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體運行論》是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所著的一本講述他自己的天文學說的著作。《天體運行論》又名《試論天體運行的假說》,長達6卷,是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所著的一本天文學說著作,於1535年最終修補完整。
哥白尼(1473年—1543年),是文藝復興時期的波蘭天文學家、數學家、教會法博士、神父。
在哥白尼40歲時,他提出了日心說,改變了人類對自然對自身的看法。當時羅馬天主教廷認為他的日心說違反《聖經》,哥白尼仍堅信日心說,並認為日心說與其並無矛盾,並經過長年的觀察和計算完成他的偉大著作《天體運行論》六卷。
第一卷論述太陽位於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它行星都是繞太陽運行的。
第二卷討論地球的自轉,指出地球是繞太陽運轉的一顆普通行星。
第三卷講歲差。
第四卷談月球的運行及日月食。
第五、六卷闡述水星、金星、火星、土星和木星五大行星。
1506年,哥白尼在回國任教士不久,開始寫作《天體運行論》。
1543年5月24日,《天體運行論》出版。
由於哥白尼害怕引起各方面的攻擊,他在書的序中寫明將他的著作獻給教皇保羅三世。他認為,在教皇的庇護下,《天體運行論》也許可以問世。
除了這篇序之外,《天體運行論》還有另外一篇教士奧西安德爾寫的前言。當時哥白尼重病在身,委託這位教士出版發行。
據說,1543年5月24日,垂危的哥白尼在病榻上見到了從紐倫堡寄來的《天體運行論》樣書。他只摸了摸書的封面,便於1543年5月26日辭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