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獨立戰爭是1775年到1783年爆發的局部國際性戰爭。經過8年奮戰,美國擺脫英國統治取得了獨立的地位,並利用200多年的時間,快速成為全球實力第一的超級大國。時至今日,美國的發展歷程都是很多世界歷史專家和愛好者津津樂道的話題。
上圖_ 美國獨立戰爭
然而,當我們仔細研究美國獨立戰爭的過程,就會發現——美國獨立戰爭並非美英兩國在對抗。到了獨立戰爭的後期,法國、荷蘭、西班牙等歐洲國家出於各自利益的考慮,與美軍並肩作戰。
在支援美軍作戰的歐洲強國中,法國出兵最多。法國先後投入36000名陸軍,63000多海軍,146艘風帆戰艦,近10萬兵力與英軍浴血奮戰。法軍先後有29500名官兵在獨立戰爭中陣亡。
那麼,作為西歐國家的法國為何要千裡迢迢來到美洲大陸,幫助美國打敗英國呢?
俗話說,沒有永恆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當我們仔細研究美國獨立戰爭爆發前法國的歷史,我們就會發現,法國和英國之間有著「血仇」。
上圖_ (諾曼人的對外徵服)諾曼徵服是發生於1066年的一場外族入侵英國的事件
由來已久的英法矛盾
自1066年諾曼徵服開始,英國和法國的矛盾就從來沒有消停過。1337年,英法兩國更是爆發了長達百年的持久戰爭。經過法國軍民的浴血奮戰,英國在歐洲大陸的地盤逐漸喪失,英國被迫退守英倫三島。在此後的歐洲局部戰爭中,英法兩國互相站到對立陣營,連續對抗幾個世紀。
到了近代,隨著英國開闢海外殖民地,法國漸漸感受到了英國對其歐洲霸權地位的威脅。在北美大陸,英國的擴張更是對法國殖民地加拿大構成了直接威脅。為了遏制英國的擴張,英法兩國各自聯合其盟友,在歐洲大陸展開了長達7年的戰爭。
上圖_ 七年戰爭,是英國-普魯士聯盟與法國-奧地利聯盟之間發生的一場戰爭
這7年戰爭對於法國來說是一種苦熬!
法國陸軍在戰爭中接連遭到英普(普魯士)聯軍打擊,損失慘重。在1756年11月5日的一場戰鬥中,英國的盟友普魯士就以損失550人的微小代價,殲滅法軍數千人。
在海上戰鬥中,儘管法國在地中海擊敗英國海軍,但英國卻依靠其軍力的整體優勢佔領了法國殖民地加拿大,路易斯安那部分地區和佛羅裡達。到了1763年6月,英國和法國在一起籤訂了《巴黎和約》,這對於法國而言是喪權辱國的合約,法國被迫承認英國對西印度群島、加拿大、非洲和印度部分地區的佔領。法國在歐洲的地位遭遇沉重打擊。
七年戰爭的失敗對於法國而言是奇恥大辱!這場戰爭結束後,法國國王路易十五被迫下臺,法國上至政府,下至民眾,無不希望法國能尋找機會,重新迎回法蘭西民族的尊嚴。
上圖_ 「七年戰爭」時的歐洲地圖
美國的孤軍奮戰
七年戰爭的勝利讓英國得意洋洋!為了填平七年戰爭中龐大的軍事開銷,英國加強了對北美殖民地的剝削和壓迫。1765年,英國通過了所謂的《印花稅法》,要求北美地區的商品必須貼上印花稅才能流通。由於北美地區軍民的反抗,《印花稅法》沒有通過。隨後,英國政府又通過新的《唐森德稅法》這一新的法律,對北美殖民地經濟收取重稅。
北美殖民地和英國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大。終於,1775年,列剋星敦一聲槍響,北美民兵打響了武裝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的第一槍。此後,北美民兵在華盛頓的領導下統一整合為美國大陸軍。
然而,美軍和英軍的兵力卻相差非常懸殊。當時,經過整合的美軍總兵力才1萬人,北美殖民地的人口加起來才300萬人。而英國在北美的殖民地有3萬兵力,其本土還有大量的兵力可隨時投入戰場。面對武器和兵力佔據絕對優勢的英軍,華盛頓一邊指揮美軍和敵人浴血奮戰,另一方面派出富蘭克林等官員到歐洲尋求國際幫助。
上圖_ 班傑明·富蘭克林(1706年1月17日—1790年4月17日)
法國參戰的戰略考量
美國代表的到來讓法國眼前一亮。在富蘭克林的不斷遊說下,法國給美軍3萬多支步槍和200多門火炮。然而,這些援助並沒對美軍扭轉戰局起到根本性的作用。到了1777年,法國貴族拉法耶特帶領法軍以「志願兵」的名義奔赴美國參戰。法軍「志願兵」的正規戰術給北美民兵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隨著戰局的繼續發展,法國終於承認美國的獨立,並站在美國這一邊向英國宣戰。對於法國國王路易十六而言,法國幫美國打英國有以下兩重考量:
第一,轉移國內矛盾。
路易十六執政時期的法國已經坐在了「革命的火山口上」。由於法國國內的貴族和僧侶階層瘋狂剝削民眾,法國國內的階級矛盾空前激化,資產階級要求改革的呼聲也越來越高。面對法國國內民眾的改革呼聲,身為封建帝王的路易十六隻能採取出兵北美參戰的方式,將國內民眾的視線暫時轉移到國外。
事實證明,路易十六出兵美國確實起到了延長波旁王朝「壽命」的作用。在法軍參加美國獨立戰爭的1778年到1783年間,法國國內沒有爆發革命。路易十六的統治穩如泰山。直至美國獨立戰爭結束後的1789年,波旁王朝才被法國民眾推翻。
上圖_ 路易十六 (法蘭西波旁王朝復闢前的最後一位國王)
第二,尋找機會打敗英國,想辦法奪回對殖民地的控制權。
北美大陸的加拿大原先是法國的殖民地,在七年戰爭結束後割讓給了英國。對於加拿大割讓英國這件事,法國從上到下始終是耿耿於懷。在美國獨立戰爭爆發後,法國軍政各界都希望能通過參加美國獨立戰爭的方式擊敗英國,重新奪回本屬於法國的殖民地加拿大,並重新掌握法國在歐洲大陸的絕對話語權。
上圖_ 美國獨立戰爭(1775年—1783年),或稱美國革命戰爭
在以上兩重考量的推動下,路易十六積極支持法軍奔赴北美參戰。1780年,法國將領羅尚博將軍率領6000法軍登陸北美大陸。隨後,越來越多的法國陸軍登陸北美大陸,法國海軍和大西洋和英國海軍展開激戰。在1781年8月的約克敦戰役中,美法聯軍重創英軍,奪取了獨立戰爭的主動權。
此後又經過2年的浴血奮戰,美國終於贏得了戰爭的最後勝利。
參考資料:
《美國獨立戰爭簡史》 英國 史蒂芬•康威著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