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1萬元紙幣為何印渾天儀?地動儀為何從教科書中刪除?
前言
身處中國歷史上各朝各代中的我國勤勞勇敢、充滿智慧的古人們發明了各種各樣的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的器械,也在各個領域探索總結出了很多幾乎接近現代科技的學科理論。
婦孺皆知的四大發明,每一項都不僅僅是中國古人的智慧的凝結,是在當時對於世界各方面發展起到了極大的促動作用。除了四大發明,我國古代還有很多璀璨的重大發明,比如誕生於東漢時期的渾天儀、地動儀。
01偉大的天文學家——張衡
渾天儀、地動儀的發明者叫做張衡,張衡從很小的時候就透露出各方面的天賦,他對機械技術、天文星象等方面都很感興趣,經過他不斷的努力研究和嘗試探索,長大後張衡可謂是貫通六藝,在世六十多年,在曆法、史學、器械、數學等方面都頗有建樹。
在公元132年,張衡發明了最早的地動儀。當時的地動儀的具體的詳細結構,隨著朝代的更迭,很多詳細資料已經遺失了,沒辦法進行特別詳細的還原考證。
現在比較流行兩個說法,其中一個更多被認可的就是由地震局馮銳提出的"都柱"模型,此模型經過多次模擬、測試,被比較多的專家和學者認為和歷史上記載的地動儀相對比較吻合。
可以說張衡發明的地動儀是世界上其他的地動儀的「祖輩」,張衡也是這個領域的「先行者」、「開拓者」,雖然受限於那個時候的整體科技水平有限,它只能測試出地震時震中大概的方位,但是這卻已經領先了世界上相關科技1800多年。
渾天儀,是渾儀和渾象的總稱。渾儀發明者是我國西漢時期的落下閎,到東漢時,張衡繼承和發展了前人的成果進行積極的改進,在原來的基礎取得了重大的進步。
02渾天儀被印刷在韓國貨幣上
渾天儀更多的詳細記載已經在朝代的更迭中失落,而且隨著科技的發展,更多先進、便捷的天文觀測、曆法計算儀器陸續誕生,並且進行應用,因此很多現代的普通人對於渾天儀都比較陌生。
但是無論如何不可否認的是,渾天儀是中國古人的發明,是中國古人智慧的凝結。但是韓國卻公然把渾天儀印刷在了韓幣上,因為韓國人認為,渾天儀是韓國人發明了,這波操作雖然讓人很是無奈但是也比較熟悉了。近幾年來韓國人已經進行過多次類似操作,甚至還企圖用中國的傳統節日、歷史發明進行相關申遺。
03地動儀在我國歷史書中刪除
地動儀在此前我國的歷史教科書中有較為詳細的圖文展示,但是目前國家已經將這部分內容從歷史教科書刪除掉了。
因為,隨著科學手段的不斷進步、測量設備的不斷升級完善,我國科學家對於地動儀進行了很多次的模擬和驗證,結果發現地動儀對於地震的預測並不是很精確,因此將其從歷史教科書中刪除,這並不是否定了地動儀對於相關領域的重大意義和作用,這麼操作反而更多地體現了我國科學家還有教科書編寫專家的嚴謹。
結語
我國古代的發明璀璨引人,但是並不意味著我們會躺在先人的功勞簿上,瞻仰故人、洋洋得意,而是會心懷歷史更加努力地去發揮中國人勤勞勇敢、踏踏實實的精神,去不斷的研究、探索,除舊迎新,更新更多的科技觀念、依賴更多的科學手段,進行更多的發明創造,推動我國乃至世界各個領域的共同發展和進步。
同時,我國也在不斷進行傳統文化的傳承、傳統歷史的傳播,對於一些不應該存在爭議的歷史事實,在各個領域明確我國古人的相關成就和貢獻,不容無理的篡改和編造。
【圖片來源網絡】
文/歷風如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