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4年1月14日,歷史上的今天美國獨立戰爭結束了。
歷史背景:哥倫布發現美國大陸後,各國殖民紛紛來臨。其中,大英帝國在北美西海岸建立了13個英屬殖民地。殖民地為英國本土提供了豐富的物資。1754年爆發的七年戰爭,英屬殖民地和英軍一起,擊敗了法國人,佔領了加拿大和北美地區的廣闊地盤。過了一會兒,雙方都不能交好東西。
但是,好景不長,多年的戰爭使英國政府債臺高築。此時,英屬殖民地就像英國養的肥羊一樣,是宰殺的時候了。因此,英國政府毫不猶豫,毫這13個殖民地開展了大規模的加稅活動。雖然是殖民地,但越來越大的肥羊顯然不太聽話。當時殖民地喊口號,可以交稅,但要承認殖民地的地位,議會上必須有殖民地的代表。簡而言之,要有權力,要發聲,地位要平等。那個英國政府一定不會答應的。在他們的老貴族眼裡,殖民地低,沒有權利。矛盾發生在這裡,不能調和,沒辦法,開始戰爭吧。但是有一個前提是,這種殖民地的反抗和我國古代歷史上的犯作亂象一樣,矛頭肯定不是朝向皇帝,殖民地的反抗自然也不是朝向國王,反饋貪婪腐敗的內閣,聰明的國王善良善良,典型的清君方。
萊剋星頓的槍聲響起後,殖民地成立的大陸議會還向國王喬治三世提交了和平委託書,在委託書中充分表達了對國王的忠誠,要求國王約束內閣,停止了對他們的壓迫。但是,抵抗行動已經發生,壓力也被部署,戰爭開始,死亡的話就不能協調了。特別是在邦克山之戰中,英軍獲勝,但傷害了1000多人。當時,英國在北美的駐軍也只有1萬人。這樣,血淋淋的事實使英國徹底生氣,喬治三世拒絕了和平請願書,發表了殖民地現在處於各種心術不正當的亡命者引起的公開叛亂,英國政府毫不猶豫地進行了打擊,呼籲美國忠實的臣民使叛國者繩索的方法。然而,殖民地仍然不想與英國面對面。畢竟,英國仍然是世界上第一個軍事強國,真正的商品價格並沒有落入帝國。然而,在無奈之下,1776年7月4日的大陸會議通過獨立宣言與英國宣布徹底決裂。
戰爭爆發,其實戰爭內容沒什麼看不見的。有趣的是戰爭的細節,對英國抱有希望的忠實派,對英國失望,有更大野心的獨立派,天生被奴役的黑人武裝,獨立宣言明確指出,人人平等,但在他們眼中,黑人不是人。戰爭中每個人都要表明自己的立場,選擇邊站隊,鄰居、朋友、家人紛紛分手。英奸、美奸一時像牛毛。就連美國開國三傑之一的班傑明·富蘭克林的兒子前新澤西皇家總督威廉·富蘭克林公開與父親決裂,組成了皇協軍和英軍共同作戰。幾年的血腥戰爭終於結束了,英國人被趕出去,獨立派遣到殖民地獨立建國。雖然上獨立,但經濟上依賴英國。之後,隨著美國本土資本主義的崛起,要求在貿易中取得平等的地位,與英國貿易獲得巨大利益的既得利益者也會感動,更血腥的南北戰爭也爆發了。戰爭是政治的持續,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這兩場戰爭是不可避免的。
聯想到這幾天,被稱為民主模範、自由燈塔的美國,現任總統呼籲支持者破壞國會,但一直以言論自由標榜的美國禁止了現任總統的發言渠道。這真是一條美麗的風景線啊。揭開民主自由的隱蔽布不是血淋淋的利益嗎?血脈似乎很強,利益在這些搶劫犯的後代眼中,還是那麼甜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