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紀中期,大英帝國的北美殖民地經濟發展迅速,北部工商業發達,造船業更是超過了英國本土,很多人購買北美製造的船隻。生產的小麥和玉米都遠銷歐洲市場,成為最大糧食出口地之一,很多北美商品在國際市場上屬於一流商品。
法國和英國為了爭奪對北美殖民地的控制權,爆發了七年戰爭。公元1756年5月20日,英國海軍在大西洋四處攻擊法國船隻,首先挑起戰火。法國作為報復行動,出動150艘運輸船和12艘戰艦,以及1.5萬士兵登陸梅諾卡島,擊敗駐守在島嶼的英軍,此戰勝利使法國獲得在地中海的一個戰略據點。公元1759年4月,英國艦隊在葡萄牙外海摧毀了一支法國艦隊,取得大西洋霸權。
北美大陸同樣在燃燒戰火,英國接二連三地擊敗法軍。公元1756年,英軍攻克了奧斯威格要塞,控制安大略湖。隨後英軍翻越懸崖抵達亞伯拉罕平原,再次擊敗法軍,迫使法屬加拿大總督投降,這個省份落入大英帝國手中。英法雙方大打出手,削弱了各國列強對北美殖民地的控制力。
英國雖然打敗了法國,控制了北美大部分地區,但因長期的戰爭而導致財政困難。大英帝國不斷地向北美各殖民增加稅收,實行高壓政策,大英帝國與北美殖民地的矛盾日益尖銳,最終導致北美十三殖民地的獨立戰爭爆發。
大英帝國的第14團和第29團駐守在北美,經常刁難勒索當地人民,從而造成軍民關係惡化,十三個殖民地與英軍積怨已深。公元1770年3月5日,英軍在波士頓與繩索製造工人爆發衝突,士兵開火打死3人,打傷6人,血腥鎮壓北美人抗議,導致大英帝國與殖民地的關係進一步惡化了。
緊接著,大英帝國頒布的《茶稅法》條例,明令禁止殖民地自由販賣"私茶",北美人堅信《茶稅法》侵犯了他們「無代表不納稅」的權利,為了抗議大英帝國的不平等條例,北美人於公元1773年12月16日晚上潛入茶船,將342箱茶葉全部傾倒入大海,以此表達不滿情緒。
《麻薩諸塞時報》記載稱:「漲潮時,水面上飄滿了破碎的箱子和茶葉。自城市的南部一直延綿到多徹斯特灣,還有一部分被衝上岸」。
公元1774年3月,大英帝國為壓制殖民地民眾的反抗,頒布4項懲罰性的法令,包括《波士頓港口法》、《麻薩諸塞政府法》、《司法法》、《駐營法》。從政治上軍事上加緊對殖民地的控制與鎮壓,於是北美人加速準備脫離大英帝國,十三個殖民地召開「第一屆大陸會議」,各個殖民地開始進行武裝民兵,並貯藏軍火,揭開了獨立戰爭的序幕。
公元1775年4月18日,北美民兵在重鎮列剋星敦附近與英軍交火,爆發激烈港戰,打響獨立戰爭的第一槍。次日,駐守波士頓地區的英軍奉命前往支援,在重鎮列剋星敦附近遭北美民兵的伏擊,殺傷英軍286人。
北美各殖民地建立大陸軍,由喬治·華盛頓擔任三軍總司令,堅定了戰爭與獨立的決心。公元1776年7月4日,北美大陸會議發表《獨立宣言》,痛斥了大英帝國對殖民地的暴政,宣布一切人生而平等,人們有生存與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權利,十三個殖民地脫離大英帝國獨立,美利堅合眾國誕生。
之前被大英帝國暴揍的法國、西班牙、荷蘭相繼參戰,三個列強宣布支持北美殖民地獨立戰爭。
公元1775年,英軍憑藉強大的海軍控制北美東部沿岸,同時以陸軍分別從加拿大和紐約南北夾擊,企圖打通尚普蘭湖與哈得孫河谷一線,以孤立十三個殖民地中最堅決的新英格蘭殖民地,然後各個擊破其他十二個殖民地。
大陸軍總司令華盛頓為了避免十三個殖民地被英軍切斷聯線,主動攻打重鎮波士頓,將英軍主力牽制在查爾斯頓半島。大陸軍佔據了高地邦克山,從而掌握了制高權,可以炮轟波士頓城鎮。英國將軍威廉·豪威(Wiliam Howe)率兵強攻高地,英軍由輕步兵與榴彈兵組建進攻隊形,發動突襲高地邦克山,大陸軍陣地火力反擊,經過三次大規模激烈交火後,英軍死傷慘重的代價下,攻克了查爾斯頓半島。
大陸軍首次取得殺傷數千英軍的戰果,為了保存實力而選擇撤軍。大陸軍總司令華盛頓採取避免決戰的作戰方略,分兵兩路轉而攻打加拿大地區,大陸軍冒著冰天雪地遠徵,圍攻了重鎮魁北克。結果魁北克人民並沒有一呼百應,反而厭惡大陸軍在鄉郊引起的治安問題,於是不少居民志願參加英軍。
大陸軍使用9磅以及12磅的輕型火炮轟炸重鎮魁北克,幾乎對城牆完全無效。相比之下,英軍的城防炮火力更大,使大陸軍死傷慘重。天氣日趨嚴寒,城外紮營的大陸軍患上各種流行疾病,使士兵已經無心作戰,攻城戰中遭到英軍迎頭痛擊,大陸軍徵伐加拿大計劃也因此失敗。
大陸軍裝備較差,華盛頓記載稱:「士兵們衣不蔽體,夜無氈毯,腳上沒鞋,赤腳行軍,從他們腳上留下的血跡,就可以找到他們的行蹤,他們幾乎經常沒有糧食……」
大陸軍總司令華盛頓再次轉移進攻目標為重鎮波士頓,佔領了多爾切斯特高地,將火炮架在高地上射擊,轟炸城內的英軍陣地。英軍統帥威廉·豪本被迫放棄重鎮波士頓,下令英軍乘船前往加拿大的諾法斯科西亞海軍基地,大陸軍總司令華盛頓隨即佔領波士頓城鎮,繳獲英軍大炮250門,步槍數千支,此外還有大量其他軍用物資。
公元1776年8月,英國統帥繼蓋奇發動了攻打紐約戰役,出動3.2萬英軍海陸並進。大陸軍總司令華盛頓指揮1.9萬北美民兵據守紐約城鎮,在英軍強大攻勢下節節敗退,大陸軍死傷極其慘重,英軍一直追擊至德拉瓦河,隨後入營過冬。大陸軍總司令華盛頓決定突襲英軍營地,於聖誕之夜渡過德拉瓦河突襲英軍,殺傷數千餘人。特倫頓戰役中,大陸軍幾乎毫無損失,鼓舞北美人繼續鬥爭。
雙方戰事進入僵持狀態,北上的英軍沿莫霍克河東進被大陸軍所擊潰。南下的英國將領「伯戈因」孤軍冒進,被1.2萬大陸軍圍困在薩拉託加(今斯凱勒維爾)。數次突圍失敗後,英國將領「伯戈因」率部投降,薩拉託加大捷成為戰局轉折點。
公元1778年9月,法軍和大陸軍聯合作戰攻打重鎮薩凡納,3.5萬英軍固守陣地防禦,英國將領「普雷沃斯特」屢次擊敗法美聯軍,薩凡納失利對獨立事業造成嚴重震撼。法美聯軍雖然殺傷英軍6000人,但無力攻克重鎮薩凡納。
公元1780年,英國將領柯林頓率領1.4萬士兵從陸海兩面包圍重鎮查爾斯頓,擊破駐守這裡的大陸軍,南方美軍司令B.林肯率5000餘人投降,英軍繳獲4艘軍艦與300門火炮,取得重大勝利。
公元1781年1月17日,大陸軍準將丹尼爾·摩根率領600名士兵在南卡羅來納州考彭斯擊敗英軍,相繼收復不少南方失地。公元1781年8月,大陸軍總司令華盛頓指揮1.6萬美法聯軍圍困重鎮約克敦,在法國艦隊火炮配合下,擊破了駐守約克敦的英軍,大英帝國被迫戰略收縮。
公元1781年9月5日,獨立戰爭接近尾聲,法國24艘戰艦擊敗了英國艦隊,奪取了大西洋制海權,從海上封鎖了重鎮約克敦。大陸軍總司令華盛頓指揮1.7萬美法聯軍從三面合圍,發動最後一場大規模會戰,美法聯軍強攻重鎮約克敦康沃利斯,在猛烈的火炮轟擊下,大陸軍前赴後繼衝鋒,向著敵人堡壘前進,英軍處於完全絕望之中,冒著一夜炮火,星條旗依然迎風招展,大陸軍攻入英軍陣地,大破敵人7000人,插上星條旗在空中高高飄揚,英國將領康沃利斯率部投降。
大英帝國和殖民地在凡爾賽宮籤訂1783年巴黎條約,承認美利堅合眾國成立。大英帝國在跟法國7年戰爭中元氣大傷,又相繼遭到其他列強(西班牙、荷蘭、法國)的圍剿,英軍在北美消耗戰中逐漸支持不足,財政消耗殆盡。最終,大陸軍在華盛頓的帶領下,贏得了獨立戰爭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