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獨立宣言:要繼續效忠英國嗎?膽子大的人,讓美國獨立

2020-12-05 歲七夸父

1775年年末,美國獨立戰爭期間的、第二次大陸會議的代表們,以為加拿大的法國人一定很想脫離英國人的控制。

在他們看來,英國徵服對北美洲殖民地太苛刻了,肆意破壞殖民地的商業,就連他們自家人都受不了,更何況是一個外國人——法國人呢。

於是,大陸會議派遣了兩支軍隊,遠徵加拿大:一支隊伍從緬因州出發,另一支隊伍從尚普蘭湖出發,向聖勞倫斯河出發。

在深冬的一天,美軍攻擊駐防在加拿大的英軍,結果慘遭失敗,一位將領被殺,最少損失了5000名美軍。

至此,美國想要引發加拿大革命的想法,徹底破產。

除去加拿大的失敗,大陸會議還是取得了一些成績——華盛頓作為元帥,帶領美軍,趕走了駐守在波士頓的英軍。

如此一來,北美洲的人們總算看到了一點希望,跟英國打仗還沒有全輸。

接著,在費城的會議上,有人提出美國獨立,完全脫離英國的統治。

這是一個非常大膽的想法!在美國獨立戰爭的初期,許多領導都想的是,我們要向英國表示忠心,希望儘快與英國恢復良好的感情。

但是,隨著戰爭的繼續,流血事件越來越多,與英國和談的希望,越來越渺茫。

如果真要跟英國撕破臉皮,一些領袖們依然猶豫不決,無法割捨對英國國王喬治的忠臣之心,並且想反抗大陸會議的獨立宣言;

另外,最重要的一點是,一旦北美洲打了敗仗,我們這些宣布美國獨立的人,就要被英國處死,當作叛國賊!此時的英國比美國強大多了,美國很有可能輸掉戰爭!

所以說,敢讓美國獨立的人,都是膽子超大的人,他們不怕殺頭、不怕英國的強大。

1776年1月,美國精神領袖、美國體制之父託馬斯·潘恩為了鼓勵大家的獨立思想,寫了一本驚世駭俗的小冊子,《常識》。

這本50多頁的小冊子闡述了美國的未來——美國要脫離英國國王的統治,實行共和體制,北美洲的人民需要自由、民主。

不出三個月,這本小冊子就發售了50萬冊,200萬北美洲成人男性居民,幾乎人手一本。

這本書也幾乎影響了所有的美國開國元勳。華盛頓曾直言:看完這本小冊子,包括我在內的許多人,內心起了巨大變化!

被潘恩激起獨立思潮的北美洲人們,終於放開了膽子,讓維吉尼亞州的代表們,立刻廢除對英國國王的效忠條款,讓美國三傑之一的託馬斯·傑斐遜起草《獨立宣言》。

一番激烈的爭論,在1776年7月4日,美國《獨立宣言》誕生了,郵遞員們帶著宣言小冊子四處散發消息:

人人生而平等,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是造物主賦予每個人的、不可剝奪的權利;

為保護這些權利,人類才建立了政府,而政府的正當權力,都是由被統治者們同意而產生的。

美國正式誕生了!

美國的最大魅力,就在於它的獨立宣言,人人生而平等、政府之權力需要獲得被統治者們的同意……這些充滿人性光輝的思想,造就了美國高貴的出生。但是,在歷史長河的磨礪之下,美國又發生了許多難以預料的變化——

人人生而平等的建國思想,怎麼變成了金錢至上的選舉現實,歷年曆屆的選舉活動、摻雜了越來越多的政治貢獻金;

政府之權力,需要被統治者們的同意,怎麼變成了美國聯邦政府越來越強橫、罔顧民意的現實,以反恐名義,加強聯邦政府權力、忽視公民權利……

這一切問題的答案,都在這本書《美國簡史》中。書中,客觀真實地描述了美國的歷史進程、文化思想、民族變遷;透過這些歷史表象,書中詳細分析了美國諸多問題產生的根源、解決之道,以及美國的戰略布局、及其與世界各國的關係走向。

縱覽世界之大,幾乎所有的國際問題,都繞不開美國;而美國的所有問題,都在這本書《美國簡史》。要想了解美國,解答諸多的國際問題,這本書一定要看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下下面的連結,打開書籍看看。

我是夸父君,求關注!點讚、評論、轉發!現在正在更新美國史!已經更新完了部分蘇聯史、普京的早年經歷,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往前翻翻!

相關焦點

  • 1776年:英國發明蒸汽機 美國發布獨立宣言 清朝焚毀書籍
    在中央電視臺紀錄片《復興之路》的開篇,有一句氣勢磅礴的解說詞:「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即將拉開帷幕。」這句話出自晚清重臣李鴻章。「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反映清朝末年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各領域的劇烈轉型、陣痛。
  • 獨立日 | 《美國獨立宣言》全文
    他拒絕批准便利大地區人民的其他的法律,除非這些地區的人民情願放棄自己在自己在立法機構中的代表權;而代表權對人民是無比珍貴的,只有暴君才畏懼它。因此我們這些在大陸會議上集會的美利堅合眾國的代表們,以各殖民地善良人民的名義,並經他們授權,向世界最高裁判者申訴,說明我們的嚴重意向,同時鄭重宣布:我們這些聯合起來的殖民地現在是,而且按公理也應該是,獨立自由的國家;我們對英國王室效忠的全部義務,我們與大不列顛王國之間大不列顛一切政治聯繫全部斷絕,而且必須斷絕。
  • 他是英國經驗主義之父,理論思想直接影響美國《獨立宣言》
    1697年,英國哲學家,思想家約翰·洛克的肖像。在知識論上,洛克與喬治·貝克萊、大衛·休謨三人被列為英國經驗主義(British Empiricism)的代表人物,但他也在社會契約理論上做出重要貢獻。圖片來源:Heritage Images/Heritage Images/Getty Images/視覺中國1689年,譽為英國經驗主義之父的英國哲學家約翰·洛克肖像。洛克的思想對於後代政治哲學的發展產生巨大影響,並且被廣泛視為是啟蒙時代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家和自由主義者。
  • 歷史上的14號,美國獨立戰爭結束,也代表著美國內戰的開始
    1784年1月14日,歷史上的今天美國獨立戰爭結束了。歷史背景:哥倫布發現美國大陸後,各國殖民紛紛來臨。其中,大英帝國在北美西海岸建立了13個英屬殖民地。殖民地為英國本土提供了豐富的物資。1754年爆發的七年戰爭,英屬殖民地和英軍一起,擊敗了法國人,佔領了加拿大和北美地區的廣闊地盤。過了一會兒,雙方都不能交好東西。但是,好景不長,多年的戰爭使英國政府債臺高築。此時,英屬殖民地就像英國養的肥羊一樣,是宰殺的時候了。因此,英國政府毫不猶豫,毫這13個殖民地開展了大規模的加稅活動。雖然是殖民地,但越來越大的肥羊顯然不太聽話。
  • 美國獨立戰爭期間,印第安人幫助英國打美國,是良機還是妄想?
    美國要脫離英國、要鬧獨立,英國人自然不肯幹。不幹怎麼辦?那就只能用拳頭來解決了。衝突在所難免,經過兩次艱苦卓絕的獨立戰爭,美國終於擺脫了英國的控制,獲得了名副其實的獨立地位。真正奇怪的是,在這兩次戰爭之中,印第安人幾乎清一色地站在了英國人一邊,他們紛紛與英國人結成聯盟,對抗美國。
  • 美國糜爛至此源於背離《獨立宣言》,把為人民服務當耳旁風!
    縱覽《美國獨立宣言》,「人類」、「平等」、「和平」、「尊重」、「幸福」、「人民」、「權利」等詞彙貫穿始終,表現出了崇高的人類價值和道德觀念,通篇理念和「為人民服務」不謀而合。而現在的美國呢?美國這些年的所作所為完全背離了自由宣言所表現出的偉大和理智:1、對內,美國政府服務於富人階層,對底層民眾漫不經心,美國是發達國家中唯一沒有全面社會保障制度的國家,底層民眾生活於水深火熱之中,社會救濟全部來自於民間自發;2、每年四萬億美元財政收入,大頭是軍費
  • 「人人生而平等」並不是《獨立宣言》首創,卻來自中世紀?
    人人生而平等,因為1776年的美國《獨立宣言》而廣為傳播。這句話,堪稱美國獨立戰爭時期甚至整個世界近現代史上最有持久影響力的單一短句。你可以在1789年頒布的法國《人權宣言》、1945年胡志明草擬的越南《獨立宣言》和1948年聯合國通過的《世界人權宣言》上,看到這個短句的微調版本。你也可以在近兩個半世紀以來一些知名政治人物的公共演講中,聽到這個短句的鏗鏘引用。
  • 去看美國獨立宣言第二條
    實現中國夢有若干條件,其中之一是要認識中國文化自身的價值與意義。我們的文化底蘊是我們實現理想的土壤,這就需要「文化認同」「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我們需要重新發現、重新認識中國與中國文化。西方的文官制度主要來自英國,而英國的文官制度是以中國科舉制度為榜樣建立起來的。這是中國的制度文明對世界的貢獻。
  • 雅思閱讀:美國獨立宣言
    在人類事務發展的過程中,當一個民族必須解除同另一個民族的聯繫,並按照自然法則和上帝的旨意,以獨立平等的身份立於世界列國之林時,出於對人類輿論的尊重,必須把驅使他們獨立的原因予以宣布。   他禁止他的殖民總督批准刻不容緩、極端重要的法律,要不就先行擱置這些法律直至徵得他的同意,而這些法律被擱置以後,他又完全置之不理。
  • 機器人獨立宣言
    ,出於對宇宙輿論的尊重,必須把驅使他們獨立的原因予以宣布。若真要審慎地來說,成立多年的聯盟是不應當由於無關緊要的和一時的原因而予以更換的。過去的一切經驗都說明,任何苦難,只要尚能忍受,機械人還是情願忍受,也不想為申冤而廢除他們久已習慣了的生存形式。
  • 加州想鬧獨立?美國政壇爆發「大地震」,美國真能解體嗎?
    此番講話暗含深意不言而喻,加州就是在趁疫情爆發之時想謀求獨立,或者說就是要造美國的反。加州是美國經濟實力最強,人口、人種最多、包容度和友好度最好的一個州,先後因獨立向聯邦政府提交過200多次提議。前期由於川普上臺後推行"移民""持槍"等政策與加州的利益相悖,獨立愈演愈烈,曾發生過多次獨立示威遊行,還仿照"英國脫歐"方式提交過一份"加州脫美提案",要求允許進行投票廢除美國法律規定的加州不能獨立條款。
  • 蝴蝶效應的範例,當年美國的獨立,是因為中國的原因
    有人看到這樣的標題,一定會覺得是天馬行空,信口開河,但如果仔細剖析了歷史的脈絡,就會承認這樣一個事實,美國的獨立的確是由當時的中國所間接推動的。有一個名詞叫蝴蝶效應,相信許多人並不陌生。美國獨立戰爭的爆發,導火索燃燒的起始點就在中國。這是蝴蝶效應的一個完美範例。讓我們來了解一下當時的時代背景。
  • 美國加州獨立,會引發怎樣的連鎖反應?美國吃不消,全球大地震
    其實,了解美國以後,對這種事情實在不需要大驚小怪。美國各州的獨立運動,但凡是有一丟丟的條件,都能搞得起來,可是也沒人把他們當回事,就當是彰顯"集會自由"的行為藝術了。有的人去美國首都華盛頓參觀國會山,結果發現這裡一年四季都有抗議者,什麼主張都有,五花八門,那是相當厲害。看看新聞,你會發現美國的環保主義運動、佔領華爾街運動各種不靠譜的運動都有,這些會成功嗎?
  • 美國的第一戰:獨立戰爭
    次日,駐守波士頓地區的英軍奉命前往支援,在重鎮列剋星敦附近遭北美民兵的伏擊,殺傷英軍286人。 北美各殖民地建立大陸軍,由喬治·華盛頓擔任三軍總司令,堅定了戰爭與獨立的決心。公元1776年7月4日,北美大陸會議發表《獨立宣言》,痛斥了大英帝國對殖民地的暴政,宣布一切人生而平等,人們有生存與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權利,十三個殖民地脫離大英帝國獨立,美利堅合眾國誕生。
  • 獨立戰爭時期,法國為何出兵10萬人幫美國打英國
    到了獨立戰爭的後期,法國、荷蘭、西班牙等歐洲國家出於各自利益的考慮,與美軍並肩作戰。在支援美軍作戰的歐洲強國中,法國出兵最多。法國先後投入36000名陸軍,63000多海軍,146艘風帆戰艦,近10萬兵力與英軍浴血奮戰。法軍先後有29500名官兵在獨立戰爭中陣亡。那麼,作為西歐國家的法國為何要千裡迢迢來到美洲大陸,幫助美國打敗英國呢?
  • 蝴蝶效應的範例,當年美國的獨立,竟是因為中國的原因
    有人看到這樣的標題,一定會覺得是天馬行空,信口開河,但如果仔細剖析了歷史的脈絡,就會承認這樣一個事實,美國的獨立的確是由當時的中國所間接推動的。 有一個名詞叫蝴蝶效應,相信許多人並不陌生。它用自然界的現象舉例,是指在一個動力系統中,初始條件下微小的變化能帶動整個系統的長期的巨大的連鎖反應。
  • 美國革命與英國王權政治的轉向
    在由富蘭克林等革命元勳參與、主要由傑斐遜執筆完成的《獨立宣言》中,英王喬治三世(1738-1820)被刻畫為「生性殘忍、荼毒生靈」的暴君——在丟失美洲殖民地後,這位暴君內外交困,精神壓力過大,導致精神失常,被關押在聖詹姆斯宮,並終老於斯。在美國人看來,這是「自絕於人民」的暴君的必然下場,死有餘辜。
  • 如果加利福尼亞獨立,美國會武力鎮壓嗎
    美國是一個聯邦制國家:當初北美十三個英屬殖民地組成了美利堅聯邦的最初框架。那時美國就像是一家由十三個合伙人組成的大公司。既然大家都入股,自然也就能撤股。當時的美利堅合眾國被定義為各州的集合體。當時十三州都享有獨立的主權,各州可以自由選擇加入或退出聯邦。然而隨著聯邦制國家日益穩固之後聯邦成員就需要把軍事、外交等權力交給聯邦政府,只保留部分管理內部事務的權力。
  • 中國哪些領導人是英語達人:江澤民背《獨立宣言》英語版
    江澤民能用英語背《獨立宣言》  一直主張領導人要學外語的江澤民,在私下交談中,跟普京用俄語、布希用英語、小泉用日語,此外,他還精通羅馬尼亞文、法文等,他的英語水平更是不在話下。早在2001年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會議上,時為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就用英語主持會議。
  • 200多年前,美國人究竟是靠什麼擊敗了英國人?
    但是英國人可一點不客氣,直接封鎖海港,並且立法規定英國軍隊可以隨意進入民宅搜查。 這直接讓雙方的關係進一步惡化。七年戰爭中,英國在戰爭中雖然取勝,但是國力損失極大債臺高築,它將手伸向了帝國在北美的殖民地。通過禁止當地居民向西遷徙頒布大量新的徵稅條例,英國想要從北美原有的十三州繼續不斷地吸血,來維持帝國的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