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宮被燒毀後美國是被神風所救?1815年1月8日美軍結束1812年戰爭

2021-01-11 薩沙

作者:薩沙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

薩沙歷史上的今天

白宮被燒毀後美國是被神風所救?1815年1月8日美軍結束1812年戰爭

1815年1月8日:美軍於紐奧良戰役獲勝結束1812年戰爭。

很多人不知道1812年戰爭,這也被稱為美國第二次獨立戰爭。它從1812年開始,持續了接近3年時間。

大家都知道,美國只有兩個鄰國,加拿大和墨西哥。

其中墨西哥在1810年爆發了獨立戰爭,此刻還在同西班牙人殖民政府混戰。這個戰爭持續到1821年才大體結束,不可能有精力對付美國。

況且,就算沒有內戰,墨西哥的國力也太弱,對美國不構成威脅。

加拿大就不同了。加拿大是大英國協的一部分,由英國人直接統治。

加拿大的面積比當時的美國還大,經濟上也相當富裕,缺點是人口太少,只有一二百萬。話說回來,當時美國的人口也不多,剛剛700萬人。

從軍事戰略角度來說,加拿大對於美國存在非常嚴重的戰略威脅。

雙方有漫長的邊境,長達6000多公裡,這是極為不利的。美國即便用100萬大軍,也不可能防守住那麼長的邊境。

美國人一向奉行以攻為守的軍事戰略,與其將來被英國肆意攻擊,不如先發制人。

一旦佔領加拿大,美國可以徹底消滅英國的軍事威脅,還會將領土擴大一倍,獲得巨大的利益。

在1812年前後,英軍主力,全部被拿破崙牽制在歐洲。

當時,拿破崙將英國為首的反法聯盟連續重創,英軍狼狽不堪,損失慘重。此時法軍剛剛進入俄國,戰局似乎要扭轉。

在這種關鍵時刻,英國根本無暇兼顧其他任何地區,主力全部在歐洲集結。

在加拿大地區,英軍僅有5000人正規軍。

顯然美國佔據軍事上的優勢,似乎可以打贏。

沒想到,此戰美國卻沒有獲勝。

無論政客怎麼解釋,此次戰爭畢竟是美國軍隊入侵加拿大境內,同獨立戰爭完全不同。

不是保家衛國,美國老百姓對於戰爭並不熱心,志願兵的士氣不高。

況且,加拿大的英國正規軍只有5000人,美軍正規軍也不過有1萬2000人。

到開戰前,美國臨時擴軍到3萬5000人,但士兵並不願意打仗,還嚴重缺乏訓練有素的軍官。

加拿大被入侵以後,英國迅速應對。他們緊急招募了數萬民兵,還立即調動強大的美洲艦隊封鎖美國海岸線。另外,英國人還找到美國印第安人進行結盟,讓他們在美國境內進行廣泛的遊擊戰。

英國人的迅速反應,超出了美軍的預料。

英國美洲艦隊有97艘軍艦,包括11艘戰列艦和34艘護衛艦,非常厲害。而美國海軍僅有22艘軍艦,絕大部分是護衛艦,比英國軍艦要落後的多。所以,美國海軍根本不敢同英軍決戰,以海上遊擊戰方式進行騷擾。

於是,英國海軍輕鬆封鎖了美國的東海岸,可以任意登陸任何美國沿海城市。

而殺入加拿大的美軍,遭遇到加拿大民兵的頑強阻擊,陷入了持久戰,兩軍長期拉鋸,互有勝負。

這樣糾纏到1814年,戰局發生扭轉。

當年,拿破崙在4月6日宣布退位,歐洲的戰爭結束了。

由此,英國人騰出手來,可以全力增援加拿大。

8月,英軍決定突襲華盛頓,給予美國羞辱性的打擊,迫使他們屈服。

英國軍艦搭載4300多訓練有素的陸軍官兵,突然在華盛頓附近的布萊登斯堡登陸。

這大大超出美軍的預料,只得臨時拼湊了6300多人應戰,只有1000人是正規軍。雙方在布萊登斯堡決戰,美國的烏合之眾當然不是對手。

8月24日,雙方開始交戰,一度打得旗鼓相當。然而英軍突然使用火箭炮(拿破崙時代英國改良的火箭炮)攻擊。此時的火箭炮主要用於海戰,同今天的喀秋莎火箭炮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東西,其實沒什麼了不起的。然而,美軍大部分官兵都是民兵,從沒有看到過這種武器。

火箭炮威力有限,卻有強大的光聲效果,非常嚇人。

美國民兵們被嚇得半死,開始自發的潰散。由此,戰局徹底改變,一部美軍潰逃,剩下的擋不住數量優勢的英軍猛攻,只得也全線撤退。此戰美軍只傷亡200多人就戰敗了,主要是被嚇跨的。

撤退期間,美軍軍官還考慮,是不是要留在近在咫尺的華盛頓鎮內打巷戰!

可惜,美軍民兵訓練太差,此時兵敗如山倒,士氣降到低點,一些民兵乾脆直接跑回家去了。

這種情況下,讓他們打巷戰是不可能的。

於是,8月24日,美國總統麥迪遜等全部官員,迅速逃離華盛頓,逃到馬裡蘭州蒙哥馬利縣的溪鎮。

英軍殺入華盛頓時,沒有見到1個美軍。

攻打華盛頓的目的主要是羞辱美國,燒毀華盛頓也是英國的既定計劃。

搞笑的是,此時的華盛頓只是一個不大的鎮子,人口才幾千人,沒有什麼值得燒的東西。

唯一比較輝煌的建築,就是美國國會大廈,被英國工兵一把火燒毀。這棟石制建築物比較堅固,開始根本燒不動。英國人被迫使用了軍用火藥,連燒帶炸,才將它燒毀。

隨後,英國工兵又來到了總統官邸(白宮)。因為早在建成時,建築物的外牆就被刷成白色,也叫作白宮。因為是木製建築物,燒起來就容易多了。最終,白宮內部建築全部燒毀,只剩下了白色的外牆。網上有種說法,白宮被燒毀後才油漆成白色,目的是遮醜。這是部隊的,白宮本來就是白色。

有意思的是,英軍燒毀白宮只是單純的報復,並沒有傷人。

白宮還有一些留下的門衛和園丁,英軍沒有傷害他們,只是讓他們協助找了食物倉庫。當時英軍將所有美酒和食物全部吃光,又將所有燃料堆在白宮內,點上了火。

除了國會大廈和白宮之外,英軍還燒掉了軍械庫、華盛頓船塢、財政部、戰爭部、波託馬克河大橋,總價值大約是36萬英鎊(當時的幣值)。

整個華盛頓的政府建築物,只有美國專利局大樓得以倖存。

英軍趕來放火,還拉出1門大炮試圖炮擊。專利主管人及前首都建築師威廉·索頓卻擋在大炮前,質問英軍為什麼毀滅屬於全人類的精神財富。英國士兵被他的勇氣感動,放棄放火離開。

所以,專利局大樓成為唯一倖存的政府建築物。

萬分奇怪的是,英軍縱火後還不到1天,一場突然到來的颶風將大火全部吹滅。

一些華盛頓市民表示,甚至有龍捲風吹入市中心,將2門大炮扔出很遠,英軍士兵也有傷亡。

出現了自然災害,加上華盛頓的政府建築基本都被燒毀,英軍隨即撤退。

一些英軍士兵則受了驚,認為此次颶風來的非常奇怪:會不會是上帝對我們的行為不滿?懲罰了我們?

這種想法有一定的市場,導致英軍加速了從華盛頓的撤退計劃。

華盛頓前後淪陷26個小時,這也是美國歷史上唯一的一次,首都被別國軍隊佔領。

這邊,麥迪遜總統得知英軍撤退,就帶著官員們返回華盛頓。

他們前後只在馬裡蘭州蒙哥馬利縣的溪鎮,辦公了1天多時間。由此,溪鎮從此有了一個響亮的名字:一日首都。

自然,放火這種事也不是英國人單方面的。美軍也曾攻佔了加拿大的重鎮多倫多,同樣也放了一把火。

戰爭持續了2年多還在僵持,雙方誰也沒有獲得決定性勝利。

1814年末,安得魯·傑克遜將軍在紐奧良重創英軍,擊斃了英軍指揮官愛德華·白金漢少將。這令傑克遜成為聞名全國的英雄,也讓他後來登上總統寶座。

此次的大勝,也預示這美國會在持久戰中逐步佔據上風。

不過,最終雙方草草結束了這場兩敗俱傷的戰爭,籤訂了《根特條約》,基本維持了戰前的邊界。

此戰中,英美都不是贏家,當然也稱不上輸家,唯一的輸家是印第安人。

當時印第安人同英國結盟,在美國內部四處襲擊美軍,造成美軍很大傷亡,甚至還有屠殺戰俘和平民行為。

這是印第安人的一次押寶,結果卻輸了。戰後,美軍開始有計劃的報複印第安人,進行大規模的驅趕。

聲明:

本文參圖片來自網絡的百度圖片,如有侵權請通知刪除。

相關焦點

  • 歷史上的美國-1812年的戰爭
    1812年戰爭,焚燒華盛頓是一個英國入侵華盛頓特區的首都美國。1814年8月24日,在紐約戰勝美國人後布萊登斯堡戰役由少將率領的英國部隊羅伯特·羅斯燒毀的建築物包括白宮(被稱為總統府),以及美國國會大廈,以及的其他設施美國政府。
  • 白宮名字由來:源於1812年美英戰爭中,英軍火燒總統官邸「所賜」
    然後美國通過利誘脅迫的手段,與印第安人籤約攫取大量土地。到1807年,美國通過與印第安部落首領籤訂購地協議的方式,從印第安人手裡攫取了大量土地,包括印第安人在密西根東部、印第安納南部和伊利諾伊大部分土地,以及印第安人在喬治亞、田納西和密西西比河流域各州的大量土地。此次,向北的領土擴張,直接觸動了英國人的利益。於是,採取各種行動對美國的擴張進行打壓。最終迫使美國在1812年對英國宣戰。
  • 1812年美英戰爭爆發,各州害怕失去對民兵的領導權導致初期失利
    1812年美英戰爭不同於獨立戰爭,後者是一場全面戰爭,舉國參戰,而1812年美英戰爭可以說是一場有限的戰爭,美國和英國參展的規模和人數也不是很大。但是就是這場有限的戰爭,開啟了美國現代化軍事思想的道路。
  • 美國介入的戰爭中有哪些是沒打贏的
    由此可見美國所參與的歷次戰爭都是勝多敗少,儘管如此歷史上也曾有過幾場美國沒能打贏的戰爭。2012年6月加拿大耗資2800萬加元舉辦了一次「1812年戰爭」200周年紀念活動。所謂「1812年戰爭」指的就是爆發於1812年的美加戰爭。
  • 1812年戰爭:北角戰役
    1814年9月12日,英國進攻馬裡蘭州巴爾的摩時,爆發了北角戰役1812年戰爭。隨著1813年的結束,英國人開始將注意力從拿破崙戰爭與美國的衝突。這始於海軍力量的激增,皇家海軍擴大並加強了對美國海岸的全面商業封鎖。這削弱了美國的商業,導致通貨膨脹和商品短缺。
  • 神風特攻到底有多可怕?比神風更可怕的是美軍的火力網!
    【軍武次位面】作者:光亭神風特攻隊是日本海軍在太平洋戰爭後期有組織的自殺式攻擊,到最高峰的衝繩戰役時,日軍神風特攻隊更是連續向美軍發動了十次代號為「菊水」的自殺式攻擊狂潮,規模之大前所未有。在整個戰爭中日軍總共出動了約4000架次的神風特攻,也取得了一定的戰績,在心理上更是給美軍造成了極大震撼。那麼神風特攻到底有多恐怖,讓美軍如此談虎色變?
  • 美國也有被吊打的時候,當年國會大廈是怎麼被英軍攻陷的?
    1793年9月18日,國會大廈動工,在奠基儀式上,由美國國父喬治·華盛頓總統親自安放基石。1812年英美戰爭爆發,1814年英軍攻佔美國首都華盛頓,還未完工的國會大廈被英軍縱火,受到嚴重毀壞。戰爭結束後,美國對國會大廈進行了重建和擴建,歷經七十多年,最後直到1892年才算建成。
  • 茲拉託烏斯特的冷兵器:沙俄崛起與1812年俄衛國戰爭的見證者
    但沙俄政府在1811年有了個新主張,即建設一個專門生產特定兵器的新兵器中心,從而為圖拉「減負」。當時,拿破崙戰爭席捲至東歐,1812年俄羅斯衛國戰爭爆發,營造新兵器中心的計劃被擱置,直到戰爭結束後才重新被提起。
  • 歐洲史:俄羅斯1812年衛國戰爭
    1812年俄法戰爭的爆發,是兩國在歐洲爭奪霸權,矛盾急劇尖銳的結果。6月23日夜,法軍不宣而戰,渡過涅曼河,戰爭爆發。此時法國在歐洲已經佔領了廣大領土,俄國空前孤立。亞歷山大一世提出通過和談結束戰事,被拿破崙拒絕。他決心要做「世界的主人」,「踏碎」阻礙他稱霸世界的俄國。法軍在兵力上佔有絕對優勢,進入俄境後,迅速向其中心地帶推進,在沒有遭到抵抗的情況下,一路佔領了許多重要城鎮。
  • 美國歷史:感恩節的由來——幸運的火雞與不幸的印第安人
    北美獨立戰爭期間,絕大多數印第安部落都站在英國一邊。1778年7月,以印第安人為主的鎮壓部隊,殘忍地屠殺了近400名擁戴獨立的白人。這就是美國史上著名的「懷俄明慘案」。而北美獨立戰爭的最後一場陸戰,竟然也是發生在大陸軍與印第安部落之間。1782年11月,克拉克將軍擊潰了驍勇的印第安人肖尼部落,並將其驅逐到西部。
  • 各國都有敢死隊,為什麼只有日本的「神風特攻」受到那麼多批評?
    例如同樣在二戰的太平洋戰場上,1942年4月美軍轟炸日本本土的「杜立特空襲」,其實就是一個敢死隊任務,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在珍珠港遭到日軍偷襲後,損失慘重。接著日軍在太平洋上發起全面進攻,勢如破竹,盟軍連遭敗績,士氣低落。
  • 1812年英美戰爭,美國歷史上唯一一次連首都都丟了的戰爭!
    1812年英美戰爭,美國歷史上唯一一次連首都都丟了的戰爭!美國在1775—1783年的獨立戰爭獲勝。既然美國是通過打敗英國,推翻它的殖民統治而獲得獨立的,那麼兩國的恩怨就自然不會因為一場戰爭而了結。第一次獨立戰爭之後,美英兩國籤訂了《巴黎條約》,規定密西西比河以東是美國的領土,但美國並不滿足,而是想要藉助戰爭的勝利繼續擴張領土,這就威脅到了英國的利益,英國並不想看到美國實力壯大起來。所以,英國對於美國仍然採取在各方面打壓的態度。
  • 土耳其效仿美軍展開「焦土」作戰,燒毀敘利亞數十萬畝麥田
    在人類戰爭史上,侵略軍最殘忍不過於搶光、燒光和殺光「三光」作戰,現在還想採用這種滅絕人性的策略顯然行不通了。但是,美國軍隊在5月17日又發明了一種新的「燒光」戰術,出動阿帕奇武裝直升機在敘利亞投拋燃燒彈燒毀大片麥田,從而達到遏制敘利亞政府軍推進的目的,被認為新時代的「焦土」作戰策略。
  • 一場打了近20年的戰爭如何按下「結束鍵」?
    一方面,澳大利亞軍隊的暴行備受譴責,另一方面,阿富汗,這個陷入無窮無盡戰爭的中亞山國,那裡的平民所遭受的苦難,也再次引起世界的關注。11月19日,澳大利亞軍方公布調查報告, 承認在2005年至2016年期間,澳大利亞駐阿富汗特種部隊殺死了至少39名手無寸鐵的阿富汗士兵和平民,甚至包括未成年人。來自阿富汗烏魯茲甘省的年輕人米爾扎,就是無辜的被害者之一。
  • 遊擊隊令白宮顏面無存 不惜代價置美軍於死地
    在疫情的影響下,美國從阿富汗撤軍的態度十分堅決。因為在過去20年時間裡,美國在阿富汗投入了大量的軍費以及人力,但是大量駐阿美軍並沒有能夠保證阿富汗的長治久安。相反的是,該國境內的武裝衝突不斷,嚴重消耗了美國的國家實力,在這種情況下,川普急不可耐地希望從阿富汗撤軍,並與塔利班籤署了和平協議。回顧阿富汗戰爭,的確是一場魔幻的戰爭。2011年美國以絕對的軍事優勢,拉枯摧朽般地推翻了塔利班政權,這似乎也證明了「落後就要挨打」的那句話。
  • 邱毅:蔡英文憑弔轟炸重慶的日軍中將 歌頌"神風特工隊"
    蔡英文「過境」美國洛杉磯(圖片來源:臺灣「中央社」)蔡英文8月12日啟程,開始訪問美洲「友邦」巴拉圭、貝里斯,13日過境美國洛杉磯。而邱毅也於當天在大陸網絡上發文稱,蔡英文在「出訪」之前又有驚人之舉。「她在屏東縣車城鄉的溫泉公園內,放置了二戰期間零式戰鬥機的模型,並言明是當年臺灣年輕人參加神風特攻隊的戰機,並在碑文上憑弔大西瀧治郎的武士道精神。」邱毅並未在文章內提及上述相關活動及設施的詳細情況。但環球網記者採訪邱毅得知,他所指的是屏東縣政府8月16日即將舉行的紀念活動,內容是紀念「神風特工隊」以及大西瀧治郎。
  • 高清組圖:俄羅斯重演波羅金諾戰役紀念1812年戰爭200周年
    今年是俄羅斯1812年戰爭勝利200周年,俄羅斯各地舉行了大型慶祝活動。9月2日,在俄羅斯1812年戰爭的決定性戰役——波羅金諾戰役的古戰場舉行了大型戰役重演活動,數千名演員身著戎裝、騎著戰馬,在火炮聲中真實還原了當年宏大的戰爭場景。當日,約有10萬名觀眾來到現場參觀了表演。 波羅金諾戰役是1812年俄法戰爭的重要轉折點。
  • 日軍最幸運的神風特攻隊員,在執行任務的途中,日本宣布投降戰敗
    1944年,太平洋戰場進入了最後的階段,美軍實現了戰初的戰略構想,通過越島作戰逐步的逼近日本本土。隨著日軍失去菲律賓,美軍打上日本本土已經只是時間問題了,而且對日本的報復性轟炸也已經開始了。此時狂熱的日本軍國主義,仍然沒有結束戰爭的意思。
  • 論國民士氣12章34節:《戰爭論》對1812年俄法大戰的分析
    上一節中,聞櫻桃醉記述了1812年,拿破崙大軍前後出動約70萬人遠徵俄羅斯,在佔領俄羅斯首都莫斯科後,未能繼續向前推進,而是在停留一個多月後開始撤退逃跑,在包括斯摩稜斯克會戰、波羅丁諾會戰、以及數不勝數的遊擊戰、人與自然之戰之後,70萬的拿破崙大軍只剩下3萬多人,幾乎全軍覆沒。
  • 400萬英畝土地被燒毀後,美國又發生7.5級大地震
    近日,又一壞消息傳到美國,美國的阿拉斯加南部海域發生7.5級大地震,因為震中距離桑徳波因特過近僅為91公裡,地震發生後美國的氣象局發布海嘯警報,導致大批民眾擔心海嘯而紛紛躲在高出,可以說今年的美國民眾被這麼多事搞得人心惶惶,這對美國未來一段時間的發展造成很大的衝擊。