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動儀被我國歷史教材移除,渾天儀卻印在韓國鈔票上,又申遺了?

2020-11-29 史家霸唱

公元前六世紀古希臘數學家畢達哥拉斯提出了地圓說,但幾百年前,人們對於天文學認知不全,他們就被當成的抨擊教會的異類,不過隨著文藝復興和麥哲倫環球航行也逐漸證明了地圓說。

地圓說源自中國

中國有著5千年文明,除了檯面上的戰爭以外,科學一直都在發展,「天圓地方」是中國人最早關於宇宙的一種認知,這種特殊的理論一開始被認為是人能量的循環,《黃帝內經》中便提出了五運六氣以及四季的變化,即: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一年之後周而復始。

在先天八卦中:天是主,地是次,天為陽,地為陰,兩者相互感應,生成了天地萬物,其中人又正好是天地的精華物質所構成,因此被視為天地萬物之靈,能感通萬物,最靈者也。

隨著道家天文學說發展,春秋戰國時期就誕生了楚辭《天問篇》,其中就有地圓的主張,西漢時期的落下閎,是中國天文學「第一人」,他創造了《太初曆》,太初曆除了曆法之外,如今的我們常常說的二十四節氣也是來自這本書。

除此之外,他還提出了渾天說,也就是最早的地圓說,許多人認為渾天儀是東漢張衡發明的,其實張衡是改進了落下閎的渾天儀,但地動儀是他的傳世傑作。

地動儀為何會被刪除

東漢時期,地震相對頻繁,自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年)到安帝延光四年(公元125年)的三十多年當中,就發生了二十六次大地震,為了能夠預防地震,張衡經過數十年的研究,終於在陽嘉元年(公元132年)發明了候風地動儀。

但由於2000多年的戰亂,關於候風地動儀的史記並沒有留下太多,只有《後漢書·張衡列傳》寥寥記載了196個字,後世也是根據這196個字不斷添加一些史記,比如北宋《太平御覽·工藝部》就用了:地動機發,龍即吐丸,蟾蜍張口受丸,聲乃振揚。

根據這些史料記載,現代專家對地動儀進行了復原,目前陳列在中國歷史博物館的就是一位叫王振鐸設計復原的,龍口裡面的珠子也不會掉下來,由於史料文獻記載極少,地動儀一直都存在很大的爭議性,為了不誤導學生,就在歷史教材當中取消了地動儀。

渾天儀為何被印在韓國紙幣上

韓元是1975年8月14日正式開始發行,在發行韓元時,幣值是參考了日本的日元,從1元到1萬元都有大小不等的金額,一般來講,金額越大,越不好換算,日本也是取消的一些大額面值,但是韓國在60年的經濟發展,並沒有造成韓國經濟流通問題。

2007年,新版韓元發行了1萬元的紙幣,正面人物是用了世宗大王的頭像,世宗大王是李氏朝鮮第4代國王,在位期間,創立了韓國文字,並且在公元1446年頒布了《訓民正音》,他的功績巨大,因此被後世稱為「世宗大王」。

背面採用的背景是《日月五峰圖》和《龍飛御天歌》,但是背面的圖案採用的是渾天儀,渾天儀是渾儀和渾象的總稱,渾儀是測量天體球面的一種儀器,渾象是古代用來演示天象儀表。

將渾天儀印製在世宗大王的背面,不僅僅是中國網友,就連韓國也是提出了相關質疑,難道韓國在申遺完「端午節」之後,又打算將渾天儀申遺嗎?

首爾大學歷史系教授文重亮對這次印製提出了不滿,他承認了渾天儀是中國的,中國的渾天儀不應該出現在韓國貨幣上,韓國網友也是紛紛炸鍋,他們一致認為韓國也有自己的「渾天表」為什麼偏偏要用渾天?

關於渾天儀的使用,韓國銀行也是做出了回應:渾天表的箱體型設計與韓國貨幣圖案顯得格格不入,所以選擇了渾天儀作為圖案,但這個「渾天儀」也並非是中國的渾天儀,只是採用了渾天表的一部分。關於這個牽強的解釋韓國人不滿。

不過貨幣的發行是一件非常謹慎的事,這次「疏忽」對中韓兩國的歷史都是一種不尊重,但發行的貨幣並不是說取消就能夠取消的,更加別說是1萬元和是世宗大王的韓幣。

總結

從另外一方面來講,中國的5000年文明,對周邊小國影響力巨大,光是一個漢字,就傳承了千年之久,雖然韓國不斷申遺,但怎麼都改變不了,韓國曾是中國的一部分,在武王伐紂時,其叔父箕子就遷移到韓國,史稱「箕子侯國」。

相關焦點

  • 渾天儀為何被印在韓國錢上,地動儀卻移出了我國的歷史教材?
    渾天儀為何被印在韓國錢上,地動儀卻移出了我國的歷史教材?在當時的東漢時期,出現了一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發明家,張衡,他通過多年的觀察和研究終於發明出了兩臺聞名天下的機器,一臺管天文叫渾天儀,另外一臺機器管地理,叫地動儀。
  • 為何渾天儀被印在韓國鈔票上,地動儀卻被踢出了中國的歷史教材?
    在歷史上有這麼一對孿生兄弟,它們在歷史上的存在都很厲害。一個上知天文,一個下知地理。父親更是了不起,說是父親其實也就是它們的發明者,大家都知道張衡吧。他就是東漢大名鼎鼎的發明家。相信稍微懂一點歷史的人都知道這麼個人,可是這倆兄弟的下場卻截然不同。
  • 為何渾天儀被印在韓國鈔票上,地動儀卻被移出了中國的歷史教材?
    渾天儀為什麼會被印在韓國的錢幣上,地動儀已經被移除在我們國家的教材裡面?這是很多人都覺得奇怪的事情。以前有個雙胞胎兄弟,一個了解天文,一個了解地理,他們的父親就是東漢的張衡,現在一個被印刷在韓國的錢幣上面,另一個卻被我國的教科書刪除。
  • 為何渾天儀被印在韓國紙幣上,地動儀被移出我國歷史教材?
    為何渾天儀被印在韓國紙幣上,地動儀被移出我國歷史教材?文/歷史大齒輪渾天儀和地動儀這兩個東西是在東漢時期被張衡發明出來的,渾天儀是一個關於天文的東西。地動儀是關於地震的東西,能夠預測地震方位。渾天儀和地動儀在古代看來都是兩個非常、非常高明的東西,當然了,現在看來也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發明。但是在現代渾天儀的地位是相當的高,甚至被韓國印道的紙幣上面,但是地動儀卻地位非常的底下,甚至連教科書都沒有了,地動儀的地位。小編覺得,渾天儀和地動儀這兩個古代的發明到現在地位會出現如此大的差別,可能是因為這兩個發明的用途,或者說真實性出現了一定的區別吧。
  • 地動儀被教材刪除,渾天儀印上韓國鈔票,張衡的發明怎麼差這麼大
    這兩項與天文地理有密切相關的非凡科技儀器代表了古代中國的科技成就,也因為這兩個儀器不同一般的歷史地位,張衡的紀念郵票上也出現了它們的名字。然而,在韓國新版1萬韓元的鈔票上赫然出現了中國古代天文儀器渾天儀!這不僅引來我國網友的極大憤慨,即使在韓國國內也出現抨擊聲音。難道韓國人想要竊取張衡的發明權?
  • 渾天儀為何被印在韓國鈔票上?而地動儀卻從中國歷史課本裡消失了
    渾天儀為何被印在韓國鈔票上?而地動儀卻從中國歷史課本裡消失了地震給人們帶來了很多災難,有的時候小編在想,什麼時候我們可以預知地震的到來,可以提前做出準備呢?當然,這件事現在已經實現了,而在古代也有一個可以預測地震的儀器。
  • 為何哥哥渾天儀被印上鈔票,弟弟地動儀卻被移出教科書?
    上過小學的都知道張衡,張衡是我國東漢時期一個上通天文下知地理的著名工程師,他一生中致力於天體運行和地震原理的研究,並且精通機械製造,他製作出了渾天儀和地震儀兩個孿生兄弟,但這對雙胞胎的命運卻相差很大,哥哥渾天儀被印在鈔票上,地動儀卻被移出了教科書,這是為什麼呢?
  • 渾天儀被印在韓國鈔票上,地動儀卻被移出中國教科書,怎麼回事?
    中國在歷史上經歷了2000多年的封建時期,雖說那個時候人們的思想是非常傳統和落後的,但是值得驕傲的是,在封建時期,中國在軍事、科技、政治、文化方面都曾是一個強國,歷朝歷代都出現過驚人的科技成果,四大科技發明是令我們至今提起都滿是驕傲的事情。
  • 張衡發明的「渾天儀」被印在韓國紙幣上?地動儀卻被移出中國教材
    不僅如此,還有無數傑出的歷史發明和發明家,在古代中國張衡就是一個代表。他的渾天儀帶領人們探索宇宙的奧秘,在太空的海洋中漫遊。他的地震儀曾經在預測地震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對於中國,的歷史,張衡是歷史的推動者。
  • 渾天儀為什麼會印在韓國鈔票上,而地動儀卻從我國歷史教科書中被移除
    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誕生出了許多令人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而古人則在這片大地上,用自己的智慧和雙手,創造出一個個對後生產生著深遠影響的偉大發明。比如,我們在歷史教科書中所熟知的中國四大發明,其對世界有著深遠影響,至今都在被世界各國所沿用。
  • 課本上消失的地動儀,韓國鈔票上的渾天儀,世界全是我的思密達
    單從其發明的測地震地動儀來說,更是對後來產生了深淵影響。然而以現在科學推測可能有錯誤,就從課本中刪除。而張衡發明測天象的渾天儀,卻被韓國人搶先申遺,最後印刷在鈔票上了!然而,歷史太過久遠,渾天儀究竟如何創造出來的,到底有何用途,除了文獻古籍零星記載,根本沒有實物去參考。渾天儀的文物也沒出土過,這讓人們不斷懷疑其真實性,拿不出證據能怎麼辦,只能擱置唄!
  • 渾天儀為什麼印在韓國錢幣上?而地動儀卻從我國歷史教科書中移除
    地震儀是一種監視地震的發生,記錄地震相關參數的儀器,早在古代,我國東漢時代的科學家張衡,在公元132年就製成了世界上早的地震儀——地動儀,但這些並不是用來預測地震的,而是用來監測地震的,只是靈敏度上有差別。
  • 為啥渾天儀被印在韓國貨幣上,地動儀卻消失在中國的歷史教材中?
    為啥渾天儀被印在韓國貨幣上,地動儀卻消失在中國的歷史教材中?在古代,由於科學知識其實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對於那時候的人來說,想要發明一樣東西就變成了一件非常難得事情。但這不是小編今天要和大家說的,今天要說的是他發明的兩件東西,一個被印在了韓國的貨幣上,另一個從歷史課本上消失了,這是為什麼呢?那麼,這兩件東西是什麼呢?其中一件就是渾天儀,對於這個儀器,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這是用作什麼東西的,那麼就讓小編來告訴大家答案。
  • 韓國鈔票上印製著渾天儀,為何我國反而將「地動儀」移出了課本?
    在東漢時期,有一位大發明家名叫」張衡「,而要說張衡最偉大的兩個發明就是」渾天儀「和」地動儀「了,而這兩個東西就像是兄弟一般,但是卻有著不同的待遇,而今天要給大家說的就是韓國鈔票上印製著渾天儀,為何我國反而將「地動儀」移出了課本?那麼為什麼會這樣呢?下面就讓小編一起來帶大家看看吧!
  • 韓國又要搶文化?韓幣上印有「渾天儀」,教科書:應當移除地動儀
    我國是具有五千多年歷史的文明古國,我國人民也是勤勞與聰慧的人民,我國古代優秀的發明不勝枚舉,創造了無數傲人的成果,為人類社會的發展作出巨大的貢獻,如四大發明——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火藥,促進了人類文明進程,在世界上影響深遠,當然,我國也有非常多優秀的發明家,東漢張衡就是一個典型的代表
  • 地動儀被移出教材後,張衡發明的「渾天儀」卻被印在韓國的紙幣上
    中國古代歷史悠久,人口眾多,地大物博,在漫長的歲月中,湧現出了不少的人,也發生了不少的大事,更是產生了多次朝代的更替,並最終形成了如今的局面。不過,如果要說這些成就裡面對後世的我們影響最大的,便是張衡發明「渾天儀」這件事情了。「渾天儀」也被稱之為地動儀,是張衡通過對地震的親身體驗進行總結和研究,為了掌握全國地震動態而於陽嘉元年(公元132年)發明的東西。而第一架地動儀,也被稱之為候風地動儀。
  • 為什麼中國渾天儀印在韓國鈔票上,地動儀卻從我國教科書中移除
    杜詩也是生於東漢,他發明的水利鼓風機,對農業生產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成績,是我國機械工程史上的偉大發明,這項發明比歐洲領先了一千多年。張衡也是東漢人,不僅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家之一,他還在文壇上頗有成就,跟司法相如、揚雄和班固合稱漢賦四大家,他所創作的文學作品時至今日在文壇上也是影響深遠。
  • 國際烏龍:「渾天儀」被印韓國萬元紙幣上,難道又來爭文化遺產?
    「渾天儀」被印在了韓國的紙幣上,當成了韓國本土的文化,而地動儀卻被移出了中國教材。這是究竟是為什麼呢?韓國紙幣上的「渾天儀」渾天儀是渾儀和天儀的合稱,是一種測繪天體的工具。在2017年,韓國發布了新型的紙幣,在大多數國家的紙幣一樣,韓國紙幣上也印有具有韓國代表性的圖像,比如歷史人物。這本來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但是很快,中國的網友就發現韓國新版萬元紙幣上印的的圖像,竟然是張衡發明的「渾天儀」。一下子,這件事情就鬧得沸沸揚揚,中國網友尤其氣憤——韓國又搶中國的文化遺產。
  • 韓國將渾天儀印在鈔票上,引韓國教授不滿,直言:那是中國的發明
    雖然在最近的幾十年時間裡,我國在科技方面已經取得了極大的進步,但是與美國相比,我們依然落後。不過,在古代,我國卻是一個領先世界的科學技術大國,無數影響人類人類文明的偉大發明在中國誕生,然後傳遍世界。事實上,早在東漢時期,我國就已經有人開始研究一些自然現象,並且將其編撰成書,比如東漢時期的「天文學家」張衡。
  • 韓國1萬元紙幣為何印渾天儀?地動儀為何從教科書中刪除?
    韓國1萬元紙幣為何印渾天儀?地動儀為何從教科書中刪除?除了四大發明,我國古代還有很多璀璨的重大發明,比如誕生於東漢時期的渾天儀、地動儀。現在比較流行兩個說法,其中一個更多被認可的就是由地震局馮銳提出的"都柱"模型,此模型經過多次模擬、測試,被比較多的專家和學者認為和歷史上記載的地動儀相對比較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