔《殭屍肖恩》《熱血警探》《世界盡頭》等作品的萬年好基友西蒙·佩吉&尼克·弗羅斯特,再度合作的恐怖喜劇劇集《探尋真相者》曝劇照。該劇由兩人創辦的公司Stolen Picture製作,西蒙和尼克參與編劇並共同出演,將上線亞馬遜。
  • 明日方舟:天體運行?心律不齊?這是什麼梗?
    又或者「天體運行之美」那麼「天體運行」和「心律不齊」是什麼呢?總不能真的是心律不齊吧?20分鐘心律不齊可真的要去醫院看一下心臟了。天體運行跟立繪又有什麼關係呢?似乎是誇張性質地讚美立繪好看的意思?其實這兩個梗都出自同一個人,LM7老師之口。在LM7老師看到好日子老師的方舟幹員賀圖(就是文章開頭的圖片哦。)
  • 股市運行規律和天體運行極為相似!
    上周大盤整體是降速探底的過程,首先這裡再次給大家講講股市運行規律,既然來到這股市市場,就要掌握股市這個遊戲的運行規則
  • 行星蛋圓論引發關注,挑戰現有天體運行理論
    多年以前,哥白尼等人發表《天體運行論》,建立了太陽中心說,對宇宙天體結構的解釋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哥白尼的「日心說」推翻了被傳統奉為神明的「地心說」,被稱之為近代科學史上的第一次科學革命。哥白尼也為科學、為真理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 【公基常識小考點】天體運行有規律
    一、天體(一) 常見天體
  • 改變海王星外側天體運行軌道
    使用一項最新技術可以降低觀測偏差,西班牙天文學家發現一顆神秘天體與太陽的距離是300多個天文單位(1個天文單位是指地球與太陽之間的距離),事實上,這顆行星能夠改變海王星之外天體的運行軌跡。對於支持第九行星存在的觀點,存在著許多至關重要的條件,其中包括叫做「聚集」的一種現象,海王星外側天體(TNOs)在太空中聚集在一起,這是因為存在一顆超大質量行星。
  • 為什麼天體大多沿橢圓軌道運行?維持正圓軌道有多難
    為什麼天體大多沿橢圓軌道運行?對於這個問題的回答是:因為天體幾乎不可能沿正圓軌道運行,所以它只能沿橢圓軌道運行。天體運行的軌道其實是引力和天體沿直線運動的趨勢相互拉扯的結果,如果這兩者能達到平衡,就會得到正圓軌道。
  • 「靈長類細胞解碼計劃」探尋生命真相
    近日,以「靈長類細胞解碼」為主題的香山科學會議第S51次學術討論會在上海召開,中科院院士季維智表示,通過對包括人類以及非人靈長類動物的細胞解碼計劃,可以使得生命科學離生命真相更近一步。「利用新的單細胞多組學技術、開展靈長類細胞多組學的多學科交叉研究,有利於我們深入了解人類本身,為解決相關疾病問題提供理論基礎和靶點。」中科院院士陳潤生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