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體運行論》首版印出,為何還有一篇前言否定書中提出的理論

2020-12-05 魚兒讀書會擺尾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天文航天#系列徵文

16世紀30年代末,哥白尼的《天體運行論》寫完時,因為擔心與教會欽定的地心體系根本對立,不為教會所容,開始是哥白尼並無心出版,但是在朋友的勸說下,最終哥白尼下決心出版此書,此時他已經久病臥床。

當該書的首版印出時,在書的正文前有一篇哥白尼寫的給教皇保羅三世的獻詞,旨在向最有權勢的教會致意,此書絕無褻瀆之意。除此之外,還增加了實際上是否定該書的一篇未署名的前言——「與讀者談這部著作中的假設」。該前言中說本書中的學說只是為了計算曆表之便而採用的假設,讀者大可不必信以為真,還說誰也不要指望從天文學中得到任何肯定的東西,不了解這一點,就是一個大傻瓜。

哥白尼是堅信他的理論的正確性的,在給教皂保羅三世的獻詞中他曾這祥寫道:「也許有一些空談家,他們對天文學一竅不通,卻自稱是這門學科的行家。他們從《聖經》中斷章取義,為自己的目的加以曲解,他們會對我的著作吹毛求疵,並妄加非議。我不會理睬他們,甚至認為他們的批評是無稽之談,予以蔑視。」但這篇冒充作者撰寫的前言似乎表明,連作者本人也不相信書中提出的理論是正確的。

此書一出版,哥白尼的朋友雷蒂庫斯和吉斯主教看到這篇前言後都非常生氣,他們知道哥白尼本人決不會寫這樣一篇前言,推測它出自出版商彼特奧斯之手,於是由雷蒂庫斯出面,向紐倫堡市政府控告這位出版商,並要求後者重新印刷沒有此前言的《天體運行論》。但後來查清此事與這位出版商無關,重新印刷的要求也就不了了之。

原來此前言是由接替雷蒂庫斯的編輯奧塞安德爾所為,是他匿名撰寫後偷偷地塞進該書中的,其主觀願望也許是為了保護作為該書編輯的他以及該書作者哥白尼,以免遭教會勢力的迫害,但實際上則起了歪曲作者原意的客觀效果。

也許在該書出版前,送達哥白尼的書稿校樣中已經包含了這篇前言,但當時哥白尼已重病在床,無法閱讀校樣,也有人認為,或許當時他讀了這篇前言,一氣之下更加重了病情。不論實情如何,哥白尼當時已無力對此事加以反對。由於雷蒂庫斯對彼特奧斯的控告事過境遷,後者也未採取任何補救措施。於是該書初版後的三個世紀中,許多人都誤以為此前言乃哥白尼所撰。

直到19世紀中葉在布拉格一家圖書館中發現了《天體運行論》的全部原稿,經學者考證後事情才真相大白,此後再版《天體運行論》時,才不再保留這篇前言。

哥白尼晚年,備受疾病折磨,去世前不久又得了腦溢血,記憶和思維活動喪失,右半身完全癱瘓。所幸的是,他終於等到了自己以畢生精力澆鑄的著作出版的那一天。

1543年5月24日,當一本剛剛印就的還帶著油墨香味的《天體運行論》樣書送達他的床前時,他已經口不能言,他用手反覆撫摸看這本書,臉上掠過一絲欣慰的微笑,安詳地離開了人世。

相關焦點

  • 《天體運行論》:自然科學的獨立宣言
    《天體運行論》是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所著的一本講述他自己的天文學說的著作。
  • 行星蛋圓論引發關注,挑戰現有天體運行理論
    多年以前,哥白尼等人發表《天體運行論》,建立了太陽中心說,對宇宙天體結構的解釋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哥白尼的「日心說」推翻了被傳統奉為神明的「地心說」,被稱之為近代科學史上的第一次科學革命。哥白尼也為科學、為真理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 反抗的曙光——日心說的提出
    >周六 · 新手之路| 周日 · 下周天象每天兩分鐘,天文百事通反抗的曙光——日心說的提出°上期我們已經提到,中世紀時的天文學被困在宗教的枷鎖中,儘管如此,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越來越多科學家的觀測以及資本主義的發展,打破長達千年的「黑暗時代」的曙光與天文學的突破終於到來了。
  • 探尋天體運行的真相
    浩瀚的蒼穹隱藏著無盡的秘密,千百年來,一代又一代的天文學者經過漫長觀察和伏案計算,為我們揭示了混沌星空下天體運行的規律。今天我們一起來探尋「天體運行」背後的故事。「地心說」理論在羅馬教皇的宗教統治下,歐洲剛好經歷了「黑暗的中世紀」(公元476-1500年)。在「中世紀」行將結束的時候,很多一千年前的古代典籍被人們重新發掘出來。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提出了「地心說」,他認為,宇宙是上帝創造的,所有天體都是圍繞地球旋轉的,天體運行的動力是上帝提供的。
  • 475年前的今天,用了20年,小心翼翼提出日心說的哥白尼逝世
    直到20年後,大約在1536年(63歲),他才寫成《天體運行論》,正式提出了日心說。(《天體運行論》中哥白尼的宇宙觀)【獻給教宗的《天體運行論》】當時基督教會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他在序中寫明,書是獻給教宗保祿三世的。然後,他又請來一位教士寫前言。並且在前言中說,書中的理論只是猜想,並不一定是行星的真正運行規律。1543年5月24日(70歲),垂危的哥白尼在病榻上見到了《天體運行論》樣書。他摸了摸書的封面,便與世長辭了。
  • 地心說到萬有引力,為探索天體運行的奧秘,為何用了一千五百年?
    一些了解的朋友可能會知道這中間有宗教因素的影響,但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維護地心說的那幫人對日心觀點提出了不少質問,下面就舉兩個例子:①如果地球正在繞著太陽公轉,那為什麼我們沒有感覺,甚至連風都沒有感覺到?
  • 帶你探尋天體運行的真相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提出了「地心說」,他認為,宇宙是上帝創造的,所有天體都是圍繞地球旋轉的,天體運行的動力是上帝提供的。後來,羅馬時期的託勒密(相當於中國的漢朝時期),總結了亞里斯多德等古希臘學者的理論,是「地心說」的集大成者,他在《天文學大成》中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地心說」理論:地球處於中心,日月圍繞地球勻速運行;其他行星圍繞一個圓圈旋轉,稱為「本輪」;
  • 韓國1萬元紙幣為何印渾天儀?地動儀為何從教科書中刪除?
    韓國1萬元紙幣為何印渾天儀?地動儀為何從教科書中刪除?前言身處中國歷史上各朝各代中的我國勤勞勇敢、充滿智慧的古人們發明了各種各樣的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的器械,也在各個領域探索總結出了很多幾乎接近現代科技的學科理論。
  • 天體運行與音樂創作No.1
    天體運動作為從古希臘時期就被持續研究的科學概念,不單對科學家有著持久的吸引力,也激發起音樂家們無限的創造力。本文主要探討音樂史中各個階段中體現的對空間、宇宙的認識,並重點討論了音樂家們對天體運行和音樂創作之間神秘關聯的認識以及當前空間探索對音樂藝術發展的意義。
  • 揭開天體運行真相的勇士——哥白尼
    波蘭著名數學家和天文學家布魯斯基對古希臘天文學家、數學家託勒密的「地心說」體系提出了異議。作為哥白尼的老師,布魯斯基的這些見解對哥白尼產生了重大影響,哥白尼也開始考慮地球及太陽的運轉問題,並抱定獻身天文學研究的志願。在校期間,哥白尼研讀了託勒密的著作,看到了託勒密的科學研究和錯誤結論之間的矛盾。這使哥白尼認識到,天文學的發展不應僅停留在「修補」舊說之上,而應該發現宇宙結構的新學說。
  • 克卜勒在牛頓提出萬有引力之前,已經歸納出成熟的天體運動規律
    你相不相信,在牛頓提出萬有引力之前,就有人進行觀測和猜測,歸納出了至今仍然適用的天體運行的規律。這是怎麼一回事呢?之前小編為大家介紹了彗星這種看上去很不起眼的小天體,其實卻給咱們人類文明社會行為帶來很大的影響。那從科學上來講,這背後其實隱藏著太陽系的起源以及生命起源的奧秘。
  • 上海新發現一本《共產黨宣言》首版中文全譯本
    據新華社上海7月25日電(記者郭敬丹、吳振東)記者近日從上海社會科學院圖書館獲悉,該館在館藏圖書中發現一本1920年8月在上海出版的首版《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此前,這本被稱為「紅色中華第一書」的小冊子首版在全國僅發現11本,上海存有4本。
  • 科學家提出驚人理論:宇宙中並不存在「黑洞」
    科學家提出驚人理論:宇宙中並不存在「黑洞」  黑洞是至今為止最為神秘的天體。然而,黑洞理論的創始人史蒂芬·霍金卻提出了驚人的言論,聲稱在宇宙中沒有「黑洞」,只有「灰洞」。該理論來源於一篇名為《黑洞的信息保存與氣象預報》的調查論文中,是霍金對黑洞的研究成果之一,他認為黑洞其實是一個擁有極端物理環境的「灰色地帶」。  質能進入黑洞中後還會「回到」宇宙中,我們此前對黑洞的邊界理論認識是有待改善的,黑洞或不會永久性地保存質能信息,在某個時候會「釋放」出來。
  • 科學界八大宇宙誕生理論各抒己見,宇宙大爆炸理論搖搖欲墜
    或許,它們中的某一個或其中兩個就是宇宙起源的本相。即使有一天它們被證明都不是,但現在,你與它們的邂逅,也必會激活那冷凍了許久的多維思維。或許,你會從中體悟到與眾不同的東西。同樣,本篇文章是水木比較用心寫的一篇科學宇宙探索文章,文章有些長,但並不多餘,相信讀完後會有所受益的。
  • 為何渾天儀被印在韓國鈔票上,地動儀卻被踢出了中國的歷史教材?
    為什麼這兩兄弟差距如此之大,小編這次就以:為何渾天儀被印在韓國鈔票上,地動儀卻被踢出了中國的歷史教材?為題在下面跟你們詳細說明!它們都是一個父親生的,為什麼結局如此不同?今天小編就來跟你們講講關於它們在歷史上的一些經歷吧。然後帶你們好好地了解一下它們。不過在東漢確實有很多有名的發明家。
  • 哥白尼提出日心說是為了拯救佔星術?(下)
    今天小墨繼續和大家來聊哥白尼問題,不記得這一問題具體內容的讀者建議先看一下小墨的上一篇文章:哥白尼提出日心說是為了拯救佔星術?(上)。哥白尼(來自Pixabay)上篇文章的結尾我們提到,《哥白尼問題:佔星預言、懷疑主義與天體秩序》一書的作者羅伯特﹒S﹒韋斯特曼認為哥白尼提出日心說是為了更好的佔星(大致和咱中國人說的算命是一個意思),而非通常人們認為的那樣
  • 混沌理論的解釋與發展
    第一個意識到物理和數學系統可能會表現出這種行為的人,是法國數學家昂利·龐加萊( Henri poincare)19世紀80年代,他研究了牛頓萬有引力定律下三個大質量天體在彼此引力場中運動的解。龐加萊發現,當只有兩個天體時,存在明晰的封閉軌道,天體會周期性地返回起始位置,而三體問題通常沒有這種周期性。
  • 《進化論》都被寫入教科書了,為啥還有人反對?進化論是真是假?
    說起生命的起源,無論是科學界,還是在我們的認知中,都會有諸多爭議的聲音,但飽受爭議的理論中,當屬達爾文的進化論符合科學,不過這也引起了其他學者的爭論,那麼人類活著的真正意義是什麼,人類為何要誕生於地球這個天體?
  • 用一篇論文建立一個學科,除了愛因斯坦還有他
    撰文 | 王昱審校 | 吳非我們身處資訊時代,但在享受海量數據帶來的便利時,克勞德·香農(Claude Shannon,1916-2001)——資訊理論的創始人,卻鮮為人知。香農是近代最偉大的數學家之一,他毫無疑問是個天才,並且擁有符合所有人刻板印象的,只有天才才能擁有的離譜人生。畢竟只用一篇論文就能建立一個學科的,除了愛因斯坦,還有香農。
  • 三葉蟲化石中為何會有涼鞋印?
    梅斯特將這塊帶有神秘「涼鞋」印的化石送到有關部門這一發現令全世界都為之震驚,沒有人能解釋為什麼在3—6億千前的化石中會存在「涼鞋」印。有學者提出,有可能這個印跡是偶然出現的一種圖形。然而,這則理論在1988年被推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