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名人輩出,特別是有一位叫張衡之人,更是厲害,其天文地理方面造詣頗深。單從其發明的測地震地動儀來說,更是對後來產生了深淵影響。然而以現在科學推測可能有錯誤,就從課本中刪除。而張衡發明測天象的渾天儀,卻被韓國人搶先申遺,最後印刷在鈔票上了!

中國古代沒有形成完備的科學理論,但是,卻在實踐中逐漸形成了一套適合自身發展的路線。各家各派憑藉豐富的想像力、觀察力掌握了周天運行的一些規律,逐漸形成了一套「渾天說」的理論。後來,張衡在此理論基礎上又進行註解成書《張衡渾儀注》,如:「渾天如雞子,天圓如彈丸,地如雞子中黃,孤立於在天內,天大且地小,天表有水,天之包地,猶殼之裹黃,地天各乘其氣而立,載水而浮之」。

以現代的眼光來看這套關於探索真實世界猜想的理論,與現代科學理論如此接近。傳聞張衡就是受此啟發,經過一番實踐與理論相結合之後「渾天儀」出世,平時用來觀察天文星象,由渾象跟渾儀兩個組成部分。據說,渾儀具有gps定位的功能,能測出天體的大概位置,而渾象能對定位數據進行演算,真是相當的厲害。
渾天儀的價值相當的牛啊,不得不讓世人讚嘆,中國古代科技那是多麼的輝煌!
然而,歷史太過久遠,渾天儀究竟如何創造出來的,到底有何用途,除了文獻古籍零星記載,根本沒有實物去參考。渾天儀的文物也沒出土過,這讓人們不斷懷疑其真實性,拿不出證據能怎麼辦,只能擱置唄!

韓國是個沒有文化的國家,沒有文化就沒有根。那就需要不斷的從別處偷竊,順手牽羊不斷的補充自身。這就導致放在一邊的渾天儀,卻被韓國人搶先申遺,並且於2017年將渾天儀做成背景圖印進了自己的錢幣之中,向外界宣布該儀器是自己的祖先的發明。還有我們端午節吃的粽子,喝的豆漿,傳統中醫,通通是韓國思密達的!

同樣,中學書本上關於地動儀的記載,由於缺少強有力的證據來能夠證明其真實性,它的原理內部結構無人得知,也被擱置一邊了!不知道韓國思密達是否又要動手申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