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法國派遣遠徵軍入侵越南,也掀起了北越反法抗戰十年的序幕。從時間上二戰已經結束了,日本從越南撤出了,北越剛剛建立。可是由於北越的頑強,以及中國援越抗法,使得法國在越南廢除頭疼,在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後,法國狼狽不堪地撤出了越南。
然而越南的硝煙還沒有散去,就在同一年,法國另一塊殖民地阿爾及利亞開始對法國殖民政府進行襲擊,從而揭開了阿爾及利亞民族獨立戰爭的序幕。阿爾及利亞的獨立戰爭進行了將近十年,法國還是與阿爾及利亞籤訂了《埃維昂協議》,承認阿爾及利亞獨立。
這兩場戰爭基本上都耗時耗力,可為什麼面對如此弱小的國家,法國竟然都失敗了呢?
17世紀初法蘭西人開始殖民,依靠著洋槍洋炮,法國的殖民地分布在美洲、非洲及亞洲,到了19至20世紀初,法國已經成為僅次大英帝國的第二大殖民帝國。
這兩場戰爭,歸根結底是法國希望可以重振自己的殖民體系,恢復法國在殖民地的統治。
法國表面上是二戰的戰勝國,但其實只不過是站對了隊而已,看看法國的表現,實在是令人不解,如此強大的陸軍在德軍面前竟然不堪一擊,如果不是英國以及其他盟友,法國只能是一個絕對的悲劇。
所以說二戰的法國受到的只有削弱而已,這一點法國是不可能和蘇聯相提並論的。所以戰後的法國急需重建,老百姓更是早已厭倦了戰爭。
而經過了二戰的「洗禮」,亞非拉等地殖民地的民族獨立運動如雨後春筍,眼看英國人都開始放手了,法國也是無可奈何,不過法國的內心是極不情願的。
可法屬殖民地紛紛走向了獨立,尤其是越南,二戰的時候被日本佔領,日本投降後,法國還沒來得及過來,北越就建立了。
在法國人看來,這些殖民地實力一般,根本不是法國的對手,打不過德國,不代表打不過殖民地部隊,所以法國派出了大量的軍隊試圖捲土重來。
但是法國明顯的小瞧了越南,要知道北越的實力並不弱,尤其是獲得了非常多的日式裝備,跟幾十年前,法國入侵越南時早已今非昔比。尤其是通過奠邊府戰役,讓法國徹底絕望了,於是在日內瓦會議後,法國正式撤出越南。
說起阿爾及利亞,法國可是非常不情願放棄的,畢竟在法國很多人眼裡,阿爾及利亞已經成為了法國的一部分。
面對阿爾及利亞的獨立戰爭,法國採取了高壓政策,為了消滅幾萬人的阿爾及利亞獨立力量,法國先後出動超過80萬的軍隊,幾年戰爭下來,法國損失了數十萬人,耗費了幾萬億的法郎,結果卻並不盡如人意,反而被搞得焦頭爛額。
可以說法國在殖民地的失敗,主要是兩方面的原因,第一種是法國自身能力的削弱,反觀殖民地的實力在一步步增強。
第二種原因,我們或許可以從法國的公投看出。1961年初經全民投票,75%的法國公民同意阿爾及利亞獨立。可見,法國人對侵略戰爭已經深惡痛絕。那麼很自然地法軍在戰爭中勢必吊兒郎當,出工不出力,結果顯而易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