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戰爭表面上看是一場發生在越南的局部戰爭,但實際上越南的戰局和當時的整個國際冷戰環境是息息相關的。對美國來說,不越過北緯17度線,戰爭未必會輸;但如果越過了北緯17度線,則一定會輸。
美國一直到現在都有一個國家級的安全戰略概念,叫大西洋湖,也叫先歐後亞。這個概念的基礎就是:美國對世界的控制,取決於美國對歐洲的控制力度。如果美國放棄歐洲,那麼下一個控制歐洲的國家,就是顛覆美國世界霸權的掘墓人。
說白了,就是美國人認為,在這個地球上除了北美和歐洲之外,其餘地區都是沒有任何價值的!誰敢動美國在歐洲的利益,那麼美國一定會用百分百的力量打死它。如果是東亞或者中東等地,美國的策略就是扶持代理人,也就是俗稱的扶持傀儡政權。只有當傀儡政權堅持不下去的時候美國政府才會親自動手。但是出兵也是有條件的,就是不能以犧牲歐洲的利益為前提。
搞清楚了這個概念,就能明白美國在越南的戰爭為何如此束手束腳了。
二戰結束後,歐洲大陸國家全部被打成了一片廢墟,在二戰中沒有受損失的美國理所應當的成為了歐洲國家的老大。蘇聯本來也在二戰期間被打成了廢墟,但因為舉國體制的優勢,通過第四個五年計劃,經濟迅速的恢復到了戰前水平,並且還擁有了核武器!可以在軍事上與美國一較高下。美蘇兩國都在歐洲大陸布置了重兵,雙方劍拔弩張,誰也不敢先開第一槍。
除了歐洲大陸之外,亞洲也是美蘇爭霸的關鍵點,尤其是在東亞地區。這裡原本是美國的勢力範圍,但因為中共取得了內戰的勝利,中國倒向了蘇聯,以至於美國在東亞地區的控制力大大被削弱。當時美國的一些政治家認為:如果不能遏制紅色勢力的擴張,那麼美國遲早會被擠出西太平洋,日本和東南亞就會淪為蘇聯的小弟,這對於美國來說是不可接受的失敗。
於是美國首先在朝鮮直接幹涉了一把,將破壞平衡的朝鮮揍了一頓,但卻因為中國志願軍的加入,最後雙方打成了一個平手,各自回到之前的勢力範圍。
幾乎是同時間,美國的重要盟友法國也在越南打壓紅色勢力,結果被越南人民軍(有中國的幫忙)打的很慘,最後法國與越共籤署了一份合約:雙方以北緯17度線為界,這條線以北歸越南,以南歸法國。後來法國人認為南越遲早也守不住,便留下了一個混亂不堪的南越,撒丫子跑路了。
法國人跑路,身為自由世界老大的美國政府當然不能坐視不理,時任美國總統艾森豪立即派遣了軍事和情報人員立即進駐南越,並扶持了南越吳庭豔傀儡政權,與北越進行全面對抗。
最開始的時候,美國只是對南越進行有限的軍事和經濟援助,艾森豪總統的關心重點仍然是放在歐洲和中東,不想在西太平洋投入過多的軍力,以免造成歐洲的空虛,給蘇聯可乘之機。因此當時越南只是南越和北越的武裝力量爆發的小股衝突,雙方並沒有大打。並且這只是越南人的內戰而已,美國並沒有參加。
後來到了六十年代,南越的吳庭豔政府日漸進入獨裁狀態,大肆鎮壓南越中間派人士的和平民主運動。他的高壓政策激起了南越人民大規模有組織的反抗。於是南越一些不甘於被吳庭豔政府統治的有識之士和北越潛伏到南越的地下黨組成了越南南方民族解放統一陣線,組建南越遊擊隊與南越政府軍在南越農村大打一氣。(城市也有打,主要是恐怖襲擊)
眼見腐敗無能南越政府連南越都要保不住了,時任美國總統甘迺迪決定於1961年對越南南方發動一場「特種戰爭」,即由美國提供經濟和軍事援助,由美國軍事顧問直接指揮南越軍,協助美國特種部隊鎮壓南越的叛亂分子。(即南方民族解放統一陣線的遊擊隊)
需要強調的是,甘迺迪的特種戰爭也是有限度的武裝幹涉,美軍並沒有向越南派遣大量作戰部隊。當時的作戰目的也很清晰,就是針對南越遊擊隊的特種戰爭,幫助南越政府維持南越地區的統治即可。北緯17度線以北區域並不在美國的打擊範圍之內。
然而這種特種作戰的效果並不好,特別是南越政府軍的無能表現,使得美國顧問策劃的特種打擊收效甚微,南越遊擊隊運用機動靈活的戰略戰術,多次打破了美軍和政府軍的全面進攻和重點掃蕩。而美國及南越軍隊在戰爭中使用的恐怖手段反而加劇了南越普通民眾的反抗情緒。甘迺迪政府意識到,如果不把吳庭豔這個糟糕的傀儡政府清除掉,美國就不可能贏得勝利。於是在美國政府的支持下,南越軍方發動了軍事政變,推翻了吳氏家族的獨裁統治。
然而,推翻吳庭豔政府對緩解南越的頹勢一點幫助都沒有。吳氏家族覆沒後,統治南越的政府一個比一個爛,僅1962—1964年之間,南越政府就更迭七次。導致南越大量的農村地帶被南越遊擊隊控制,政府軍只能龜縮在一些大城市和軍事據點。南越政府的經濟收入也大大減少,只能依靠美國的輸血才能存活。這就使得美國在越南越陷越深,愈發的難以自拔。
看見南越政府的統治搖搖欲墜,北越當局立刻把握良機,加速對南越的滲透,將北越人民軍分批派到南越遊擊隊中去。使得南越的情況愈加的慘澹,連美軍的生存也受到了衝擊。因此在甘迺迪總統遇刺後,繼任的林登詹森總統將戰爭擴大,直接派遣了美軍的地面部隊參加越戰,於是全面越戰也就是正式爆發了。
這裡要強調的說一下,越南戰爭不管是特種戰爭還是全面戰爭,目的都是幫助南越傀儡政府打擊南越遊擊隊,控制南越地區。美軍的任務並不包括顛覆北越政權,美國也從來沒有武力顛覆北越政權的計劃。
可能有人會納悶了,既然美國沒有消滅北越的計劃,那麼為什麼越戰給人的感覺就是美軍和北越人民軍在幹仗呢?這是因為北越人民軍的體制優勢,使得北越可以用滲透的方式將人民軍派遣到南越遊擊隊之中。南越遊擊隊中的很多人實際上都是北越人民軍,並且後來北越直接將整師整師的人民軍採用分散滲透,越境後再集結的方式投入到南越遊擊區,使得越南戰爭全面爆發後,美軍除了要面對南越的遊擊隊外,還要要對北越滲透過來的正規軍(越南人民軍)。
至於南越的政府軍,由於政府腐敗無能,南越軍隊從來就沒有統一過,南越百萬大軍中,正規軍有五十萬,基本由老人小孩組成的地方保安部隊六十萬,這些人中只有十個步兵師是戰鬥部隊,並且只能原地駐防打防禦戰,沒有能力打進攻作戰。這就使得北越人民軍可以滲透到南方來,而南越的政府軍無法打回去。另一方面,南越政府軍受限於美國的控制,也不允許越境滲透。這就使得雙方打的是一場不對等的戰爭。
不過美國沒有對北越進行地面進攻,不代表美國沒有對北越進行進攻。
1965年2月7日凌晨,美軍在波來古空軍基地遭到越共遊擊隊攻擊,傷亡上百人。詹森總統立即對美國部署在中國南海的美軍海航部隊下令,對北越廣平省洞海市實行報復性轟炸。後來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提交對北越實施戰略空襲的「滾雷」作戰計劃,對北越的90個目標進行摧毀性轟炸。當年執行過對東京轟炸的美國空軍參謀長李梅上將宣稱,要把北越炸回石器時代。後來還將轟炸範圍擴大到了寮國和柬埔寨兩國,力圖將北越對南越的滲透斬斷。
備註:詹森政府認為,只要美國地面部隊直接參戰,就能在越南南方取勝;只要美軍飛機對越南北方地毯式轟炸經濟目標與城市,就會使北越因為「有一個工業體系要保護」而屈服,從而實現美國扶持南越政府的參戰目的。
看見北越被美軍的毀滅性轟炸後,中國政府對北越予以了很大的幫助。早在1962年時,毛主席對北越問題給出過指示,他強調:只要美國介入越戰,中國就介入越戰。只要美國向南越提供物資支持,中國也對北越進行物資支持。
在美國開始轟炸北越後,中國政府立即向北越派遣鐵道兵、工程兵、高射炮兵等部隊幫助北越抗擊美軍轟炸、和搶修保障、建設重要公路及機場的工程任務。此舉使得北越軍隊得以騰出手來投入南方作戰。美軍在轟炸了一段時間之後,認為得不償失,也就停止轟炸了。
尼克森總統上臺後,由於美軍一直沒有完全達到打擊南越遊擊隊,斬斷北越滲透的目的,使得美軍在越南空耗了五年,遭到重大犧牲。因此美國國內掀起轟轟烈烈的反戰運動。尼克森採取了戰爭越南化的辦法,逐步將美軍從越南撤出,改以讓南越獨自對付北越的方針,結果效果非常差。美軍撤出後,南越在兵力、裝備等方面對北越都有優勢的情況下,百萬南越大軍居然被30幾萬南越遊擊隊(沒有飛機僅有少數坦克)給包圍在大中城市動彈不得, 這種垃圾政權不完蛋真是沒天理了。
總的來說,美國之所以會介入越南戰爭,完全基於所謂的多米諾骨牌理論,他們認為如果不遏制共產主義在西太平洋的蔓延,整個東南亞都會淪為蘇聯的傀儡。所以美國的戰略目標是遏制北越的滲透,而不是消滅北越政權。美國也從來沒有入侵越南北部的計劃。但是美國認為越南南部的遊擊活動是由於得到北越政權的支持。所以勢必要將戰爭擴大到北部,因此對北越進行了轟炸。
但是轟炸也要有限度,決不能惹到中國,否則中國必然會出兵。如果一旦中國出兵,會使越南戰爭的規模和烈度無法控制,影響美國的全球戰略。這也就是開頭說到的,如果美軍在越南的投入太大,歐洲的安全就無法保障了,它一定是輸。但如果限定戰爭的範圍,它反而還有贏的機率。後來蘇聯不就解體了麼?只不過南越太腐朽了,沒有堅持到蘇聯的解體。
另外,美國當時還有一個顧慮。就是當時的中國政府對美國亮了底線,毛主席指示的原話如下:美國敢冒險打倒北越,中國軍隊就應該開過去。我們採用志願軍的形式,用不著怕美國的幹涉,無非就是再來一次韓戰。如果他們轟炸或登陸,我們就要打,美國能出兵,中國人就不會出嗎?中國人去越南,跨一步就到了。
於是後來周恩來總理就以此指示制定了一個計劃:美國走一步,中國走一步;美國出兵,中國也出兵。中國以北緯17度線為雷池,給美國劃定了升級戰爭的範圍。當然了,美國並沒有完全理會中國的警告,後來還是出動飛機轟炸北越。作為報復,中國也派出了防空兵、工程兵、鐵道兵進入北越支援,算是針鋒相對了。美軍的地面部隊攝於威懾,後來也就沒有越境作戰。
美國退出越戰時,其實它應該慶幸當初沒有越過17度線。畢竟打了八年越戰,什麼好處沒撈著不說,美國還淨往越南貼錢。1971年時,美國的黃金儲備(102億美元)與它的外流動負債(678億美元)達到了1比6的程度!美國完全喪失了承擔美元對外兌換黃金的能力。沒有充分的黃金儲備作基礎,美國憑什麼當自由世界的老大?所以尼克森上臺之後才會幹這三件事:第一,結束以以美元為中心的布雷頓森林體系,美國不當冤大頭了;第二,積極訪問中國,與中國搞好關係;第三,逐步從越南撤軍,美國不趟這個渾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